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般來講,滇西南包括思茅(現(xiàn)在叫普洱)、西雙版納、臨滄三州市。雖然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到西雙版納,但真正大范圍游覽滇西南還是第一次。滇西南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瀾滄江縱貫?zāi)媳?,出境后稱湄公河,流經(jīng)緬、老、泰、柬、越5國后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多瑙河"。因此,是我國與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和我國對外開放和新絲綢之路的窗口。這里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佤族等十余個少數(shù)民族。有著多樣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異域風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國寺院</p> <p class="ql-block">滇西南雖少數(shù)民族眾多,但佛教仍然是該地區(qū)的主要宗教,并具有久遠的歷史。這些寺廟結(jié)合民族傳統(tǒng)建筑和東南亞南傳佛教寺院建筑風格,充滿了濃郁的異域色彩,精致輝煌,建筑美學厚重。</p> <p class="ql-block">般若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因獨特造型和潔白的顏色而超出了人們對一般寺廟的認知,般若寺讀音bo re si,為佛教用語,有透視一切智慧的意思。寺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原寺廟早已損毀,如今的白塔和大殿都是在原址重新修建的。佛塔是典型的傣式佛塔,和泰國的佛塔造型極為相似。象牙白色給人以圣潔的感覺,塔上的雕刻和鏤空雕花又盡顯華麗和柔美,與其說是一座寺廟,更像是一座讓人過目難忘的殿堂。據(jù)說這里保存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和頭發(fā)。</p> <p class="ql-block">勐泐大佛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郊,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fù)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在公元1848年的戰(zhàn)爭中被毀,距今已有169年。2005年開始重建,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qū)標準打造。佛寺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動為主線,巧妙融入到景觀及建筑群體中,充分展示南傳佛教的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曼丟古寺和古寨的現(xiàn)代寺院</p><p class="ql-block"> 曼丟佛寺,坐落于曼丟古寨寨心之處,據(jù)說距今己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一座佛教文化積累深厚的古佛寺。在古寨中還有一座現(xiàn)代寺院,裝修豪華精致。新老寺院展現(xiàn)了南傳佛教的發(fā)展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景真八角亭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景真寨,為中國古代佛教建筑,是西雙版納的重要文物之一。因這座亭子在景真地方,人們通常稱它為景真八角亭,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在古代,它是個議事亭,在傣歷每月15和30兩日,景真地區(qū)的佛爺集中亭內(nèi),聽高僧授經(jīng)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也是處理日常重大事務(wù)的場所,同時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shù)膱鏊?lt;/p> <p class="ql-block">臨滄鳳慶石洞寺</p><p class="ql-block"> 鳳慶石洞寺位于鳳慶縣城東南30公里彝族鄉(xiāng)箐頭村,建于清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794年),1926年重修。寺內(nèi)建筑有大殿、兩廂、拱橋、蓮池、雙閣等。寺前雙閣,建于清道光、咸豐(約公元1848——1853年)年間,對峙于于兩巨石上,其間以石橋相通,建有拱橋、連花池、地勢險峻,風景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各具民族特色的古村寨</p> <p class="ql-block"> 滇西南少數(shù)民眾多,各民族都有著獨特的民風民俗。地理上山高林密,因此保留了很多各具民族特色的古鎮(zhèn)、村寨,這也成為這次滇西南之旅的主要瀏覽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曼丟古寨</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灑鎮(zhèn)曼掌宰村。是一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傣族古村落?!奥鼇G”是傣語,曼是“寨子”的意思,丟是“提”的意思,曼丟在過去是傣王宮中專門負責提東西的寨子。曼丟村的民居幾乎都是木質(zhì)干欄式建筑,保留著傣族民居原生態(tài)風貌。一幢幢傣樓掩映在綠樹叢中,樓院錯落有致,庭院花香果滿,反映了傣族傳統(tǒng)文化特色,展示著傣家人的新生活、新風貌。</p> <p class="ql-block">景邁山翁基古寨</p><p class="ql-block">位于瀾滄縣惠民鎮(zhèn)芒景村。翁基布朗族古村落歷史久遠,布朗族生態(tài)文化保留和傳承完整,原始風貌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民族特色突出,被譽為"千年布朗古寨"。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所以說布朗族是千年茶農(nóng),當之無愧。作為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中的9個傳統(tǒng)村落之一,翁基古寨與古茶林文化相融,雖經(jīng)歷千年風雨至今卻仍散發(fā)著醇厚的余香。</p> <p class="ql-block">臨滄市滄源縣翁丁古代部落</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角民族鄉(xiāng)境內(nèi),翁丁古代部落是佤族村民聚集的村落。佤族在古語當中的意思為“住在山上的人”。由于佤族地處中國偏遠地區(qū),解放前一直處于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階段,解放后雖一舉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但卻留下了很多原始社會的印記,尤以翁丁最具代表性。“翁丁”,佤語意為云霧繚繞的地方。