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到心概念傳媒上陸陸續(xù)續(xù)有許多人寫了讀《風中的痕跡》的感悟和收獲。我決定寫一篇讀后感給孩子做好榜樣。有寫《文學的力量》、《輪椅上的舞者》、《在書的墨香里》等等。有老師、有家長、有書店老板娘。他們寫的讀后感都特別的好。我就覺得寫作文好像也不難嗎?</p><p class="ql-block"> 看到書的封面是潔白的底色有淡綠色風吹過的痕跡。還有幾片綠葉在漂落。兒子回來跟我說:媽媽你說:為什么這本書叫《風中的痕跡》?我說:是因為陳祁龍一生下來就重度腦癱殘疾人,上天給他的是一手爛牌??伤_不像命運低頭,偏要在風中留下痕跡。用寫作這雙隱形的翅膀讓自己的人生在風中的留下痕跡。兒子還說:媽媽你覺得他幸福嗎?我說:他是不幸的,一生下來就是殘疾人,但是他愛上了閱讀和寫作,他的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陳祁龍一個殘疾人是如何做到寫一本書的呢?這離不開家人耐心的陪伴。還有許多好心人幫忙。有會修電腦的蠑螈大哥,有幫他投稿改稿的王曾正、李開強、叔凌、潘媛、桂秀紅等好心人。在書的封面上我看到了陳祁龍的簡介。幼時其生母、爺爺教他從識字卡陪、對聯(lián)上識字,后其父親讓其閱讀《新華字典》識字解義,9歲繼母教會他用僅能動的左手把筆寫字,21歲時三姑媽教會他使用電腦五筆打字。從此他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他的母親給他買了mp3,他在寂寞煩燥時聽聽歌曲,給他力量。還鼓勵他參加殘疾人象棋比賽。在象棋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識棋譜。在《忘不掉那盤棋》告訴我們只要有一線生機就得爭取 ,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別輕言放棄。</p><p class="ql-block"> 《何以去痛,唯有杜康》這篇記敘的是陳祁龍身體疼痛時吃了許多消炎藥止疼藥都無濟于事 ,干脆就什么藥都不吃了。他爸爸就找來偏方楊梅泡酒給他喝居然好了。爸爸給孩子準備了楊梅酒,就是愛的五種語言里面的一種服務(wù)的行動。孩子感受到的爸爸的愛,于是陳祁龍又有力量開始讀書了?!读粲幸环N味道在心間》也是寫媽媽為他準備了糖扮西紅柿。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了。陳祁龍的爸爸是何等的用心和耐心啊!《弟弟》和《有你一路幸福》都是寫兄弟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寫弟弟單薄的身子總是抱他像拎瓷器一樣,有好吃的總是往他嘴里塞,他的勺子掉地上了,弟弟總是第一時間去幫他撿起來。看到他們一家人總是互相關(guān)心互相支持。</p><p class="ql-block">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寫他對書籍如此的迷戀,就好像一天不讀書就好像是三年一樣?!吨吕霞疑嘲l(fā)書座》那個陪伴他度過20多年的沙發(fā)書坐,是囚禁他的牢籠,也是給他文學知識的好伙伴。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堅持下來的呢?我想就是父母耐心陪伴的力量。家庭很溫暖讓孩子有力量向陽生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