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又逢清明,回想起過年那些時日的美好,恍若在昨天。算算自正月末離開故鄉(xiāng)也就月余,似乎又想念了。 </b></p><p class="ql-block"><b> 長久以來我深信,故鄉(xiāng)故人于我而言早已融入了血脈,就如同生命的本真,不在膚淺的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nèi)里。這種奇妙的感覺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或文字去清楚表達的情愫,我們只能偶爾在特定時間和氛圍里,透過直覺去感知;如同暫時封印的血脈,被從靈魂深處喚醒。 </b></p><p class="ql-block"><b> 昨夜母親微信視頻問我清明節(jié)是否回來?我沉默了片刻后搖了搖頭,看著母親眼里掩藏不住的失望,我一陣揪心的痛,一夜輾轉(zhuǎn)難以入眠。 </b></p><p class="ql-block"><b> 故鄉(xiāng)雙乳村偏安陜南山間一隅,兩三里長寬的盆地,不甚規(guī)則的格局。南山是我們的父親山,內(nèi)斂而不失雋秀;母親河月河是漢江故道,億萬年來不離不棄,依附在山腳下貫穿全境后逶迤東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得益于鐘靈山水的眷顧,故鄉(xiāng)境內(nèi)河溝池塘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是物產(chǎn)豐饒的一塊寶地,也就意味根脈相對牢固。舊時交通閉塞,容易滿足的故鄉(xiāng)人極少外出闖蕩;新時代以來,新思想的年輕人陸陸續(xù)續(xù)走出大山,見識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故園換了新顏。如我一般的游子,無論身在何處,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宛如兒時記憶的模樣;風(fēng)雨梨花后的清明,年年歲歲,都一直被勾著魂呢!</b></p> <p class="ql-block"><b> 我們沈家是月河流域的望族,分支頗多,雙乳后灣我們這一支自然也是人丁興旺。少時最深的記憶除去過年,就是清明祭祖。那時日子過的緊吧,小腳的奶奶提早幾天就開始忙活,安排去蒲溪趕場的爺爺買回來些紙錢、鞭炮和香蠟,數(shù)量自然不多,要根據(jù)自家的祖墳多少計劃好。記得最早我學(xué)著一二三數(shù)數(shù),就是從那時數(shù)香燭開始。包括在木凳上給紙錢打外圓內(nèi)方的古錢戳印,都是爺爺教會我操作的,還說要屬相合適才讓上手,樂得我屁顛顛地圍著爺爺奶奶瞎忙活。 </b></p> <p class="ql-block"><b> 清明節(jié)當(dāng)日,后灣輩分最高的我爺爺,就會招呼本族各家人匯合,本著先遠后近、先長后幼的原則,帶著一行人依次去各處掛清上墳。各家都用竹籠裝著祭祀用品,老老少少都有的隊伍小有規(guī)模。我是幺門長孫,自然少不了,第一次去白庵廟墳地給太婆掛清,上北坡路都走不穩(wěn),還是二叔把我背上去的。故鄉(xiāng)清明祭祀的禮儀比較傳統(tǒng),帶隊的我爺爺先是安排年輕力壯的后輩,拿著帶來的家什把墳前平整利落,再把四周的雜草清理一遍培上新土,收拾妥當(dāng)后就開始祭祀。臘肉、豆腐、煮雞蛋三道道頭最先拿出整齊的擺放在墓碑前,再依次拿出三付碗筷酒盅,斟滿自家釀的包谷酒。抽煙的長輩拿出火柴點燃黃色的火紙,讓幾個晚輩跪下燒紙,期間再把分配好的香燭點燃,分別插在墳頭兩側(cè)預(yù)留好的窗洞里。再有幾個年紀(jì)小一點的,爬上墳頭用土塊把白色的紙錢壓滿墳堆。我爺爺則會拿著一些正在燃燒的紙錢,走到太祖母墳堆前后左右的其他家祖墳前,也燒上一沓紙錢,嘴里念叨著請各位逝去的鄉(xiāng)親,在那個世界要互相照應(yīng),保佑各家的后人一切都好,一副虔誠的模樣。干完這些,爺爺張羅著大家按照輩分,依次規(guī)規(guī)矩矩地跪下在墳前磕三個頭,一個人都不落下。過程中我爺爺會指著墓碑上的刻字,給磕頭后人介紹,你是屬于哪一門哪一支,聽明白了你才可以起身。