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12: 溫州文成縣 ~ 溫州洞頭區(qū)·望海樓</p><p class="ql-block"> 百丈一漈</p><p class="ql-block"> 紫漈橫空曠世殊,瓊珠瀉玉步征途。</p><p class="ql-block"> 煙虹變幻清流遠,借問塵心可凈無?</p> <p class="ql-block"> 欣賞完二漈,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順著山路向上走,我們要去拜訪更加雄偉、更加壯觀的一漈。</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半山腰,便聽見如銅鐘般的巨響,山路一轉(zhuǎn),就遠遠的看見一條長百余米的銀色巨龍怒吼而下,俯身躍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浪花,這就是一漈,有“天下第一瀑”的美譽,以雄壯聞名。</p> <p class="ql-block"> 加快腳步,繼續(xù)向上走去,隱隱約約聽見了瀑布的流水聲。再走近些,那聲音越來越大,終于來到了一漈的家門口,放眼望去,只見水天相接處,瀑布如同一條雪白的絲綢從天而降。地下的大水潭就像煮沸了的開水一樣,濺起的水花風(fēng)一吹,如云霧般向我們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 百丈一漈從207米高的巖壁上直瀉而下,猛烈地擊打著擋住它的巖石,像一條白練懸掛在空中。這真的就是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弊屛覀冑潎@不已。</p> <p class="ql-block"> 仰望一漈,三面絕壁如削,直插云天。俯瞰壑底,如見玄冥地獄,驚心動魄。在霧的籠罩下,峭壁呈銀色,閃閃發(fā)光,異常美麗。</p> <p class="ql-block"> 都說“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這話一點兒不假。一漈瀑布上游匯集了200多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積,匯成激流突奔的百丈深壑!走近一漈,它給我們的感受是:雄壯、高大。水如飛一般的在百丈深壑中自由飛翔。</p> <p class="ql-block"> 瀑布的下面還有一汪潭水,又清又藍。瀑布落到潭里,水花四濺,激起的水汽如煙似霧,撲面而來,就像下起了小雨,讓人神清氣爽。</p> <p class="ql-block"> 一漈非常的雄偉,只要看一眼,就會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如此奇妙,制造出眼前這一美景。一層層“白色煙霧”繚繞空中,感受到空氣中的陣陣涼意。</p> <p class="ql-block"> 在百丈漈游玩了三、四個小時,充分欣賞了三漈的深幽、二漈的奇?zhèn)バ蹨?、一漈的瀲流直漾,聲如怒雷,領(lǐng)略了大自然的美麗風(fēng)光,然后順原路下山,出南門乘坐擺渡車回到北門,再開車去溫州市洞頭區(qū),晚上住在洞頭區(qū)的民宿里。</p><p class="ql-block"> 一個小插曲:我們出南門上了景區(qū)擺渡車,車上就我們兩個人,原以為司機要等到車內(nèi)坐滿游客再走,沒成想,司機見我們倆上了車二話沒說,關(guān)了車門拉著我們倆就走了。讓我們做了一趟“擺渡專車”。哈哈??</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文成百丈漈出來,一路經(jīng)過溫州繞城高速、涌莞高速,最終過洞頭峽跨海大橋,就到了洞頭區(qū)。這里有一個望海樓景區(qū),是個小眾景點。</p> <p class="ql-block"> 望海樓位于溫州市洞頭區(qū)新城大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227米的煙墩山,</span>國家4A級景區(qū),洞頭區(qū)的重要景點之一,是洞頭旅游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望海樓景點對持有“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的游客是免門票的,這也是我們一路走過來遇到的第三家退役軍人免門票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 望海樓以其歷史悠久、建筑雄偉、海洋民俗文化氣息濃郁,躋身國內(nèi)名樓之列,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有著“洞頭第一景”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望海樓景點內(nèi)建有望海樓主樓、顏延之雕像、詩詞碑廊、同輝亭、泓澄亭、心賞亭、白馬古道等景觀。望海樓主樓一至五層分別是帆錨相依、耕海牧漁、閩甌風(fēng)情、非遺奇葩、貴賓廳等,是觀賞百島美景、領(lǐng)略漁村風(fēng)情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望海樓主樓內(nèi)有電梯,乘電梯上五樓觀景廊,圍繞觀景廊四望,洞頭諸島歷歷在目:南向,是洞頭中心漁港、半屏山及周邊島嶼;東望為新老城區(qū),大道縱橫,樓宇林立;北邊,可見七橋連接的八個島,能見度高時,還能隱約看到靈霓長堤;西眺是浩瀚大海,養(yǎng)殖網(wǎng)架、歸航船只盡入眼簾。