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在上個星期就說好了,今天下鄉(xiāng)回訪病號,因為是周未,才有時間。說來湊巧,陰雨連綿的老天,突然變了笑臉,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真是個”走親戚”的好天!</p><p class="ql-block"> 醫(yī)生吳佳杰自駕“現(xiàn)代”,帶著科主任王露、護士長張小紅和“小喇叭”藍燕出發(fā)了。王露拿出“聯(lián)絡圖”一看,這次回訪有上十個病號,散布在花橋余川兩個鎮(zhèn)的七八個村,想一上午走訪完,恐怕夠嗆。</p><p class="ql-block"> 車行至石佛寺,”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有一青年突然攔住車,一看,很面熟,原來是患者賈龍華的兒子。由于近來天氣變冷,父親的老病又復發(fā)了,胸悶心閉,咳嗽不止,十分痛苦,求醫(yī)心切。他正準備去買藥,沒想到正碰上我們。賈龍華患的是慢阻肺,先后在我們科住了五六次院,陪伴的兒子和老伴對我們科室的每個醫(yī)護人員都能稱名道姓,親如一家。大家二話沒說,便隨著他的兒子來到十里之外的賈家村。一場家庭式診療迅速開始,護士量血壓,醫(yī)生聽診,決定增用頭孢消炎。并叮囑他注意保暖,增添衣服,記住吃藥。我們知道他老伴患了糖尿病,每天打胰島素,還主動給她作了血糖檢查。一次家訪,溫暖一家。當我們看到一家人露出笑容時,才放心離開。</p> <p class="ql-block"><b>有個病號叫謝學武,始終讓我們牽掛,這次回訪我們把他的名字放在”聯(lián)絡圖”中第一個。他身患冠心病、胃炎等多多種疾病,是我們科”???。聽說他先住在鎮(zhèn)敬老院,后又搬遷到高鐵下面的一間簡陋平房里。獨子三十多歲,至今打光棍,與年逾古稀老父相依為命,盡責盡孝。由于“聯(lián)絡圖”地址不詳,我們?yōu)閷ふ宜壅郏税雮€多鐘頭,幾次與他住所擦邊而過。后來通過他兒子的手機定位才找到他家。見到熟悉面孔,接過帶來的藥品和禮物,老人喜極而泣:“中醫(yī)院醫(yī)生護士個個都好,遇上你們真是個福啊!”。聽完患者自訴,又作血壓和水腫等方面檢查,針對老人病情,王露給他調整治療方案,停止服用胃藥,增服濾尿藥,并對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作了調整。臨別時,老人兒子握著我們的手久久不愿松開。</b></p> <p class="ql-block">回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農村患者居家治療,絕大部分放不下手中農活,處理不好勞動與養(yǎng)病的關系,致使住院成果前功盡棄。蘭杰村蘭婆婆就是其中一個。她有高血壓,還是青光眼,出院回家應好好養(yǎng)病,她卻忙著養(yǎng)羊。去她家時,她正在給羊辦飼料。負病的她每天要切一兩百斤青菜飼料,才能滿足20多只黑山羊的需要。強度勞動,她忘記了醫(yī)囑,忘記了吃藥,也顧不上休息。老人的勤勞讓我們感動,老人的病情又讓我們糾心。經過檢查,發(fā)現(xiàn)她的髙壓達到180毫米汞柱。沒有什么其他好的辦法,只有婆婆媽媽地多叮囑幾遍,讓她把治病當件大事。臨走前,護士藍燕幫她清理歸類好藥品,在藥盒上寫明服藥量與時間,并囑咐她的老伴督促按時按量服用。希望蘭奶奶不要忘記我們的話,希望我們這趟回訪沒白來。</p> <p class="ql-block"> 回訪中,我們不走形式,因人制宜,一人一方。與蘭奶奶相反,曹塘村有一冠心病患者在醫(yī)院做了球囊手術后,對病情過于敏感,對生活缺乏信心,5O出點頭,就什么事兒也不想干,終日呆在家里,郁郁寡歡。對他這樣的病人,我們除在物資上送醫(yī)送藥外,重點在精神上重點是用“心靈雞湯”進行心理治療。用噓寒問暖的話語、婆婆媽媽的勸慰、入情入理的疏導,打通他的心結,幫助他走出陰影,重歸生活正軌。臨別時,醫(yī)生還給他留下電話,從心理上為他在留下精神的靠山。</p> <p class="ql-block"> 這是回訪的最后一家。老倆口兒子在外發(fā)展,都有出息,倆老住在農村寬敞樓房里頤養(yǎng)天年。老人很注意養(yǎng)生,有點頭痛腦熱就往醫(yī)院跑,前不久,老頭頭暈還在我們科住過院。我們的到來,讓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聽說老爺爺住院后狀況良好,只是老奶奶血壓還有點高,我們特地帶來一些降壓藥。并反復叮囑,不要血壓降下來就停藥,停藥會反彈,降壓藥要終身服用。一切安排順當后,我們如釋重負,這時感到肌腸漉漉,才知道到了下午一點。正要起身告別時,老人硬是挽留我們吃個便飯,吃飯不成,又要去送家園菜給我們。雖然我們都婉絕了,但老人的”便飯”和“家園菜”的情誼卻珍藏我們心中。這種精神上的回饋將成為回訪路上前進的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