待紙錢燃盡,把酒盅里的酒祭獻完畢,大家才陸陸續(xù)續(xù)離開墳地。最后留下兩三個腿腳利索的,把各家?guī)淼谋夼谝来吸c燃。一通響徹山谷的響動過后,爺爺會教導(dǎo)晚輩把沒有燃盡的紙錢和鞭炮碎紙屑全部處理好,直到?jīng)]有煙火隱患了才可以。</b></p> <p class="ql-block"><b> 離開太婆墳地后,再去崖灣太爺墳地,禮儀程式一樣。而后,各自散去,各上各家逝者的墳。后來條件好一些,還要組織族人去澗池樅嶺沈家祠堂參加大祭,一般情況下,像我們這樣的大家族,都會忙忙活活的跑一天。如今,爺爺奶奶已故去多年,老宅后的舊墳?zāi)贡呀?jīng)褪去了顏色,但在塵世的我,對老人的思念一份也沒有減少,祈愿他們在那個世界依然幸福美好。 </b></p><p class="ql-block"><b> 青絲白發(fā)一瞬間,我離開故鄉(xiāng)多年,期間參與清明祭祀的次數(shù)少之又少,都是被一些繁雜的瑣事所羈絆,想想都不禁汗顏。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故園又清明,遙祭故鄉(xiāng),我心靈深處一刻也不曾平靜。記得已故臺灣學(xué)者曾仕強先生曾經(jīng)說過,為什么叫清明,人只要活在俗世就有七情六欲,你受外界誘惑就會活的不清不明,只有那一天你站在了祖先的墳前,你就清明了,因為你跟祖先連線了,也就通靈了!人世間終究會忘記你的存在,只有你站在祖墳前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去何處?我們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傳承有序總會有根終有血緣,開枝散葉枝繁葉茂,甚至天南地北,但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每個人血液中的深深眷戀。</b></p> <p class="ql-block"><b> 清明時節(jié),故鄉(xiāng)月河川道得雨水滋潤,金黃的油菜花成片成片盛開。萬物生長有生有死,但總是在這一刻,莫名的感動會忽然來臨。我們心中霎時充滿了可能是伴隨著陣陣刺痛的歡喜,也可能是一種神圣而又充滿美好回憶卻又無須表達的震顫?;腥缦茸嬖谔煊徐`,有種悲憫從高天處對我們俯視,護佑我們一路平安。又恍如那份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愁和思念不能相忘,是前世今生的錯位,或者說冥冥之中穿越時空的邂逅。更有可能是上蒼賦予我們?nèi)祟惖奶熨x,讓我們在清明這個恰當(dāng)?shù)臅r刻,能夠短暫地參透玄機通靈天地:感恩者,不曾彷徨,不曾迷茫,即使一路坎坷,也滿懷激情一腔熱忱的孜孜追索,不光努力改變了自己,也在默默無聞的影響著身邊的世界;有人參不透,只能隨風(fēng)而去,化作煙塵。</b></p> <p class="ql-block"><b> 對生者的珍惜,明生命之理,清明節(jié)的本質(zhì)是讓我們不忘先人,繼承傳統(tǒng),博愛存世,啟迪人性。所以千百年來,我們智慧的先人在不斷地衡量、判斷與取舍之后,找到一種最精妙的方式來表達出這種感動,以及對于能擁有這種感動的生命的珍惜。</b></p><p class="ql-block"><b> 客居津門,窗外海棠盛開,慵懶的陽光倍覺舒坦,是如此的親近。浮云遠眺,置身千里之外,忘卻萬事的煩擾,靜下心來感受初心:看得見遠山、聽得見水聲、鄉(xiāng)音不改鄉(xiāng)愁依舊。而我自己,父母尚健在,家就在;兒女亦長成,薪火已相傳。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自然的饋贈,都是承先祖之恩賜得最好的福報。望天遙祭,心懷感恩,珍惜當(dāng)下,就是最大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我頓悟,我清明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2023年清明節(ji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