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后來才知道,茶在眾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回繞,品后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認(rèn)為淡如清風(fēng)。</p><p class="ql-block">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zhí)著于色、香、味,而少了一份清淡與質(zhì)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云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p><p class="ql-block">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jié)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gè)愿意讓自己活得簡(jiǎn)潔的人。我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zhí)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shí)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后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p><p class="ql-block"> 光陰彈指而過,當(dāng)年在意的得失、計(jì)較的成敗,都成了云煙過眼。任何時(shí)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p><p class="ql-block">《心經(jīng)》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mèng)想,究竟涅槃?!币粋€(gè)執(zhí)著于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gè)癡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猶如碧云凈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閑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p><p class="ql-block"> 天地沙鷗,我們微如芥子。不讓自己驚擾世界,也不讓世界驚擾自己。人出生的時(shí)候,原本沒有行囊,走的路多了,便多了一個(gè)包袱。而我們?nèi)绾巫屖浪椎陌?,轉(zhuǎn)變成禪的行囊。只有用一顆清凈依止的心,看世態(tài)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p><p class="ql-block">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云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gè)人對(duì)自己慈悲,才是對(duì)萬物慈?悲。</p><p class="ql-block"> 時(shí)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是喧囂紅塵,還是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chǎng)??酥朴?,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jiǎn)單的活法。安住當(dāng)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p><p class="ql-block"> 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shù)。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gè)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shí),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huì)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么圓。</p><p class="ql-block"> 《金剛經(jīng)》云:“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蔽覀儫o須為了注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凈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dá)清凈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cuò),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dāng)留白,留白,即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xiàn)自我的劇場(chǎng),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shí)候,會(huì)有最好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huì)因緣而滅。晚云收,即是倦鳥歸巢時(shí)。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yuǎn),消除我執(zhí),此后風(fēng)餐露飲,海天云闊,都是歸屬。</p><p class="ql-block"> 靜水深流,簡(jiǎn)單的人其內(nèi)心清和,更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yīng)該刪繁就簡(jiǎn),任世事?lián)u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jiǎn)靜安寧。</p><p class="ql-block">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fēng)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云在窗外踱步,鳥在檐下穿飛。裊裊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shí)相生的人生。桌臺(tái)上有一方閑置的木魚、幾卷經(jīng)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p><p class="ql-block"> 世間風(fēng)云,變幻莫測(cè)。佛家講究因果輪回,物轉(zhuǎn)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huì)煙消云散、寂靜歸塵。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鐘情一色,澄澈醒透。