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越來越像其母茹志娟了</p> <p class="ql-block">茹志娟與二女兒王安憶。</p> <p class="ql-block">茹志鵑和王安憶這對當(dāng)代中國鮮有的母女作家,于不同的年代用文字標(biāo)記各自迥異的生命痕跡。</p> <p class="ql-block">茹志娟最出名的是小說集《百合花》、《高高的白楊樹》。其他的還有《靜靜的產(chǎn)院》。</p> <p class="ql-block">從你王安憶的日記里同時又讀到了另一種對于祖國非常強烈的自尊心。比如10月14日,看中國電影《城南舊事》,香港的潘耀明感嘆說,中國還是不錯的。而你王安憶說:“錯又怎么樣?錯也是好的,不錯也是好的”。就這么一個北京,就這么一個中國,要就全要,不要,就全沒了。記者問王安憶怎么看待“擺脫”與“全要”間看似存在的矛盾?</p> <p class="ql-block">王安憶對記者說:當(dāng)時,愛荷華的購物中心,是我可以在里面流連一天半天的,18年之后的2001年,再次去到愛荷華,非常驚異原來它很小,遠(yuǎn)不是記憶中的華麗。這18年里,中國大陸在急劇變化,記得我在美國第一次見識軟包裝的飲料,幾個月以后回去,國內(nèi)市場上已經(jīng)有了。超級市場有了,可口可樂有了,很快,肯德基炸雞有了,麥當(dāng)勞也快了……而愛荷華依然沒變,甚至還變得暗淡了??墒?,我不能否認(rèn),我是在它身上開了眼,長了見識,培養(yǎng)了抵抗力,抵抗物質(zhì)主義。</p> <p class="ql-block">2016年,王安憶又回到愛荷華,遇到當(dāng)年在紐約接待她們的朋友,“她說起陪我去買靴子的情景,她說,我們都驚訝,這么高和細(xì)的后跟怎么走路啊!她清楚記得一個共產(chǎn)主義國家的女孩子如何被資本主義吸引。這一回,她審視著我的保暖靴的方跟,欣然道:這才能走路呢!″和母親在美國的時候,那一次去芝加哥逛百貨商場,女裝部的衣服爭奇斗艷,李歐梵教授(我們住在他的公寓里)說:王安憶,你看中哪一件,就停住腳不走,媽媽就會給你買了。母親說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話,她說,“中國的女性不會在任何一件衣服跟前走不動的?!边@話是告訴他們,也是警告我,不要沉溺在消費的欲望里。</p> <p class="ql-block">在安格爾和聶華苓的客廳,前排左起安格爾、陳麗娜、聶華苓、王安憶,后排左起陳映真、茹志鵑、許世旭夫婦。</p> <p class="ql-block">王安憶說:母親在愛荷華讀了很多書,她不像我有看美國的野心,她是有一點看一點,看到什么是什么。我們的回程是經(jīng)過香港,母親主要是去買書,買臺灣作家,尤其參與鄉(xiāng)土之爭的作家的作品。她是在與港臺作家的接觸中得到書單,然后按圖索驥。我卻沒有這個耐心和細(xì)心,這些人的作品我是后來才接觸的,寶貴的是我接觸到了人,具體的、生動的人。</p> <p class="ql-block">陳映真非常尊敬我母親,并且非常重視和母親的相處。我想,母親大概是他認(rèn)識的第一個共產(chǎn)黨人和解放軍戰(zhàn)士,原先從地下書籍中讀到的,建立在利他主義上的人類理想,活化成一個具體的人,讓陳映真無比興奮。不巧的是,這正是我背叛前輩的時候,所以,我總是搶著要否定母親,也就是陳映真說的“故意反對媽媽”。</p> <p class="ql-block"> 茹志鵑(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當(dāng)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導(dǎo)演王嘯平的夫人,王安憶的母親。</p><p class="ql-block">她的創(chuàng)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diào)清新、俊逸,情節(jié)單純明快,細(xì)節(jié)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zhì)。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p> <p class="ql-block">與當(dāng)時有影響的女作家楊沫、相比,在年齡上,茹志鵑是一位小妹妹;而在經(jīng)歷上,茹志鵑與菡子、劉真等人更為相近,也是一位穿著軍裝走進(jìn)新中國的女戰(zhàn)士。茹志鵑祖籍浙江杭州,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極其貧困。由于兩歲喪母,父親離家出走,她只得隨祖母輾轉(zhuǎn)滬杭兩地,靠手工勞作勉強糊口。1943年,她當(dāng)小學(xué)教師,與哥哥一起參加了新四軍,從此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p> <p class="ql-block">王安憶認(rèn)為他父親到老都是文青。??</p> <p class="ql-block">附 :</p> <p class="ql-block">茹志鵑:香菱學(xué)詩讀書法</p><p class="ql-block"> 杭州有座紫陽山,山腳下有個深水潭。每天,總有一個小女孩在潭邊淘米、洗衣、提水。她所淘的米都只有少得可憐的幾把,所洗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兩件。這個在如此貧困中掙扎的女孩,就是少年時代的女作家茹志鵑。</p><p class="ql-block"> 那時,她唯一的長輩老祖母也死了,只剩下她和比她大兩歲的哥哥。每月的生活,就靠在上海做實習(xí)生的三哥維持。三哥把他剃頭洗澡的月錢寄來,茹志鵑便拿去買兩斗米,剩下的錢,就買一大碗紅腐乳,這就是他們兄妹倆一個月的飯菜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盡管艱辛,可茹志鵑卻還一心想要念書。這怎么可能呢!有一天,她攔住一個正在上學(xué)的鄰居小女孩問:“你上課上些什么呀?”不料那個小女孩用一個手指指著她的鼻子笑道:“上課就是上課么,跟你談你也不懂!”</p><p class="ql-block"> 茹志鵑氣極了,回來就自己找書來讀。她曾在上海的私立普志小學(xué)念過一年書,還識得幾個字。沒有課本怎么辦呢? 她便向鄰居借來一本《紅樓夢》,起早貪黑地讀。字念不出,就問別人,或是暫讀偏旁字。</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她讀香菱學(xué)詩一節(jié)時,見黛玉教授香菱的方法也不過是給了她一部書,讓她細(xì)心揣摩透熟,然后就要她讀這個,背那個,左右離不了一個讀與背。于是,茹志鵑自學(xué)的信心更足了。當(dāng)她自己通過背誦書中的詩詞,也能慢慢揣摩出“冷月葬詩魂”對“寒塘渡鶴影”的工整對仗時,簡直驚喜得跳起來。</p><p class="ql-block"> 后來,她又找到了張?zhí)煲韺懙摹洞罅趾托×帧罚@時已不是一字一句像嚼生姜似的那么困難了,她可以一口氣看下去,直到深夜上下眼皮打架為止。</p><p class="ql-block"> 茹志鵑所說的“香菱學(xué)詩”讀書法,其主要做法,就是“細(xì)心揣摩透熟”,當(dāng)拿到一本不易看懂的新書時,不要有畏難情緒,也不要有畏難心理,只要一遍一遍地熟讀,細(xì)細(xì)地咀嚼揣摩,慢慢地就讀懂了,書中的內(nèi)容就能消化吸收了。古語云:“讀書千遍,其儀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