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80種鳥類,176張照片(上集)-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張振宇 Alfred Zhang

1. 爪哇翡翠 Java Kingfisher,屬于鳥綱 、佛法僧目、翠鳥科、翡翠屬,爪哇翡翠身長27 cm,體重93g,雌雄類似。成鳥頭部棕黑色,只有少數(shù)的頸部羽毛完成藍紫。下頦,喉嚨,領(lǐng)和胸部棕色,下巴淺棕色,喉嚨和脖子兩側(cè)有幾道黑色條紋。 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臺灣地區(qū)、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2. 小藍翠鳥 Cerulean Kingfisher,(學名:Alcedo coerulescens),是一種體形較小的翠鳥,體長13厘米,體重12-18克。雄鳥的頭部和上部海藍色。旁側(cè)的頸部和鳥上部的喙基處有白色斑。尾部是明亮的銀藍色調(diào)。正體是白色,胸前穿插藍色寬帶。黑嘴,虹膜為深褐色,腿和腳棕紅色。翅膀下面是白色的。雌性有差別,體羽偏綠色。幼鳥下體灰白色。幾乎沒有胸帶。 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康厄安群島、巴厘島、龍目島、松巴哇島等島嶼。 3. 白領(lǐng)翡翠 Collared Kingfisher,(學名:Todirhamphus chloris),有50個亞種。體長18厘米,體重35-40克。是一種藍白色翡翠鳥。頭頂、兩翼、背及尾呈亮麗藍綠色;過眼紋黑色;眼先黑色,眼眉白色或淺黃色,嘴上部具白點。以白色的頸環(huán)及下體為識別特征。 整個下體為白色。虹膜褐色;嘴上嘴深灰,下嘴淺灰;腳灰色。 原產(chǎn)地: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厄立特里亞、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緬甸、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帕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泰國、東帝汶、湯加、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瓦努阿圖和越南。 <br>游蕩:中國內(nèi)地、圣誕島、中國香港地區(qū)、日本、索馬里。 4. 棕背三趾翠鳥 Rufous back kingfisher,體形非常形小,是一種紅黃色翠鳥。頭、額橙紅色,頭部兩側(cè)頸至喉有一淺黃色三角區(qū);背紅棕色,胸橙色,腰、腹黃色,尾上覆羽、尾羽橙紅色,除尾羽外,其他各部位中央桔紅色,具反光。翼紅褐色。羽毛端部具深藍色羽緣;頦白色;喉淡蛋黃白色;耳羽紅色,具反光;嘴下至胸、腹、尾下覆羽蛋黃色,嘴以下至胸、尾下覆羽較深,腹部較淺。虹膜棕色;嘴、腳紅色。 分布于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中國香港地區(qū)、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臺灣地區(qū)、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div><br></div><div>棕背三趾翠鳥已經(jīng)獨立成章:棕背三趾翠鳥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itj92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itj92u</a><br></div> 5. 黑枕黃鸝 Black-naped Oriole,(學名:Oriolus chinensis),為中型雀類。外形大小和金黃鸝相似,體長23-27厘米。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并向兩側(cè)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shù)暮趲?,在金黃色的頭部甚為醒目。相似種金黃鸝枕部不為黑色,黑色貫眼紋亦不延伸到枕部,二者分布區(qū)亦不同,野外不會混淆。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體色艷麗。 分布于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俄羅斯聯(lián)邦、新加坡、泰國、越南。<br>中國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東北部、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一直往南到廣東、廣西、福建、香港、臺灣和海南島,往西到四川、貴州和云南,往東至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qū)。 6. 火烈鳥 Flamingo,(學名:Phoenicopteridae),亦稱紅鸛(讀guàn)。是鳥綱、紅鸛科3屬6種鳥類的通稱。體高約80~160厘米,體重2.5~3.5千克。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間有蹼,后趾短小而不著地;翅膀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襯,非常艷麗。<br> 火烈鳥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包括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和加拉帕戈斯群島、非洲、馬達加斯加、歐洲南部、西南亞、中東和印度次大陸。