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天,我在“北京豐鎮(zhèn)同鄉(xiāng)會”的微信平臺上看到了一篇《永遠眷念的毛店巷》的回憶文章。作者從小是在豐鎮(zhèn)老城的毛店街長大。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對生他養(yǎng)他的毛店巷是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每條巷每個院都有他的懷念,都有他的不舍。無論是老一輩崇德?lián)P善的正氣,還是孩童們愛學習喜文墨的風氣,還有鄰里之間和諧相處互相幫助的和氣,都給他在后天的成長中注入正能量,也給他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眷戀。</p><p class="ql-block">常言說得好“人越老越懷舊”,我也是深有體會。是啊,已經(jīng)步入老年的我時不時地就想起了過去,想起了人生最美好的那段童年時光。</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是在古鎮(zhèn)隆盛莊度過,對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對那段時光的記憶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減退。我生長在隆盛莊的小北街,在這條街整整生活了十七年。十七歲從這條街走出了家鄉(xiāng),也把這條街的記憶深深地裝進了我的心間。因為這里是我的根,也是我永遠的牽掛。</p><p class="ql-block">小北街,從隆莊最繁華的馬橋街廣場分支的大東街不遠處丁字路口往北算起,一直到小北門的頭道溝。它全長超不過一里半,最寬處也不足十幾米,兩邊買賣字號的門臉房雖然不多,但深插在街兩邊的居民小巷不少,估計是隆盛莊分支小巷最多的一條街。從街東邊數(shù)有楊樹巷、隆盛巷、同和巷、忠義巷、清民巷、清廉巷,小北門附近有東邊墻巷、轆轤把巷。街西邊有興隆巷、郭補元巷、禮拜寺巷、西邊墻巷、德和巷、新華巷、同順巷。你通過看這些巷名就能夠讀出這條街的歷史,而且滿滿的都飽含著樹風立德和諧正氣的感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些巷子大部分都還保留著磚砌的巷門,有圓拱形的、有平頂方形的,個別還帶有厚實的雙扇木質(zhì)大門。它們的巷名就雕刻在門頂?shù)姆酱u上。</p> <p class="ql-block">我家不在小巷里住,是在現(xiàn)在擴建的糧庫院內(nèi)。糧庫原來是我家院墻南面的鄰居,1965年擴建糧庫時占了我家的大院?,F(xiàn)在糧庫大門就建在我家大門的舊址上,我還記得能趕著大馬車出進的大門上釘著藍色門牌是小北街17號。</p><p class="ql-block">小北街,這條普普通通的土街道,在我的眼里那可是孩子們的樂土。當時的公社(鎮(zhèn)政府)、銀行、醫(yī)院、糧庫、派出所等政府機關,第二小學校、民辦中學、禮拜寺等群團場所都是在這條街。還有1958年“大躍進”中辦起的水泥廠、牛奶廠、養(yǎng)鴨廠、壓麻廠、云母廠也都出現(xiàn)在這條街上,不過這些小工廠都沒堅持兩年就曇花一現(xiàn)了??伤鄰S的那個磚砌大煙囪一直在禮拜寺巷對面的大院里矗立了十多年,它給人門展示了這條街曾經(jīng)的熱鬧與輝煌,也展示了隆盛莊人為了家鄉(xiāng)經(jīng)濟建設奉獻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那時候沒有電,燒水泥熟料就用人工腳蹬扇車鼓風,沒有球磨機就用毛驢拉磨磨水泥粉。