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張愛玲(1920一1995),民國四大才女<br></br>之一,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7歲開始寫<br></br>小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個獨具魅力<br></br>的作家,她的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br></br>創(chuàng)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為中國小說史做<br></br>出了獨特的貢獻(xiàn)。</h3></br> ?<h3>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br></br>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幼<br></br>女。但張愛玲卻一生凄苦,令人感慨萬<br></br>千!<br></br></h3></br> ?<h3>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出生于1848年,22歲考中進(jìn)士,擔(dān)任言官期間剛正不阿,很得李鴻章欣賞。</h3></br> ?<h3>同治九年爆發(fā)中法戰(zhàn)爭,張佩綸作為欽差大臣去福建馬尾督軍,戰(zhàn)爭慘敗,張佩綸被問責(zé)發(fā)配到張家口,落難期間,李鴻章將次女李菊藕許配給他。劉體仁《異辭錄》寫道<b>:</b>養(yǎng)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辭西席,就東床,張佩綸不是東西。</h3></br> ?<h3>婚后二人談詩論對,琴瑟和鳴。李菊藕為張佩綸誕下一兒一女,五年后,李鴻章突然病逝,次年張佩綸也抑郁而終。龐大的家族盛極而衰,李菊藕為兒女殫精竭慮,不幸患上肺癌,46歲病逝,那年兒子張志沂十六歲,女兒張茂淵十一歲。</h3></br> ?<h3>1915年,張志沂娶黃素瓊為妻,黃素瓊乃黃翼升黃軍門的孫女,一開始門當(dāng)戶對,郎才女貌,也甜蜜過一陣子。</h3></br> ?<h3>1920年9月,黃素瓊生下一女嬰,取名張煐,讀書時改名張愛玲。后又生一子取名張子靜。</h3></br><h3>張志沂是個典型的遺少人物,雖然精通英語,也和黃逸梵一樣受過五四運動的習(xí)染,但骨子里還是與舊時代更親近一些。他像一些遺少一樣,吃喝嫖賭,捧歌妓,吸鴉片,在外面養(yǎng)姨奶奶。洋場社會的惡習(xí),一樣不落。他曾做過短期的英文秘書,之外主要靠母親留下的遺產(chǎn)生活。黃素瓊(后改名黃逸梵)“雖然出身傳統(tǒng)世家,思想觀念卻不保守。尤其那時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她對男女不平等及舊社會的腐敗習(xí)氣更為深惡痛絕”。這個追求新生活的女子,向往浪漫幸福的愛情生活。埋怨當(dāng)初說媒的時候都是為了門第葬送了她一生。</h3></br><h3>1924年張愛玲4歲,28歲的黃逸梵以小姑張茂淵監(jiān)護(hù)人的身份,去英國留學(xué)。臨上船時黃逸梵伏在竹床上忍不住失聲痛哭“綠衣綠裙上面釘有抽搐發(fā)光的小片子……她睡在那里像船艙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傭人幾次催促,她像是沒有聽見。無計可施的女傭讓張愛玲去叫她,她也不理,只是哭。并不浪漫的出走,是不甘擺布的反抗,更是無奈的逃避。</h3></br><h3>1937年,黃逸梵回國了。那年,張愛玲中學(xué)畢業(yè)。同來的,還有她的美國男友。身肩兩個孩子母親重責(zé)的女子,她的自由實在是有限的?!爱惗恕比琰S逸梵者,可以在幾經(jīng)徘徊后奮力一飛,了斷和丈夫的痛苦姻緣,沖破家庭的束縛,但她無法割斷對孩子的牽念。離婚時,他們達(dá)成協(xié)議:兩個孩子跟父親生活,但可以常去看母親。孩子以后上學(xué)的事情上要征求黃逸梵的意見。<br></br></h3></br><h3>1941年底,新加坡被日軍占領(lǐng),黃逸梵男友死于大轟炸中,她的生意也大受影響,遭受打擊的黃逸梵一個人苦撐苦挨著。海外出游的生活,有豪情,更多的是孤獨。