大典型的熱帶地區(qū),也可以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中找到。 7. 藍綠鵲 Blue Green Magpie,(學名:Cissa chinensis),中型鳥類,共有5個亞種。體長36-38厘米。尾長,嘴、腳紅色。通體羽色主要為草綠色,寬闊的黑色貫眼紋向后延伸到后頸,在綠色的頭側(cè)極為醒目。兩翅栗紅色,內(nèi)側(cè)飛羽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尖端。尾綠色,具黑色次端帶斑和白色尖端。 分布于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br>中國:云南西部盈江、滄源、南部西雙版納、綠春,以及云南東南部、廣西、西藏墨脫和昌都地區(qū)西南部。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保護動物。 8. 小黑鸕鶿 Little Black Cormorant,屬鳥綱、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動物,是澳洲的兩種黑色的鸕鶿中體型較小的一種。體長55-65厘米,翼展95-105厘米,重量520-1200克。 鳥體黑色,兩肩和翅膀均具青銅色金屬反光。有一個細長帶鉤的鳥喙。 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9. 藍鳳冠鳩 Goura cristata,(學名:Goura cristata),是鳩鴿類中最漂亮的成員,也是鴿鳩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幾乎和火雞一般大。藍鳳冠鳩通體呈藍色,羽毛光滑而整潔,在尾部和翅下分別有一塊白色區(qū)域,翅膀中部部分至前胸略呈紫色,紅色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周圍的羽毛顏色較深,腿部還長有小斑點。 分布于印度尼西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div><br></div><div>藍鳳冠鳩已經(jīng)獨立成章:鳥中殺馬特(Smart)藍鳳冠鳩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spl6e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spl6er</a><br></div> 10. 黑冕鶴 Balearica pavonina,(學名:Balearica pavonina),體長105厘米,翼展180-200厘米,體重3000-4000克。雌雄鶴羽色基本相同。喙粗直,呈灰黑色,鼻孔位于中部,額部向外凸出,具烏黑色的絨羽,枕部具無數(shù)條土黃色絨絲向四周放射,形成一個美麗的絨球,稱之為冠羽,除次級飛羽為灰白色外,其余羽毛為黑色。跗與趾呈藍黑色。 分布于塞內(nèi)加爾、埃塞俄比亞、剛果、烏干達和肯尼亞。有2個亞種:指名亞種主要分布在從塞內(nèi)加爾至乍得和扎伊爾北部;蘇丹亞種分布在蘇丹、埃塞俄比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div><br></div><div>黑冕鶴已經(jīng)獨立成章:黑冕鶴 (世界易危(VU)動物)-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24x0q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24x0q0</a><br></div> 11. 黃腿魚鸮(讀xiao) Yellow legged fish owl,(學名:ketupa flavipes),是鴟鸮科、漁鸮屬的鳥類。黃腿漁鸮是大型鸮類,體長58-63cm,外形很像褐魚鸮,但體型稍大,上體較多橙棕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羽干紋;飛羽和尾羽具橙棕色橫斑和端斑。下體橙棕色,具暗褐色羽干紋,跗蹠上部被羽。 黃腿漁鸮在中國以內(nèi)分布于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和臺灣。中國以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和中南半島。<div>黃腿漁鸮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部、農(nóng)業(yè)部1989年1月14日發(fā)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div> 12. 倉鸮(讀xiao) barn owl,(學名:Tyto alba),是鳥綱、草鸮科的中型鳥類,共有32個亞種。體長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體重470-570克。頭大而圓,面盤明顯,呈心臟形,白色,四周皺領(lǐng)橙黃色,上體為斑駁的灰色及橙黃色,并具精細的黑色和白色斑點。下體白色,稍沾淡黃色,具暗褐色斑點。分布于世界各國。<div>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保護動物。<br></div> 13. 馬來雕鸮(讀xiao)Malay eagle-owl,馬來雕鸮是鴟鸮科雕鴞屬動物,自然生境主要處于潮濕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低地。 在文萊、印度尼西亞、可可斯群島、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都有發(fā)現(xiàn)其分布。 