壓麻廠的壓麻機沒有動力,就靠人工兩只手絞動旋轉(zhuǎn)鐵輪碾出胡麻稈的麻纖維。做出的產(chǎn)品還像模像樣,這就是困難面前從不服輸,要做就做出個樣子來的隆莊人精神。</p> <p class="ql-block">正月里鬧社火,各大隊及三街社的社火隊伍首先來的是小北街,這是小北街一年中最紅火的時候。玩藝兒隊伍來給公社、銀行、糧庫、醫(yī)院、派出所等這些政府部門拜大年。人們圍觀著,擁擠著,看著隊伍進院里扭完唱完還能收到香煙、水果糖等慰勞品。孩子們高興地起著哄,跟在隊伍后面,眼盯著拿慰勞品大人手里那個布兜兜。等表演結(jié)束后大人們分發(fā)慰勞品的時候,也能爭搶到一?;騼闪L菈K兒,在寒冷中喧鬧出一絲的甜蜜,那真是個無比幸福的時刻。</p><p class="ql-block">每到秋天是糧庫最繁忙的季節(jié),周圍好幾個公社,還有東山后面興和的和二蘇木海周圍前旗的幾個公社各生產(chǎn)隊都來這里交公糧,每天車水馬龍。有三套馬車,也有牛車、驢車。擴建前糧庫院小巷窄,容不下太多車輛,只好停到門外排隊等候交糧,一堵半條街。這么多的車,這么多的馬,孩子們也來了興奮勁兒。一手挎糞筐,一手握糞叉,穿梭在車與車之間。瞅瞅這個馬屁股,瞧瞧哪個牛尾巴,一旦發(fā)現(xiàn)有糞便出來,搶先站在牛馬身后快速地叉到糞筐里。誰拾得多表示誰機靈,誰就能很快地完成學校每個禮拜一筐糞的積肥任務,挎到學校交給老師,很是自豪也很有收獲感。</p> <p class="ql-block">夏天下過急雨,土馬路的中間就被雨水沖刷成一道小溝。孩子們就爬在這些小溝上,手拿鐵絲棍認真地在溝渠里摳來摳去,一個個非常小心專注,你能看到他們不時地從泥土里面摳出廢銅廢鐵。有過去買賣人丟棄的銅制錢,有軍隊打仗扔下的銅彈殼,還有銅紐扣、爛鐵釘、廢馬掌等。這說明小北街過去也是很繁華很富有的一條街,這都是當年街兩邊買賣字號里掃出來的垃圾墊在馬路上,現(xiàn)在又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微小的財富。當時一兩廢銅供銷社收價一角二分,一斤廢鐵八分錢,只要有耐心撿一天也能賺個毛兒八分錢來。對孩子們來說,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了。說也奇怪,如果不是下急雨,平時你是很難找見這些東西的。</p><p class="ql-block">還有一個孩子們都喜歡去的地方,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一有空就想溜進去看看。就是閑下來的大人們每天也會幾次的光顧這里,這就是小北街的五門市部,它是整條街唯一的買賣商鋪。</p><p class="ql-block">五門市部,位于小北街中部,站在門前的石頭臺階上,朝南往北整條街盡收眼底。門臉坐西朝東,迎面正對著小北街最長的也是最繁華的巷子,同和巷,巷子是同頭的,盡頭那邊有團結(jié)大隊第四生產(chǎn)隊的隊房、飼養(yǎng)院、場面。整天都能看到人們或步行或趕大車,或肩挑背扛進出巷口忙碌的身影,也能聽到隊長用鐵筒大喇叭站在房頂上高喊“社員們請注意……?!钡倪汉嚷?。這也成了人們站在店門前住足觀望的一道風景。 </p> <p class="ql-block">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優(yōu)越,而且還承載著小北街人們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三間房的舊門臉,靠北一間是店員值夜班的休息間,大面積的紙糊窗戶中間有兩小眼玻璃。