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給我一個選擇,我真的特別想逃離城市,尋一處山間村落,安靜的過一段“隱居”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白沙嶺】</p><p class="ql-block"> 位于石門高境內(nèi),是貴池、青陽兩地的分水嶺。由于石門高位于貴池、石臺、青陽、九華山四地交界之處的崇山峻嶺中,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因花崗巖風(fēng)化后的粉狀顆粒呈白色而得名,山勢雄險,谷澗深峭,道路曲折。</p> <p class="ql-block"> 沿九黃公路前行。有一段土路,比較窄,路況不好。山體落石填滿道路,車顛簸搖晃,提醒這里有地質(zhì)災(zāi)害風(fēng)險。山壁一塊塊巨石,棱角突出,可能因為積年流水,皴染出一條條、一片片黛青色的印跡,又證明山壁已經(jīng)在那里久經(jīng)風(fēng)雨。不過一盞茶功夫,“一線天”巍然聳立眼前。只見兩旁拔地而起的高聳山峰,壁立千仞,似乎達成了默契,齊心合力把道路夾成一道縫隙。讓人瞬間心緒升騰,忍不住叫出一聲:壯美!</p> <p class="ql-block"> 客棧邊徒步十幾分鐘可觀神龍谷瀑布(需傍晚或早起免門票 你懂的)</p> <p class="ql-block">【白石嶺】</p><p class="ql-block"> 位于石臺縣大演鄉(xiāng)新聯(lián)村 距離石臺縣城約20公里的牯牛降山腳下 是一個原汁原味的未開發(fā)古村落 也是喜歡攝影畫畫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走進古村,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更多的是內(nèi)心的感受。就比如白石嶺,看到那白墻灰瓦的房子,我似乎可以感受到當年徽商的繁榮景象。</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處眺望白石嶺,那一幢幢粉墻黛瓦的古民居,里面不僅藏著精美的雕花窗臺,更是藏著諸多我們所不知曉的故事,曲徑通幽,山下有人家。</p> <p class="ql-block">【蓮花山】</p><p class="ql-block"> 位于石臺縣仙寓鎮(zhèn)境內(nèi),距離縣城約28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6%,植被茂密,特有的砂質(zhì)巖土壤蓄積豐富水資源,終年溪流不斷,梯級落差形成了上百條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瀑布景觀。</p> <p class="ql-block"> 沿山路駕車500米海拔高度,一路翠疊云霧,銀珠壁掛的瀑布,有水簾式、寬幅式、重疊式、階梯式造型各異,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如雷聲轟鳴的回應(yīng)聲。</p> <p class="ql-block">【畫坑古村】</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池州石臺縣七都鎮(zhèn)境內(nèi),是地處600多米的深山古村。正如其名,這里景色幽美、村子古樸原始,以及秋季時迷人的秋色。這里成了“中國曬秋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吸引了許多游客、攝影師及繪畫師的慕名而來。</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市生活的煩躁,讓很多人有一種想要逃離城市、躲進深山村落隱居的想法,而這里正是大家所向往的詩和遠方,甚至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來形容也不為過,青山、綠水、古民居及那淳樸的村民,一切的一切交織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宛若被世間遺忘的凈土。</p> <p class="ql-block">【行程攻略】</p><p class="ql-block">D1:上午8:30分蕪湖指定地點集合出發(fā),駕車(170公里約2小時20分)到達景秀客棧,分配房間午餐。下午沿九黃公路觀一線天,徒步白沙嶺。傍晚回客棧后,有興趣的溜進神龍谷,觀神龍瀑布。晚上喝酒、摜蛋、吹牛逼。</p><p class="ql-block">D2:次日自然醒,早餐后駕車(100公里約2小吋)到達白石嶺古村落,中午路餐。下午閑游白石嶺古村落,傍晚駕車(30公里約50分鐘)到達良禾山客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上繼續(xù)喝酒、摜蛋、吹牛逼。</span></p><p class="ql-block">D3:早餐后,登蓮花山觀瀑布群。午餐后可駕車(70公里約2小時)去畫坑村繼續(xù)浪,也可駕車(230公里約3小時)返蕪。</p> <p class="ql-block">免責(zé)聲明:</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 是非盈利性戶外自助旅行 不是商業(yè)性活動 也不是旅行社組團游行為 活動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危險性</p><p class="ql-block"> 參與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 選擇是否參加 參加者 行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意外事件責(zé)任自負 組織者和共同參與者不負任何經(jīng)濟賠償和法律責(zé)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