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平靜悠遠的旋律,沒有跌宕起伏,好像生命的列車緩緩駛離站臺,承載著希翼的夢想,品讀著生命的智慧,見證著匆匆的青春,一路欣賞著屬于自己的風景。風光旖旎盡收眼底,卻又瞬間變成昨天的回憶。</b></p> <p class="ql-block"><b>2023.4.15 原新天安堂</b></p> <p class="ql-block"><b>新天安堂建成于1886年,當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僑民教堂。1949年以后,英國僑民撤出上海,這座禮拜堂借給旅滬閩人堂使用,后被人民政府沒收。鐘樓上部的尖塔和西側(cè)的禮拜堂被拆除,鐘樓改為上海照明燈具廠的辦公樓,照明燈具廠將教堂內(nèi)部分成三層。</b></p> <p class="ql-block"><b>洛克·外灘源,位于黃浦區(qū),由圓明園路、南蘇州路、虎丘路、北京東路四條道路圍合而成。</b></p> <p class="ql-block"><b>真光大樓原名浸信會大樓(浸信會是17世紀從英國清教徒獨立派中分離出來的一個主要宗派,因其施洗方式為全身浸入水中而得名,1836年起派傳教士來到中國),大樓由著名設(shè)計師鄔達克設(shè)計。</b></p> <p class="ql-block"><b>說到上海的老式建筑,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建筑師鄔達克。1893年,鄔達克出生在奧匈帝國茲沃倫州首府一個建筑世家,21歲畢業(yè)于匈牙利皇家約瑟夫理工大學建筑系。1914年作為炮兵軍官加入了奧匈帝國的軍隊,2年后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筑學會會員,卻不幸被俄羅斯軍隊抓獲,送到西伯利亞的戰(zhàn)俘集中營。1918年,25歲的鄔達克從戰(zhàn)俘營流亡到上海,為了謀生,只能在一家美國建筑事務(wù)所當助手。</b></p> <p class="ql-block"><b>7年后,32歲的鄔達克在上海擁有了自己的建筑設(shè)計事務(wù)所。他把畢生 99% 的作品奉獻給了上海。而上海不僅在100 年前接納了這位歐戰(zhàn)難民并為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在 100 年后的今天,其設(shè)計作品中的三十幢建筑已作為優(yōu)秀歷史保護建筑被上海永久“珍藏”。</b></p> <p class="ql-block"><b>在上海這個繁華擁擠的城市里,也有寧靜而又不失典雅的一角上海圓明園路。1860年代,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b></p> <p class="ql-block"><b>黃浦江縱貫上海市區(qū),把上海分割成浦西和浦東;吳淞江(流入上海市中心段習稱"蘇州河")則橫貫上海,又把上海分為浜南和浜北。</b></p> <p class="ql-block"><b>蘇州河在今外灘的頂端處注入黃浦江,這處“江浦合流”地帶,坐落著許多經(jīng)典建筑。</b></p> <p class="ql-block"><b>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河口段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發(fā)展的起點,在2002年以后,這一區(qū)域被稱為外灘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由英國著名設(shè)計師佛蘭賽設(shè)計的上海大廈原名 Broadway Mansions(百老匯大廈)</b><b>,1934年由英商所建。1951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為“上海大廈”,現(xiàn)為五星級飯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上海大廈是上海城市的標志,與外白渡橋共同構(gòu)筑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它們是歷史的見證,忠實地記錄著上海灘的變遷。</b></p> <p class="ql-block"><b>上海半島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在上海外白渡橋橋堍下,靜悄悄地矗立著一幢當年風光無限的禮查飯店。上海開埠第三年,1846年,外商開辦的第一家旅館禮查飯店問世。禮查飯店開業(yè)83周年時,和平飯店即華懋飯店才在外灘出現(xiàn)。禮查飯店88歲生日,國際飯店剛剛竣工迎客,禮查飯店的悠久歷史是上海的一份殊榮。</b></p> <p class="ql-block"><b>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被譽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 當時,中國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中國第一部電話在這里接通;西方半有聲露天電影在這里首次亮相;</b><b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最早的西方馬戲團演出、最早使用自來水供水、中國第一場交誼舞會、中國第一間證券交易所</b><b>……眾多的第一,使之成為當時最先進技術(shù)進入中國的窗口,無不折射出浦江飯店昔日的榮耀和輝煌。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擴建為具有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式建筑。無數(shù)名人:慈禧太后、愛因斯坦,卓別林、羅素、美國前總統(tǒng)格蘭特、鮑威爾、斯諾、周恩來……曾在此</b><b style="font-size: 18px;">下塌。