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勞動節(jié)”的早晨,劉建寬如約開車接我和妻子回第二故鄉(xiāng)涇陽縣崇文鄉(xiāng)。建寬今年62歲,他身材高大,體格魁梧,精明能干,為人忠厚,總是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他是土生土長的涇陽縣姚坊鄉(xiāng)人。該鄉(xiāng)與我曾經(jīng)上山下鄉(xiāng)插隊的崇文鄉(xiāng)比鄰。</p><p class="ql-block"> 建寬是西安市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董事長,他是我朋友的朋友,二十年前經(jīng)朋友介紹與其相識。后來他生意繁忙,整天泡在建筑工地上,我在機關(guān)捉筆辦文也不得清閑,逐漸失去了聯(lián)系。去年初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我寫得幾篇有關(guān)知青生活文章,觸發(fā)了他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于是三番五次邀請我一起回家鄉(xiāng)看看。我說,回鄉(xiāng)的路我認識,不好意思麻煩你。他卻說,你當年插隊的村莊已經(jīng)蕩然無存,肯定找不到回鄉(xiāng)的路了。我是當?shù)厝?,?jīng)常回家,給你當一次合格的向?qū)А?lt;/p> <p class="ql-block"> 從西安城區(qū)驅(qū)車出發(fā)過渭河,半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崇文鄉(xiāng)的標志性建筑崇文塔下。下車一瞧,除過巍峨古樸的明代磚塔仍然矗立在舊址以外,四周的景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F(xiàn)代化的道路四通八達,蒼翠欲滴的園林環(huán)繞著古塔。眾多游客悠閑地在塔下散步,品賞著最美五月天的旖旎風光。</p><p class="ql-block"> 看著眼前的美景,不由得回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此地的景象。那時候,崇文塔下是一所學校,叫崇文中學。高大的古塔孤零零的矗立在學校操場的旁邊,四周雜草叢生,有一條學生們用腳踩出來的通向塔門的小路。我與一起插隊的知青經(jīng)常到學校操場打籃球?? ,盡管累得滿身大汗,每次都要爬到塔頂向南方眺望。因為村里許多老年人說,當藍天白云晴空萬里的時候,站在古塔最高處,可以看見南方隱隱約約的西安城里大雁塔的雄姿。可能是以訛傳訛,幾十次登高望遠,也沒有看到生我養(yǎng)我的長安。故地重游,睹物思情,既充滿驚喜,又感到些許惆悵。</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去你們新民西村”,建寬的話語把我從沉思中拉回到現(xiàn)實。片刻功夫,汽車停了下來?!暗搅四愕墓枢l(xiāng)了?!彪S著建寬的聲音下了車,四處張望,只見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冒出一座座現(xiàn)代化廠房。寬闊的大道錯落有致,四通八達。路邊的綠化帶郁郁蔥蔥,一派生機。與大城市的開發(fā)區(qū)環(huán)境一模一樣。</p><p class="ql-block"> 建寬看著發(fā)呆的我介紹說,幾年前,涇河新城管委會為了加快工業(yè)開發(fā)區(qū)建設(shè),把崇文等三個鄉(xiāng)的土地全部征收了,幾十個村的村民由農(nóng)民轉(zhuǎn)為居民。每戶一次性給予補助70萬元人民幣,大家興高采烈地搬遷到幾公里以外集中統(tǒng)一建設(shè)的高樓大廈?? 里,過上了祖祖輩輩日思夜想的城里人生活。我恍然大悟,曾經(jīng)陪伴我生活了三年的村莊消失了,父老鄉(xiāng)親們都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建寬提議到新建的社區(qū)尋訪我熟悉的村民,再話當年的情誼。我掏出手機打了幾個電話,沒有一個接通。找到崇文社區(qū)打探時 ,建寬一個居住在當?shù)氐呐笥呀榻B說 。你要探望的瘸腿書記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王順隊長腦梗后半身不遂,關(guān)門閉戶不接待任何人的看望?!氨緫簟眲⒅遗d早年就舉家搬去了咸陽市。聽此,感到非常驚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才數(shù)年時間,竟然物是人非,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行三人告別了新建的居民小區(qū),到附近的著名旅游景點“茯茶小鎮(zhèn)”歇息。建寬找了一家裝飾考究的茶館,我們拾級而上,來到三樓,要了一盤干果,沏了一壺茯茶,吹拂著微風,細細品嘗起來。五一節(jié)這天茯茶小鎮(zhèn)游客眾多,幾條小吃街上人流如織,摩肩接踵??粗鵁狒[非凡的景象,我們?nèi)藳]有一點想去參與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坐了一會,我的思緒又回到那逝去的歲月,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村莊舊時的模樣,那一棟棟整齊劃一的農(nóng)家院落,一條條通往各家各戶的堅硬土路,一道道縱橫交錯的灌溉水渠,一排排高大挺拔的參天大樹。春天陽光明媚的時候,一群媳婦們坐在一起,敞開上衣,袒露胸懷,迎著太陽曬暖暖,沒有一絲絲羞澀之意。夏天到了,每家每戶的煙囪里冒出縷縷炊煙,老少爺們都端個老碗,蹲在自家大門口眉開眼笑諞閑傳。初秋季節(jié),蛙鳴蟬噪,樹上傳來的知了聲聲與河渠畔上青蛙??咕咕鳴叫,匯成了一曲別具風格的交響樂。孩子們歡天喜地的跳上跳下,捉蟬捕蛙,不亦樂乎。隆冬時節(jié),我喜歡一個人站在白雪皚皚的田野上,迎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放開嗓門,大聲朗誦“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讓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都能聽到我那激情澎湃的喊聲。</p> <p class="ql-block"> 回城工作后,每到十個年頭,我都要回到村里,用自己的腳步慢慢悠悠地丈量一遍鄉(xiāng)間小路。吞吐著各種樹木散發(fā)出的獨特清香。伏在田野里嗅聞那久違的泥土芬芳。推開門扉與瘸腿書記幾個老相識,坐在天井下的小木桌旁品茗聊天。每次回鄉(xiāng)都是興致勃勃而去,愉愉快快而歸。這次故地重游,一點都興奮不起來,因為幾十年來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xiāng)已經(jīng)消失的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 與建寬告別時,他熱情地拉著我的手說,“如果下次回鄉(xiāng),告我一聲,還要給你當向?qū)??!?我說:“謝謝你的厚愛,如果要去,一定與你同行?!苯▽掗_著他的黑色“路虎”走遠了,望著漸行漸遠的車影,不禁浮想聯(lián)翩,最后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著名詩句:“沾襟辭闕淚,回首別鄉(xiāng)情”!</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4日第一稿,5月7日第二稿。</p><p class="ql-block"> 寫于西安市未央?yún)^(qū)景園小區(qū),共計 1900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謝謝您的閱讀</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