<p class="ql-block"> 我叫李文浩,是文化大革命后汕頭市第一批下鄉(xiāng)的知青。 當時是汕頭第一中學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正在選擇填報大學志愿表。那天學校的喇叭號召同學們到農村去,一腔熱血的我們第二天就寫好了表忠決心書,要求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直接貼到了市委的大院里。經過審查,很快被批準。我的老家在湖南長沙,我是內宿生,沒辦法跟父母商量,當時我和我們班的同學周??∫黄鹑サ摹:?∮H生父親周禮平是潮汕著名的抗日英烈,是潮澄饒?zhí)匚瘯?、抗日韓江縱隊第一支隊隊長兼政委,37年入黨,45年犧牲時僅30歲,??∈撬倪z腹子。他的母親張明15歲參加革命,38年入黨。他的繼父,隨四野一直打到廣東,解放廣州市,是沙面警衛(wèi)連指導員。當時他們都被關在牛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沒辦法商量的 。海俊下面還有四個妹妹,7到15歲,當時我們只想革命,什么都顧不了了。后來4個妹妹,一個因為在學校宣傳隊,13歲被部隊特招入伍,另外三個也都下鄉(xiāng)了。也就是說家里6個孩子5個下鄉(xiāng),一個當了兵。下鄉(xiāng)的前三天,19號那天我們到區(qū)革委會辦理了結婚登記,到照相館照了相,到小公園有名的西天巷蠔烙店吃了一盤蠔烙,從此把我們的人生捆綁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22日在市委大禮堂,舉行了下鄉(xiāng)知青誓師大會后,我們登上了大巴。鑼鼓喧天,在市民們夾道歡送中,我們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了陸豐縣炎龍公社上陳大隊。村子離縣城只有六里路,東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 種植作物多種多樣,是公社里邊比較富裕的大隊。我們是直接下到生產隊里,和農民一樣, 靠勞動賺取工分,年終分配。我們倆人都評定為六分工,當時一個工(即十分)是兩毛錢,也就是說我們出工一天,可以獲得一毛二分錢。開頭半年,國家拔給我們經費,蓋房子、買農具及生活補貼。 那段日子有多難呀,在家都是父母、保姆的照顧,下鄉(xiāng)后一切都得自己,我們要赤腳在沙礫上行走,挑擔子把肩膀磨破流血,拔草拿鋤頭,十指都磨破流血… 晚上蚊子成堆,老鼠亂竄,偶爾還有毒蛇爬進… 生活也很艱辛,什么都不會,吃的東西也不夠,更別說有什么好吃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貧下中農手 把手的教。教會了我們挑水做飯,插秧拔草,收割稻麥…所有的農活。那時候勞動、生活雖然很苦,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精神生活還是挺豐富的。我們成立了宣傳隊,為農民們表演節(jié)目,過年敲著鑼鼓,每家每戶給大家拜年;我們還組織了籃球隊,學習做赤腳醫(yī)生… 那段日子,雖然很累很苦,也吃不飽飯,但是我們兩人感情升華得最快,在我們的知青點,生產隊特意為我們蓋了一間小屋,約四平米,只夠放一張單人床跟一個床頭小桌子,雖小但也是甜蜜的小屋。 那時??∩砀?.65米,體重不足90斤,經常頭疼(他媽媽懷他五個月的時候,在執(zhí)行任務時從堤上滾下來傷了胎兒頭部),繁重的農活,讓他苦不堪言, 上山修水利,得過嚴重的傷寒?。幌滤锉淮善钇颇_底,縫了十針…我們相依相偎堅強的撐下來。那時候大家都一致認為,會扎根農村一輩子。</p><p class="ql-block"> 一切的變化來自于一年以后對知青的招工、上學…相當一部分人走了,剩下的人思想開始動搖,都在想盡辦法離開農村。??〉谝慌驼{到了縣商業(yè)局,我因為父母在湖南,路遠沒法政審,每次都從招工的名額里邊拉下來。 最后的日子更難,原本14個知青的家,只剩下了我一個,白天要出農活,晚上一個人守著孤零零的房子,洗澡有人偷看,睡覺有人敲門,更甚者,喝醉酒躺在我床上不肯走的…那時我愛人的父母已經政審平反,回到領導崗位,最終只能以照顧家庭為由,把我調回了汕頭。我在農村呆了五年三個月二十二天, 去的時候轟轟烈烈,走的時候灰溜溜的。 </p><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有很多值得回憶,但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p><p class="ql-block">1,1969年7月8號的臺風,那天一早,陽光燦爛,我們到海邊鹽堿地干活,突然變天,大浪一個一個從海里打到岸上,風狂吹根本站不住,所有的東西都吹跑了,只能趴在泥地里,雨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身上,人根本站不起來,只能趴在泥地里,慢慢的往村子里爬,不知多久,回到我們的知青點,一看傻眼了,新蓋的房子,瓦片被風吹的一片一片飛到天上,只剩下一個屋売。