14. 華氏角鸮(讀xiao) Wallace's Scops-owl, Lesser Sunda Scops-owl, Wallace's Scops Owl,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鸮形目角鸮屬動物。<div><br></div><div>分布于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div><div><br></div><div>以上從第11到第14的貓頭鷹已經(jīng)獨立成章:貓頭鷹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h8eno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h8enou</a></div> 15. 美洲紅鹮(讀huán) Scarlet Ibis,(學名:Eudocimus ruber),體長56-61厘米,翼展101厘米,體重772-935克。最顯著的特點是整體羽毛都是紅色的,翅膀的翼端具藍黑色光澤。它全身發(fā)紅,是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之一。除了長喙呈灰黑色外,渾身上下包括腿和腳趾都呈鮮紅色。虹膜橙紅色,嘴黑色,嘴基及頭裸露部分朱紅色,跗蹠、爪及脛下部裸露部分亦為朱紅色。 分布于阿根廷、博內(nèi)爾、圣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哥倫比亞、庫拉索島、法屬圭亞那、圭亞那、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圣馬丁島、蘇里南、特里尼達和多巴哥、委內(nèi)瑞拉。<br>旅鳥:阿魯巴島、伯利茲、古巴、多米尼克、厄瓜多爾、格林納達、牙買加、巴拿馬、美國。 16. 紅梅花雀 Red Avadavat,strawberry finch,學名(Amandava amandava),小型鳥類,體長9-10厘米。雄鳥通體朱紅色,背、肩、胸等滿布白色小斑點,兩翅和尾黑褐色均具白色端斑,嘴紅色,腳蠟黃色。雌鳥上體淡褐色或赭褐色,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和內(nèi)側(cè)飛羽末端具白色斑點,尾上覆羽紅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其余頭側(cè)、頦、喉、胸和兩脅灰色,其余下體橙黃色,嘴紅色。 分布于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東帝汶、越南。<br>引進于巴林、文萊達魯薩蘭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埃及、斐濟、瓜德羅普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葡萄牙、波多黎各、留尼旺、西班牙、美國、瓦努阿圖。<br> 17. 花冠皺盔犀鳥 Wreathed Hornbill,(學名:Rhyticeros undulatus),雄鳥體長約105厘米,雌鳥較小。尾白,雄雌兩性的背、兩翼及腹部均為黑色,但雄鳥頭部奶白色,枕部具略紅的絲狀羽,裸出的喉囊上具明顯的黑色條紋。雌鳥頭頸黑,喉囊藍色。 原產(chǎn)地:孟加拉、不丹、文萊、柬埔寨、印度、新加坡、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和巴厘島)。 <br>在中國出現(xiàn)于云南西部盈江縣銅壁關(guān)鄉(xiāng)下石梯和洪崩河一帶,在云南西南部(騰沖)的鄉(xiāng)村民房內(nèi)發(fā)現(xiàn)雄鳥及雌鳥頭??赡艹霈F(xiàn)于西藏東南部。 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8. 紅臉地犀鳥 Southern Ground Hornbill,是地棲犀鳥的一種,是非洲常見的地犀鳥。由于外形奇特,是著名的珍稀玩賞鳥。它們生活在非洲南部,大部分時間在地面上活動。雄性地犀鳥體長可達129厘米,重達6.2公斤,雌性體型稍小。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易危(VU)。 19. 澳洲鵜鶘(讀tí hú) Australian Pelican,(學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重達13千克。生活于沿海及河川、湖泊等處。飛行力強而悠逸,常群飛群棲,極善于游泳,但不會潛水。游泳時張口捕魚,將捕得的魚兜入喉囊內(nèi)。有時結(jié)群,排成長線,用強大的翅膀拍擊水面,因而發(fā)出巨大的響聲,驅(qū)逐魚群游近海岸邊而后捕食。<br> <div>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尼,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塔斯馬尼亞州,偶爾在新西蘭和西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如:斐濟,瑙魯,新喀里多尼亞,帕勞,瓦努阿圖。<br></div> 20. 鵲雁 magpie goose,(學名:Anseranas semipalmata),身長75-85厘米,體重2070克。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產(chǎn)的一種大型水禽。與其親緣種類差異極大,形狀獨特。兩性相似,鳥頭上有駝峰,體羽黑白相間,如鵲,故名。頸和腿長。趾上無蹼。喙長而有鉤,面裸露,似禿鷲。與其他水禽不同之處在于逐漸更換飛羽,因此沒有不能飛行的時期。<div><br></div><div>是鳥類的“活化石”,在2500萬年前就出現(xiàn)了。