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b06fbb">(金鑫紅焰 原創(chuàng))</font></h3>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由郭蘭英演唱的《人說山西好風光》,對歌里描述的美景就向往不已。企盼了幾十年,今年五一前夕,終于得償所愿。</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7日下午,跟著專門服務(wù)退休人員的云南勝親旅游團從昆明長水機場出發(fā),3個小時后落地五臺山(忻州)機場。出機場后發(fā)現(xiàn)這里剛剛下過小雨,氣溫較低。從太原趕來接我們的王導(dǎo)風趣地說:“春雨貴如油,春雨迎貴客!”18:20旅游大巴駛出忻州,向五臺山進發(fā)。兩個小時后,汽車駛?cè)胛迮_山腳下的臺懷鎮(zhèn),經(jīng)過一條熱鬧的街市,我們到達時天已經(jīng)黑了,但見霓虹燈光閃爍,“正宗刀削面”、“山西老牌刀削面”等廣告牌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客棧賓館、日雜百貨店比比皆是。雖然大部分路段走的是高速公路,但路況不算好,110公里的路程跑了兩個多小時,入住楊柏峪村龍華賓館時已經(jīng)20:30。這個賓館設(shè)施陳舊,好在有熱水洗澡。</p> <p class="ql-block"> 因為行程安排次日(4月28日)要去趕寺廟里的早課,所以4點多就被迫起床。到達五臺山寶華寺還不到6點,但高僧們已經(jīng)穿戴整齊,在大雄寶殿里開始誦經(jīng)了。看來各行各業(yè)都不容易,若想出家做和尚就不可能睡懶覺。我們從云南遠道來的香客被安排站在僧眾旁邊,與居士同等待遇。但見一個身材高大眉清目秀戴著眼鏡的中年大師,一手持話筒、一手翻經(jīng)書,正在用渾厚洪亮的嗓音領(lǐng)唱,時不時敲擊一下面前的大磬;旁邊一個同樣戴著眼鏡的師傅則有節(jié)奏地邊念經(jīng)邊敲擊木魚。悠悠的誦經(jīng)聲,讓整個寺廟都顯得莊嚴了幾分;誦經(jīng)過后,大師帶著居士和我們出了正殿,圍繞庭院順時針繞了一圈,又回到正殿繼續(xù)下半場誦經(jīng)……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站在面前的30來個僧人,個個身材高大,而且戴眼鏡的占了三分之一,年齡大多是中年,其中還有幾個穿戴與眾不同的武僧??磥砩轿魅似毡閭€頭比南方人高大,僧人也不例外。當然,他們念的什么經(jīng)我一句也沒聽懂。但在僧人們有規(guī)律且?guī)в写判缘蔫笠粞障?,我的心漸漸趨于安寧,雖然天氣異常寒冷,手腳發(fā)僵,但沒有人退縮。佛號一念心空靈,也許這就是佛教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查閱資料得知:五臺山(別名:清涼山、金五臺)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它與峨眉山、九華山和普陀山,號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臺山更是位居首位,有中國佛教“首府”之稱。五臺山雄踞雁代,坐北俯南。環(huán)基周圍,逶迤五百余里,奇峰疊嶂,寺廟林立,鐘靈毓秀,景色宜人。加之夏無炎暑,氣候涼爽,奇花異草,賞心悅目。同時,五臺山巍峨壯麗,氣勢磅礴,北陵紫塞(雁門關(guān)),南擁中原,盤踞四關(guān)之中,遏萬里之煙塵,為大國之屏蔽,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處在長城腳下,位于歷史上農(nóng)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屏藩著北方邊疆的內(nèi)環(huán),也維系著蒙藏人民的團結(jié)。因此,歷史地形成了顯密兩宗共同修行的格局,五臺山上青、黃二廟雜處,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同發(fā)展,因而更顯示出其神圣性。其極盛時寺院多達300所(現(xiàn)存完整寺院47所)、僧侶3000余人,高僧輩出,成為漢、滿、蒙、藏、土等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佛教圣地。自北魏孝文帝開始,1000多年來共有5個朝代9位皇帝18次蒞臨五臺山朝圣。</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寶華寺做完早課后返回楊柏峪村,簡單用了早餐,便驅(qū)車前往龍泉寺。在這里,一位大師向大家講解了進入寺廟敬香拜佛的規(guī)范禮儀。