</p><p class="ql-block"> 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和決心,而是善意和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的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shí)都只是一場(chǎng)戲。一個(gè)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云林綠野,落雁平?沙。</p><p class="ql-block"> 佛說,割舍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cè)?jīng)用無數(shù)時(shí)光都無法記住的經(jīng)文,待了悟之時(shí),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rèn)為精深博大的禪,其實(shí)就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gè)途經(jīng)的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娑婆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fā)閑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么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須禮節(jié),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p><p class="ql-block"> 時(shí)光流轉(zhuǎn),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xí)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涌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混濁紛紜的世相,喝到純凈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gè)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huì)飲盡紅塵最后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還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云淡風(fēng)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喝茶人的心中,就想要那個(gè)味,而不會(huì)去挑選加了其他的那些味,因?yàn)樵诓枞诵闹?,要的就是那種心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因?yàn)樽约簺]有這樣的苦惱,最簡(jiǎn)單的茶味,已經(jīng)走進(jìn)心里了,這是多少錢都難求的一種緣分。</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喝茶成為一種習(xí)慣,養(yǎng)生保健自然一氣呵成,身體好了,免疫力也提高了,想生病都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人總覺得不老,因?yàn)樾膽B(tài)上的年輕,是因?yàn)椴璋褮q月的味道融進(jìn)心里,沉淀下來,讓活力永在;外表上看也比較年輕,那是因?yàn)楹炔枧哦?,不?huì)產(chǎn)生各種毒痘,而且喝茶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要一泡好茶,當(dāng)然還是需要有一個(gè)過程,這是喝茶人都懂的道理,所以,喝茶人一般心不會(huì)太急。</p><p class="ql-block"> 靜候水溫,輕注水,細(xì)出湯,太急躁的心,容易忽視步驟對(duì)茶味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越陳越香的老茶,也體現(xiàn)了茶人的耐心。為了展現(xiàn)茶最好的味道品質(zhì),等待歲月對(duì)茶的轉(zhuǎn)化,茶人也絲毫沒有怨言,甚至還充滿著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茶人心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專注某一領(lǐng)域,更是一種難得的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 煮水時(shí),專注水溫的把控;沖泡時(shí),專注茶水相融的時(shí)間;品飲時(shí),專注于茶香與味道。因?yàn)閷W?,所以心無雜念。</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如果你問人家最近做什么,其實(shí)回答都比較簡(jiǎn)單:忙,太忙了。</p><p class="ql-block"> 喝茶人知道忙中偷閑,知道活在當(dāng)下。</p><p class="ql-block"> 因?yàn)樗麄冃闹兄?,忙是一輩子的事,再忙再累,也要騰出時(shí)間讓自己享受一杯好茶的時(shí)光。</p><p class="ql-block">做感興趣的事,永遠(yuǎn)不算浪費(fèi)時(shí)間。</p><p class="ql-block"> 不僅是喝茶的姿態(tài),拿起放下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有好茶在面前,拿起來喝便是了;有好的機(jī)會(huì)在面前,勇敢地爭(zhēng)取,該屬于自己的幸福,更要緊緊地握住,考慮太多,反而失去最初的勇氣。</p><p class="ql-block"> 太過糾結(jié)的人生,大事小事都?jí)涸谛纳希p萬貫也不知足。改變不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但可以改變我們對(duì)這些事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放下過去,更是放過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個(gè)人喝茶是一種味道,三個(gè)人喝茶卻能喝出三種味道。茶人知道,好茶的價(jià)值,是要讓它走進(jìn)更多人的心頭,獨(dú)樂樂不如眾樂樂。</p><p class="ql-block"> 遇到有緣的知己,茶人巴不得把珍藏的茶都拿出來邀他一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茶人自帶氣場(chǎng),這不假。人群之中,茶人的氣質(zhì)好像顯得“格格不入”,從容又堅(jiān)定,笑容里是自信和溫暖。</p><p class="ql-block"> 因?yàn)閷?duì)茶的感悟越深,自己追求的感覺也越清晰,為人處事,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了解自己,才相信自己。