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鼓藏節(jié)又稱祭鼓節(jié),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苗語稱"牯噥江略",意為鼓社節(jié),即以血緣宗族為單位的祭鼓活動。據(jù)《苗族古歌》載,鼓藏節(jié)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時期的古三苗國就已經(jīng)有了。三苗國在與夏王朝的戰(zhàn)爭中解體,苗族在往西南遷徙過程中仍然過鼓藏節(jié)。苗族遷到雷公山地區(qū)定居后,鼓藏節(jié)更為盛行。</p> <p class="ql-block">是居住在貴州香爐山附近的苗族人最古老、最盛大的節(jié)日。香爐山位于貴州省東南地區(qū)的凱里城西15公里處,是苗嶺有名的山峰,海拔120O余米,方圓 15公里,四周石崖嶄絕,迭壘三層,頂平腰束,形如香爐,故名香爐山。</p> <p class="ql-block">“吃牯臟”,也稱“吃牯藏”、“刺?!?、“鼓社祭”、“翻鼓節(jié)”、“踩鼓節(jié)”,是貴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苗家人自古以來認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靈所居的地方,為一個血緣家族的紐帶和象征?!俺躁襞K”是遠古苗民祖先崇拜留傳下來的一種久遠的祭祖儀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