鵲雁的外形像大雁,體表羽毛黑白相間。與其他水禽不同之處在于逐漸更換飛羽,因此沒有不能飛行的時期。</div> 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21. 雙垂鶴鴕 C. casuarius,(學名:Casuarius casuarius),是鳥綱、鶴鴕科的走禽,又稱“雙垂食火雞”。體型高大,體重29-59千克,體長102-170厘米,最大的鶴鴕身高150厘米。頭頂具保護性角質(zhì)頭盔。在森林中穿行時可擊打草叢。它們的雙翼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早退化,不能飛。頭部藍色,喉部有一個或兩個紅色垂肉,羽衣黑色,具腿長,強健有力,有尖銳的爪。3趾,其中內(nèi)趾具一長而鋒利的爪,用于防御。<br> 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22. 斑胸草雀 Zebra Finch,(學名:Taeniopygia guttata),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該鳥全長10厘米左右,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紋,雄鳥脅部棕紅色有白色點斑,除原色種外羽色全白的亦較常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鳴聲低,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飼養(yǎng)的觀賞鳥,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常用于脊椎動物腦、行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 野生的斑胸草雀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引入了葡萄牙和波多黎各。其分布區(qū)位于印度尼西亞的小巽他群島(從龍目島、松巴哇島至松巴島、薩武群島、羅地島和帝汶島)。 23. 黃腹花蜜鳥 Olive-backed Sunbird,(學名:Cinnyris jugularis),為太陽鳥科花蜜鳥屬的鳥類。體重5-9克,體長97-115毫米。是一種體型小的花蜜鳥。腹部灰白。雄鳥頦及胸金屬黑紫色,有緋紅及灰色胸帶,具艷橙黃色絲質(zhì)羽的肩斑,上體橄欖綠色,繁殖期后金屬紫色縮小至喉中心的狹窄條紋。雌鳥無黑色,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黃,通常具淺黃色的眉紋。虹膜深褐色,嘴及腳黑色。 分布于澳大利亞、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菲律賓、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泰國和越南。 24. 印尼巖吸蜜鳥 Indonesian Rock Honeysuckle,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雀形目->->->吸蜜鳥科。<div><br></div><div>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div> 25. 黃尾文鳥 Yellow-tailed Finch,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鳥屬動物。 分布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26. 藍尾八色鶇 Javan Banded Pitta,藍尾八色鶇的平均體重約為90.5克。八色鶇科的鳥類嘴形較粗,最外側(cè)初級飛羽長度達其內(nèi)側(cè)的4/5,是鳥類中色彩豐富的種類之一,俗名八色。代表物種藍翅八色鶇以身體具有紅、綠、藍、白、黑、黃、褐、栗等鮮艷奪目,豐富艷麗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觀賞價值的鳥類。其實它身上所具有的顏色還不止八種色彩,頭部前額至枕部為深栗褐色,冠紋黑色,眉紋呈茶黃色,眼先、頰、耳羽和頸側(cè)都是黑色,并與冠紋在后頸處相連,形成領(lǐng)斑狀。背部為亮油綠色,翅膀、腰部和尾羽為亮粉藍色。下體呈淡茶黃色,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都是猩紅色。在叢林之中,它身上的這些斑斕的羽色與陽光、綠葉、紫花、白蕊等大自然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因而也成為一種特別的保護色。<br> 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 上面都是雌的。 這個是雄的,頭上有點紅的。 27. 普通縫葉鶯 Javan tailorbird,(學名:Orthotomus sutorius),體長9-14厘米,是一種體型小的棕頂冠而腹白的鶯。尾長而常上揚;額及前頂冠棕色,眼先及頭側(cè)近白,后頂冠及頸背偏;背、兩翼及尾橄欖綠色,下體白而兩脅灰。于繁殖期雄鳥的中央尾羽由于換羽而更顯延長。云南亞種的臉頰及耳羽無細紋;華南亞種的上體色深。虹膜淺皮黃色;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腳粉灰色。 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 28. 山椒鳥 Small minivet,山椒鳥科的1屬。體長160-200毫米;嘴形狹而側(cè)扁;尾呈深凸狀,甚長,最外側(cè)尾羽不及尾長的一半。翅形稍長而尖,飛羽10枚;尾羽12枚;多數(shù)雄鳥的體羽為黑色和紅色,雌鳥呈黑、橙黃或灰色。 分布于阿富汗至中國及東南亞。 29. 