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國梅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園林的特色之一就是梅花造景。梅花在園林中的應用有梅花專類園、梅花與自然景物組合、梅花與小品搭配、梅花與植物配制等,將梅因地制宜運用于現代園林中,能營造出富有詩意的園林景觀。梅除露地栽培外,還可以用于盆植、梅樁和切花等。</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梅樹的故鄉(xiāng)。在秦朝時期,古籍《尚書?說命》中記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將烹飪作為比喻,稱宰相的作用好比鹽和梅,能中和協(xié)調各方。這說明,在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食用梅實。</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梅的原產地(起源地)之一,經過幾千年的培育,逐漸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形成了有機融合,被文人墨客譽為歲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p><p class="ql-block"> 飲食文化:梅是中國重要的果樹。梅實俗稱梅子、青梅、黃梅,是中國較為重要的水果。先秦時期人們主要是采集和食用梅實,也會將梅作為調味品?!渡袝ふf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是以烹飪作為比喻,稱宰相的作用好比鹽和梅,能中和協(xié)調各方?!对娊?摞有梅》中呈現的是采摘收獲梅子的情景,梅可作果子食用。烏梅由成熟的黃梅或未成熟的青梅煙火熏烘,可藥用,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載烏梅丸即是一副安蛔止痢的經典方。青梅味酸,《世說新語》中記載曹操軍隊“望梅止渴”的典故廣為流傳。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景則是青梅佐酒,如宋人所說宋人所說“青梅煮酒”。</p><p class="ql-block"> 音樂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以梅為題材的音樂作品很多,有早期的雅樂和清樂、唐宋時期的燕樂,還有元明清時期的器樂曲。如《詩經?摞有梅》是最早的涉梅民歌,晉唐時期的《梅花落》則是最早關注梅花的音樂作品。宋元時期的琴曲《梅花三弄》可以說是梅花音樂最為經典的作品。 </p><p class="ql-block"> 詩詞文化 :有關梅花的描寫和贊美,以文學領域內容最為突出。漢魏以來,詩賦中開始提到梅花。南朝以來,專門詠梅的詩賦開始出現。宋以來梅花受到推崇,文學作品數量劇增,“十詠”“百詠”組詩大量出現,還出現了黃大輿《梅苑》(詞)、李算《梅花衲》(詩)等大規(guī)模詠梅總集。元、明、清三代延續(xù)了這一繁榮景象。如明王思義《香雪林集》26卷,收集詩、賦、詞、散曲、對聯、記、序、傳、說、引、文、頌、題、啟等文體。詩詞文化在整個梅文化中處于領先和主導地位,發(fā)揮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