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聶家山,一個籍籍無名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地方。</p><p class="ql-block"> 但在80多年前,這里曾經是中共皖南游擊隊叱咤風云的大舞臺,令敵人聞風喪膽、不寒而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學習二十大報告,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支部主題活動中,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懷著敬仰之心,慕名來到相鄰的黃山區(qū)(原太平縣)譚家橋鎮(zhèn)中墩村的聶家山。</p> <p class="ql-block"> 依維克小巴車在彎多狹窄的崎嶇的山路上,左彎右拐,上嶺下岥,穿越在崇山峻嶺之間,艱難的行駛著。</p> <p class="ql-block"> 盡管這山高路遠,路窄彎多,如今年老體弱,暈車不適,但對我們這些退休的老稅務人,想當年跋山涉水,走村串戶,迎風霜冒雨雪,去征收茶葉稅、屠宰稅相比,這些困難都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隨著車子的顛簸,望著窗外的景色,我的思緒飛過了崇山峻嶺,跨過了千溝萬壑,穿越了時光隧道,耳畔不由地響起了那首經典的令人振奮激昂的《游擊隊員之歌》,仿佛看到了游擊隊員們在深山密林中與敵人周旋矯捷的身影,聽到他們攻打譚家橋鄉(xiāng)公所與敵人廝殺的聲音,聞到了老百姓慰勞游擊隊員們凱旋歸來的香椿炒雞蛋和玉米飯香……</p> <p class="ql-block"> 不來不知道,一來覺奇妙。近幾年,在下山行動,集中安置扶貧工作中,在這深山密林里,依然散居著三三兩兩幾十戶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想,不是扶貧干部沒做工作,而是這些長期深居大山里的人家對大山的依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守住這綠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銀山。</p> <p class="ql-block"> 小巴車進入村頭,首先跳入眼簾的是一長排白色的半是平房半是二層的木樓,房屋正中的墻上鐫刻著一個大大的紅五角星,在藍天翠竹的映襯下,顯得鮮艷奪目。平房前是一個很大又平坦的廣場。</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車后,旋即進入聶家山紅色革命陳列室,認真仔細地瞻仰革命先輩先烈們的圖片、物件和事跡。</p> <p class="ql-block"> 在陳列室里,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看得認真,聽得仔細,有的還用手機拍照,十分珍惜單位組織上安排的這次難得的參觀學習、精神洗禮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 看到圖片上胡明、熊兆仁、劉奎、李健春、倪南山這些曾在皖南紅色革命根據(jù)地如雷貫耳的名字,每個人頓生崇拜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從陳列室出來,我們順便游覽了這個鑲嵌在大山深處,青山綠水之中的小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一條小溪由南向北從村中流過。</p><p class="ql-block"> 村頭的圍墻上,噴印了一首袁良才作的詩《聶家山感懷》。百度了一下,有十幾條信息,無法確認這位詩人是何許人也。</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我們發(fā)現(xiàn)路邊戶家的墻上繪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彩畫,再現(xiàn)了當年新四軍游擊隊的戰(zhàn)斗和軍民魚水情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看見一堵雪白的墻上寫著“打不死的劉奎又回來了”鮮紅的標語時,不禁使人想起了革命先輩劉奎豐富傳奇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劉奎(1910-1979),原名劉多魁,江西安福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井岡山斗爭和新四軍汀潭保衛(wèi)戰(zhàn)。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留在皖南堅持打游擊,任涇(縣)旌(德)太(平)游擊隊長,以經常出奇擊敵著稱,作戰(zhàn)中多次負傷,被人們稱為“打不死的劉奎”。解放后,歷任安徽省軍區(qū)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p><p class="ql-block"> “又回來了!”是何意?據(jù)了解,劉奎在皖南開展游擊戰(zhàn)爭中,與聶家山本地姑娘李明相識并結為夫婦成為戰(zhàn)友。因此,劉奎是聶家山的女婿,聶家山也是劉奎李明夫婦的老家。既然是家就會經?;貋?。</p> <p class="ql-block"> 為了美好的未來,憧憬著新中國的誕生,每個游擊隊員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敢前進!