</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右方是洞頭峽跨海大橋,起點位于霓嶼街道同興村,終點位于北岙街道白迭村,全長3790m。我們就是從這個跨海大橋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 望海樓景點山門,為仿清式建筑,采用四柱三間三樓牌樓樣式,高12米,寬19米。</p> <p class="ql-block"> 泓澄亭,位于主樓東側(cè),為六角形雙層結(jié)構(gòu),六角重檐,寓“六六大順”。亭名取自唐代溫州刺史張又新寫望海樓詩:“靈海泓澄匝翠峰”句。泓澄,原來表示水的清澈深廣,這里借用來形容亭內(nèi)的鐘聲清澈宏亮。</p> <p class="ql-block"> 來到五層的觀景廊向東望去,洞頭新老城區(qū)大道縱橫,樓宇林立。</p> <p class="ql-block"> 從泓澄亭穿過去,在東北方向的下方就是心賞亭。亭為四角方形,寓天圓地方之意,亭名也取自張又新寫望海樓詩的“昔賢心賞已成空”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13: 溫州市洞頭區(qū) ~ 寧波市舟山 ~ 寧波余姚</p><p class="ql-block"> 早晨吃完早餐,退了房,開車在洞頭區(qū)小轉(zhuǎn)了轉(zhuǎn),看看沒有什么太好的景點可游玩兒,便找個加油站加了油,然后奔寧波舟山。</p><p class="ql-block"> 從洞頭到舟山大約346公里,開車估計需要4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光普照灑陀山,百尺蓮花嵌島灣。</p><p class="ql-block"> 古寺千年煙裊裊,求神問道海天間。</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全山開放的寺院共有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總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huán)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自駕出行,憑借一部導(dǎo)航儀去哪里都很方便。我們八點多從溫州洞頭區(qū)出發(fā),直接導(dǎo)航到“普陀山”,8:56上涌莞高速,12:40出舟山西收費站,13:20到達普陀山景區(qū)門口。</p><p class="ql-block"> 看來每天來普陀山游覽敬香、拜佛祈福的人很多,景區(qū)外的幾個停車場都快車滿為患了。我們在2號停車場停好車,步行約七、八分鐘到游客中心購買門票及船票,然后乘船上島。</p> <p class="ql-block"> 坐船大約半個小時到達普陀山島,下船后還需乘坐景區(qū)擺渡車上山。車票5元/人,上車后掃碼付款。</p><p class="ql-block"> 在停車場有去不同景點的擺渡車,游客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游覽計劃選擇乘坐擺渡車,車錢都是一樣的。我們是要去“南海觀音”。</p> <p class="ql-block"> 擺渡車到站了,我們下車后還要步行一段路程,然后才能到達景點。</p><p class="ql-block"> 前往景點的路上游客熙熙攘攘,路兩旁有很多的小商鋪,為來來往往的游客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 進“南海觀音”需要購買“香花券”,每人6元,而且只收現(xiàn)金,什么銀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寶都不管用,買好“香花券”后排隊進入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你們看,人是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主要景點有三寺:普濟禪寺(前寺)、法雨禪寺(后寺)、慧濟禪寺(佛頂山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架構(gòu)著普陀山觀音道場。</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觀音像高達33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普陀山的標志性建筑之一。</span>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wèi);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作為佛教勝地之一,對于福建人來說非常重要。福建人認為普陀山是一個“佛國”,因此來這里朝拜、祈求福報就成為了一種信仰;而福建人也就成為了普陀山的主要香客之一,也是普陀山香火旺盛的主要原因。不知道這些香客中有多少是福建人?</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去普陀山許愿祈福,心愿達成以后必須連著去三年普陀山以示誠意,很多人都為此而困惑,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祈福許愿千百年來都是挺靈的,但是連續(xù)要去三年,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了。