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一一老家。它不僅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心靈的歸屬地,還是我們每一個漂泊在外的游子精神的圖騰。</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新芽,迎來四月的嫰綠。三月的清香,換來四月的濃郁。春風和煦,萬物復蘇,在南昌工作的侄子小剛發(fā)出倡議,遠嫁陜西的瑞姐青姐立即帶著全家人千里迢迢回到鄧州,親人相聚,格外親切。暢游花洲書院,品味憂樂精神;丹江湖面泛舟,領(lǐng)略渠首風彩!祭拜天堂的父母,灑一掬辛酸的淚水;久別親人們的聚餐,敘述著離別的思念。那歡樂祥和的場景,感動著每一個人,兄長們和侄兒一商量,決定回故鄉(xiāng)尋根祭祖。 </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xiāng)淅川東溝是一個充滿神奇?zhèn)髡f的地方,據(jù)說堯帝的兒子丹朱因為叛逆不肖被流放到此,丹朱來封地后,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生活貧瘠,遂修心養(yǎng)性,改過自新,為民眾做了不少實事。楚國的始都丹陽就建在這里。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丹江水庫西岸的倉房鎮(zhèn)下寺東溝村的龍山附近(就在我們老家附近),發(fā)掘出24座春秋時期的楚國墓葬,各類文物達八千余件。</p><p class="ql-block"> 在淅川居住的大姐,接到侄兒小剛回故鄉(xiāng)祭祖的電話,真是喜出望外,立即通知三姐四姐和金菊表姐,大家都一直贊同一起回故鄉(xiāng)掃墓。</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我們一行將近二十人乘車從鄧州出發(fā),前去淅川縣城與親人會合,一路上惠風和暢,陽光明媚。中途在淅川九重鎮(zhèn)吃早飯,九重屬于淅川的一個名鎮(zhèn),二姐二姐夫曾在此工作十多年,我也在這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學習生涯,每每經(jīng)過此鎮(zhèn),心內(nèi)總會升起莫名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吃過早飯稍做休息,一行人又匆匆上車趕路,走至馬蹬時,大姐家的二外甥打來電話,說他們已在金河大橋等著,大約九點,大部隊終于匯合,我們剛走下車,前來迎接的親人紛紛走上來,握手擁抱寒暄問候,濃濃的親情溢于言表。因為今天的行程很緊,老家親人的墳墓分布在好幾個地方,山路彎彎繞繞,必須抓緊時間,大家長話短說,大姐和大哥商議,先去東溝祭拜爺奶七媽,再去興化寺給姑媽掃墓,然后是大爹大媽紅旗哥,最后去看大姐夫。線路歸劃好,前面三外甥帶隊,后面二外甥收尾,一行五輛車井然有序的開始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爺爺去逝的早,一行人中沒一個見過,記憶里奶奶的模樣還清晰可見。爺爺在我父親十二歲時,就英年早逝。父親兄弟姐妹五個,爺爺走后,奶奶不顧纏著的三寸金蓮,親自到田間開荒播種,晃晃悠悠挑著糞桶施肥澆水,含辛茹苦把五個子女養(yǎng)大。兄弟三個,大爹是長子長兄,膝下有一個女兒,就是玉風姐姐;我的父親是老二,在大家族里排行老四,我家兄妹六個,我有四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我的三爹排行老七,他有三個孩子,就是我的大哥和瑞姐青姐。我的姑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家前幾年搬遷去了新野,小女兒就是今天和我們一起來祭拜的金菊姐姐。小姑姑花季夭折,葬在爺奶墓旁。父親為減輕奶奶肩上的重擔,十二歲便挑起扁擔,走街串巷成了一個小貨郎,大爹和七爹才得以安心讀書,七爹不負眾望,最終考上河南大學,成了一代名醫(yī),父親經(jīng)過努力解放后也成了一名供銷社職工。而大爹就一言難盡,當年兵荒馬亂,他被抓壯丁抓去當了兵,因為他有文化,在部隊很快得到提升,當了個小頭目,后來因思念母親心切,就開了小差回到家鄉(xiāng)。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因開荒的幾畝薄田被劃為地主成份。