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微風拂面。2023年單縣義務教育階段第三期校長周末講堂,于3月25日在單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如期進行。本次校長周末講堂由師訓科夏翔主持,參加本次周末講堂的有教體局基教科王新柱主任,教科研中心韋安軍主任、教科研中心辦公室劉鋒主任、高中教研組周啟杰主任,職教科楊緒朋主任、師訓科豐冬梅科長和教師培訓中心班主任以及全體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長共計450余人。本次周末講堂的主題是“營造育人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最后的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引導著中國人不斷的完善、超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說的是學習的一種態(tài)度與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綻放的是人生的自信與豪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魯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到周恩來總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濤海亦英雄”——啟迪我們的是至高的愛國境界與革命激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毛澤東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钡搅暱倳浀摹拔覍o我,不負人民”——告訴我們的是責任與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熱愛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到建設學校文化,實現(xiàn)文化育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規(guī)律相結合,培養(yǎng)具有人文底蘊、自主發(fā)展、責任擔當?shù)那嗌倌晔橇x務教育階段校長應具備的一項專業(yè)歷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提升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力,更好營造育人環(huán)境,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齊魯名校長:濰坊市高新雙語學校湯善香校長和煙臺市芝罘區(qū)瀟湘小學曹瑞敏校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文化建構:從務虛到務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湯善香校長的講座“文化建構:從務虛到務實”,主要分為三項內(nèi)容。</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一、為什么是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是教育發(fā)展的根基,從文化的高度來把握和審視教育,才能真正讓文化引領教育走上科學發(fā)展的軌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學校的正向改變首先應該從改變教師開始。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教師的管理主要有人文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從管理的實踐可以知道,人文管理,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理管死人;而學校文化是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結晶,文化引領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激勵全體師生齊向前。以文化人,走文化立校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文化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雨先生說文化是變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形成合力和精神約束。共同的價值追求形成一個強大的正能量場,形成心理深處的高度自律,融入教師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引領教師、干部能夠和諧相處、甘于奉獻、敢于創(chuàng)新,成就集體的同時,成就夢想,遇見更好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怎樣建設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的文化應該是基于校情的文化,為此要對學校做一個系統(tǒng)的swot態(tài)勢分析,對學校進行全面客觀的把握。學校文化建設應建立在對過去的傳承、現(xiàn)在的把握、未來的展望基礎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文化建設應該以問題為導向,抓住學校突出問題,找準問題的突破口,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校發(fā)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學校文化確立的過程,文化確立的過程本身就是思想達成的過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確立學校文化應該先確立學校文化指向目標,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文化由制定到落實體現(xiàn)為文化的建構從務虛到務實的過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湯校長以高新雙語學校和雅文化”建構過程提供一個學校文化建設的鏡面,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優(yōu)質(zhì)學校文化建設的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文化落地首先是干部教師的改變,學校校長應該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原理”基于干部教師的需要制定相應的文化目標。通過學校文化引領,讓教師找到自己的發(fā)展點,幫助教師找到自己的發(fā)展高度,把教師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和自身價值的同時促進學校發(fā)展的軌道上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的最終落地依托于學校的課程和課堂,課堂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制定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是學校文化外化于行、內(nèi)化于心的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從學校規(guī)劃到學校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煙臺市芝罘區(qū)瀟湘小學曹瑞敏校長給大家講座的內(nèi)容分為兩大板塊:學校規(guī)劃和學校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 制定學校規(guī)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辦好一所學校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學校的發(fā)展目標和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為實現(xiàn)發(fā)展目標制定相應的學校規(guī)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是一種著眼于長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規(guī)劃,是在系統(tǒng)分析學校背景情況下,對學校文化進行深刻剖析后,旨在促進學校師生和諧發(fā)展,促進學校長期、穩(wěn)定和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和教育質(zhì)量的一種動態(tài)生成過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面向的是一所學校未來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性的思考,涉及從學校辦學思想到各領域的辦學設想、辦學措施及相關評價都應包含在內(nèi),既有決定著學校發(fā)展未來方向的戰(zhàn)略性規(guī)劃的愿景、目標、理念,又有著具體的規(guī)劃內(nèi)容及落實的行動性策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創(chuàng)建學校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并通過理念來引領師生改變觀念,改善“行走方式”,最終追求一種具有學校個性特征的文化,她是扎根學校所在社區(qū)的,是要靠學校長期的歷史積淀才能形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校長以自己的瀟翔小學的“自然生長課程”建構過程,向我們系統(tǒng)全面的分享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校文化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礎,要找到文化落腳點,尋找理論支撐點,然后進行“學校文化的界定”,最終形成課程,呈現(xiàn)于課堂,引領學校的發(fā)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一名校長應該是基于校情,了解老師所需、理解學生所求,遵循文化建構的從務虛到務實道與術。做一個有思考的教育者,做一個會發(fā)現(xiàn)問題,能解決問題的校長,才能辦成一所助力孩子成長的“大學?!保粡膶W校規(guī)劃到學校文化,探索自然生長的課程,才能培養(yǎng)有根的中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是教育發(fā)展的根基,一流學校做文化。此刻起,每一位周末講堂參訓校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潛下身去,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確立學校文化;助力教師自主改變,由此改變學校的課程,創(chuàng)新學校課堂;融入教師教育常態(tài),內(nèi)化為學生的日常,這就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也是義務教育階段校長專業(yè)化成長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兩位名校長辦學經(jīng)驗分享、教育理念的堅守、教育質(zhì)量的追求、文化底蘊的深厚,以及對教育的滿腔熱情和執(zhí)著的探索,令我們深深敬仰!通過“校長周末講堂”培訓學習,我們的校長理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與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專家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湯善香,正高級教師、濰坊市特級校長。先后被評為齊魯名校長、齊魯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百名校外培訓社會監(jiān)督員、全國教育科研杰出校長、全國教科研先進個人、山東省政府督學、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創(chuàng)新科研校長、山東省德育先進個人、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濰坊市勞動模范、濰坊市道德模范、濰坊市特級教師、濰坊市黨員教育專家?guī)鞂<业葮s譽稱號,連年被評為濰坊最具影響力校長等榮譽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瑞敏,煙臺市芝罘區(qū)瀟翔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省青語會副理事長,齊魯名校長,山東省網(wǎng)絡研修指導專家,山東省農(nóng)村學校教育指導專家、教育部移動校長培訓指導專家、魯東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齊魯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出版專著兩部:《美國教育行》、《資源性語文教學研究與探索》,在《人民教育》、《當代教育科學》等發(fā)表論文幾十篇,三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成果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