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金勝昔 <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過后,連續(xù)好幾天的陰雨,沒帶來春天般的溫暖,相反,倒是增添了殘冬的幾分嚴寒。雨不大,淅淅瀝瀝,纏綿著,氤氳著?!俺粤嗽掳腼垼髯园咽赂伞?,在這離別的日子里,雨不是雨,是離愁??捎衷跄芰糇。髮W者前行的腳步,打工人外出的奔頭。</p> <p class="ql-block"> 沒出息的我,出不了遠門,在家鄉(xiāng)的小城,一待就是半生。在別人眼里,屬“死狗不離滾燙窩”一類人,在古代美其名曰“父母在,不遠游”。工作干過幾份,沒有一行成型。知非之年,沒了年青人的闖勁,倒也沒有完全的“躺平”。雖是薄銀幾兩,卻能解萬千惆悵,勉強度日,不敢絲毫鋪張。</p> 父母住的不遠,同一座小城,步行十幾分鐘。近,相見也是一周的事。周末,一起吃過午飯,我提議去拈“地單”,父母二話沒說,欣然答應(yīng)。小城住了這些年,始終沒忘記,小時候農(nóng)村拈地單的情形,只緣身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失了方向,迷了雙眼,難覓其芳蹤,斷了二十多年的思念。 說走就走,開了半小時的車,來到郊外的山腳。換上膠鞋,提個袋子,在草地上尋找。之所以“有的放矢”來到這里,是因為年前的一次郊游,無意間與“她”邂逅,喚起快要磨滅的記憶。此地,我已惦記! “地單”是老家人的叫法,學名地衣,也叫地耳、地皮、地皮菜,一種營養(yǎng)價值豐富念珠藻。老家總喜歡把薄點的覆蓋物叫“單”,如被子稱被單、床單又叫墊單、單頁子,把她稱之為 “地單”,倒也合適。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農(nóng)村環(huán)境好,只要一下雨,田埂、草灘、山坡、崗頭,多得要命。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們約在一起,漫山遍野地跑,一兩個時辰,滿滿當當?shù)囊换@,不僅多,而且個體碩大。黑色、墨綠、深褐、土黃,怎樣的土壤遺傳怎樣的“膚色”。不上學的時候,穿雙膠鞋,挎?zhèn)€竹籃,跟在母親后面屁顛屁顛地拈地單。摔跤滑倒是常有的事,看到自己辛勤勞動成果時,忘了臉上的泥,背后的汗,頭頂?shù)臒釟?,膠鞋里的水。沒有疲倦,只有陪伴,只有快樂無限,像牽出野外的小牛,在天地間自由地的奔跑撒歡。</p> 光陰荏苒,環(huán)境的改變,很多地方少了她的身影。見她一面更是難上加難,可遇不可求。不是說下了雨就能看見,不是說有了草就能出現(xiàn)。空氣清新,泥土完整,溫度適宜,植被原始,連續(xù)陰雨,且土壤有其孢子等天時地利條件。不是原居民,只知道雨后會有,但卻不知何處會有。 <p class="ql-block"> 我和父親超前上了山坡,這里一坨,那里一簇。多倒是多,只是小了點。父親蹲在地上,拈著臂長范圍內(nèi)的地單,拈完了不用起身地向前挪兩步,然后重復(fù)著同樣的動作。在我起身的瞬間,看到父親原本花白的頭發(fā)已全白,找不出一根完整的黑發(fā)。毛絨的細雨凝成細小的水珠附著在發(fā)絲上,白得越發(fā)閃亮,心頭一緊,轉(zhuǎn)過頭去,黯然神傷。母親還在山腳,彎著腰,掯頭掯腦,沿著上山的路仔細地尋找。父母是真的老了,辛苦了一輩子,也該歇歇了!小時候你們帶我拈地單,現(xiàn)在我?guī)銈兡榈貑?,你陪我小,我陪你老,挺好?lt;/p> <p class="ql-block"> 兩個多小時,各自拈了小半袋子!雨大了,早春的野外還是冷得很,回吧!不在乎地單拈了多少,身體要緊,開心重要!母親說,跑這么遠,不值油費的錢。我泯然一笑,心想,這哪是錢的事,有種愛叫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