她有給尼赫魯姐姐做秘書的風(fēng)光,也有做縫制皮包女工的艱辛。邁出去的腳步固然跌跌撞撞,最終卻沒有收回來。</h3></br><h3>1946年黃逸梵回來過一次,張愛玲和姑姑、表哥去接船,黃逸梵憔悴、消瘦得令人默然。不久,她又去了英國,再也沒有回來過。</h3></br><h3>1957年8月,寄居英國的黃逸梵生病,需要手術(shù)。當(dāng)時在美國的張愛玲得到消息,寫信給母親,又寄了100 美元支票過去。不久,一生漂泊的黃逸梵客死他國。她給張愛玲留下了一只箱子,里面是她早年帶去的古董——海外流浪的那些年,她是靠變賣古董度日的,才沒有讓自己苦撐著尋來的一片自由天空坍塌。剩下的那些,她設(shè)法將它輾轉(zhuǎn)交到女兒手中。<br></br></h3></br> <h3>?繼母孫用蕃生于1905年,是民國大總理孫寶琦的女兒,人稱“孫七小姐”,曾是上海眾星捧月的名媛。后因服毒殉情于窮表哥卻被拋棄而成為整個上海的笑話。</h3></br> ?<h3>孫用蕃和父親都有吸食鴉片的愛好,張愛玲經(jīng)常能看到他們在床榻上吞云吐霧,在幼小的心靈中,她仿佛成了棄兒,很無助地自我成長。<br></br>兒時的陰影影響了張愛玲的一生,讓她在成長路上孤高氣傲,冷眼看人,而親情的缺失讓她極度渴望擁有一顆被呵護(hù)的心。<br></br>對于母親,張愛玲是愛恨交加,她始終認(rèn)為自己性格中的自私和冷漠是遺傳母親的,不過有一點張愛玲要感謝母親,那就是母親很注重她的學(xué)業(yè)。<br></br>黃素瓊一度想送女兒出國留學(xué),不僅幫她報考了倫敦大學(xué)遠(yuǎn)東地區(qū)的考試,還請了一位英國老師,專門輔導(dǎo)女兒功課。<br></br>在考試中張愛玲拿下了第一的好成績,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張愛玲出國留學(xué)的愿望化為了泡影,思索再三,黃素瓊轉(zhuǎn)而送女兒去了香港大學(xué)讀書。<br></br></h3></br> ?<h3>在香港大學(xué)深造的過程中,張愛玲迷戀上了文學(xué),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到了1943年,她有多部作品相繼問世,直接讓她在文壇上一舉成名。<br></br>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書中有不少人物都是以她的家族成員為原型進(jìn)行創(chuàng)作的,比如在《花凋》中她影射了自己的舅舅,《創(chuàng)世紀(jì)》中又隱晦的嘲諷了六姑奶奶李經(jīng)溥,結(jié)果把一眾親戚全得罪了個遍。</h3></br><p data-from-paste="1">家庭的不幸,導(dǎo)致張愛玲的內(nèi)心對任何人充滿不信任,雖然她渴望被愛,但是她也害怕被傷害。張愛玲把自己封閉在寫作的世界里,她收集他人的故事,寫的卻是自己的經(jīng)歷,字字泣血。張愛玲二十歲出頭,成為最受歡迎的女作家,風(fēng)光無限!</h3></br><h3> <p class="ql-block">張愛玲的一生很坎坷,她經(jīng)歷了三段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任丈夫是胡蘭成,此人可以說是她的初戀,當(dāng)年張愛玲情竇初開,而胡蘭成(汪偽政權(quán)宣傳部部長)大了她14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蘭成看到了張愛玲寫的小說,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敲響了張愛玲的家門。張愛玲極少和陌生人往來,胡蘭成毫無預(yù)兆地出現(xiàn),讓張愛玲感到反感,緊閉房門。胡蘭成乘興而來 ,敗興而歸,但他風(fēng)流多情,擅長揣測女人的心理。</p><p class="ql-block">胡蘭成發(fā)現(xiàn)世人對張愛玲的評價是“清高”,他立即給張愛玲寫信,贊美張愛玲清冷的外表下,藏著“謙遜”的品質(zhì)。張愛玲感受到溫暖,盛裝打扮去拜訪胡蘭成,胡蘭成被張愛玲獨特的氣質(zhì)吸引。</p><p class="ql-block"><br></p> <p data-from-paste="1">為了追求才女,胡蘭成拋棄了家中妻兒,還寫下了一份極其不負(fù)責(zé)任的婚約書,張愛玲聽信了他的鬼話,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嫁了過去。