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國內(nèi)的彩色膠卷比較稀少而價格昂貴,只有新聞媒體專業(yè)攝影記者和專業(yè)照相館才擁有。</p><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彩卷才逐步進入市民生活中,當(dāng)時進口的彩卷有美國的柯達、日本的富士和柯尼卡,國產(chǎn)的主要是樂凱(樂凱彩卷跟進口的比,還是差一些,色彩還原不行)。最早彩色膠卷的沖印都要拿到廣州、深圳等沿海大城市去沖印。</p><p class="ql-block"> 其間拍了幾張重慶有特點的夜景,雖然拍的質(zhì)量效果欠佳,但還是記錄了八十年代那個時候的重慶影像。</p> <p class="ql-block"> 重慶的牛角沱立交橋,是重慶第一座城市立交橋,也是中國西部第一座立交橋于1985年9月底建成通車。</p><p class="ql-block"> 1986年1月的一個晚上,我去拍牛角沱立交橋的夜景,在八一隧道上方選的拍攝點,架起三腳架,把相機鏡頭對準牛角沱立交橋。這是我第一次用彩卷拍攝夜景,沒有什么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 其實眼前的畫面不太好,近景雜亂無光源,立交橋過往的車輛少,車燈軌跡效果不好,好在遠景的嘉陵大橋上的燈光比較明顯,燈光一直延伸到江北觀音橋。</p> <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元宵節(jié)晚上,應(yīng)該是重慶市文化宮正在舉行大型燈展。我選擇在中山二路上的枇杷山公園,一個能夠拍到文化宮燈展場面,又能夠拍到公路上車光軌跡和城市煙火的制高點,拍下的具有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的元宵節(jié)夜景</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嘉陵江伴一號橋。這是我1987年5月,在臨江門我住家樓房頂拍的一號橋傍晚落日余暉的場面。那時候建的高樓不多,畫面上的高樓是中國科技情報所重慶分所辦公大樓。我用的是35鏡頭,還加了星光鏡,小光圈、B門拍照。</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晚夜幕降臨,繼續(xù)在樓頂拍了這張一號橋夜景。當(dāng)時一號橋的車流量還是比較大,拉出的車光軌跡還算可以,夜景星燈,璀璨山城。</p> <p class="ql-block"> 接著,在房頂?shù)牧硪贿?,對著臨江門居民房,拍了這張八十年代臨江門懸崖邊居民房亮起燈光夜景(1993年此處崖邊居民房被拆除)。 </p> <p class="ql-block"> 渝中區(qū)臨江門路口夜景,這是一個畸形的十字路口,長期車流入織,人煙密集。1987年6月6日晚,我用的是28廣角鏡頭,22的光圈,加了星光鏡,B門曝光3-4分鐘。</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夜景,背景是渝中城區(qū)萬家燈火,拍照機位在南橋頭下游的邊坡上。1988年8月11日晚,海鷗135相機,標準鏡頭加星光鏡,光圈16,曝光1.5分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