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的含義 <p class="ql-block">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中的風氣,是給家中后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p><p class="ql-block">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加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zhì)、審美格調(diào)和整體氣質(zhì)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形成往往是一個家族之鏈上某一個人物出類拔萃、深孚眾望而為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為家風之源,再經(jīng)過家族子孫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訓,流風余韻,代代不絕,就形成了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p> 家風的作用 <p class="ql-block"> “家風”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一種文化積淀,是中華文明家庭文化的一種獨特的話語表達,彰顯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特有的一種厚重感,閃爍著文明的印記與時代的光輝。家風,如同一個人有氣質(zhì)、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xù)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和風貌。這樣一種看不見的精神風貌,摸不著的風尚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tài),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xiàn)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家風一旦形成,也就成為教化的資源,對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響,但家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誠或傳授,而是通過耳濡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zhì),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家風”的作用在于通過每個家庭的道德規(guī)范作用,來影響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成員,進而達到規(guī)范整個社會風氣的作用。</p> 中國自古文人重家風 <p class="ql-block"> 自古文人重家風,倡導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家風林林總總,概括起來,突出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lián):“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p><p class="ql-block"> 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古往今來,中國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聯(lián)”,令晚輩耳濡目染。</p><p class="ql-block"> 小家庭是構成大社會的基本細胞,如果一個家庭“家風”健康積極,家庭成員在“家風”的約束之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個人品質(zhì),那么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提升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社會風氣的作用,對其他社會成員產(chǎn)生積極的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p> 習總書記談家風建設 <p class="ql-block">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不同的場合,對家庭、家風、家教作出了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圍繞家風及其建設問題發(fā)表的系列重要講話將“家風”一詞再次推向高潮,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家風建設的大討論。強調(diào)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p><p class="ql-block"> 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中華兒女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p> 結語 <p class="ql-block"> 家風不僅關乎到一個家庭的盛衰,同時也關乎黨風、國風、民風,正如“國是車,家是輪〞,家風建設也關系到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榮辱興衰。</p><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家風建設的思想,為我們當前開展家風建設指明了方向。認真學習與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家風建設思想,對于我們培育優(yōu)良家風,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