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的佛教香火已經(jīng)傳承了1100多年;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這里燒香拜佛,祈福佛祖保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來燒香拜佛呢?原來據(jù)傳在普陀山拜佛祈福是很靈驗的,只要你燒了香、拜了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就一定會讓你心想事成的。因此,每天來此燒香的人是絡(luò)繹不絕的。 </p><p class="ql-block"> 你要不要試一試?</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是一個島嶼,<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fēng)氣候區(qū),</span>其周圍被大海所環(huán)繞,島上有許多海島和海灘,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海景。在普陀山上,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海景,看到海天一色、浪花飛濺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在金沙灘上觀海上日出,到潮音洞聽海濤聲聲,穿梭在琉璃金瓦與綠色遮天的樹林之間,掏幾元錢到寺院里吃一頓素齋,這一種旅游的感受,卻是其他名勝之地難以享受的雅趣。煩心時,到普陀山走走,這也是普陀山能夠吸引這么多香客游人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從普陀山島坐輪渡回到游客中心,開車去下一站 ~ 余姚,當晚住余姚,第二天繼續(xù)向北,奔無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14: 浙江余姚 ~ 江蘇無錫·拈花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拈花夜影洗塵喧,信步香街半日閑。</p><p class="ql-block"> 靜謐空靈禪意處,燭燈雅舍悟姻緣。</p> <p class="ql-block"> 拈花灣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個旅游景點,其作為靈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以“禪”為主題元素,“禪”連接了靈山文化景區(qū)整體的佛教文化與旅行度假雙重命題,讓拈花灣擁有了“東方禪意生活樂土,世界心靈度假花園”的總體定位。雖然拈花灣2015年11月才開放,但是如今每年來此旅游的游客已經(jīng)是絡(luò)繹不絕了。</p> <p class="ql-block"> 拈花灣這個名字之前很少聽說過,在我們制定這次四省自駕游的計劃時曾經(jīng)把它列為無錫的一個景點,但也只是二類景點,沒有過多的關(guān)注。此次在回來的旅程再次來到了無錫(也是我們這次自駕游往返途中唯一一個來回都經(jīng)過的城市),所以決定去拈花灣。</p> <p class="ql-block"> 拈花灣景區(qū)面積很大,占地106.67公頃,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景區(qū)里有酒店,也有民宿。自駕游的游客在游客中心購買門票后,如果入住酒店也可以在游客中心預(yù)定繳費,如果住民宿可以在停車場打聽,那里有一些民宿老板攬客,民宿相對比酒店要便宜一些。買了門票、訂好酒店,就可以開車進入景區(qū),里面有停車場。住民宿的和老板談好價錢,老板就直接帶你進入景區(qū)了,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地下車庫,然后坐電梯直接上樓到你所住的民宿門口。</p> <p class="ql-block"> 這個地方之所以取名 “拈花灣”,一方面源于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jīng)典故事“拈花一笑”,同時也源于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p> <p class="ql-block"> 拈花灣與靈山大佛相依為鄰,加上三面環(huán)水,整體看起來就像一朵美麗的五葉蓮花。都說來這兒的人能感受到“清風(fēng)徐徐來,我自拈花笑”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碧波蕩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悄悄孕育了這座花園小鎮(zhèn)的靈秀端莊。</span>一汪清澈明亮的潭水倒映著岸上的人家,走在這里,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建筑和格局典型的江南小鎮(zhèn)風(fēng)格:一條河水,兩岸是民居。水道里,小舟輕搖,溪水潺潺,煙霧繚繞,人們好像置身于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河水托起一座石板古橋,石板橋上坐著一對青年男女正在談情說愛。半圓的橋洞在河水的映襯下形成一個大大的“洞房”,而“洞房”的那一端有一朵巨大的蓮花,好像是正在為那對情侶的“洞房花燭夜”做準備。好浪漫哦!</p> <p class="ql-block"> 拈花塔是古典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塔,四方五層,由須彌座臺基、塔身、塔剎組成,是拈花灣小鎮(zhèn)主街區(qū)香月花街的最高點。