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暮春四月,帶著愉快的心情,因為工作原因,我第一次踏入這個云南邊陲小城——瀾滄。得知要去瀾滄參加拉祜族和縣慶活動,我心生向往,滿懷期待。我對瀾滄的印象還是從阿昌族歷史中了解到的,阿昌族早期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一帶,以后向西南不斷遷徙,最后在德宏、保山境內(nèi)定居下來。而對瀾滄的歷史文化我還知之甚少,于是網(wǎng)上快速瀏覽瀾滄縣的各類信息。我曾參加過云南民族大學(xué)拉祜族葫蘆節(jié)活動,也曾拉祜族專家學(xué)者蘇翠薇老師多次交集,去年六月,她還贈送我一本《中國少數(shù)民族大辭典 拉祜族卷》,讓我編撰阿昌族卷龍陵部分的內(nèi)容有了很大的參考和指導(dǎo),非常感激她。從昆明出發(fā)來到普洱市,他們專門來迎接我們,遇到了蘇老師,兩年多沒見,一見如故,我們彼此寒暄,純粹的拉祜族口語,熱情的招待,讓人親切自然。<br><br>瀾滄拉祛族自治縣地處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臨滄兩雙版納三州(市)交匯處,具有“老少邊廣,富香樂美”的鮮明特點。瀾滄是1953年4月國家批準(zhǔn)的全國唯一拉祛族自治縣,有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景頗族、回族等8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全世界發(fā)現(xiàn)種植年代最久遠、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林?!皹贰奔纯鞓防?,瀾滄是電影《蘆笙戀歌》誕生的地方,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拉族創(chuàng)世史詩《牡帕密帕》和蘆笙舞?!懊馈奔疵利悶憸妫兄铩⒅参?、動物多樣性的自然源生之美,歌美、舞美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樸實民風(fēng)之美。<br><br>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迎賓晚會,觀看晚會的觀眾太多了,我背著一臺相機,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拍攝位置,但始終進不去,比肩迭踵,我一進人群就想逃脫。<br><br><p class="ql-block">風(fēng)雨兼程七十載,砥礪奮進譜新篇。4月7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在瀾滄民族團結(jié)進步廣場舉行。大會舉行了民族民間文藝匯演,各族群眾表演了以《在希望的土地上》為序,《擺出一個春天》《金山銀山拉祜山》《瀾滄——我美麗的拉祜山鄉(xiāng)》三個篇章的文藝節(jié)目,展現(xiàn)了在黨的民族政策關(guān)心下,瀾滄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的精神面貌,表達著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對社會各界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各民族演員不知編排了多久,有年老的,也有年幼,他們一定準(zhǔn)備了很久,付出了很多,才讓這個大型演出精彩而震撼!他們可能來自大山在田間地頭的老農(nóng),也有機關(guān)單位的領(lǐng)袖,可能來自各行各業(yè),匯聚在一起,為了共同的一個目標(biāo),心系家鄉(xiāng),情系民族。他們場下準(zhǔn)備演出的他們,依然熱情洋溢、自信滿滿,我想若干年后,他們又對今天存有怎樣的懷念!<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