這是信仰的力量,前進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寧靜的小山村的小路上,環(huán)視四周的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的粉墻青瓦,聆聽林中的畫眉婉轉清麗的鳴聲,傾聽路邊潺潺流淌的溪水聲。置身其中,既便是再激動、狂躁的心情,也會很快的平定、安靜下來。</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但珍稀古木不少,有巨大的南方紅豆杉,有碩果累累的香榧,有遮天蔽日的楓香,還有挺拔的銀杏,蒼翠的圓柏,平均樹齡都在350年以上。俗話說,有樹就有人,有人就有村。由此可證,聶家山是被人遺忘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鄰居老包發(fā)現(xiàn)了一棵樹齡不短的涼豆腐樹,學名叫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它的葉子揉碎洗汁過濾后,加入芝麻桿燒的灰,經化學反應后,就沉淀凝固成碧綠晶瑩剔透、清涼爽口的涼豆腐,是解暑降溫的天然食品。</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棵闊葉喬木樹,我們都叫不出名字,是老同事呂新華發(fā)現(xiàn)并用手機拍照在網(wǎng)絡上查出叫櫟槲的樹,屬闊葉喬木科類,入秋后,葉變黃。</p> <p class="ql-block"> 這是黃精,大家都認識的一種中藥材。它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賢等功效,被稱為百補之圣,含有大量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50多種元素,吃十年以上野生黃精,不疲勞,更年輕,身體棒……不說了,再說就有推銷售賣之嫌。</p> <p class="ql-block"> 初夏之際,被青山翠竹環(huán)抱的小山村,清秀而寧靜,宛如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徜徉在村中的小路上,我們一邊賞景,一邊閑聊。有人說,這里雖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十分安靜,但山高路遠,太過冷清,生活購物、小孩上學、生病就醫(yī)都不方便;有的說,這里只宜短游,不宜長住,更不適合年輕人發(fā)展;還有的感嘆道:有橋有路有人家,好山好水好寂寞!</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尾的小橋上,回眸南看,崇山峻嶺,巍峨雄偉,如同壯漢寬厚的肩膀和挺拔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順流北望,一條柔情綿綿的小溪,唱著輕盈歡快的小曲兒蜿蜒北去,猶如懷春的少女憧憬著奔向北方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 在這大山深處的小山村,我不戀山,也不戀樹,不戀花,也不戀人,唯獨對村中的小溪,對小溪里的一灣清泉,尤其對嘩嘩流淌天籟般的溪水聲情有獨鐘。她可以蕩滌你心靈的污濁,驅除你心中的煩惱,治愈你內心的傷痛。</p><p class="ql-block"> 不信?你打開上面的視頻聽一聽。</p> <p class="ql-block"> 坐在小溪邊,我靜靜的聽著這治愈系的溪流聲,眼簾漸漸地虛化成一幅畫:一位新四軍女戰(zhàn)士,站在巖石旁盛開的映山紅花叢中,思念前方英勇奮戰(zhàn)的情郎哥哥,對著流淌的小溪訴說衷腸……</p> <p class="ql-block"> 此時,我的耳畔響起了一首從遙遠的云南飄來的經典民歌《小河淌水》,恰好表達了我此時此刻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我們在村里流連著,很少見到幾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小孩。這是我們在村里難得遇見的兩位中年婦女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村子雖小,但十分整潔。家家建小樓,戶戶有新房,每戶門前都干干凈凈,種花弄景,美化環(huán)境,柴火物件擺放的整整齊齊,給人感覺賞心悅目,清爽舒服,好一幅畫里山村!</p> <p class="ql-block"> 從視頻可知,國家的惠農政策已惠及到農村的每個地方,危房改造,飲水衛(wèi)生,道路硬化,廁所改造,件件落實,樣樣到位。</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聶家山紅色革命陳列室,游覽了環(huán)境優(yōu)美,安寧靜謐的小山村,我們在村頭廣場塑標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時間雖短,受益匪淺。每位老同志精神受到洗禮,心靈得到凈化,信念更加豎定。永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牢牢記住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使命,是每個共產黨員畢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再見了,聶家山!人雖走,心不變。就如廣場上的標語所期望的,“紅色記憶永不忘,民族精神必傳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