在唯成份論的年代,被帶上地主的帽子那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椋优谏龑W當兵入黨提干上都直接受到影響。</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因為是貨郎四處游走,他的任務是補貼家用和供弟弟讀書,因此很早和母親及兄長分家,在劃分成份時,父親和七爹當時在縣城生活,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毫無疑問的成了貧農(nóng)。但在當年極左思潮的形勢下,奶奶和大爹的地主成份像一塊大石壓在父母及七爹的心頭,尤其是大姐也受到了影響。</p><p class="ql-block"> 大姐十三歲高小畢業(yè)就參加了工作,工作積極,思想要求進步,她說入黨申請書已經(jīng)批準,突然上面派人到單位調(diào)查,說她和地主大爹來往密切,階級斗爭警惕性不高,貧農(nóng)成份有問題,取消她入黨資格。大姐年輕氣盛,心內(nèi)不服,為自己辨論了幾句,平時嫉妒大姐工作年年先進的某些人,準備給大姐開批斗會,大姐昂首挺胸,說:我啥錯也沒有,爭取入黨進步到哪兒說理也不怕,你們斗就斗吧,我不怕!想不到看似文弱的大姐當年竟然也有這樣的豪情,結(jié)果,批斗會也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聽大姐說,大爹的女兒玉風姐姐當年吃盡了成份的苦,為了擺脫地主的帽子,一心想嫁個貧農(nóng)的兒子,遇到紅旗哥哥時,玉風姐姐還不是太滿意,但紅旗哥哥說他家是貧農(nóng),且會一手筑窯燒磚的技術(shù),大爹為此特地找大姐大姐夫商量,大姐夫說:男孩有技術(shù),成份又好,其它方面差點算啥,只要二人齊心協(xié)力,照樣能過上好日子。誰知倆人結(jié)婚后才知道,紅旗哥哥家原來也是地主,這下可苦了玉風姐姐,辛酸難言百味滋生。</p><p class="ql-block">大哥和哥哥也因為當年的成份問題諱莫如深,因此回東溝的次數(shù)并不多,對老家的印象一直是茅草屋,土坯房,羊腸路,崖上晃。而今,我們走在這寬廣平坦的公路上,連綿起伏的山上郁郁蔥蔥,過去的黑石頭裸露的山脊已不見蹤影,忽然發(fā)現(xiàn)迎面的一個山峰上有廟宇幾間,二外甥說這叫駐馬山,據(jù)說當年關(guān)羽帶兵曾在此據(jù)住,廟里供有關(guān)公像,三月三廟會時,人們連夜上山,都爭著去獻頭柱香。</p><p class="ql-block"> 說話間汽車連繞了幾個彎,走過丹江橋,河水變成了曲折的小溪,裸露的沙灘上布滿了鵝卵石,有少女在河中洗衣,我突然想到了西施浣紗這個典故,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因攻打吳國戰(zhàn)敗,范蠡(淅川滔河鄉(xiāng)人,春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學者和經(jīng)濟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商圣")陪越王一起到吳國為奴,臥薪嘗膽,逐漸贏得吳王夫差的信任,在此其間,范蠡與西施產(chǎn)生了感情,并私訂終身,越王復國后,范被封為上將軍,但是他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帶著西施泛舟丹江湖,做了神仙眷侶,后來就有了西施浣紗東施效顰的故事?,F(xiàn)在牛尾山上建有范蠡公園,里面有西施的雕像。外甥說,由于長時間干旱,丹江的水位下降的很厲害,很多碼頭船舶都擱淺了。</p><p class="ql-block"> 一閃而過的路牌寫著大石橋、秧田、老城,這一個個刻在記憶中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象一個個招手歡迎游子返鄉(xiāng)的故人,每一個地方都留下過父輩當年的足印。由于時間緊,只能是走馬觀花回憶一番,哥說要想加深印象,必須是每個地方都下來走一走看一看,只好留待下次了。說話間,便來到黃楝樹村,哥還在尋找東溝的路標,沒走多遠看到一路牌寫著龍山,路旁有一個小村莊,樹上拴著一頭牛,旁邊有幾只柴狗在嘻戲。又前行了不到一百米,前面的領(lǐng)車停了下來,終于到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爺奶的墓地背靠龍山,松柏環(huán)繞,環(huán)境十分清幽,七媽的墳墓緊依在傍邊,我的父母及七爹當年為修建丹江水庫,帶領(lǐng)家人遷到了鄧州,而他們百年后也安葬在鄧州,七媽因為早逝安葬在爺奶身旁。大家在金菊姐姐和三姐的安排下,井然有序的展開祭奠,爺奶若地下有知,劉家的第三第四第五代孫子孫女一起來到墳前叩首,該是何等的驕傲。