巴厘島八哥 Bali Myna,學名(Leucopsar rothschildi),是留鳥,又名長冠八哥或羅斯柴爾德八哥,<font color="#167efb">是印尼巴厘島唯一仍然生存的獨有鳥類,現(xiàn)時野生數(shù)量不足300只</font>,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稀有雀鳥。它們通常會聯(lián)群結(jié)隊活動,但是,在繁殖的季節(jié)有很強的地域性,會變得非常兇猛來保護自己的地盤。巴厘島八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于1912年由沃爾特·羅斯柴爾德 為此鳥命名。 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 巴厘島八哥已經(jīng)獨立成章:巴厘島八哥(世界極危動物)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lxaw3v"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lxaw3v</a> 30. 紋胸織雀 Ribbed Weaving Sparrow,紋胸織雀是脊椎動物亞門,分布于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qū)的一個物種。 分布于(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qū)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中國香港地區(qū)、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中國有分布。 31. 雜色鳴鵑鵙(juān jú) Variegated cuckoo shrike,屬山椒鳥科,拉丁學名為Lalage leucomela。 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新疆。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div><div>32. 尼柯巴鳩 Nicobar Pigeon,(學名Caloenas nicobarica),大型鴿類,體長34-40厘米。頭部和頸部的長羽為黑灰色,帶有紫色金屬光澤。上體主要為綠色,帶有紅銅色光澤。翅膀帶有藍色。下體暗灰色。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腳紫色。<br>分布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nèi)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地。棲息于島嶼上的林地中。以植物種子、果實,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為食。集群營巢于樹木或灌叢上。<br></div></div> 33. 長尾鸚雀Pin-tailed Parrotfinch,(學名:Erythrura prasina),是梅花雀科鸚雀屬的一種,為東南亞的常見鳥種。 分布于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中國香港地區(qū)、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34. 白喉紅臀鵯 Sooty-head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aurigaster ),體長18-23厘米。額至頭頂黑色而富有光澤,耳羽白色或灰白色。上體灰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灰白色羽緣。腰灰褐色,尾上覆羽近白色。下體頦和上喉黑色,下喉等其余下體白色,尾下覆羽血紅色。黑喉紅臀鵯和紅耳鵯外形、大小和該種均非常相似,但黑喉紅臀鵯頦、上喉、下喉均為黑色,上胸亦為黑褐色或黑色。耳羽紅褐色,紅耳鵯有明顯的聳立羽冠,耳區(qū)具紅白二色斑。胸側(cè)有一黑色橫帶,野外均可明顯與之區(qū)別。<div><br></div><div>原產(chǎn)地柬埔寨、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中國澳門、緬甸、泰國、越南、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南部、東南部以及貴州、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東南和西南地區(qū)。)<br></div> <p class="ql-block">35. 天堂鳥,又稱極樂鳥 Bird-Of-Paradise,(學名:Paradisaeidae),極樂鳥科,有16屬41種。大部分雄鳥色彩繽紛,具有復(fù)雜華麗的飾羽。雌鳥和雄性未成鳥則具有暗淡的保護色,腹部常有橫斑。有些單配制種類為全身黑色或藍黑色。該科鳥體長15~110厘米,體重50~450克。雄鳥一般大于雌鳥。</p> 主要分布于新幾內(nèi)亞及其附近島嶼,少數(shù)種類見于澳大利亞北部和馬魯古群島。<br>由于極樂鳥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叢林中,人們只是看見這種美麗的鳥兒在空飛翔,而不知道它去往何方,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極樂鳥是住在“天國樂園”里以天露花蜜為食的一種“神鳥”。 36. 王極樂鳥 King Bird of Paradise,王極樂鳥是極樂鳥中最小的一種。雄鳥有緋紅色的背,雪白的胸腹和亮藍色的腳,鵝黃色的嘴,尾后有兩支與身體等長的球拍狀飾羽。