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br> 瘦西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br>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 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 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tài)動人。 <h3><font color="#010101">湖區(qū)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font></h3> 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shù)次南巡揚州,當?shù)氐暮兰潬幭嘟▓@,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群。 <h3><font color="#010101">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font></h3> 名寺古剎和古城墻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 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為到揚州,下令開挖南北大運河。<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道開挖好之后,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兩岸種植柳樹。</h3> 一來可以遮蔭,同時也可以保護堤壩。<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p><p><br></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h3> 隋煬帝當年還親手栽了一株柳樹,并賜姓為“楊”,后來人們便稱柳樹為“楊柳”。 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徐園1915年建于原“桃花塢”舊址,為紀念軍閥徐寶山而建的祠園。園門如望日的滿月,門額書“徐園”兩字,一楷一草,別有風味,為吉亮工所書。<br> 吹臺,又名釣魚臺。相傳乾隆曾于此釣魚而得名。<br> 釣魚臺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 釣魚臺三面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臺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左面圓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儼然兩張獨幅畫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欽佩。<br> 五亭橋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帶。橋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橋。<br> 這座很具特色的美麗的橋,已經(jīng)成為揚州風景線的一個標志。五亭橋是清代揚州兩淮鹽運使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請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 <h3><font color="#010101">橋的造型典雅秀麗,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桿,亭內彩繪藻井,富麗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橋下則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實橋墩,和諧地把南北方建筑藝術,把園林設計和橋梁工程結合起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五亭橋有15個橋洞,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亭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亭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瘦西湖荷花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荷花</h3> 鳧莊在五亭橋東,是一深入湖中小島,島上有一臨水建筑,遠遠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鴨子。<br> 鳧莊建于1921年,是揚州鄉(xiāng)紳陳臣朔的別墅。 鳧莊之勝在環(huán)于水而又鳧于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 如今這里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 鳧莊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蔭小道</h3> 白塔身白色,也稱觀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 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下部砌花崗巖石條,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wěn)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玉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四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五亭橋西,即二十四橋之所在</font></h3> 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 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 <h3><font color="#010101">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qū)的主體建筑,這里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font></h3> 郁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熙春臺一帶的建筑風格處處體現(xiàn)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筑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曲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鵝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玲瓏花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靜香書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靜香書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靜香書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靜香書屋</h3> <h3><font color="#010101">“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坐落于瘦西湖萬花園北面區(qū)域。</font></h3> 石壁流淙并由北至南連接“靜香書屋”、“二十四橋”、“白塔晴云”、“五亭橋”等景點。 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綿延不斷的湖上風景線。 <h3><font color="#010101">波光亭,原名九曲亭,隋唐時期就有記載,《揚州府志》中寫道:宋太祖破李重進,駐蹕蜀岡寺,下令建九曲池,九曲亭,后改稱波光亭,南宋以后池在亭廢。</font></h3> 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卿汪應庚之孫(名冠賢),于九曲池建“接駕廳”,恢復景觀,無比輝煌。 不禁令人想起詩中的描述:池水亦何曲,水曲無急流。 六朝風月地,自古重揚州。這里的建筑采用的宋代的風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光亭荷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流畫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流畫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吹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