</p><p class="ql-block"> 心懷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遠(yuǎn),才能更懂一杯茶的價(jià)值。</p><p class="ql-block"> 種茶人看天,制茶人看地,泡茶人看誰,別看這一杯小小的茶,卻喝出了“天人合一”的智慧。一句感恩,不僅是為了滋味,也是為了大自然的饋贈(zèng)。</p><p class="ql-block"> 清晨入古寺,禪音遠(yuǎn)云際,香氣繚繞,已是露痕干。初陽過深林,絲絲浮塵影,一步一步,唯有木葉響。蒼藍(lán)如洗,浮云不見,滿目皆是欣喜,萬籟沉寂,葉落風(fēng)清,充目俱是愉悅。曲徑通了幽處,澄心避了世塵,郁郁蔥蔥之間,焚香一縷,清茶一杯。</p><p class="ql-block"> 山光悅了鳥性,潭影空了人心。欲尋絕塵地,滿身是風(fēng)塵,欲得清靜理,一身負(fù)世情。望遠(yuǎn),皆是蒼茫,觀內(nèi),乃見蓮花。獨(dú)與清寂為伴,眼見自然,觀照己心,不喧自有清音至,似驚鴻一瞥,又款款而來,舉目四顧,一杯茶,一縷香,無紛塵之障目,無喧嘩之亂耳,一境天然。</p><p class="ql-block"> 借一室茶香,得半日閑暇,不過將世情放下,風(fēng)來聽葉響,光影辯幽然,背不動(dòng)的,皆放得下,心未甘的,終不如意,不若閉目品茶,品出世間諸味,由它雨恬風(fēng)雅。</p><p class="ql-block"> 喝茶,不過是拿起和放下。</p><p class="ql-block">我們需要的,不是昂貴的茶,不是名貴的器,而是喝茶的心。</p><p class="ql-block">曾有一次,與友人喝茶。 </p><p class="ql-block"> 水剛注入壺中,便先侃侃而談這泡茶葉之昂貴,攀比茶器之稀罕,并有各色儀式,一一做齊。然后再?zèng)_出茶湯,又做一番品飲的講解。 </p><p class="ql-block"> 待到這杯茶到嘴邊時(shí),已經(jīng)涼了。</p><p class="ql-block">末了,友人還要求每個(gè)人分享感受,不可不講,希望人人皆能從一杯茶中品出禪意。</p><p class="ql-block">“茶是應(yīng)該輕輕松松之下請(qǐng)客或自用的。</p><p class="ql-block">你習(xí)慣了怎么泡,就怎么泡;</p><p class="ql-block">怎么喝,就怎么喝?!?lt;/p><p class="ql-block">—— 蔡瀾 </p><p class="ql-block"> 對(duì)于日常喝茶的人來說,泡茶就是一件非常簡(jiǎn)單的事。 </p><p class="ql-block"> 自家的茶幾,街頭巷尾的小店門口,旅途路上的歇息處,甚至跑馬拉松的空檔,都可以泡一壺茶。 </p><p class="ql-block">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茶人的人生必需品。沒了它,感覺日子食之無味。喝茶,也不是為了比賽,純粹就是為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所謂茶是茶、茶非茶、茶乃茶,是每一個(gè)愛茶人都會(huì)有的心路。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開門的七件事之一,茶自始就是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或煮茶、或點(diǎn)茶、或煎茶、或泡茶,伴隨著千百年茶史的發(fā)展演變,吃茶,成為我們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美學(xué)。</p><p class="ql-block"> 茶,原本只是樹葉。因由人的加工制作,一片樹葉轉(zhuǎn)變成為一顆茶葉,也因由人的心手相調(diào),一撮茶葉演化出一碗茶湯。</p><p class="ql-block"> 茶葉,不喝只是加工過的樹葉。吃茶,離不開茶葉、茶水、茶器三大元素,更離不開茶人這一根本。</p><p class="ql-block"> 顯然,對(duì)于茶的物質(zhì)性而言,人的精神性才是決定原因。至于茶道,就不只是茶之說、茶之路,而更是茶之哲學(xué)。</p><p class="ql-block"> 有好茶喝,會(huì)喝好茶,是一種“ 清福”。</p><p class="ql-block">—— 魯迅 </p><p class="ql-block">兒時(shí)的梁實(shí)秋,常常晃著小腳丫去拿一把大茶壺,倒在一個(gè)小綠豆碗里,咕咚咚喝下。 </p><p class="ql-block">那種碗,不能和名貴的瓷器相比,卻“有一股樸實(shí)敦厚的風(fēng)貌”,老了的時(shí)候依然很懷念。 或許他懷念的不只是茶碗,還有那時(shí)候喝茶的心境。器物不貴,沒有那么多小心翼翼。茶碗樸素,更顯茶之純粹。</p><p class="ql-block"> 也許當(dāng)初的本意,是為了能更好地體現(xiàn)茶的真味,但有時(shí)候過了度,反而失卻了真心。</p><p class="ql-block">茶無貧富,也無貴賤,可以素樸簡(jiǎn)約,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盡在日常點(diǎn)滴之中。</p><p class="ql-block">是以茶解渴清心,還是以茶明性修行,表達(dá)了每個(gè)人對(duì)茶的不同態(tài)度,是格物致知行知結(jié)合,還是由器而道載道于器,體現(xiàn)了每個(gè)人與茶的不同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其實(shí)境界各異,談不上高下分別,每個(gè)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訴求與安頓,能否得道,全憑悟性。</p><p class="ql-block">喝茶,本就是一件豐儉由人的事,隨心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需要準(zhǔn)備的,</p><p class="ql-block">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 </p><p class="ql-block">有人喜歡四川人喝茶的風(fēng)格。 </p><p class="ql-block">茶館里人聲鼎沸,有茶,有瓜子,或有綠樹,有清水。沒有人管你喝什么茶,怎么喝。圖的是悠閑與自在,活潑潑的一股人間煙火氣。</p><p class="ql-block">亦有人喜歡安靜地喝茶。尋一方雅室,一人一茶一清心,一草一木一世界。他享受的也許不只是茶,更是那半天里的獨(dú)處。 </p><p class="ql-block">這幾年,日本的茶道也越來越流行。似乎相比之下,中國(guó)人喝茶太咋咋呼呼,沒有日本茶道來得高深玄秘,不能稱之為一種修行。 </p><p class="ql-block">但其實(shí),喝茶不過是一件小事,不過就是拿起和放下。</p><p class="ql-block">不是茶變得越來越復(fù)雜,而是人心變得不單純。茶如明鏡,照見的是人心。</p><p class="ql-block">茶之本意,無非是為了品飲。世人常說,品茶,是為了品生活。常人飲茶,是為解渴,唯心懷情趣者,自得一片方圓。</p><p class="ql-block">大道至簡(jiǎn),極簡(jiǎn)生活,便是放開那些繁雜的事物,回到喝茶本身。</p><p class="ql-block">喝茶,別裝,真的只是喝茶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