窗外一排茶杯粗細的木椽釘?shù)姆雷o欄,顯得里面更加幽暗。另兩間是欄柜,一長流又黑又笨的木頭柜臺,七八歲的小孩踮起腳尖才能看到臺面。通頭厚重的門板,店員每天只摘開一半,靠后墻立著的貨架是黑的,柜臺是黑的,屋里頂棚墻都是黑的,沒有光照也沒有亮燈,放在貨架上的貨物人們根本看不出是什么顏色,長年散發(fā)著陳舊的潮味。就這一個古香古色的小門臉,也不知怎么安排叫成個“五門市部”,但它確實是小北街人聚集散心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隨著太陽的升起,那位看欄柜的關南老漢也早早把門板打開,這是唯一能借晨光看到柜臺和貨架顏色的時刻。紫紅紫紅的老漆柜臺,臺沿讓人們的袖頭摸得溜光溜光,貨架后半拉是空的,前半拉貨品也不多,只不過是些麻紙蠟燭、紙煙磚茶等日用品,有些放著副食干果的笸籮也就擺在貨架下面的長橙上,讓人們爬到柜臺前一眼就能看到。在我們小孩眼里,最吸眼球的就是柜臺上擺著的那兩個大玻璃罐罐,一個裝滿五顏六色的螺絲糖,一個裝著橙紅色的橘辨糖。當你手里有一分錢時,小伙伴們相跟上,齊頭爬到罐罐前紅的綠的調(diào)半天。一分錢買兩顆,幾個小伙伴咬開分著吃,那個甜呀真能甜一整天。 </p><p class="ql-block">柜臺北頭靠里間休息室窗臺前放有一個小酒壇,油黑明亮,上蓋一個紅布包著的球形軟蓋。旁邊放著一個黑色大磁碗,量酒器、漏斗都放在碗里。過去的酒沒有瓶裝都是零賣,一般過大年請客也只不過拿個小酒壺倒二兩。平時欄柜前專門放個長板凳,那是專為喝爬欄柜酒的老漢準備的。隔三岔五準有那么一兩個老頭,黑笨碗里倒上二兩,自己兜里掏上把瓜子,掌柜的給從里面的簸籮里捏上幾顆黑棗,就喝就啦呱,悠哉樂哉的那個香呀。這個時候不喝酒的和喝酒的一樣樂呵,人聚的多,聽消息的說故事的也多,小北街的小道消息每天就是從這里收集和擴散開來的。</p> <p class="ql-block">小北街人們生活每天是離不開五門市部的,家里的油鹽醬醋,全憑拿自家的雞蛋換取。一顆雞蛋換一斤醋,也可換半斤鹽。那個時候家里很少有錢,基本的生活資料也只能拿雞蛋換取,這也就突顯了五門市部以貨換貨的業(yè)務功能。</p><p class="ql-block">一到臘月五門市部就更加熱鬧了,原來空當當?shù)呢浖芤踩麧M年貨,在過去的年代貨架上增加的年貨也無非就是紅紙、麻紙、紅綠箋紙、香火、蠟燭,還有打掃家的白土粉蛋、刷家刷子、麻繩瓦盆等,這些我們都不關心。小伙伴們關心的是貨架上新擺上去的炮仗齊火和下面增加的紅棗、黑棗、果丹皮、柿餅子這些玩的吃的。每天進來都要看看那最吸引人的小鞭炮,還有那軸炮和大麻炮。沒錢買,進來飽飽眼福,計劃著大年父母給上幾大毛錢怎么個花法?;騺砜纯凑l家買的炮最多,就覺得這家的小孩真幸福??傻脚R近年關母親也只給上五毛錢,那也得往五門市部跑上好幾趟。最劃算的還是只買上兩板小鞭炮。</p> <p class="ql-block">小北街是隆盛莊唯一回漢民族雜居的街道,家長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回漢民族是一家人,要團結(jié),要相互包容,要尊重回族風俗。像不能對著回民同學說吃豬肉,自家養(yǎng)的豬可千萬不能跑到回民院里,不能到回民家隨便舀水喝等,我們從小都牢記在心。最有像征意義的是一條小巷不到五十米錯對門就有兩座不同民族信仰的寺廟。一座是漢族的奶奶廟(稱北廟),一座是回族的清真寺(稱禮拜寺)。清真寺內(nèi)月牙高宣,誦經(jīng)聲朗朗。奶奶廟里香火繚繞,求子求福者熙來嚷往。