</p> <p class="ql-block"> 夜晚間,拈花灣迎來了拈花塔亮燈儀式活動。伴隨著吉祥平安、如意美滿等字幕的跳出,拈花塔逐層亮起,光芒四射。</p> <p class="ql-block"> 拈花灣有著禪意生活方式和回歸傳統(tǒng)的生活追求,集中展示了茶道、花道、香道、琴道等富有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生活情境,融入了抄經(jīng)、打坐、托缽、經(jīng)行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無錫當?shù)卣滟F文化遺存以及</span>禪者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香月花街貫穿拈花灣南北,街邊為古典建筑,這里的建筑以唐風(fēng)宋韻為主,古樸典雅,尺度宜人,在這里可以親身參與歡喜抄經(jīng)、吉祥花供、禪茶一味、農(nóng)田出坡等十余項特色體驗項目,此外,這里還有各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美食小吃,以及風(fēng)格主題各異的主題客棧。</p> <p class="ql-block"> 五燈湖畔,蓮花次第盛開,乘著菩提葉小舟緩緩向岸邊駛來。人們共同念誦祈愿文將蓮花燈依次傳至舟上,千人慧燈相傳,傳遞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拈花灣的燈光秀表演開始了。以拈花灣唐風(fēng)宋韻的景觀建筑為載體,運用聲光電各類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打造拈花灣夜景的超凡之美!拈花灣《禪行》儼然已成為華東片區(qū)文旅項目夜游爆款!</p> <p class="ql-block"> 華燈初上時分,拈花灣在一場如夢似幻、清風(fēng)碧流的《禪行》之旅中慢慢揭開了神秘面紗。</p> <p class="ql-block"> 《禪行》不同于傳統(tǒng)的劇場式演出,它沒有固定的座位和舞臺,拈花灣的每一處都是演出的一部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讓游客在禪境的行進中體驗禪的魅力,</span>當你身處其中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禪行”之旅了。</p> <p class="ql-block"> 進入拈花灣,穿行盤曲小徑,在茅草屋“閑心齋”觀影、賞樂。只見燈光投影茅棚、不斷的變換色彩,好似花團錦簇;琴師坐在茅棚里彈絲撥弦,琴聲悠悠,好似流水。游客駐足傾聽,如癡如醉。</p> <p class="ql-block"> 當你步入拈花灣夜晚的那一刻,一條不斷變幻著花容的蓮花禪徑以及手提禪燈的禪服少年,便以“花開吉祥”的美好寓意引領(lǐng)著您開啟一段禪行之旅。經(jīng)由一條空靈靜謐的禪徑,您將欣賞到”佛手拈花“的3D水幕燈光秀,感受”拈花微笑“的唯美禪意。</p> <p class="ql-block"> 半山銜日,落帆影于巖中。這里天宇澄明,白云悠悠,天光云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清風(fēng)徐徐,禪意盡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來過拈花灣的游人都會說:拈花灣的夜晚比白天更美麗!夜游拈花灣,一步一意境,是一生一定要體驗一次的!</p> <p class="ql-block"> 五燈湖上有禪意燈光秀和放燈活動,湖面水幕蓮花次第盛開,將寫滿愿望的花燈逐流而漂。</p> <p class="ql-block"> 月滿人間。在大月亮的周邊,布滿了景觀裝飾:七彩光球、蒲公英、琉璃荷葉、浮萍等,靜待花開的時候,也格外的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微笑廣場中央18米高的大型不銹鋼動態(tài)雕塑,是塔瑪拉首個落戶中國的作品。廣場全新升級的舞美燈光效果,采用了水下舞臺裝置、全息數(shù)字影像屏、高流明激光投影等五大視覺演繹手法,打造出360°的夢幻表演景致。</p> <p class="ql-block"> 最后,請大家欣賞拈花灣夜晚的燈光秀表演《禪行》。她以拈花灣的山水禪境和唐風(fēng)宋韻的景觀建筑為載體,輔之以現(xiàn)代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shù)和舞臺表演藝術(shù),營造了“花開吉祥”、“拈花微笑”、“一葦渡江”、“花開五葉”等兼具藝術(shù)感染力和文化感染力的場景;幾百架無人機在空中不斷的組合出各種各樣的美麗圖案,讓拈花灣的夜空充滿了溫馨、靚麗,以及生命。游客們看的如癡如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15: 江蘇無錫 ~ 江蘇淮安·周恩來故里</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充分享受了拈花灣美侖美奐的燈光秀饕餮大餐,今天早上來了個自然醒,吃完早餐,九點退房,然后驅(qū)車前往淮安市周恩來故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畢世辛勞日月酬,鞠躬盡瘁寫春秋。</p><p class="ql-block"> 豐功偉業(yè)人民頌,浩氣長存萬古留。</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qū)包括“周恩來紀念館“和“周恩來故居”兩部分,兩個地點相距不到兩公里。