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圖片:原創(chuàng)(圖3-4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到武漢,不打卡黃鶴樓,等于沒有到武漢。在這個暮春時節(jié),我跟隨著蜂擁的人潮,摩肩接踵,打卡黃鶴樓。于是,“九省通衢”的武漢,我來過。</p> <p class="ql-block">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古樓閣之一,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巍峨挺拔,氣勢恢宏。古人有記:登樓遠眺,可以盡覽長江煙波浩渺之美景;a天地之大,亦可盡收眼底。所以,黃鶴樓自古便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又因環(huán)樓四周,景色優(yōu)美且各具特色而獨領(lǐng)風(fēng)騷,雖然天下美景眾多然無出其右,而贏得“天下絕景”之盛譽。</p> <p class="ql-block"> 公元223年,吳王孫權(quán)下令沿江倚山筑城,于城之西南黃鵠磯上建樓瞭望而始有黃鶴樓。朝代更迭,戰(zhàn)火紛飛,作為軍事重地的黃鶴樓自然是飽經(jīng)戰(zhàn)火,歷盡滄桑,其間屢毀屢建,迄今已經(jīng)歷1800年風(fēng)雨而巍然屹立。三國統(tǒng)一后,黃鶴樓逐漸演變?yōu)槿藗冇螝v賞玩的名勝之地。歷朝歷代,無數(shù)文人騷客游覽于此,觀景生情,臨樓抒懷,慷慨人生,紛紛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賦文。因此,黃鶴樓也是武漢市當仁不讓的人文歷史地標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今的黃鶴樓,系1981年重建,1985年完工,其外觀設(shè)計源自清代同治年間所建的三層黃鶴樓,飛檐凌空,鉤心斗角,琉璃鋪頂,金碧輝煌,仿佛黃鶴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間,構(gòu)思精妙絕倫,富有文化內(nèi)涵,承載了中國古建筑的獨特之美與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偢?1.4米的黃鶴樓,雖說在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的現(xiàn)代社會,這個高度或許連所謂的“小巫”都算不上,但因黃鶴樓所處的黃鵠磯獨特的地勢原因,在視覺上,用“巍然聳立”來形容黃鶴樓也是無可挑剔的。</p> <p class="ql-block"> 從外觀上看,72根紅柱拔地而起,撐起整個樓體,使得黃鶴樓仿佛巨人一般挺立于天地之間,高大威猛,偉岸陽剛。雄渾巍然,傲視天下,這便是名揚四海的黃鶴樓,粗獷古樸,仿佛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漢子。樓外五層疊起,外徑由大四邊連小八邊,有囊括“四面八方”之意,寄托“四通八達”之希冀。</p> <p class="ql-block"> 以“黃鶴”命名,自然離不開“黃鶴”。在黃鶴樓的正面,也就是西方之位,“黃鶴歸來”的銅雕巍然向上:大龜匍匐于地,昂首向上;一條蛇如龍一般盤于龜背,也是昂首向上;兩只大鶴相互依偎,同樣的昂首向上。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蛇”曾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圖騰之一,象征著長壽、吉祥、財富、權(quán)力,位列中國十二生肖之六,有以柔克剛、百折不撓之寓意;“龜”文化,則占據(j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從史前時期的圖騰文化,到夏商周、先秦時期龜卜文化,再到漢魏時期沾上皇權(quán)的神圣,“龜”這種動物被人們賦予的神秘的力量,具有了神圣、通神、祥瑞、智慧、長壽等文化內(nèi)涵的“鶴”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同樣有著極其崇尚的地位,寓意著“吉祥、長壽、富貴、高尚、清雅”等等。</p> <p class="ql-block"> “黃鶴歸來”,昂首向西。鶴,蛇,龜,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三種吉祥之物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它們是在回味、期望西方極樂世界的清凈、平等、美好?