就這樣相互依存,和諧共處了二百余年。</p><p class="ql-block">每年到回民封齋節(jié)的一個月里,禮拜寺的阿訇每天五更時間提上燈籠手拿木梆,沿街串巷,梆!梆!梆!梆的敲打個不停,邊敲邊喊:“起齋了!起齋了!”梆聲和喊聲在深更半夜的小北街格外響亮。如果遇上冬天人們正睡得香甜,梆子聲就成了擾民聲,每天這樣孩子們氣得直咬牙。但為了尊重民族習慣,大人們對孩子說這也是給咱們報時辰呢,也讓咱們早早起來做早飯,一家人也就隨著梆聲早早起來了,也和回民一樣不見紅日吃了早飯。</p> <p class="ql-block">小北街,也是我們兒時的樂園,它給我留下多少美好的回憶。公社大門對面有個銅匠房,老銅匠人們稱他“二把式”,孩子們每天都要圍在爐火旁看他叮叮當當?shù)拇蜚~器,看那火花四濺。他很樂意讓孩子來,也會講很多故事,這也是吸引孩子們的一個原因。他那手和臉以及身上的布坎肩、補釘褲子都和地上堆的爛銅一個顏色,他是光棍一人,沒有幫錘拉風匣的,一個人的能力只能打些小飾件或小炊具。如果做點細活就讓孩子們幫他拉上半天風匣,拉完后就給你打個割腳小刀(削鉛筆用)作為酬勞。女孩子們也想要個小刀,他就會說:“讓大爺捉捉你的小手手,給你也打個小刀刀。”嚇得女孩們哇的一聲都跑了。我就掙過他的好幾個小刀,送給我要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小北街有幾家回民,靠養(yǎng)奶牛為生,每年夏天要收購好多青草,這給我們這些大一點兒的孩子們提供了賺錢的方法。每當星期日或放了署假,早晨相約上幾個要好的同學,拿上鐮刀和繩子,帶好干糧。步行往北走,過了頭道溝、二道溝,一直走過五道溝才能割到好的青草,好草能買個好價錢。割好后用自擰的草蕘再打成小捆,每捆十多斤,三捆成一垛,用帶來的繩子把這一垛再捆綁好一背,三四十斤重,十三四里路,趕背回來日頭已經(jīng)快落山了。再看看手里換到的幾毛錢,心里美滋滋的,又餓又累一掃而光,大步跑回家給了媽媽顯擺功勞。</p><p class="ql-block">別看這割草、擰草蕘、打捆再到用繩起背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否則你半路走著就會草垛松弛,還得停下來重捆,捆得不好看就賣不上個好價錢。經(jīng)過磨練我們個個都成了割草的能手,收草的老回民對我們幾個很是信的過,免去解捆驗收。給出最高收購價每斤一分錢。一假期不僅掙夠了學費,還給家里增加了收入。現(xiàn)在想一想那時才十一二歲,好像覺得已經(jīng)長大了。到現(xiàn)在我還懷念那割草常去的幾條溝,很想回去手拿鐮刀再上腦包山再下牤牛溝走上一遭。</p> <p class="ql-block">小北街人很講究自己的居家環(huán)境,無論是四合院還是普通小院,人們還是住正房的居多,正房普遍都很寬暢。無論是瓦房還是土房,無論是回民家還是漢民家,家家都是窗明幾凈,干凈利落。正面擺的大紅柜總是擦得照影,柜臉上的銅飾件亮得發(fā)光,柜上的擺設也很講究,中堂大鏡,兩邊鑲的框鏡中有風景或書法對聯(lián)。鏡前擺老古座鐘,兩邊配置花瓶帽筒,大柜腳下遮擋著雪白的布簾,柜前還要擺個油綠色的春凳。順山大炕上一般人家都鋪著羊毛大氈,好一點兒的人家有鋪地毯。當炕必有一張小炕桌,全家人吃飯、孩子們學習都離不開這張炕桌。擺上炕桌家里面就好像有了中心,炕桌上的那盞煤油燈也就是家里發(fā)出光亮的圓點。這個圓點光亮照出的是一家人幸福、溫馨、舒適、恒久的小鎮(zhèn)生活。</p> <p class="ql-block">小北街的居民到夏天幾乎家家種菜,戶戶養(yǎng)花,這和院院有井取水放便有關。