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日,趁著好多人還沉浸在新春佳節(jié)里,我們一行人來了一場追尋遼構(gòu)的三天快閃行程。</p> <p class="ql-block">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遼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 ,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公元916年定國號為“契丹”,此后國號在“遼”“契丹”中進行過數(shù)次變更。遼將游牧民族與農(nóng)業(yè)民族分開統(tǒng)制,開創(chuàng)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遼創(chuàng)造了契丹文字,同時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等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了遼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公元1125年遼被金所滅。</p><p class="ql-block">遼朝的宗教以佛教和薩滿教為主,遼朝佛教基本上繼承盛唐的教學(xué)佛教。早在唐朝唐武宗發(fā)動滅佛事件時因為河北諸藩鎮(zhèn)不聽從,大量僧侶與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區(qū),使得當?shù)胤鸾涛幕罘臧l(fā)展。902年龍化州建開教寺,為佛教北傳契丹的起始點。918年遼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漸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926年遼朝滅渤海國后,俘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諸京和各州縣也相繼修建寺廟。938年遼朝領(lǐng)有燕云十六州后,此地逐漸發(fā)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到遼朝晚期僧侶、佛寺之數(shù)冠北方。(以上資料來源: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這次我們重點關(guān)注的就是遼塔和佛寺。</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站,坐標錦州。 <p class="ql-block">錦州,有著2100余年的歷史,始定名于遼代。別稱“錦繡之州”,是遼寧省地級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qū)域的交通樞紐,當年遼沈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有句歇后語說錦州是:“老太太上炕-------緊縐(錦州)”。</p> <p class="ql-block">錦州是遼代比較早建置的州:“錦州,臨海軍,中,節(jié)度。本漢遼東無慮縣。慕容皝置西樂縣。太祖以漢俘建州。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島。隸弘義宮。統(tǒng)州一、縣二:永樂縣、安昌縣?!彪`屬興中府(今朝陽)。</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去錦州做高鐵非常方便,三個小時左右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錦州北站</p> <p class="ql-block">候車大廳寬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零下九度加上呼嘯4-5級的西北風(fēng),一下火車就把我們吹得七葷八素發(fā)抖不已。</p><p class="ql-block">但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錦州有一個區(qū)叫古塔區(qū),錦州有一座公園叫古塔公園,這些都源于一座已經(jīng)在這片土地上矗立了960多年的古塔。</p> 錦州古塔—廣濟寺塔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錦州廣濟寺塔的建筑年代,各種說法都指明為道宗的清寧年間,更有具體到清寧三年者。但細查清寧三年說的來歷,似乎又未能找到較早的直接有力證據(jù)。來源自錦州日報的一篇《耶律洪基為什么肇建大廣濟寺塔》敘述了大量細節(jié),文中的說法是“據(jù)遼道宗耶律洪基撰寫的《清寧集》、耶律良編纂的《慶會集》、海山法師寫的《祖庭參禪記》中的記載,闡釋了遼道宗耶律洪基肇建錦州大廣濟寺塔的緣起和經(jīng)過?!钡闹刑岬降倪@幾本書早已失傳,不知是怎么根據(jù)其記載成功考證出建塔緣起的?當然,錦州廣濟寺塔建于遼道宗清寧年間的說法沒有任何不妥。這座塔高大雄偉,塔身的造像風(fēng)格和布局都是遼塔中的成熟之作,不會出遼代中后期的范圍。不論是從體量上來說,還是從塔身布置來說,錦州塔都和遼陽塔很接近。