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號手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我認識一位也在尋找前輩的成雁龍先生,在我寫的那篇尋找前輩們的文章里,有一個獨守豁口消滅十多個敵人的戰(zhàn)士就是他的父親,叫成樂全,洛陽戰(zhàn)役那一年他才15歲啊,如今15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28團的司號員,以后也調到了5連擔任排長。1963年轉業(yè)到晉北平魯縣供銷社工作,那是一個山溝溝,這一呆就是18年啊,退休后才回到山西文水縣,2020年10月去世,還差兩個月88歲</p><p class="ql-block">奉獻和犧牲成了他們那一代人的標簽,人們似乎也習慣了他們就“應該”這樣做。雁龍對我說,“我父親對戰(zhàn)爭過程講的很少,晚年說過幾次,一說就痛哭,說的最多的是洛陽戰(zhàn)役。我父親一生的照片,沒有一張戴獎章紀念章的,他說,想想那些犧牲的人,戴上害羞“。我知道戰(zhàn)爭是很殘酷的,洛陽戰(zhàn)役也非很大的戰(zhàn)役,為何很多老兵都不愿提它?里面到底有多少催人淚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成老的事跡,引發(fā)了我諸多的思考,我在我寫的《尋找洛陽戰(zhàn)役英雄五連19位前輩們的故事》文章中這樣寫到:一場戰(zhàn)斗結束能被評上功臣的總歸是少數人,但我們知道每一次戰(zhàn)斗的勝利都是所有參戰(zhàn)人員不畏犧牲,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贏得的,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總是讓我們糾結,有很多戰(zhàn)士都奮勇殺敵,但卻是"榜上無名"的英雄,這似乎"很不公平"。我看見一個材料,有一個連隊戰(zhàn)士被臨時安排負責監(jiān)控一個豁口敵情,只要發(fā)現敵人就扔手榴彈,他就一個人在那孤守著,戰(zhàn)斗結束后一清點發(fā)現消滅了14多個敵人,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戰(zhàn)績了,但卻沒有被評功,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甚至安排他任務的指揮員估計都"忘"了這一茬了(打仗太緊張了)。為此有人問他是否感覺委屈,他說,那是多大點事啊,別人遇到的危險更多,消滅的敵人更多,活著就是最好的獎賞!這就是我們的戰(zhàn)士,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是人民軍隊的脊梁!</p><p class="ql-block">我寫的這個人就是成老前輩。他們就是我說的,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悄無聲息的走過了一生,如果雁龍不說、不寫,有誰會知道呢?時光如同沙漠一樣,在一點一點掩埋掉前輩們那些曾經的輝煌歷史,作為光榮的紅軍團、父輩們生死之交的我們這一代,真的應該都行動起來做點什么。</p><p class="ql-block">尋找英雄們的路上我并非孤單獨行,還有這么多的戰(zhàn)友與我并肩前進。</p> <p class="ql-block">如讀者感興趣,可搜標題即可看到全文。</p> <p class="ql-block">成老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