翁丁大寨有近400年的建寨歷史,保留了最為完整的佤族傳統(tǒng)桿欄式茅草房的建筑風格和佤族圖騰、寨樁、祭祀房、神木、木鼓房及傳統(tǒng)家庭式的手工藝作坊、神圣的祭祀活動等佤族風土人情,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國家地理雜志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伴隨著上個世紀曾響徹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樂曲,游走在古寨青石小道上,猶如穿梭在佤族歷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館,觀賞體驗著佤山的遠古和現(xiàn)在。</p> <p class="ql-block">滄源班考民俗村</p><p class="ql-block"> 班考民俗自然村隸屬于滄源縣糯良鄉(xiāng),是一個有濃郁佤族特色的民俗村。全村房屋均為現(xiàn)代佤族風格建筑,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佤族新村的面貌。景區(qū)沿勐來大峽谷而建,由于峽谷兩側(cè)陡立的峭壁經(jīng)歷風雨侵蝕或地理變遷,形成不同顏色參差不齊的鐘乳和石壁,遠遠看去好似一幅濃墨重彩的中國山水畫,故以千米國畫長廊命名。景區(qū)由班考村進入,一條棧道廊橋鋪設(shè)在峽谷中間。廊橋兩側(cè)和橋下鮮花盛開,大片籽滿的油菜已經(jīng)金黃,眼前的山、水、村莊共同描繪出佤山歷史的滄桑和新生。</p> <p class="ql-block">魯史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魯史鎮(zhèn)位于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介于瀾滄江、黑惠江之間,歷史上素有"夾江"之稱。因其所處地理位置特殊的緣故,曾一度成為滇西茶馬古道的咽喉重鎮(zhèn),被譽為"茶馬古道第一鎮(zhèn)"。魯史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有名的歷史古鎮(zhèn)。民宅建筑主要以仿效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風格的三合院為主,同時,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也兼具南詔風格的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鳳慶縣古墨寨</p><p class="ql-block"> 古墨村是臨滄市鳳慶縣詩禮鄉(xiāng)下轄自然村,其先民多有詩書大家,故因古有文墨而得名。 古墨村有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磨坊群、古民居。這些古磨坊始建于明末清初,均以石料壘砌為墻,石板覆頂,沿河而建,引河水為動力沖轉(zhuǎn)磨輪,因此古墨還有水磨之村的美譽。以其保存較為完好的古磨坊群、清澈靈秀的情人河、獨具特色的石板房民居、綠色宜居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純樸濃郁的民風民俗獲評“中國傳統(tǒng)村落”和中國最美村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大理喜洲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大理從云南地理上劃分應(yīng)屬滇西北地域,但因此次滇西南之旅在這里結(jié)束,且在滇西北行程開始之前游覽了喜洲古鎮(zhèn),故將記錄放在此篇。 喜洲鎮(zhèn)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鎮(zhèn)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館。那獨具特色的造型,那幾近完美的結(jié)構(gòu),都給人一種莊重雄渾而又不失輕巧靈透,古樸典雅而又不乏自由灑脫的質(zhì)感和美感。在近期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去有風的地方》的渲染下,喜洲古鎮(zhèn)成為時尚年輕人的網(wǎng)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滇西南的自然風光</p> <p class="ql-block"> 滇西南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該地區(qū)具有異于其他地區(qū)的熱帶、亞熱帶風光。但因行程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游覽自然風光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勐海夢巴拉國際旅游度假區(qū)</p><p class="ql-block"> 位于西雙版納勐??h。勐巴拉翻譯成漢語大概的意思就是神奇美麗的地方。嚴格來說這里并非是一個自然風光旅游區(qū),而是一個依托曼興湖秀麗的自然風光打造的所謂“沉浸式旅游綜合體”。是由高爾夫球場、溫泉度假村、浪漫主題街區(qū)和住宅等結(jié)合起來的旅游地產(chǎn)綜合項目。這里空氣清新,把項目建設(shè)與周邊的秀美山水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令人感嘆在這邊陲縣城竟有如此“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西盟勐梭龍?zhí)?lt;/p><p class="ql-block"> 位于西盟佤族自治縣城。勐梭龍?zhí)妒且粋€天然的熱帶雨林淡水湖泊,四周林翠山青、環(huán)境清幽、山巒疊障、碧水粼粼、水映山城、景色秀麗。據(jù)說勐梭龍?zhí)杜c境外35公里之遙的緬甸龍?zhí)端}相通,同清同渾,齊漲齊落的奇觀被佤族兄弟賦予"姐妹龍?zhí)?quot;、"夫妻龍?zhí)?quot;的美稱,更增添了景觀的趣味和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西盟里坎瀑布</p><p class="ql-block"> 位于風景秀美的西盟佤族自治縣東北面5公里遠的地方,藏匿于深山之中,故很少為外人熟知。我們也是途經(jīng)該景點入口時順道一游。據(jù)記載里坎瀑布由東朗河、東梭河匯流而成,之后隨陡峭的山崖,分階梯級級下跌,氣勢磅礴,一路轟鳴,飛瀉而下。但由于季節(jié)性少雨,我們卻沒有感受到激流跌落的壯觀。但在搖晃不定的藤索橋上走過時卻也感受到“今古長如白練飛”的旖旎。</p> <p class="ql-block">途拍瀾滄江</p><p class="ql-block"> 瀾滄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經(jīng)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湄公河流經(jīng)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是世界第六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故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瀾滄江在我國主干流總長度2139千米,其中在云南境內(nèi)1247千米,因此在滇西南旅行很多時候都是與瀾滄江為伴。</p> <p class="ql-block"> 滇西南之旅是在準備參加哈爾濱市登峰戶外的滇西北團游前應(yīng)總經(jīng)理胖哥的盛情相邀而半路插團之行,使得本人及愛人與登峰戶外的新老朋友共同游歷了滇西南的壯闊與美麗,在此順致誠摯的感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天馬行空</p><p class="ql-block">編輯:天馬行空</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