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何謂 “一人當(dāng)?shù)?雞犬升天”?</span></p><p class="ql-block"> “一人當(dāng)?shù)?雞犬升天”成語來歷,同西漢淮南王劉安有關(guān)。首先說一下淮南王劉安的家庭背景。</p><p class="ql-block"> 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少子、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的同父異母弟弟。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時,劉長被封為“淮南王”。漢惠帝時,呂雉太后稱制。后來在鏟除呂氏黨羽、擁立劉恒稱帝中,因為淮南王劉長有功,所以劉長恃寵而驕,狂妄自大,飛揚跋扈,目空一切。劉長甚至在淮南國自作法令,不聽皇帝詔令。</p><p class="ql-block"> 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劉長曾與匈奴、閩越酋長聯(lián)絡(luò),圖謀造反,因圖謀泄露而被拘。朝臣議以死罪,但被漢文帝赦之,廢王號,謫徙蜀郡,劉長在途中絕食而死,謚號厲王。漢文帝哀憐其死之慘,念及親情,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將劉長封地淮南國一分為三,分賜他的三個兒子:劉安為淮南王,劉勃為衡陽王,劉賜為廬江王。</p><p class="ql-block"> 淮南王劉安接受父親劉長叛亂致死教訓(xùn),稱王,但不稱霸。劉安在封地淮南國廣聚門客,經(jīng)數(shù)年之久,編篡成一部巨著《淮南子》,又稱《淮南鴻烈》。該書以道家思想為基礎(chǔ),融合陰陽、墨、法、儒等思想為一體,可謂廣博精深。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也將其書歸為“雜家”?!痘茨献印芬粫鴥?nèi)容龐雜,涉獵廣泛,多言神仙道術(shù)之事,旨在闡釋黃老的無為之學(xué)。</p><p class="ql-block">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載:“(劉安)招致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作《內(nèi)篇》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為《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shù),亦二十余萬言?!?lt;/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淮南王劉安手下有個小臣叫伍被,曾犯過錯,恐怕被殺,于是上報朝廷謊稱劉安圖謀不軌,有謀反之意。導(dǎo)致漢武帝劉徹懷疑劉安,遂令大宗正到淮南國調(diào)查此事。此時劉安的門客“八公”(各懷異術(shù)絕技的道家)見朝廷來人查察,就對劉安說:“伍被人臣,而誣其主,天必誅之,王可去矣。此亦天遣王耳,君無此事,日復(fù)一日,人間豈可舍哉?”</p><p class="ql-block"> “八公”的意思是說,伍被小臣誣陷其主,老天定會懲罰他。如此世道,還有什么可以留戀的?大王可以走了。于是“八公”取來鼎煮藥,讓劉安服用。劉安近親三千多人也服用此藥,劉安和近親三千多人皆在同一日升天而去。</p><p class="ql-block"> 此后,淮南王府內(nèi)的雞犬之類,皆爭相舔食“八公”藥罐里剩下的藥物,也都飛升而去。劉安、“八公”等人曾落腳的山石,只留下人和馬的蹤跡,但不知他們?nèi)チ四睦?。這就是當(dāng)年淮南王劉安得道成仙的傳說故事。</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劉安見到“八公”時,唱了一首歌。東晉文人干寶把劉安之歌收錄于《搜神記》中,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來下兮。公將與余,生羽毛兮。升騰青云,蹈梁甫兮。觀見三光,遇北斗兮。驅(qū)乘風(fēng)云,使玉女兮。”后來人們將此歌名字稱為《淮南操》。</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淮南王劉安升仙的傳說故事,后來人們將其概括為八個字,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北緛硎莿驳玫莱上傻囊粋€傳說故事,但后來卻被人們演變成了世人皆知的一句成語,一直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腦海里,一直記載在中華經(jīng)典語言里。但古今含意,已經(jīng)大變。昔為美化之意,今為貶低之意。</p><p class="ql-block">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說劉安得道成仙后,連他家的雞犬之類,也都升天成仙了。但后來人們就借用此說,作為對腐敗官場的譏諷與批判。意思是說,一個人當(dāng)了大官,卻不講原則,不是唯賢是舉,而是任人唯親,只提拔重用親屬,跟著自己一起飛黃騰達(dá)。旨在以此昭示啟迪從政者,應(yīng)該廉潔奉公 。尤其是在提拔任用官員時,不能任人唯親,一定選拔重用那些忠心愛國、德才兼?zhèn)?、勤政為民、一心為公的仁人志士?lt;/p><p class="ql-block"> 淮南王 劉安給后世留下了《淮南子》一書,留下了《淮南操》一首歌詞,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一條經(jīng)典成語。劉安不僅給后人留下這些精神文化方面的寶貴遺產(chǎn),而且還給后人留下了物質(zhì)方面的重要遺產(chǎn)。就是劉安發(fā)明的“豆腐”,一直在中華民族的飯桌上,成為百姓不可或缺的健康營養(yǎng)物品。</p><p class="ql-block"> 追古撫今,融古鑄今,古今同構(gòu),揚古人遺風(fēng)、頌君子之德,守正創(chuàng)新,再造輝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