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指兒女沒有耐心,而是講出了照顧失能老人的心酸。有粉絲在后臺留言,說她照顧癱瘓母親3年,自己差點因心梗走了,想把母親送養(yǎng)老院,卻被一圈人反對,不知道該怎么辦好?</p> <p class="ql-block">吳阿姨56歲,她兄妹4人。大哥因意外離世,嫂子改嫁,已經(jīng)走了好幾年。大姐身體不好,常年需要吃藥,2個兒子已經(jīng)成家,她整天圍著孫子轉(zhuǎn)。小妹遠(yuǎn)嫁外省,難得回來一趟,兒女都在做生意,她也在門店忙碌。相比之下,吳阿姨最清閑,她是國企退休,女兒生孩子后,一直是婆婆照顧,根本不需要她出力。她本來計劃的是,等丈夫退了休,就開車自駕游,也出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不枉人間一趟。誰知,計劃沒有變化快,母親突發(fā)腦梗,讓她措手不及。母親85歲,平時在吳阿姨和姐姐家輪流住,她生活能自理,誰也不覺得麻煩,只是在做飯時,會特意把飯菜煮爛一點,方便老人消化。一直以來,母親身體都還算不錯,她能吃能喝,沒事還喜歡出門轉(zhuǎn)圈,要是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會有什么事。</p> <p class="ql-block">誰知母親突然就發(fā)病了,渾身抽搐,嘴角明顯歪斜,吳阿姨趕緊打電話,送母親去醫(yī)院搶救。醫(yī)生告訴她,這是腦癱的癥狀,到了這個年紀(jì),想治愈很難,家屬要做好長期照顧的心理準(zhǔn)備。自從母親生病后,吳阿姨就很忙碌。她不僅要買菜做飯,還要給母親換尿不濕,給她換衣服翻身,擔(dān)心長期臥床會長褥瘡,她還得給母親按摩。這些事情天天做,是很消耗體能的,吳阿姨本來腰椎就有問題,有次幫母親翻身,就明顯感到腰痛。胳膊也脹痛難忍,讓她夜里睡不著。</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照顧母親,姐妹三人商量了一次。小妹直接表明,沒辦法回來伺候,把母親接到身邊也不現(xiàn)實,她愿意每個月給贍養(yǎng)費。大姐也很為難,她自己還住在兒子家,根本不方便接母親過去,她想孝順,但更放不下孩子。商量的結(jié)果,是姐妹二人每個月給1000贍養(yǎng)費,母親就讓吳阿姨一人照顧。吳阿姨只能同意,專門換了一個可以升降的床,方便照顧母親。一開始,母親還很配合,給她喂飯或換尿不濕,都不說什么。時間長了,可能她躺在床上也很難受,情緒很偏激,故意不吃飯,還會拽掉尿不濕,方便時弄了一床??吹侥赣H叛逆的樣子,吳阿姨相當(dāng)崩潰,要不是自己母親,她能轉(zhuǎn)頭就走??勺约耗茏叩侥睦锶ツ?,總不能把母親推出門,她只能勸自己要想開一些,母親腦子有時候糊涂,不能跟她一般見識。照顧失能老人,最挑戰(zhàn)人的耐心,道理誰都懂,可真正經(jīng)歷的時候,真不是容易的事。就如吳阿姨,她感覺自己的血壓越來越高,由于長期沒辦法好好休息,她血糖也不正常。母親清醒的時候,會念叨著幾個兒女的名字,說他們也不來看自己,吳阿姨就給姐妹打電話,讓她們視頻說說話,緩解一下母親的焦慮。不清醒的時候,就亂發(fā)脾氣,把身邊的東西亂扔,還不許吳阿姨碰自己,說要回家,要見自己的老伴兒。吳阿姨心酸又無奈,她沒辦法解釋,只能躲到一旁等候,等母親情緒平靜了,再去照顧她。</p> <p class="ql-block">自從母親臥床,吳阿姨的女兒就很少回來了。因為孩子一看到老人就哭,女兒心里害怕,只能減少回家。老伴兒心情也不好,覺得屋子一股味兒,他很少進(jìn)去,照顧母親的事情,都落在吳阿姨身上。她想過請護(hù)工,可一打聽,護(hù)工的工資不低,尤其是照顧癱瘓的老人,最少5千起步。姐妹給的2千塊,差距太大,自己得補貼一大半,再加上護(hù)工來了,還的給護(hù)工安排一個房間,家里就更亂了。思來想去,吳阿姨提出送母親去養(yǎng)老院,她打聽過了,一個月費用5千多,里面條件還可以,一個屋子2位老人,還配備了醫(yī)生,家屬可以隨時探望。三姐妹平攤費用,一個人也就2千左右,雖然花點錢,最起碼可以讓自己松口氣,要不然早晚自己要累出病來。沒想到,這個主意遭到姐妹齊聲反對。她們認(rèn)為,失能老人在養(yǎng)老院得不到好的照顧,花了更多的錢,卻不能放心,哪有自己人照顧體貼。話雖如此,可吳阿姨也是退休老人,她的身體也有問題,有時候一生氣頭就懵懵的,而且母親長期臥床,身體虛胖,給她換一次衣服,自己能累身汗。姐妹沒有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反而責(zé)怪她太貪心,目的就是想提高贍養(yǎng)費。一氣之下,吳阿姨說了重話:“不送養(yǎng)老院也行,三姐妹輪流照顧,我不要你們一分錢,你們也別覺得給了錢吃虧?!眳前⒁滩蝗卞X,自己的退休金足夠好好過日子,姐妹的話太傷人,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出了力,怎么還得不到好報?</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這樣的問題不是個例。家有兄妹幾人,誰來照顧老人,是個問題。由于老人身體不好,不適合長途搬遷,一般情況下,都由在老家的兒女贍養(yǎng),別的兒女給點贍養(yǎng)費。問題就產(chǎn)生了,照顧老人的兒女很累,卻難以得到理解,而給錢的兒女,總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提出各種要求。以為給了錢,自己就有了控制權(quán)。其實,給錢,是最低層次的孝順。真正的孝順,是守在父母身邊,你做不到陪伴,最起碼要做到理解。照顧臥床老人,非??简炄说哪土?,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都受到很大考驗。這個過程,需要兄妹幾人一起分擔(dān),把贍養(yǎng)的任務(wù)推給哪一個人,都不合適。有人認(rèn)為,送老人去養(yǎng)老院不合適,原因是擔(dān)心得不到好的照顧。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一個護(hù)工同時要照顧好幾個老人,在護(hù)工眼中,這只是工作,缺少了情感。就算兒女叮囑,也只能暫時好一點,改變不了客觀現(xiàn)實。可送老人去養(yǎng)老院,也是一種趨勢,因為獨生子女的父母慢慢年老,如何贍養(yǎng)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提高護(hù)工的待遇,讓他們得到尊重和認(rèn)可,這樣老人才能被好好照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