那一天,真的是嚎啕大哭,感覺到世界的末日,第一次感覺對生命的敬畏。</p><p class="ql-block">2,三同戶指導員一家對我的好,那真的是沒法形容,他們把我當成自己家的孩子。媽媽阿姆,只要家里有好吃的,一定是留給我,我在他家吃飯,一大鍋地瓜粥,一定要撈出一碗米飯,單獨給我;挑糞下田,我只要擔到村頭,他們兄弟倆一人幫我一頭,我只要坐在樹下等他們回來;耙草割稻子…任務包到個人,最后都是他們兄弟幫我完成。二媳婦生孩子,衛(wèi)生員沒趕到,是我七手八腳幫她接生;四兒子結婚,我趕了三個晚上,給他織了一件毛衣;大兒子生重病也是我陪他到汕頭醫(yī)院治好; 阿伯臨終前拉著我的手不放,還吩咐他兒子,說要我送他到山上入土(按當?shù)亓曀着耸遣荒苌仙降模覀冎g的友情一直延續(xù)幾十年至今。</p><p class="ql-block"> 知青下鄉(xiāng),給我開啟了人生的第一課,教會了我堅強和自信,貫穿了我的一生?;氐缴穷^以后,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的家公,把我安排在肉類屠宰場,跟隨在省勞動模范張漢杰書記的身邊。半夜1點到天亮殺豬宰牛,洗豬大腸…渾身都是血和大糞, 廠里糞溝塞了,書記第一個跳,我第二個跟著跳,糞水淹到大腿深…這一切就是農村那艱苦的環(huán)境鍛煉成就的,同時我們還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上電視大學,山東醫(yī)學院,榮譽隨之而來,多年的先進工作者,全省鐵人式工人的稱號等等,很快被提拔為付廠長并選拔進入市委工作。我愛人是第一批安排工作,在陸豐縣商業(yè)局 當局資料員并作為后備干部培養(yǎng),回城以后也是先從工廠倉庫保管員做起,讀業(yè)大、華南工學院到清華大學干部培訓,后一步一步調到市政府工作。</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們也已經70多歲了,回頭想想知青的這段經歷,還是很值得的。下鄉(xiāng)前我們正經歷了二年多的文化大革命,打砸搶抄,親眼目睹父母被抓被斗被打,整個思想處在迷茫、困惑甚至對社會帶有仇恨,遠離城市,環(huán)境艱苦,加上貧下中農對我們的這種無私的愛,逐步緩解了這一切;另外我們從一個保姆帶大,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經過下鄉(xiāng)這幾年的艱苦鍛煉,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生存之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堅強而自信地面對人生碰到的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記得回城后參加工作,我報考了電視大學,寫的第一篇作文題就是:“青春無悔一記我的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這是不是就驗證了毛主席說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lt;/p> <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19日我們的結婚證</p> <p class="ql-block">當日拍的結婚照</p> <p class="ql-block">結婚25年照</p> <p class="ql-block">結婚50年照</p> <p class="ql-block">2022年我們知青集體戶相聚。68年集體戸全員14人,5人去世,4人在外地,汕頭市僅剩我們5人…</p> <p class="ql-block">2018年,汕頭市第一批上山下鄉(xiāng)的炎龍公社上陳大隊,紀念下鄉(xiāng)50周年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采風一我們是潮汕二縱的后代,我們是知青。</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周禮平《革命烈士證》</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主席邀請革命后代周???,參加2015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周海俊坐在受閱車上第一號位置,行駛在天安門前接受黨和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檢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