<div>王極樂鳥身材并不大,身長只有20厘米左右,比別的天堂鳥小很多,但稟性特異:其一,對愛情忠貞不渝,無論男女,一朝相戀,就終生相伴,也不打架,也不吵鬧,就那么永遠地互相關(guān)心著,互相愛護著,哪一天失去伴侶,另一只鳥絕對不會改嫁或另娶,而是絕食以死;其二,它們生性孤獨,不愿和別的種群共棲一處,當別的天堂鳥遷徙時,它也高高地飛上天空,充當遷徙隊伍的引路者。<br></div> 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37. 棕背伯勞 Long-tailed Shrike,(學名:Lanius schach),是伯勞科伯勞屬中型鳴禽,是伯勞中體型較大者,體長23-28厘米。喙粗壯而側(cè)扁,先端具利鉤和齒突,嘴須發(fā)達;翅短圓;尾長,圓形或楔形;跗跖強健,趾具鉤爪。頭大,背棕紅色。尾長、黑色,外側(cè)尾羽皮黃褐色。兩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額、頭頂至后頸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貫眼紋。下體頦、喉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div><br></div><div>原產(chǎn)地: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東帝汶、土庫曼斯坦、越南。<br></div> 38. 和平鳥 Fairy Bluebird,(學名:Irena puella),中型鳥類,體長24~28厘米。眼紅色,嘴、腳黑色。雄鳥從頭頂?shù)轿采细灿鸬日麄€上體輝藍色具紫色光澤,其余體羽黑色。雌鳥通體銅藍色,僅飛羽黑褐色。<br>常見的低地留鳥,見于西藏東南部近邊境地區(qū)及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集成小群,或與其他鳥類混群。性膽怯、怕人,常在喬木上部的樹冠層活動和覓食,有時也到林下灌木和竹叢上活動和覓食。飛行呈波狀。 原生種分布:孟加拉、不丹、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br>在中國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和東南部河口。 39. 爪洼禾雀 Claw Swallow Sparrow,(學名:JPadda oryzivora),又名禾雀、文鳥、灰芙蓉、白芙蓉、爪哇雀,為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鳥屬的鳥類。一般生活于低地草原或具草甸、灌叢的空曠林地、也見于耕地、花園、城郊的村鎮(zhèn)以及活動于稻田或甘蔗田、樹林或灌木叢中。結(jié)大群而棲,主要以禾本科和其他草類的種子為食。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亞洲及埃塞俄比亞。全身羽毛為青灰色,額、頭頂至后頸為黑色,兩頰具左右對稱的白色塊斑,初級飛羽外明和尾羽黑色,腹部、兩脅、尾下覆羽為污白色。嘴大呈短圓錐狀。成年鳥的嘴、眼圈為粉紅色,嘴先端為肉粉色。跗跖和趾為肉粉色,爪白色。 爪哇禾雀,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巴厘島。 40. 白腹錦雞,Chrysolophus amherstiae (Leadbeater, 1829),雉科錦雞屬的一種鳥類。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后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zhuǎn)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云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br><div><br></div><div>白腹錦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紅腹錦雞相同,都是富貴吉祥的象征。常有以此為題材的繪畫作品,最著名的是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所畫即白腹錦雞。全圖用雙鉤法線條細勁,不僅花卉枝葉和錦雞造型準確,芙蓉為錦雞所壓的低垂搖曳之態(tài)也能如實體現(xiàn),加之色彩暈染得層次清晰,濃淡相宜,富麗堂皇中蘊涵端莊典雅的氣質(zhì),堪稱“形神兼?zhèn)?,曲盡其妙”。就構(gòu)圖而言,畫幅左側(cè)集中著芙蓉、錦雞,與右上輕盈飛舞的蝴蝶遙相呼應(yīng),使得錯綜的布局顯得密中見疏,揖讓有度。以清瘦勁健的筆體寫就的詩文和精致艷麗的圖畫更是互為輝映,相得益彰。<br></div> 分布于中國和緬甸。<div>白腹錦雞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br></div><div><br></div><div>《上集完》</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附錄:本次印尼巴厘島12天之行目前完成的文章如下,最后還有一篇游記在整理中:《2023年春季印尼巴厘島12天行攝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1. 80種鳥類,176張照片(上集)-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b2crk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b2crkh</a><div><br></div> 2. 