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孔春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壬寅年臘月十一日,父親走完90個春秋,離開了這個世界,至今整整一百天。去世的時候冰天雪凍,朔風(fēng)寒冷,如今已是春暖花開,微風(fēng)不寒。父親,您那里現(xiàn)在是不是也如這草長鶯飛,花香濃郁?您在那邊過得好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親是他那個年代為數(shù)不多的讀書人,也是村里唯一一個靠讀書成為國家正式工作人員的人。每天穿著母親為他漿洗干凈的衣服,騎著二八自行車匆忙上班,所以白天我們是極少有機(jī)會看到他的。小時候,感覺父親總是一副威嚴(yán)的樣子,反正我是害怕靠近他。父親喜歡干凈整潔,雖然水泥廠里空氣質(zhì)量很差,灰塵亂舞,遮天蔽日(當(dāng)時根本就沒有大氣防塵污染治理的措施),簡直是電影中打仗時的特效,烏煙瘴氣。父親即使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穿在中山服內(nèi)的白襯衣尤其是領(lǐng)口,永遠(yuǎn)都是那么干凈,那么潔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概是子女多的緣故,印象中的父親很少關(guān)注我們的學(xué)習(xí)。父親每天下班回來已是很晚,有時還要幫助母親操持農(nóng)活,幾個孩子如果不是主動接觸,和他接近的時間并不多,我們該上學(xué)的上學(xué),該勞動的勞動,至于作業(yè)完成得怎樣,成績考試得怎樣,父親好像就沒問過,盡由著孩子們的天性,快樂無憂,因此我們也少了許多責(zé)罵和煩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時候的物質(zhì)生活是匱乏的,我們家孩子多,實行工分制的年代,家里勞力少,掙得分少,糧食自然分得就少,很多時候都是粗糧補(bǔ)充,吃上大白蒸饃,是我們幾個孩子每天都期盼的。雖然覺得父親很嚴(yán)厲,還是希望周末過得快些,因為到時可以吃上父親用節(jié)儉下來的糧票、在單位食堂買的熱氣騰騰的大白饅頭。每次父親二八自行車梁架上的帆布兜都塞得滿滿的?;氐郊?,一群孩子圍著自行車,眼巴巴地望著,夸張地深呼吸,好像把饅頭的香味全吸到自己肚里。母親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們的,趕緊一個或是半個地給孩子們發(fā)著白面饃,帆布兜很快就癟下去了。父親坐在一旁,看著一群孩子們可愛的樣子,臉上有一種不易察覺的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聽母親說,父親在百泉農(nóng)專畢業(yè)之后,就被安排到貨運輪船上,每天忙碌著把物資貨物運到祖國建設(shè)需要的地方,來來往往,很少有空顧及家里。父親的技術(shù)很好,收了好幾個徒弟,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都成長為技術(shù)骨干,父親每每提起,話語中流露出驕傲。三年自然災(zāi)害,父親響應(yīng)號召離開心愛的崗位,不久又投入到建設(shè)家鄉(xiāng)的隊伍中,成為禹縣水泥廠的一名建設(shè)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父親在水泥廠工作的幾十年里,崗位調(diào)整過兩次,最初是在機(jī)修科,那時技術(shù)人員很少,父親學(xué)有所用,攻克了許多難關(guān),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肯定。父親工作踏實嚴(yán)謹(jǐn),為人和善實在,后被單位調(diào)整到了供銷科。誰都知道供銷科是個有油水的肥差,可是父親直到退休,我家生活上的拮據(jù)也沒因其崗位的調(diào)整較之前有所改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父親在供銷科掌管著百萬物資,申領(lǐng)手續(xù)不齊全,東西是不會從他那里出庫的,無論是誰。父親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心里卻很坦然:東西是國家的,不能因某些關(guān)系而讓國家利益受損。一次母親去廠里看望父親,看到球磨機(jī)上淘汰下來的鐵球,堆落成大堆,母親想拿用幾個回家換碗(當(dāng)時有走街串巷的可以以物易物),被父親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父親說組織上之所以安排自己到這個崗位,不能讓幾個鐵球辜負(fù)了組織的信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十年代的農(nóng)村,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每個村里都會有一個大石臼,村民們用它搗碎大顆粒的籽鹽,或是把紅辣椒在鍋里油炸出香味,提著石錘在石臼里一上一下用勁搗,不一會,香噴噴的油辣椒搗成碎末,拌上點鹽,少許水一攪,就成了家家戶戶的極品調(diào)味料。初夏時的麥粒玉米粒,經(jīng)過在石臼里捶搗脫皮后,做一鍋麥仁或玉米仁湯,比玉米糊湯好喝多了。這石臼,儼然就是村里的料理機(jī)、粉碎機(jī)、脫皮機(jī)……就是這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石錘,實在是太笨拙了,錘頭沉不說,錘把兒還老不聽使喚,經(jīng)常掉,鄉(xiāng)親們使用起來非常不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做個鐵錘吧,這么大的村子,就一個石錘,錘把兒還老是掉,大人用還好說,小孩用實在有點難為,就用那堆磨損淘汰下來的鐵球,一個就夠了”。母親有一天鼓足了勇氣對父親說,誰知父親居然爽快地答應(yīng)了。不久,一個用著方便、精巧好看再也不會掉把兒的鐵錘做好了。那鐵錘頭,被父親用砂布打磨得锃亮,和原來的鐵球完全兩個模樣,錘把兒也是鐵的,還有幾道造型,提起來試一試,得勁。