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至,野艾香,清果嫩。每逢清明節(jié),包青團,吃青團便是清明節(jié)的一項傳統(tǒng)風俗。在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助力雙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樂平八小組織開展“包青團·憶清明”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包青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青團需要糯米粉、清明草、筍。首先,將清明草洗凈、剁碎;然后,加入糯米粉中,將其混合在一起,充分揉捏,最后變成一個大面團。當然這些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各班家委會成員前一天準備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們擼起袖子,先把面團搓一搓,揉一揉;再捏出一個洞洞,然后舀一點準備好的餡放進去,再把面皮合起來,搓一搓,捏一個尖尖角,一個青團就做好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個青團從孩子們的手中誕生啦,看上去還不賴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上蒸籠,小小的團子聚集著春天的氣息,油綠如玉,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許多同學親手包團子還是第一次,有的捏成橢圓型,有的像小動物,外形美觀誘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包青團活動,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使孩子們對清明習俗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增強了孩子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感,拉近了他們和傳統(tǒng)文化的距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