和遼陽白塔一樣,在塔身佛龕上方也攔腰砌出一道橫枋,這種布置看不出有什么道理,可能就是依葫蘆畫瓢似的相互之間的模仿。</p> <p class="ql-block">廣濟寺塔屬典型的遼代佛塔,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磚塔。塔高71. 25米。廣濟寺塔在東北乃至全國古塔當中要算是比較高大的了,但它大而不憨,給人以壯美之感。</p> <p class="ql-block">從觀音閣看廣濟寺塔</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青灰色的古塔被染成了金黃。</p> <p class="ql-block">遼陽白塔上的佛像已非遼代原物,而錦州廣濟寺塔上的八尊佛像遼韻十足。遼金古塔上佛教造像中菩薩、飛天保存下來的還多一些,佛像相對較少。這八尊佛像竟然還都大致完好,十分難得。</p> <p class="ql-block">古塔昏鴉是錦州一景,摘錄大明高陽孫承宗的文字:古塔昏鴉。塔在廣濟寺,遼清寧中造以藏舍利者。鈴鐸俱墜,獨撐角之楠橫出如故。城乏林樾,日夕群鳥多集其上。何年青玉華,尚作天一柱。寒鴉時復(fù)來,半擾天花雨。</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雖不見昏鴉,但群鴿繞塔飛翔,多少還是能重現(xiàn)當年古塔昏鴉之景。</p> 第二站,坐標義縣。 義縣—-廣濟寺塔 <p class="ql-block">廣勝寺塔位于遼寧省義縣西南街,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塔高42.5米,和廣濟寺塔同樣為八角實心密檐式,十三層檐。但沒有廣濟寺塔高大,顯得相對秀氣很多。</p> <p class="ql-block">走進胡同口遠遠就能看到古塔的高大身影</p> <p class="ql-block">日出時分,古塔被陽光染成紅色</p> <p class="ql-block">仔細觀察,廣勝寺塔的塔座和錦州廣濟寺塔既相同又有不同。塔座為須彌式,八角形各邊相等,約占塔高的五分之一,束腰比較寬大。中間有灰磚伎樂天浮雕,高約50厘米,雕刻精美細膩,有的舞姿、有的手執(zhí)樂器吹笛吹簫、有的打羯鼓等。上梟每面各浮雕一撐足獅獸屈身昂首,下踏束腰,上頂上枋和地伏(即蓮座)。在每個角上雕有一姿態(tài)威武披甲戴盔的力士,手執(zhí)兵刃。下枋和下梟浮雕有云草紋,上枋和地伏合于一起,作仰蓮式承托塔身,上面的塔身和塔檐基本一致。</p> 義縣—-奉國寺 <p class="ql-block">遼寧義縣奉國寺同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大同華嚴寺是遼代遺存三大寺院,而奉國寺的主體建筑大雄殿是遼代遺存至今最大的佛殿,堪稱為世界之最,殿內(nèi)的佛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先生贊譽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并在《中國建筑史》中稱頌“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也”。</p><p class="ql-block">“奉國寺”也稱“大佛寺”。石獅子經(jīng)過風(fēng)吹日曬風(fēng)化,變成如此萌萌的樣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是為誰建設(shè)的?相傳是圣宗耶律隆緒為母親蕭太后而建的,公元1020年,耶律隆緒開始在古宜州(即義縣)興建奉國寺。因為古宜州是耶律隆緒母親蕭太后的故里,在當時有著極其重要的地理作用,宜州地位與現(xiàn)在的沈洲(沈陽)相同,宜州當時統(tǒng)管著今天的錦州和阜新地區(qū),也是管理遼代渤海地區(qū)的交通樞紐。</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遼代大雄殿面闊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24米。建筑制式為五脊單檐七鋪作廳堂與閣殿相結(jié)合木構(gòu)建筑,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加上脊上的鴟尾,它代表中國古代木構(gòu)建筑遺存中最高等級規(guī)格。</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內(nèi)佛壇之上立彩塑“過去七佛”,自東向西依次為迦葉、拘留孫、尸棄、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釋迦牟尼七尊主像,皆結(jié)跏趺坐于蓮臺之上,以中央毗婆尸佛像通高8.6米為最高,兩側(cè)佛像略低。第七尊釋迦牟尼佛與前六尊略有差異:袒右袈裟、頭略向西轉(zhuǎn),似因其象征遼圣宗,而以此區(qū)別。雖經(jīng)后代彩妝,此七佛基本保持著唐遼佛造像法相莊嚴的遺風(fēng),這種七佛并列的制式,國內(nèi)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為何供奉七佛?目前有三種說法。