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柏凝翠,萬物萌生;清明將至,春光融融。歷史的天空,英烈燦若群星,熠熠生輝;歲月的長河,英烈功勛卓著,精神長存。</p><p class="ql-block"> —— 題記</p> <p class="ql-block">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綠園區(qū)“LPL”賦能提質行動計劃,加強校際聯(lián)合,交流互通,立德樹人、協(xié)同育人。在清明節(jié)前夕,綠園區(qū)87中小學南校區(qū)召開“深學篤行二十大 致敬時代英雄”主題升旗儀式活動暨與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共建啟動儀式,激發(fā)青少年“聞英雄跡、思英雄魂、傳英雄志、弘英雄氣”。</p><p class="ql-block">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學工辦孫關山主任、車原先老師、張浩老師以及吉林建筑科技學院的國護隊、砼合志愿者協(xié)會大學生志愿者共6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顒佑?7中小學南校區(qū)五年二班少先隊員主持。</p> 啟潤相約?溫馨致辭 <p class="ql-block"> 啟程2015,再續(xù)2023!本次共建啟動儀式可謂是“等候多時”的美好相約......德育副校長賀爽在致辭中激動的說道。她表示希望通過兩校之間的真誠合作,以合作共建德育課程及文化活動為契機,加強兩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拓寬大、小學生的實踐渠道,豐富大、小學生課程文化知識的來源,實現(xiàn)大、小學校的共贏發(fā)展。</p> 厚潤情懷 培植愛國 <p class="ql-block"> 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國護隊隊員們英姿颯爽、氣宇軒昂、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臺,筆直地身姿、整齊的隊列、準確的升旗動作向南校學子展示了國旗護衛(wèi)隊的風采。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面向國旗行少先隊禮和注目禮,南校千名師生臉上充滿著激動與自豪,愛國情懷在國旗下彰顯。</p> <p class="ql-block"> 87中小學南校區(qū)五年四班詩朗誦《豐碑潤童心》。</p> <p class="ql-block">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學工辦孫關山主任國旗下講話,他號召全體同學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年兒童的殷切期望與諄諄教導,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勇于擔當,甘于奉獻,要繼承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敢于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要有“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擔當,努力學習,不斷進取,用自己的言行為祖國爭光添彩,做新時代好少年!</p><p class="ql-block"> 87中小學南校區(qū)五年二班宣讀《弘揚新風 文明過節(jié)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倡議書。她號召全體同學要從我做起,成為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帶頭人,共同度過一個綠色、安全、文明、和諧的清明節(jié)。</p> 志潤童心?砼合相伴 <p class="ql-block"> “英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21名砼合志愿者走上三尺講臺,誦讀英雄故事、演唱英雄歌曲、展播英雄電影,講述英雄事跡、手工制作菊花......與各學科相融合,為21所班級千名陽光少年上了一堂寓教于樂的紅色課程,并向時代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后人不忘前人的付出,才是對英雄們最深的告慰。課堂上陽光少年對“英雄”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將紅色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p> 雙潤奔赴 攜同未來 <p class="ql-block"> 周秀晶校長與孫關山主任簽署《共建協(xié)議書》。</p> <p class="ql-block"> 潤物細無聲,攜手共發(fā)展。87中小學南校區(qū)與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共建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潤愛,搭建起了大學與小學之間開放、合作、發(fā)展、共贏的平臺,營造了“大手拉小手,齊步往前走;小手牽小手,發(fā)展共融合”的良好氛圍,兩校加強聯(lián)動,攜手努力,德育課程與文化活動相融合,實現(xiàn)教育資源共享,開啟了兩所學校共建發(fā)展的新征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衷心祝愿兩校的共建合作碩果累累!</span></p> <p class="ql-block">總指揮:周秀晶</p><p class="ql-block">策 劃:賀 爽</p><p class="ql-block">副總指揮:邵化梅 王偉萍 齊國臣 賀 爽</p><p class="ql-block">具體執(zhí)行:馬柏林 劉子豪 李 楠</p><p class="ql-block">主持班級:五年二班</p><p class="ql-block">詩朗誦:五年四班</p><p class="ql-block">攝影:李連波 張 偉 全小偉</p><p class="ql-block">撰稿:賀 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