80種鳥類,176張照片(下集)-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b2esf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b2esf8</a><div><br></div> 3. 栗頭蜂虎 (二級保護動物)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7uw1n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7uw1n2</a><div><br></div> 4. 位于食物鏈頂端的猛禽老鷹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4l1ql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4l1qlc</a><div><br></div> 5. 黑冕鶴 (世界易危(VU)動物)-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r24x0q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r24x0q0</a><div><br></div> 6. 大海的深情-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Kanawa卡納瓦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ybwutt"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ybwutt</a><div><br></div> 7. 人與自然的和諧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Tukad Cepung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u7ib4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u7ib41</a><div><br></div> 8. 鳥中殺馬特(Smart)藍鳳冠鳩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spl6e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spl6er</a><div><br></div> 9. 去科莫多島(Komodo)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rkak4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rkak40</a><div><br></div> 10. 赤胸擬啄木鳥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qh4dc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qh4dcw</a><div><br></div> 11. 熱帶風情巴厘妹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pvh6o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pvh6og</a><div><br></div> 12. 巴厘島八哥(世界極危動物)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lxaw3v"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lxaw3v</a><div><br></div> 13. 卡瓦伊真火山 - 2023年5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llj5kf"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llj5kf</a><br><div><br></div> 14. 棕背三趾翠鳥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itj92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itj92u</a><div><br></div> 15. Komodo(科莫多島)看世界瀕危動物Komodo(科莫多巨蜥),2023年4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c0eo6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c0eo60</a><div><br></div> 16. Komodo 四周小島山清水秀,宛如人間仙境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度尼西亞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e72lc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e72lch</a><br><div><br></div> 17. 貓頭鷹 - 2023年4月拍攝于印尼巴厘島國立國家公園(Bali Barat National Par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qh8eno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h-ceramic.com.cn/4qh8enou</a><br><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