還是在思念那個駕鶴而去至今未歸的人兒?是象征著團結(jié)和睦、積極向上?還是凝結(jié)了人們對一切美好愿景的期盼?我們不得而知,唯愿一切安好,于心有所慰也。</p> <p class="ql-block"> 走進黃鶴樓內(nèi)部,原先印象中那個大巧若拙的漢子立刻變得含蓄內(nèi)斂、包容天下。黃鶴樓內(nèi)部實為九層,氣勢恢宏的壁畫、美麗動人的傳說、意境深遠的詩詞,遍及各層,抒不完的人生惆悵,道不盡的千古風(fēng)流,引得游人如織,流連忘返。外觀五層,內(nèi)藏九層,巧妙契合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巔峰之極,蘊藏了“九五之尊”之寓意。</p> <p class="ql-block"> 佇立于頂層,環(huán)顧四周,景色迥異,引古人感懷,萬千感慨。東面:“楚天極目”、“簾卷乾坤”,登頂向東,極目以望,荊楚大地的壯美河山可以一覽無余;由遠及近,目光回收,天地之間所有的一切仿佛被卷入眼簾。</p> <p class="ql-block"> 南面:“南維高拱”、“勢連衡岳”,向南而望,群星閃爍,黃鶴樓傲然而立,仿佛一位絕世強者,被璀璨的星辰衛(wèi)兵拱衛(wèi),氣勢如虹,與千里之外的南岳衡山融為一體,拔地向天,聳翠如屏。倘若此時,你身臨其間,會不會胸懷丘壑、手摘星辰、氣吞山河?</p> <p class="ql-block"> 西面:西方之位是黃鶴樓的正面,氣勢磅礴的金字牌匾“黃鶴樓”高高在上,金光燦燦。放眼而望,天高地遠,大江東去,波濤洶涌,倘若是雨時、霧起,或者艷陽高照,遼闊的江面上或是浪花翻騰、云霧裊裊,或是波光粼粼、云興霞蔚。大江奔流,滾滾向東,浩浩蕩蕩,勢不可擋,氣吞云夢,名動天下。</p> <p class="ql-block"> 北面:“斗極平臨”、“云橫九派”,登頂向北,身與天高,在天氣晴朗的夜晚,遙望星空,北斗閃爍,靜懸眼前,明亮耀眼,照亮你前行的方向。極目大江,九水匯聚。浪花飛濺,如白云縹緲。奔流激蕩,如白練橫空。</p> <p class="ql-block"> 對于現(xiàn)今的黃鶴樓,游客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一種說法:黃鶴樓是一座不來會后悔,來了更后悔的現(xiàn)代仿古建筑。究其原因,一是當下的黃鶴樓已因修建長江大橋而遷離原址,弱化了原址那種獨特的地勢特征而產(chǎn)生的“巍然屹立”的雄渾氣勢,加之四周都是林立的樓房,讓人無法與古人那種“楚天極目”、“氣吞云夢”的感懷產(chǎn)生共鳴;二是現(xiàn)在的黃鶴樓是一座現(xiàn)代仿古建筑,缺失了一些古建筑特有的歷史厚重與歲月滄桑。</p> <p class="ql-block"> 是的,相對于漫長的人類歷史,甚至說相對于1800年前那座初始的瞭望角樓,如今的黃鶴樓不過才走過短短38個年頭,確實是一座年輕的現(xiàn)代仿古建筑。只是,在過去的1800年的歲月里,黃鶴樓歷經(jīng)滄桑,屢毀屢建,猶如鳳凰涅槃一般。據(jù)史料記載,歷史上黃鶴樓經(jīng)歷了27次重建,平均算來,每一座黃鶴樓的平均壽命也不過66個春秋,但每一個朝代所重建的黃鶴樓,不都匯聚了那個時代的精神特質(zhì)和歷史人文內(nèi)涵嗎?黃鶴樓不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仿古建筑,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個民族的時代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延續(xù)與傳承發(fā)揚。</p> <p class="ql-block"> 沐浴千年風(fēng)雨,包容千年滄桑。這就是黃鶴樓的千古情懷,也是武漢特有的城市記憶。涅槃重生,百折不撓;巍然屹立,堅韌不拔。這就是黃鶴樓的文化內(nèi)涵,也是英雄城市武漢特有的精神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黃鶴樓公園走一走:公園不大,內(nèi)涵頗豐。曲徑通幽,移步換景??捎^樓峰江帶,舟蟻如潮;可賞白花浪濺,紅葉林籠??杉牢淠逻z像,嘆英雄氣短;可敬精忠報國,話功業(yè)千秋??蓧舻猛ば№?,看斜陽落霞;可乖崖亭訪古,禮效先賢。可落梅軒駐足,聽荊楚古樂;可紫薇苑流連,看落花無言??赡蠘锹狅L(fēng)語,誦詩詞歌賦;可鵝池逗鵝樂,曲項向天歌??砂自崎w登高,任白云悠悠;可黃鶴樓望遠,悵楚天寥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