瑞姐姐一見親媽的墳頭,說一聲不孝的女兒看您來了,隨即哭倒在墳上,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瑞姐哭了母親哭奶奶,由于七媽走的早,她們兄妹三人都是在奶奶的懷抱中長大的,真是“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瑞姐姐長跪痛哭不起,眾人眼圈都已泛紅濕潤,遠嫁女兒的辛酸在那一刻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 震天的鞭炮聲把沉睡的龍山驚醒,同祖同根的故鄉(xiāng)人扔了手中的活計也來一探究竟,其中有兩個人喊著大哥及哥哥的名字,大姐說是六爹和八爹的孩子,他們和哥哥姐姐們有說不完的話,非要留大家在此吃午飯不可,我們還急著去姑姑的墓地,只好婉言謝絕,他們和兄長們互加微信,依依惜別,微風掠過,松柏共鳴。</p><p class="ql-block"> 姑姑家在興化寺,距離東溝七八里地,現(xiàn)在興化寺和東溝大部分鄉(xiāng)親已遷出,東溝已合并到黃楝樹,難怪找不到東溝的標志。姑姑安葬在一個高坡上,墳前是一大片石榴樹,在往前,是大片的油菜花,金燦燦的耀人眼,姑姑一輩子干凈利落,為人正直無私,這石榴樹正象征著她高潔的品質(zhì)。瑞姐一見到姑姑墓,又是淚水漣漣,長跪不起,感謝姑姑像母親樣的幫助奶奶照顧她們長大,我的心情也像過山車,在瑞姐的哭聲中回憶起到姑姑家做客時的點點滴滴。想到姑姑家的后山是多么的高聳入云,門前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當老師的金菊姐姐夾著書本乘著小舟從河對岸回來,夕陽西下,身上灑滿太陽的余輝。四姐回憶的是半夜醒來,姑姑遞過來的一碗剛出鍋的粉條,那舌尖上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祭拜完姑姑,已經(jīng)是下午一點鐘了,大外甥建議我們坐輪渡返回,說節(jié)省一半路程,一點半鐘有一趟輪渡,我們快馬加鞭,火速趕路,終于按時趕到渡口,順利上了輪船。待輪船啟動,我們紛紛走出汽車,站到船上扶攔遠眺,丹江水像一匹絲滑的綠綢柔軟而透明,浮光躍金,美不勝收,遠處的山巒層層疊疊,似乎隨著江水在晃動起伏,船頭涌起的白浪翻滾著歡唱著,讓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泵篮玫臅r光總是那么短暫,十幾分鐘后,我們已到了對岸。</p><p class="ql-block"> 下午二點鐘,大伙終于坐下來吃了外甥們按排的豐盛午餐,待吃飽喝足,又馬不停蹄的去給大爹大媽上墳,大爹的孫女女婿聽說后,也從西峽趕來給我們做向?qū)В蟮簧鷼v盡滄桑,如今孫子孫女都學有所成,蓬勃發(fā)展,大爹大媽地下有知,也會含笑九泉。接著又去祭拜了紅旗哥哥,想到大姐講的那個假貧農(nóng)的故事,真是感慨萬千,也側(cè)面說明紅旗哥哥幽默聰明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大姐夫是去年秋天走的,安葬在一個四面環(huán)山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他尊老愛幼,公私分明,勤儉持家,樂于助人,尤其對我們姐妹幫助最大,在父親離開后的日子里,每次到鄧縣,拉煤打煤球,劈柴擔水,重活累活搶著干,把姐妹們一個個從農(nóng)村安置到城里工作,大恩不言謝,千言萬語都溶進這燃燒的祭壇里,愿天堂里沒有病痛,愿大姐夫在天堂里永遠幸??鞓?!</p><p class="ql-block"> 緊張忙碌的祭拜活動終于圓滿結(jié)束,三十余人齊聚大姐家小憩,屋內(nèi)屋外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凳子還沒坐熱,大哥大嫂便急著要走,因為瑞姐和姐夫及小凡倆口子明天要趕回西安,眾人極力挽留,實在留不住,只好依依惜別。</p><p class="ql-block"> 清明祭祖,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相信我們每一個回到故鄉(xiāng)的人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悟,喝一碗丹江水,是那樣的甘甜清醇,走一趟故鄉(xiāng)路,是那樣的神清氣爽!愿我們的家族越來越壯大,愿我們大家族每個人越來越幸福開心。</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