</b></p> <p class="ql-block"><b>現(xiàn)在己改為證券博物館,部分樓層開放可參觀。</b></p> <p class="ql-block"><b>以城市現(xiàn)代地標為元素的鐵藝花架。</b></p> <p class="ql-block"><b>遠眺浦東</b></p> <p class="ql-block"><b>外灘源33,位于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是整個外灘源的核心項目,由原英國領(lǐng)事館等5幢建筑和公共綠地、地下空間、親水平臺等共同組成。</b></p> <p class="ql-block"><b>2012 年,</b><b style="font-size: 18px;">經(jīng)過此前近 3 年的選址、設(shè)計、修繕與籌備,</b><b>百達翡麗上海源邸于外灘源 33 號隆重啟幕。百達翡麗上海源邸所處的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不僅是外灘的源頭,也是上海開埠歷史的起點。百達翡麗上海源邸地處舊上海公共租界內(nèi),周圍林立眾多華麗的維多利亞與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筑。</b></p> <p class="ql-block"><b>這座融匯中西建筑風格的建筑前身是英國駐滬領(lǐng)事館官邸,建成于 1872 年。為了向歷史及傳統(tǒng)致敬,源邸保存了總領(lǐng)事官邸原有的磚木結(jié)構(gòu)和維多利亞時期羅馬式建筑風格。在上海源邸,回望百達翡麗的歷史,自 1839 年創(chuàng)立于日內(nèi)瓦,百達翡麗已有 183 年的歷史。從由斯登家族經(jīng)營至今,目前已由第三代品牌掌舵人傳承至第四代。</b></p> <p class="ql-block"><b>逛累了,在這里小憩。墨笛植造所(外灘源店)</b></p> <p class="ql-block"><b>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建于1908年,通和洋行設(shè)計,四層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b></p> <p class="ql-block"><b>內(nèi)部仍保留花飾精美的樓梯、欄桿和平臺扶手。立面局部采用變形的古典裝飾符號。入口間強調(diào)豎向構(gòu)圖,飾有一半圓形挑出窗。清水紅磚墻,磚工精細。</b></p> <p class="ql-block"><b>蘇州河畔</b></p> <p class="ql-block"><b>上海郵政博物館,原為上海郵政總局,上海市中國近代郵政的發(fā)祥地之一。上海郵政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省級郵政行業(yè)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b>上海郵政博物館1922年由協(xié)澄洋行設(shè)計,1924年竣工。曾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b></p> <p class="ql-block"><b>長樂路</b></p> <p class="ql-block"><b>思南路,1914年在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擴張的當年,</b><b style="font-size: 18px;">法租界</b><b>公董局修筑了這條馬路。為紀念在1912年去世的法國著名音樂家 Massenet 而命名為馬斯南路。</b></p> <p class="ql-block"><b>孫中山故居</b></p> <p class="ql-block"><b>思南公館</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是豆豆和芊慧在深圳喜結(jié)良緣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特別的日子送上家人特別的祝福</b></p> <p class="ql-block"><b>2023.4.16 BAKER&SPICE by Wagas</b></p> <p class="ql-block"><b>2023.4.17 豐裕生煎(淮海店)。生煎起源于元代,在明清時期盛行于江浙滬地區(qū)。生煎饅頭配咖喱牛肉湯才是傳統(tǒng)的老味道。</b></p> <p class="ql-block"><b>國泰電影院</b></p> <p class="ql-block"><b>淮海中路</b></p> <p class="ql-block"><b>新舊錦江飯店</b></p> <p class="ql-block"><b>花園飯店</b></p> <p class="ql-block"><b>不同的角度,只為了能多看一次陜南邨。</b></p> <p class="ql-block"><b>襄陽公園。小時侯每天陪著外婆到這里來打太極拳,現(xiàn)在公園經(jīng)過升級改造,除了中式亭子外,幾乎找不到曾經(jīng)的蹤影。</b></p> <p class="ql-block"><b>淮海中路與陜西南路交叉口</b></p> <p class="ql-block"><b>要是你把你的秘密告訴了風,就別怪風把它帶給樹。</b></p> <p class="ql-block"><b>淮海中路</b></p> <p class="ql-block"><b>環(huán)貿(mào)iapm </b></p> <p class="ql-block"><b>蘩樓(淮海百盛店)與家人小聚</b></p> <p class="ql-block"><b>飯后于花園飯店散步。歲月催人老,記憶仍然在,四季年年過,深情永牽手。</b></p> <p class="ql-block"><b>建筑是城市歷史的年鑒,記錄著城市發(fā)展痕跡,訴說著城市的歷史。建筑也是城市的名片,它是城市文化靈魂的積淀,張揚著城市獨特的精神和態(tài)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