2015年10月,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qū)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紀念館,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永懷路2號,總面積40萬平方米,其中70%為水面,整個館區(qū)由一組紀念性建筑群、一個紀念島、三個人工湖和環(huán)湖四周的綠地組成。主館分三層,底層為影視廳,二層為瞻仰大廳,三層為觀景臺。</p><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免費參觀,但需掃碼預(yù)約。</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紀念館景區(qū)內(nèi)的林蔭大道。</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周恩來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在擔任總理的26年里,他夙夜在公、鞠躬盡瘁,為新中國的成立、建設(sh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lt;/p> <p class="ql-block"> 沿著周總理的成長足跡,追憶周總理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樸實無華的實物展陳,都讓參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一代偉人周恩來的崇高品質(zhì),了解到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于當時的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qū))。6歲時,隨同父母和養(yǎng)母及兩個弟弟遷居清江浦。在這里,周恩來度過了五年的童年時光,接受早期的啟蒙教育,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禮教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北上求學(xué)。</p><p class="ql-block"> 1910年,12歲的周恩來離開江蘇淮安,隨伯父周貽賡來到沈陽。當時,東北是帝國主義在華爭奪的重點,白山黑水間,生死存亡時,他開始了求索。</p> <p class="ql-block"> 在沈陽,周恩來接觸到一批進步的教師,開始閱讀進步書報,深受革命思想影響,最終說出了那句廣為流傳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后來回憶時曾說過:“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lt;/p> <p class="ql-block">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周恩來積極投身其中,成為天津?qū)W生界的領(lǐng)導(dǎo)人,并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的周恩來,時年26歲。</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戎馬生涯的起點,是從黃埔軍校開始。那時,穿軍裝的周恩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堅毅有力,他的濃眉、瘦削的輪廓,不愧是實打?qū)嵉闹腥A美男子。</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周恩來作為前委書記領(lǐng)導(dǎo)八一南昌起義,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南昌起義以后,他在黨內(nèi)長期擔任軍隊方面的領(lǐng)導(dǎo)職務(wù),包括紅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等,擁有大量的軍事指揮實踐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經(jīng)歷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充分顯示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人民軍隊堅不可摧的戰(zhàn)斗力量。周恩來不僅參加了長征,而且在長征途中做了大量工作,表現(xiàn)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周恩來與毛主席、朱老總、博古在窯洞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fā),在張學(xué)良、楊虎城二人的敦請下,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解決事變問題。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轉(zhuǎn)折點,周恩來同志身系民族安危,為挽救民族危亡、挽救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在西安、杭州、廬山、上海、南京等地同國民黨、蔣介石談判,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12月,率中共中央代表團到武漢,為中共中央長江局領(lǐng)導(dǎo)成員。