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珍藏 于心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單位組織臨潼華清池一日游時的留影,是我參加工作后第一次帶媽媽旅游,也是生平和媽媽的第二張合影。那年媽媽五十,正值盛年,簡樸的裝束衣著,也掩蓋不了年輕健美的身材和溫馨可人的容顏。剛是雨過天晴,地面還有積水,看著穿衣打扮,天氣是有點(diǎn)微涼。照片的背景有路人搶鏡,那天游玩的人應(yīng)該不少。人多路滑,天氣寒涼,看著照片上的我,身體笨拙,青澀的面龐仍一臉笑容,幸福滿滿,這一路的行程一定是讓媽媽操盡了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天轉(zhuǎn)了兵馬俑,逛了華清池,還爬了驪山。是生活的單調(diào)還是生活的常態(tài),出了單位,走出辦公室,凝聚的情緒在喧囂的城市,熱鬧的旅游氣氛中氤氳繚繞,得以釋放。因是五一假期游人多,更是因?yàn)樾那榇蠛?,忘記自身的特殊,忘記了歸路,找不到同事,找不到團(tuán)隊(duì),找不到滿載歡喜的大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們心急如焚的時候,單位領(lǐng)導(dǎo)也火急火燎的派同事,一對人馬去求助景區(qū)廣播站,一對人馬順著走散的景點(diǎn)線路尋找我們。當(dāng)初單位決定本次旅游時,堅(jiān)決不同意我去,領(lǐng)導(dǎo)不愿擔(dān)負(fù)責(zé)任,一通批評,快要臨產(chǎn)的人亂跑啥呢,你這不是去旅游,直接是添亂。那時年輕不經(jīng)事,不領(lǐng)情不懂世故,嘈嚷著非去不可,媽媽就是領(lǐng)導(dǎo)欽點(diǎn)專門照顧我本次行程的。媽媽原本膽小,也沒出過遠(yuǎn)門。偌大的景區(qū),人影綽綽,人頭攢動,看著四通八達(dá)的園區(qū)小路,朝哪個方向走都好像對,找人更是不容易。幸好景區(qū)有路牌提示,一路踉蹌,一路蹣跚,一路詢問,在眾人著急的時候,在預(yù)定集合乘車的時候,我和媽媽趕到了車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人本弱為母則剛 ,幸好一路有媽媽陪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房老舍那條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我的村莊,是我出生的地方。這條街承載著童年的回憶,有老屋有酸辛,還有年輕的父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在兄弟姊妹中排行小,或許是太忠厚本分的緣故,不太受其父母手足待見。老屋的莊基地狹長,從前院到后院,祖上蓋了不少的房子。前有廈子房,中間有面朝東的廂房,空間大寬敞,做工好。分家時,我們還小,大弟還沒有出生,分的房屋自然是后院那間面朝西的廂房,破舊狹小。夏天北方熱,氣溫高,屋里悶熱,屋外太陽炙烤。同一個院子,不分家是一家人,分了家就是兩家人。一家前院,一家后院,兩家人兩個家庭,出行共用同一道大門。那時出去玩也好,去外面做活也罷,每次經(jīng)過前院,走路都要輕手躡腳,加快腳步,麻煩事不愉快時時有。小時候總覺得那段路好長,也曾建議父親在后院的墻上開個后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以前在外面工作掙工資,母親閑時在村診所農(nóng)忙時勞動掙工分,家里經(jīng)濟(jì)比較寬裕,終究因一些事一些人,還有我們慢慢長大,父母給我們蓋了新房搬了新家。如今從村莊走過,再也找尋不到童年時村莊的模樣,老屋也曾一度荒廢,現(xiàn)在不復(fù)存在,早在十多年前被賣給家族同門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次回家探親,從村莊走過,從東頭到西頭,遇見了許多熟悉的臉龐,叔姨哥嫂從沒忘記,過往生活情景都記得。寒暄中一個叔還打趣道:“瘦麥歌,胖甩歌,看著長大的女子,走再遠(yuǎn),時間再久,還是記得的”五十多年過去了,父母也去了,村莊老屋留給我們的記憶還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往事縈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時候,聽大人們聊天時常說:嫁個當(dāng)官的當(dāng)娘子,嫁個殺豬的翻腸子,嫁個有擔(dān)當(dāng)?shù)妮p松幸福一輩子。父親作為一個丈夫,卻沒有能力給母親一個很體面的身份,極高的家庭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在其兄弟姊妹中,上有兩個姐,下有兩個妹,還有一個哥。按這樣的排行,父親在其家庭成員中應(yīng)該是一個香餑餑,理應(yīng)受到家庭厚愛?;蛟S是太忠厚本分的緣故,父親不太受其父母手足待見,致使他卑微懦弱又暴躁易怒。正因如此,母親自從嫁給父親,沒少挨過白眼,沒少受過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沒有男人呵護(hù)的女人,注定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人本弱,為母則剛。從我們姊妹兄弟先后成為母親的子女,每日每時,很少見過母親流過淚,抱怨過生活。農(nóng)業(yè)社時,生產(chǎn)隊(duì)勞動掙工分,去外村參加公社組織的學(xué)大寨倒地活動,母親沒有退卻怯弱,瘦弱的雙肩,一肩扛著家庭,撫養(yǎng)子女,一肩扛著超負(fù)荷的體力勞動,維持生計。因?yàn)樨毟F必須拼力,因?yàn)樨?zé)任必須堅(jiān)強(qiáng),因?yàn)樽鹬乇仨毱降葘Υ恳粋€子女。讀過那么的書,受過那么多年的高等教育,遇見過那么多的老師,但是對我影響至深的真正的老師,把良好品質(zhì),美好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在世時,我是最受母親看重,享受母愛最多的人,卻又是在母親身邊盡孝最少的一個。錢物寄的再多,電話打的再勤,都無以回報這世間最真切最溫暖的生養(yǎng)之恩。一腳踏進(jìn)這紛亂沉浮的社會,身不由己的時候,做不了主的事情,只有萬般無奈。母親最知我懂我,傳遞給我的永遠(yuǎn)都是樂觀燦爛的生活情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沒有因兒女不在身邊就倍感孤寂,也從不給子女添麻煩。平日里料理家務(wù),勤懇農(nóng)耕,撫養(yǎng)孫兒,閑時誦經(jīng)拜佛,扭秧歌敲鑼鼓。平生最愛熱鬧,愛說笑,在村子里,不管是平輩晚輩,不管是喊她二婆二姨二嫂的,那些年輕媳婦子侄女最愛和母親說笑聊天。母親對那些給她帶來快樂的人,都是客氣有愛,不擺架子,和藹可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我覺得她的可愛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被埋沒在繁重的超體力勞動里,葬送在沒有什么意義的事務(wù)上,否則她一定可以成為社會上一個更有貢獻(xiàn)的分子。我一直就在想,這么一個可愛溫婉,靈動通透的女子,一生就這樣被社會被生活羈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