這也是隆盛莊街巷文化的一個特點,無論院小院大,磚瓦房還是土板房,凡是圍成一個院就有自己的一口井。井水不深,十到二十米之間,石頭碹的井筒筆直,井口鑲石圈加蓋,安裝轆轤絞把。有的人家還專門蓋個小井房或井圍墻來保護井水。墻上專門留個神龕,每到春節(jié)給井神爺點燈上香,貼一幅“井源通四海,龍泉達三江”的對聯(lián)。和我同齡的孩子們那個時候放學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業(yè),而是絞轆轤提水澆菜地。在吃水方面比起我后來工作的縣城里的居民就幸福多了,我看到他們一條街就一口洋井擔水者用水桶排起長龍,他們對水的珍惜節(jié)約我會感到有點吃驚。為什么他們的先人蓋房圍院時不先打一口好井,導致后人吃水這么困難。難道是地下水太深不好碹井?隆盛莊可不是這樣,尤其我住的小北街17號院,院子不僅大,而且前后院各有一口井。井深都在20米開外,直徑都在2米左右。糧庫占用以后為了馬車的行走把前院的井填了,只留下后院的那口井。剛離開時我們家人回去還能看到原來的井口轆轤土圍墻,還有旁邊飲牲口的大石槽。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老井上蓋起了井房安上了水泵,透過鐵皮門縫還能看到原來井口的模樣。隆盛莊人起房立院先打井,這也許是隆盛莊的地下水好取,也許是先人們居安思危為后輩兒孫的長久考慮。要問豐鎮(zhèn)毛店街有幾口吃水井,小孩兒也能回答上來。要問隆盛莊小北街有多少口吃水井,八十歲的老人也回答不上來。</p> <p class="ql-block">我愛小北街的深街陌巷,我愛頭道溝那清流的小溪,我更愛我那門牌17號的大院。無論走出多遠,我好像被永遠定格在那里。心里總是有隱隱的向往,懷念的片斷不時地在腦?;胤拧D莻€坐東朝西的大門,右側(cè)一溜是迎街的欄柜門板,左側(cè)一溜是立椽釘?shù)淖o欄。有門板的是祖輩們賣米賣面的門臉房,安裝護欄的是當時收銀記賬的下夜房。這一片護欄可是小孩們的爬桿競技場,爬上溜下,技能高的還能倒掛在上面,椽子被小孩的衣服磨得光溜溜的。</p><p class="ql-block">前院是個收拾谷物的大場面,四周都是土房,有碾房、磨房、牛圈、馬圈,一看就是個前店后院的糧食加工作坊。后院正房是住家,東西房都是倉庫,放糧食種子、飼草料農(nóng)具等。隨著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的成立,除了后院住的三家六間正房外,其他房產(chǎn)統(tǒng)統(tǒng)都歸了公,后來逐年都被公家拆掉拉走了椽檁。慢慢的大院成了可耕種的土地,土豆、玉米、向日葵,還有各種蔬菜。在陽光和井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這些農(nóng)作物在那些挨餓的年代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到了秋天果蔬成熟,每天葫蘆、玉茭子、山藥蛋燜一鍋,孩子們可以放開肚皮斷飽吃。收獲的葵花籽、土豆粉面還可以換回過大年的年貨。院內(nèi)還有那草兒花兒在夏日里都欣欣然地開放著五彩繽紛,招蜂引蝶,晨風吹過,那芬、那香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這個大院承載了我們李家一代又一代淺而善良深而恒久的愛。留存下來的那百年老榆、那井口石槽磨出的溝痕都在述說著那些日子的平實和暖意,也給后人帶來一種平靜與安寧的幸福。這個大院是我先人的安家落腳點,也是我的啟蒙出發(fā)地。它予我祖輩戰(zhàn)勝貧困,發(fā)家致富的精神力量。