鄉(xiāng)親們用過后,都夸父親為村里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自此,鐵錘這家用完那家用,一年幾乎閑不了幾天。過后母親得知:父親特為此事請示,領(lǐng)導(dǎo)看到父親因為一個廢鐵球那么認(rèn)真的樣子,認(rèn)為那根本就不是事的事,也為他公私分明的工作態(tài)度而折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家有一個木箱,里面裝著很多父親的寶貝,斧頭榔頭都不用說了,最奇的是父親的焊接工具,誰家的收音機(jī)線路壞了,通過電加熱,用焊頭點一節(jié)不知道的啥金屬就融化了,按好被連接的線頭,一下就被固定住了,很是神奇。那時農(nóng)村還很少用電,點的是煤油燈,條件好的家庭用玻璃罩燈,一旦家里有紅白喜事,就用幾個馬燈,吊在高處,勉強(qiáng)照個明兒。父親用一小節(jié)細(xì)管,一塊橡膠墊,再截一短段鋼管,做成了電石燈,光如電燈。從此,我家的電石燈就代替了馬燈,誰家辦事誰家用,直到電燈普及,我家的電石燈才退出了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舞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臘月,地里幾無農(nóng)活,又值接近春節(jié),正是做粉條的絕佳時候,鄉(xiāng)親們以此變賣賺錢,買個年貨扯幾塊新布料便有了著落,歡天喜地地能過個好年。做粉條是個力氣活,特別是抅糊和芡,沒有體力和耐力的人,絕對是不可勝任的,一天下來,準(zhǔn)累得夠嗆。父親看到鄉(xiāng)親們的辛苦,琢磨著怎樣才能減少他們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日思夜想,成功地做出了一臺和糊機(jī),引來全村人的圍觀??吹杰头鄄灰粫跈C(jī)器的帶動下,十分八分鐘,一盆高質(zhì)量的芡糊就和成了,大家直為父親拍好稱贊!有了這樣一個新機(jī)器,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若干年之后,我在縣城才發(fā)現(xiàn)類似父親制造和糊機(jī)一類的和面機(jī),很是佩服父親出于真情為鄉(xiāng)親排憂解難的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4年冬,母親病逝,家里一下子沒了氣息,原來衣著整潔的父親,越來越不講究了,雖然還是喜歡穿白襯衣,卻沒有以前那么亮白、那么平展。沒有母親的日子里,父親的情緒非常低落,動不動還沖著我和妹妹發(fā)脾氣。家中遭此變故,父親好像還沒有做好獨立面對現(xiàn)實的準(zhǔn)備,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而我們卻沒有理解父親的苦衷,甚至埋怨他不善解人意,增加了一些誤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母親去世的第三年,我結(jié)婚成家,工作也忙碌起來,父親也逐漸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走出來,原來的壞脾氣好了許多。每次聽說子女們要回去,父親就起早趕集買菜,有時回去晚了,他便佇立在村頭路口翹首張望相接,感受著父親從未有過的關(guān)愛,以前對他的誤解早已蕩然無存。臨走之時,父親總不免重復(fù)叮囑要孝敬公婆上好班之類的話,我們也重復(fù)著你別管了會做好自己之類的回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父親八十歲那年,趁著身體硬朗,我和妹妹帶著他隨夕陽紅旅游團(tuán),拜謁中山陵,暢游西湖景,觀上海外灘,聽蘇州評彈……父親很是興奮,特別在上海的南京路上,父親又回憶起當(dāng)年航運工作多次駐留此地的往事,感慨時光荏苒,物是人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晚年的父親在子女的陪伴下,到過很多想去的地方,隨二姐在紹興,過跨海大橋,聽驚濤拍案,參觀魯迅故居,穿游江南水鄉(xiāng);隨三姐在寧夏,沙坡頭的羊皮筏子橫渡黃河,騰格里駱駝騎行沙漠;隨我一起在北京,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儀式,登萬里長城真正感受“不到長城非好漢”……父親說,能到祖國的東西南北走走,看看大好河山,看看經(jīng)濟(jì)發(fā)展,看看生活美好,此生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親愛的父親,在您離開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無盡的哀思寄托不了您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更是牽起了我們長長的思念。您工作認(rèn)真負(fù)責(zé),榮譽(yù)面前不爭不搶,利益面前不沾不貪,對待鄉(xiāng)鄰有求必應(yīng),對待子女教育向善。我們一直以您為傲,您的言傳身教,早已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無盡的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南雁北歸啄新泥;金黃的油菜花開滿了田野,碧綠的麥苗隨風(fēng)起浪。親愛的父親,您離開我們整整一百天,在這一百天里,想必您和母親早已相聚,陌生的環(huán)境里有了親人的照應(yīng),不會孤單吧!也麻煩您捎去我們對操勞一生的母親沉沉的思念:告訴她我們都過得很好,讓她放心勿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家里諸事順?biāo)?,愿您安息?lt;/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4.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