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李順清</p><p class="ql-block">圖片/李順清 來自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拓片/李洪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30篇 清末重臣李鴻章曾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廣平的一眼水井題詞</span></p> <p class="ql-block">在廣平縣文廣旅游局文保所收藏著一塊具有很高文物價值的殘碑。此碑,青石材質(zhì),長108公分、寬51公分、厚20公分。碑上刻著清末重臣李鴻章的非常見功底的行楷題詞。</p><p class="ql-block">下為殘碑照片:</p> <p class="ql-block">從殘碑照片和拓片上看,正中題詞為“聖(圣)井分”三字,右款是“光緒六年六月 ”,左款為“合肥李鴻章題”</p><p class="ql-block">經(jīng)查閱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廣平縣志》方知,李鴻章的題詞應(yīng)是“聖井分甘”四字。殘碑缺一個“甘”字。</p><p class="ql-block">這是李鴻章為廣平縣“大王廟”中的一眼水井題的詞。</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廣平縣的一眼水井值得日理萬機(jī)的直隸總督李鴻章親筆題詞呢?</p><p class="ql-block">據(jù)1995版巜廣平縣志》記載:清光緒三年(1877年),廣平縣“大旱民饑”,發(fā)生了非常嚴(yán)重的水荒,老百姓深受饑渴兩重煎熬。時任廣平知縣何庚生為了向老天爺求雨解除旱情于城外東南隅(現(xiàn)在的廣源市西邊)創(chuàng)建了一座“大王廟”。同時,在廟內(nèi)挖了一眼水井。這眼井按當(dāng)時的地質(zhì)條件判斷深約丈余,水質(zhì)清冽甘甜,解決了廟周邊老百姓的吃水難的大問題,受到百姓們的熱烈贊賞。因此,何庚生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也為他在任期間增加一項(xiàng)政績。大王廟竣工后,何庚生申請上級領(lǐng)導(dǎo)將此廟“載入祀典,立石為記”。大王廟是什么樣的建筑規(guī)模?供俸的是什么神仙?目前還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是個待解之迷。不過,可以肯定,這座廟中的首席神仙一定會有行云布雨的本領(lǐng)。在申請中,何庚生竭力吹捧大王廟“祈雨甚靈”,并提到“廟中有井”。也可能提到廟內(nèi)的井水如何清冽甘甜。不知是什么原因,何庚生的申請驚動了時任直隸總督李鴻章和布政使任道榮兩位大員的。這兩位大員對于“大王廟”這項(xiàng)毫無實(shí)際意義的面子工程并不在意,所以沒有為“大王廟”題記。他們認(rèn)為,大旱之年的一眼井能夠解決很多老百姓吃水難大問題,這是天大的好事兒。所以,他們在光緒六年(1880年)只為廟中的甜水井各題“聖井分甘”四字,刻于石,以鼓勵官員們?yōu)槊褡鲋?,多給老百姓辦實(shí)事,辦好事??磥?,在封建迷信支配的封建社會里,有的官員的頭腦并不糊涂。</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圣井”說,一般是指井水質(zhì)量好,當(dāng)時在全國各地并不稀罕。但是,引起官方大員重視,而且親筆題詞的事兒倒是很少見的。廣平縣大王廟中的水井被兩位大員稱之為“圣井”不僅僅是因?yàn)樗|(zhì)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切切實(shí)實(shí)解決了大旱之年部分百姓的民生問題。所以“聖井分甘”題詞可以這么理解:圣井水甘甜,大家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李鴻章和任道榮題詞后,“大王廟”名聲鵲起,香火旺盛,定于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三日、八月二十八日為廟會正日。</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年(1894年)七月,霪雨數(shù)日,漳河、滏陽河漲發(fā),平地水深丈余,淹沒田地房屋無數(shù)。不但“大王廟”沒有幸免,兩塊“聖井分甘”碑也無有了蹤跡。2012年5月,幸虧在西關(guān)北一片荒地偶然發(fā)現(xiàn)了李鴻章的碑刻,而另一塊任道榮的碑刻仍無線索可尋。</p><p class="ql-block">一眼水井,一塊碑,揭示出李鴻章那時不僅僅在努力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而且也在關(guān)注著民生的疾苦。</p> <p class="ql-block">(拋磚引玉,請指正)</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