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朝是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史上的繁榮期,初唐的時候,由于唐太宗(公元627年—649年)大力推崇王羲之(東晉)的書法,因此當時的書風受王羲之影響較大,此后楷體書法逐漸發(fā)展,使人們的審美觀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顏真卿順應時代要求,以自己精湛的書藝,成為繼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位書法大家。</p> <p class="ql-block">1997年,《郭虛己墓志銘》在中國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zhèn)出土,墓志高160.5厘米,寬105厘米,為青石質地,蓋頂刻有“唐故工部尚書曾太子太師郭公墓志銘”16個字,現在收藏于偃師商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虛己墓志銘》</p> <p class="ql-block">具有效資料考證,此墓志上的墓志銘,是顏真卿于公元749年(天寶八年)所書寫的,墓志四邊單線淺刻瑞獸、海石榴及牡丹花紋,志文楷書,35行,滿行34字,共1150字。有淺線界格,字體端莊秀勁,刻工十分精細。此墓志因深埋地下,所以完好如新,顏真卿所寫的碑文,大多已殘缺損壞,所以《郭虛己墓志銘》顯得更為珍貴。書寫《郭虛己墓志銘》時顏真卿41歲,當時他的書法已經有了比較深厚的功底,但還未達到一變古法、自成一格的顏體境界。</p><p class="ql-block">《郭虛己墓志銘》是目前發(fā)現的最早的顏真卿書法作品,字里行間還可以看出他師從張旭的痕跡,字體雖挺勁瀟灑,但還有些拘束,與其成熟的書法作品還有一定的差距。顏真卿早期書法作品還有《多寶塔碑》碑文,此碑文是顏真卿的成名之作,整篇作品結構嚴謹,點畫圓整,端莊秀麗,我將在后續(xù)的書法作品鑒賞系列中進行介紹。</p><p class="ql-block">《郭虛己墓志銘》的創(chuàng)作時間比《多寶塔碑》還要早3年。它和《多寶塔碑》前后相承,風格基本一致,由于出土(1997年)時間較晚保持了顏氏早期楷書的原風原貌,是研究顏真卿早期書法的珍貴資料。</p><p class="ql-block">《郭虛己墓志銘》記載了墓主人郭虛己的生平事跡,郭虛己是山西太原人,他先后任中丞使、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職位,在守衛(wèi)唐朝邊境的戰(zhàn)役中,郭虛己親率士卒在戰(zhàn)場上拼殺,屢立戰(zhàn)功,受到了皇帝的嘉獎,他還對邊境地區(qū)的不安定因素進行了整治,唐天寶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郭虛己去世,終年五十九歲,他死后,皇帝下令為其舉行國葬。從志文看,顏真卿對郭虛己的才學品德十分欽佩,墓主剛正不阿的氣節(jié)以及衷心赤膽的正氣,都是顏真卿所傾慕的,所以志趣相投是顏真卿為郭虛己撰書墓志的原因,郭虛己去世后,她的妻子請顏真卿書寫了《郭虛己墓志銘》。</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志銘的第二行刻有朝議郎行殿中侍御史,中國古代大多數墓志銘上都沒有留下書寫者的名字,而《郭虛己墓志銘》上顏真卿這幾個字的落款卻落在前面。據偃師商城博物館副館長孟新英解釋,因為顏真卿在給郭虛己撰寫這方墓志銘的時候,他的官職已經比郭虛己要高了,上級為下級題寫東西的時候,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且可以直接題刻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細節(jié)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