胡蘭成浪漫多情,張愛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后來發(fā)現(xiàn)胡蘭成和其他女人有染,張愛玲也沒有想過離開他。張愛玲的遷就,使得胡蘭成在這段感情里無所顧忌。之后胡蘭成又看上了一個17歲的小護(hù)士,斷然離張愛玲而去了。</h3></br><p data-from-paste="1">沉浸在悲痛和折磨中的張愛玲,在背負(fù)漢奸老婆的罵名同時,將自己封鎖在內(nèi)心的陰暗世界,而在她人生的低谷期,經(jīng)朋友介紹,與電影導(dǎo)演?;∠嘧R,二人在不斷的交往中互相有了好感,可僅限于君子之交。</h3></br> ?<h3>性格有點拘謹(jǐn)?shù)纳;〔桓冶砺稅垡?,而張愛玲又自尊心很強,她怕自己漢奸老婆”的身份讓年輕有為的?;÷暶墙澹谑沁@段朦朧且美好的姻緣,還沒開始就結(jié)束了。<br></br></h3></br>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那一年,張愛玲26歲,?;?0歲。他們一個編,一個導(dǎo),創(chuàng)下電影界的“神話”。只可惜這段珠聯(lián)璧合的愛情,很快就結(jié)束了。至于原因,就像他倆的開始一樣,外界的傳說撲朔迷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倘若說張愛玲遇見胡蘭成,是“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張愛玲和?;≈g便是“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哦,你也在這里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鳛橐幻錾谏虾?,曾憑借電影《靈與肉》出道,后執(zhí)導(dǎo)了《太太萬歲》以及后來的《子夜》《大橋下面》等影視作品的著名導(dǎo)演和編輯,在才女張愛玲的面前,愛的很卑微,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他對張愛玲更多的是才情的仰視;而張愛玲呢,因為已經(jīng)有過一段婚姻,覺得自己配不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含蓄而隱忍的文人做派,生生地分開了原本可以在一起的兩個人。最后,?;∪⒘艘粋€普通的女子;張愛玲孤身一人去了香港,后來又去了美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愛玲不想繼續(xù)留在大陸,因為她曾經(jīng)愛過的兩個男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只有她還在舔舐傷口。公眾對張愛玲的感情生活充滿好奇,以致于流言滿天飛。張愛玲性格謹(jǐn)慎,外界的謠言讓她精神緊繃,壓力無處釋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愛玲選擇離開是非之地,去美國尋找平靜的生活。在美國紐英倫州,貧窮的張愛玲在救濟(jì)營認(rèn)識了學(xué)識淵博的65歲德籍作家賴雅,賴雅文采斐然,卻沒有專注寫作,一生都沒有代表作。張愛玲被賴雅吸引主動上前和他聊天。</p><p class="ql-block"><br></p> ?<p data-from-paste="1">二人似乎有著極其相似的經(jīng)歷,相談甚歡。張愛玲迅速沉淪,墜入愛河。盡管對方比她大了近三十歲,但張愛玲還是決定與作家賴雅結(jié)婚。<br></br></h3></br> ?<p data-from-paste="1">結(jié)婚后,賴雅不想讓張愛玲居無定所,想方設(shè)法地租了一個小公寓,張愛玲總算有了容身之所。賴雅遷就張愛玲的生活習(xí)慣,每天為她準(zhǔn)備喜歡的食物,包攬了所有家務(wù)。</h3></br><p data-from-paste="1">賴雅讓張愛玲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她可以在賴雅面前做個無拘無束的女子,因為賴雅會包容她的一切。</h3></br><p data-from-paste="1">然天有不測風(fēng)云,賴雅身體不好,中風(fēng)癱瘓在床。