其一是遼圣宗遵其母蕭太后之命,因大乘佛教的流傳而塑七佛闡釋教義;其二是遼圣宗為緬懷母后蕭綽及六位已故功臣而作;其三是按“人王即法王”的觀念,以過去七佛分別對應(yīng)自遼德祖(追謚)以降的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等六位先皇和在位的圣宗本人。目前看,第三種猜想的可能性最大。</p> <p class="ql-block">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緒以釋迦牟尼佛轉(zhuǎn)世自稱,引進各種建筑和繪畫,耶律隆緒時期塔、寺、石窟遍布大遼全境,不計其數(shù)。</p><p class="ql-block">據(jù)說這尊大佛就是耶律隆緒本尊。</p> <p class="ql-block">每尊佛像前塑有脅侍菩薩二尊分立兩側(cè),高2.5-2.7米,造型簡練,神態(tài)自然,其肌體及服飾衣紋的表現(xiàn),堪與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之脅侍菩薩并美。</p> <p class="ql-block">這里面有一尊微笑的菩薩,圖片上的菩薩是不是笑容可掬,還露出潔白的牙齒,這種菩薩塑像在北方罕見。</p> <p class="ql-block">電影《一代宗師》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虔誠的祈禱者</p> <p class="ql-block">佛壇的東西兩端,各塑一尊天王像遙相對視,像高皆3.5米左右,持杵站立,以至剛至猛氣勢與諸脅侍菩薩的柔美姿態(tài)形成對照。</p> <p class="ql-block">從建筑藝術(shù)角度看,奉國寺是中國木結(jié)構(gòu)建筑史的奇跡,采用的“減柱法”等建筑方法代表了11世紀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大殿內(nèi)用二十根內(nèi)柱,梁架不加遮掩,顯露可見。檐下斗拱用材粗大,粗獷簡練,氣勢雄渾。由于支梁架柱完全符合結(jié)構(gòu)力學(xué)原理,時隔千年,沒有發(fā)生彎曲變形現(xiàn)象,柱子采用松木制造而成,至今還有松油流出,每根柱子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至今不腐不朽,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七佛主像前方與佛壇平行陳設(shè)7座石雕香爐及14座燭臺</p> <p class="ql-block">視頻里的小松鼠???工作人員管她叫二丫頭,經(jīng)常來吃供果,根本不怕人。</p> <p class="ql-block">您知道大殿柱子上的洞洞是什么用途嗎?</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里面還有一尊明代的男像倒坐觀音(高3·8米),據(jù)說也是國內(nèi)唯一。</p> <p class="ql-block">因為還在春節(jié)期間,廟會還在廣場熱鬧的上演著。</p> 第三站,坐標北鎮(zhèn)。 北鎮(zhèn)雙塔—-崇興寺塔 <p class="ql-block">《北鎮(zhèn)縣志》里的相關(guān)條目:“雙塔,城內(nèi)東北隅有雙塔對歭,高十余丈。塔角綴有風(fēng)鈴。鈴多下墜,經(jīng)人拾得見有唐時年號,據(jù)此為唐代所建筑無疑。塔下有廟曰崇興寺,俗稱雙塔寺?!?lt;/p> <p class="ql-block">塔身八面,轉(zhuǎn)角處為圓形倚柱,柱頭闌額和普拍枋,一層塔身檐下斗拱雙抄五鋪作,二層以上疊澀出檐。</p> <p class="ql-block">一層塔身每面下部中央辟券楣佛龕,內(nèi)各有坐佛一尊,座下須彌座蓮臺。佛像身后有精美繁復(fù)的背光雕刻。龕外左右各侍立一尊脅侍菩薩,菩薩頭頂有圓形頭光。佛龕上方以及菩薩上方有華蓋。最上方兩側(cè)為飛天。經(jīng)典的遼塔造像布局。</p> <p class="ql-block">崇興寺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被燈光打亮的雙塔</p> <p class="ql-block">日出時分登高拍雙塔日出</p> <p class="ql-block">雙塔奇兵</p> 北鎮(zhèn)—-北岳廟 <p class="ql-block">華夏名山,五岳之名天下皆知。五岳之外,還有五鎮(zhèn):東鎮(zhèn)沂山、西鎮(zhèn)吳山、中鎮(zhèn)霍山、南鎮(zhèn)會稽山、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遼寧北鎮(zhèn)市即是因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而得名。遼寧的北鎮(zhèn)廟也是唯一現(xiàn)存的鎮(zhèn)山之廟。</p> <p class="ql-block">戲眼望北岳</p> <p class="ql-block">透過重檐隱約看到了遠處的基督教堂??的尖頂,時光在古今中外穿梭千年</p> <p class="ql-block">光影中的赑屃</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來“遼西走廊”看看,一定要去錦州看看遼塔,去義縣看看奉國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