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廊橋作為一種有屋檐的橋梁,天晴時能遮陽、下雨時能擋風避雨。對這種建筑的印象,來自于江南一帶,那里有風格多樣的風雨廊橋。在陜西咸陽有一座仿古建筑——古渡廊橋。</p> <p class="ql-block"> 這座古渡廊橋是咸陽地標性建筑,其名子源自關中八景之“咸陽古渡”。廊橋橫跨渭河,全長748米,寬14米,是全國首座秦建筑風格、雙層人行景觀廊橋。</p> <p class="ql-block"> 廊橋兩端建的“冀闕”門,是秦定都咸陽的象征。橋面上分為兩層,一層供人們徒步通行,二層為休閑觀景平臺,建有一座主閣和兩座副閣。</p> <p class="ql-block"> 從橋北拾階而上,橋頭數(shù)座秦人銅像逐一逼近,再幾步就是橋的主體部分。</p> <p class="ql-block"> 仿秦古建筑簡單、大氣、復古,它不似盛唐的富貴大氣,沒有兩宋的纖巧秀麗,但大氣古樸的風格倒是非常適合那個風馳電掣的大秦王朝。</p> <p class="ql-block"> 橋上的建筑將古代的廊、亭、坊等相互結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秦文化風格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廊橋上眺望河水東流,兩千年前大秦盛世仿佛呈現(xiàn)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 說到咸陽古渡,它是咸陽從古到今的渡口。這里曾是秦中第一渡,通隴望蜀,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來往客商終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清代文人朱集義在《渭陽古渡》中曾這樣描繪:<b>“天長一色渡中流,如雪蘆花載滿舟。冮上丈人何處去,煙波亦舊漢時秋?!?lt;/b>如此美景也讓人詩興大發(fā)。</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來過咸陽古渡,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b>“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b>這是一首人們熟知的詩句,王維就是在這里為朋友送行而作。</p> <p class="ql-block"><b> 攬漢月函關,賞秦風渭水。</b>如今咸陽古渡已經(jīng)成為一處遺址,而這座大西北的古渡廊橋,讓人們在渭水之畔,重溫千年勝景。</p> <p class="ql-block">文字:源自網(wǎng)絡 圖片:手機隨拍</p> 謝謝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