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下鄉(xiāng)以來,每到一鄉(xiāng)村,都結(jié)識了不少村民,他們淳樸寬厚,熱情友好,特別是長坡村委會和格塘村委會的兩位大嬸,托同事轉(zhuǎn)話說好掛念我。在處理工作的過程中 ,他們經(jīng)常對我們噓寒問暖,送水送吃。今天上午,格塘村將近九旬的大嬸給我送來了一個大蘋果,說蘋果好甜好好吃,是惠州的兒媳買給她的,牽著我的手邀我坐在她家門前的石磨嘮嗑。大嬸見我戴著一頂草帽,鼻梁掛著一副眼鏡,很好奇的問,“靚姐,你從哪里來的?來這干什么呀?”我說,“從城里來的,下鄉(xiāng)路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嬸一家五代同堂,她滔滔不絕跟我說兒子兒媳孫兒們?nèi)绾涡⒕撮L輩等,還說他們都已成家立業(yè),常年在外做生意,收入不錯,家里一大棟樓就他們兩位老人住,老伴九十四歲高齡,年前不小心摔壞了腰,兒子兒媳棄工不干趕回來伺候直至身體好轉(zhuǎn),還說兒孫兒媳們對老人如何孝順,逢年過節(jié)關(guān)懷問候,吃喝穿暖等等,滿臉幸福溢于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嬸現(xiàn)在較為擔(dān)憂的問題是,身體力行尚可自理,但是隨著年紀(jì)的增長,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老伴這一摔越發(fā)離不開年輕人的幫助了?;ㄥX雇人伺候料理,農(nóng)村人哪舍得花這個錢??!可是兒女為了自己的下一代過上好的生活只能遠(yuǎn)走他鄉(xiāng),自己又于心不忍?。〈髬饝n心忡忡,我只能說些寬慰的話安撫她的內(nèi)心。這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老人成了村中的留守老人,每天早起村頭村尾漫無目的溜達(dá),滿臉落寞惆悵……大嬸見到我愿意傾聽她的喜和憂,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緊緊拉著我的手,盼望下一次我的到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是農(nóng)民的兒女啊,深知農(nóng)村人的不易。從農(nóng)村中來到農(nóng)村中去,看來我比較適合基層工作,那些留守的大嬸們需要像我這樣的人陪她說說話,聊聊心事……我正好就是那個“知心姐姐”,善于傾聽特殊群體的心聲,幫助她們緩解內(nèi)心的焦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