它奠定了我吃苦耐勞、寬厚待人的操守。它付出的一切永遠鏤刻在我那風里雨里的記憶中,總是令我心房深埋著眷戀和牽念。</p><p class="ql-block">我永遠忘不了和奶奶、大爺三家生活在這片天地的其樂融融,忘不了孩提時在土房斷墻上爬高蹦低尋找著自己的童心快樂。忘不了從高墻上摔下來三天三夜不醒人事,奶奶拉著披上紅布的大掃帚在整個大院的犄角圪嶗尋叫著我的魂靈兒。更忘不了那眼最早維系我生命源泉的老井,它一直默默地守望著主人的到來</p><p class="ql-block">隨著時光的流逝,也帶走了小北街遠年的一切。只有留存下來的深巷老院、青磚土房還在見證著這里人們生活的甜酸苦辣和人們流動的起起伏伏。它也經(jīng)過年華的流運在不斷變化,當它變得再也養(yǎng)育不住人的時候,人口慢慢地減少,昔日的熱鬧已不復存在。老巷門、四合院都在慢慢地消失,巷門已成了豁口,四合院大部分已拆平或變成了紅磚房。沒有了歷史的風韻,厚重的文化之氣也消失殆盡。</p> <p class="ql-block">如今,很有火色氣的隆盛莊糧庫不見了,我所眷念的那個大院又變成了隆盛莊月餅基地和民俗旅店。清一色的青磚瓦房變得是那么陌生,就連那口一直沿用的水井也沒有了蹤影。站在大門口環(huán)顧四周,好熟悉的街巷,好陌生的大院。心中感慨萬千,還有一種苦澀的滋味。那夢繞魂牽的一縷鄉(xiāng)愁,那儲存在腦海里一張張老院的殘片,怎么連一片都沒能對照合拍。本來已經(jīng)就越來越模糊,這一下可就連方位坐標也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老院啊老院,你已經(jīng)不是我熟悉的那個老院,你的消失使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你又像一個幽靈,時不時地從我意識深處跳出來,撕扯著我本已麻木的神經(jīng),使我的心情無法平靜。</p><p class="ql-block">是啊,每一個離家遠行的游子都有一個故鄉(xiāng)夢,都有一顆思鄉(xiāng)的心。古往今來,人們都講究葉落歸根,溯源尋根。有多少人望斷歸鄉(xiāng)路,客死他鄉(xiāng)。空留一腔鄉(xiāng)思,一縷鄉(xiāng)愁。然而,回來又如何,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隆盛莊還在,小北街還在,但多少小巷變了模樣,多少老院不復存在?;貋硪姷降膸缀醵际悄吧那榫?,這就是我永遠的眷戀?這眷戀終究是一廂情愿的夢,是碎了一地的夢,是讓我著迷又無可奈何的夢。</p> <p class="ql-block">心中感慨頗多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日閑夜靜念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少小離愁憂夢長。</p><p class="ql-block">故院尋來噙老淚,</p><p class="ql-block">沿街覓去結(jié)愁腸。</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內(nèi)月還照,</p><p class="ql-block">奶奶廟里早斷香。</p><p class="ql-block">感悟蹉跎人已老,</p><p class="ql-block">何時隆盛再回莊。</p><p class="ql-block">2022、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