此前,我還真不太清楚,只是略知一二。接下來,導(dǎo)游帶著我們先后去朝拜了大文殊寺、殊像寺、塔院寺、萬佛閣(五爺廟)等相對比較集中的寺廟。雖然五一假期要第二天才開始,但這幾座寺廟前的停車場已經(jīng)停滿了各省市牌照的車,寺廟里更是人山人海,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 從旅游大巴上下來,跨過清水河大橋,一座雄偉的石雕牌樓闖入眼簾,正上方刻有“大文殊寺”四個大字,系乾隆手書。往里走就是金碧輝煌的大文殊寺(又名廣安寺),寺門口每人可以免費領(lǐng)取3柱香。導(dǎo)游讓游客們把她發(fā)給大家的祈福布條寫上名字,拴到寺內(nèi)的許愿樹上。值得一提的是,此寺建有一條長廊,內(nèi)置120尊石碑,刻有古今詩人贊詠五臺山的詩詞對聯(lián),故名“文博園”。據(jù)史料記載,在隋唐時期,大文殊寺已成為五臺山最鼎盛的寺院之一,被形容為“七進院落、十方叢林、騎馬關(guān)山門”。</p> <p class="ql-block"> 從大文殊寺出來,過馬路就是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字的“殊像寺”影壁,穿過影壁和牌樓,就來到殊像寺的山腳下。殊像寺于東晉初年依山而建,氣勢恢宏。殿內(nèi)正中佛臺上供奉的文殊騎狻猊塑像,是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康熙曾為此塑像題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躍而成為“文殊祖庭”、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和十大青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從殊像寺出來步行10分鐘,便來到塔院寺和萬佛閣(五爺?shù)?。塔院寺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寺內(nèi)的白塔(佛舍利塔、慈壽塔),被人們視為五臺山的標志。白塔為明萬歷九年(1581年)所建,為覆缽式喇嘛塔,周設(shè)勾欄,基上設(shè)束腰須彌座,座上為覆缽式(藏式)塔身,狀如藻瓶,瓶上有蓮瓣披覆。頂部設(shè)華蓋式露盤,銅鑄鎏金。整體外形線條圓和,給人以巍峨壯麗之感。</p><p class="ql-block"> 香火最旺的要數(shù)萬佛閣里的五爺?shù)?,這里人聲鼎沸、香煙繚繞。傳說五爺(即五龍王)化身狻猊,成為文殊菩薩的專屬坐騎。他代表智慧文殊廣濟眾生,有求必應(yīng),所以人們求學(xué)、求子、求官、求財、求姻緣、求健康都來找五爺祈福許愿。傳說五爺喜歡看戲,于是人們在五爺?shù)畹恼龑γ?,建了一個戲臺,專門為五爺演戲,一直延續(xù)至今。</p><p class="ql-block"> 離開萬佛閣,我們乘車來到普化禪寺,免不了進寺參觀禮佛一番。時值中午,導(dǎo)游帶大家到名叫“花卉山莊”的地方,品嘗了五臺山的素齋。</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人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五臺山——聽一回晨鐘暮鼓,翻幾頁佛家經(jīng)典,燒幾柱虔誠清香,拜一次佛法無邊,求一份心安,在離智慧最近的文殊道場啟蒙得慧心。而老輩人則說,要修幾輩子的福報才有機會去五臺山,而凡是來到五臺山的人,文殊菩薩都會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幫你實現(xiàn)愿望……</p><p class="ql-block"> 走馬觀花五臺山半天,感覺這里的佛教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觀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香火較旺,但整體設(shè)施卻較落后——寺廟及菩薩塑像陳舊,有的已油彩脫落;道路破爛不堪,綠化較差;個別寺廟的衛(wèi)生間竟然還沿用上世紀農(nóng)村式的簡陋結(jié)構(gòu),味道極重;個別僧人沒有出家人的修養(yǎng),對游客態(tài)度粗暴……與云南的寺廟,如賓川雞足山、大理崇圣寺、昆明圓通寺等相比,五臺山的硬件設(shè)施落后太多了;與臺灣的寺廟相比,差距就更大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金鑫紅焰 原創(chuàng);照片系手機拍攝)</span></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