張愛玲不得不學(xué)著照顧賴雅,因為貧窮,賴雅支付不起醫(yī)療費。張愛玲為了賺錢,跑到香港接活。</h3></br> ?張愛玲連續(xù)三個月起早貪黑地寫稿,電影公司不滿意她的作品,一分錢也沒有給她。此時賴雅的信漂洋過海送到張愛玲手中,張愛玲激動地回信,表達(dá)她一刻也不想離開賴雅,張愛玲回到美國,照顧賴雅11年,令人感動。賴雅去世后,張愛玲移居洛杉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了23年,在她75歲時,預(yù)感到自己大限將至,于是在穿戴整齊后,安靜且孤獨的離去了,一個禮拜后朋友才發(fā)現(xiàn)了她的遺體,最終將她海葬。<h3>人們說張愛玲晚年凄慘,無非也就是張愛玲第二任丈夫賴雅在婚后的兩個月就半身癱瘓。此后11年一直由張愛玲照顧他的起居生活。他們的日子可以說是非常貧困,就連一雙拖鞋也買不起,要等圣誕節(jié)打折的時候才能咬咬牙舍得購買。</h3></br><h3> <h3>但這都是世人猜測。可張愛玲和朋友說,她并不為這些俗事所困擾,即便在如此貧困的情況下,也是幸福的。因為在這個時間里,她有自己的愛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所以是快樂的。</h3></br><h3>在1995年9月8日,警察推開張愛玲的公寓,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去世一周了。她的離世沒有人知道,甚至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尸體也已不再整潔,已經(jīng)開始腐爛。</h3></br><h3>張愛玲的晚年如果說從擁有的財富上來講,其實并不困頓。</h3></br><h3>她的晚年有大筆的版稅,早年間積累的作品發(fā)行的收入,已經(jīng)足夠她在晚年過上富足的生活了。但在她死后,這筆錢卻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沒有動用,就這樣大筆大筆的積攢了下來,沒有揮霍。</h3></br><h3>這倒不能證明說張愛玲是一個節(jié)儉小氣的人,只能說這些金銀俗物對她已然沒有了太大的吸引力。她活的通透,活的明白,晚年的時候已經(jīng)非常的看開。不論是對于生死還是人情、抑或是最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無數(shù)人為之瘋狂的財富,張愛玲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h3></br><h3> <h3>之所以說張愛玲的晚年比大多數(shù)人都要幸福,是因為,一個人最悲哀的地方,就在于沒有自主的思想,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東西,或是追求的東西太虛無縹緲,可能終其一生也不能得到。</h3></br><h3>但張愛玲想要的不過是愛情和事業(yè),而這兩樣她全都體會過了。人生一遭,對她來說已經(jīng)值得了。縱然一個人遠(yuǎn)離塵囂,自己孤獨自處,但她的內(nèi)心一定是富足的,不懼生死,坦然從容。</h3></br><h3>其實說白了幸福這回事兒,也許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想和其他人謀求共情,實在是有些荒唐的,因為每個人的追求都是不一樣的。</h3></br><h3>張愛玲愛過也被愛過,拋棄過也被拋棄過。她想體驗的已全然體驗盡了,而世俗的許多人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一直求而不得。比如說,追求財富的人并不一定能夠得到財富,追求家庭美滿的人很可能得到一地的雞毛。</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TkxMTIyMA==&mid=2247483900&idx=1&sn=e48dc6bf646c88c642bbae1cbe5bfd97&chksm=cef61ba7f98192b154c82ce30c2c65a5066638984d950a1170ce0161c582e83ed4b028c0265f#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