1938年參與領(lǐng)導(dǎo)長江局所屬地區(qū)中國共產(chǎn)黨的工作,推動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建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為適應(yīng)對日作戰(zhàn)中心向華中地區(qū)轉(zhuǎn)移的形勢,部署新的戰(zhàn)略方針,國民政府改組軍事委員會,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何應(yīng)欽任參謀總長,白崇禧任副參謀總長,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陳紹寬、程潛、李濟深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政治部的領(lǐng)導(dǎo)大權(quán)自然由蔣介石的嫡系人物掌握,但也邀請周恩來任副部長,郭沫若任掌管宣傳工作的第三廳廳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為了鞏固國共兩黨在軍事上以及政治上的聯(lián)合,推動國民黨軍隊的改造,并便于對國民黨的各個派系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span>中共中央同意周恩來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莫斯科同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負責人任弼時等合影。前排右起:蔡暢(李富春夫人)、任弼時、鄧穎超、孫維世(總理養(yǎng)女);后排右起:張梅(林彪前妻,陜北名花)、<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陳琮英(任弼時夫人)、周恩來。</span></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故居位于淮安市淮安區(qū)鎮(zhèn)淮樓里路駙馬巷內(nèi)。故居分東西兩個宅院。東院為周恩來祖父的住房;西院臨曲巷,現(xiàn)為周恩來同志生平陳列室,展出有照片和實物。</p> <p class="ql-block"> 主堂屋。周恩來祖父周攀龍居住的房間。周家祖籍浙江紹興,清咸豐年間開始逐漸遷居淮安。</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出生的房間。周恩來的父親名叫周劭剛,母親名叫萬冬兒。</p><p class="ql-block">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出生在東邊這間屋子里,周恩來在此生活了12年,于1910年離開家鄉(xiāng)到東北去讀書。</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了周恩來紀念館和故居,我們便開車去了徐州,當晚入住徐州的酒店,準備明天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16: 江蘇徐州 ~ 山東濟南 ~ 北京</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起來后,洗漱完畢,吃完早餐,從酒店出發(fā)回北京。中午13:30左右在京臺高速濟南收費站稍事休息,給車加油,然后繼續(xù)向前。</p><p class="ql-block"> 從到濟南開始天下起了小雨,感覺到了一絲涼意。有意思的是,從北京出來的時候就下雨,回北京的時候又下雨,是天意還是巧合?經(jīng)過五個多小時,大約傍晚18:40左右到家。至此,歷時十六天的四省自駕游就此圓滿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的很快,一眨眼的功夫,曾經(jīng)的一切就成了昨天。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形容速度極快的成語,那一定就是“躡影追風(fēng)”。</p><p class="ql-block"> 從4月21日自駕游回到北京到今天5月21日,整整一個月。在這以吃喝拉撒睡為主的生活里,抽出一些閑暇時間,搜索記憶、整理照片、撰寫游記,終于,四集美編“皖、蘇、浙、閩,兩個人的自駕游”系列游記成稿了。</p><p class="ql-block"> 此次自駕游,歷經(jīng)四省十七個城市(縣),途中游玩的景點有山川,有湖水,有灘涂,有古鎮(zhèn),有名勝古跡,有名人故里;前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共16天,往返行程約556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開車自駕游,是我退休前的夢想,更是退休后的行動。這一次,既不是第一次,也一定不會是最后一次。來吧!讓我們在自駕的路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游記撰稿:王 軍</span></p><p class="ql-block">攝影:鄭文軍、王軍</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