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蒂岡(Vatican City)是一個神奇所在。首先是她的地理位置:她是一個城中國 (a city-state),位于意大利羅馬城內(nèi);其次,她是世界上地域面積最小的國家,領(lǐng)土面積約等于0.44平方公里;第三,她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常住人口約800余人;第四,成立時間短,自1929年起以《拉特朗條約》確定為主權(quán)國家。</p><p class="ql-block">但是她卻擁有超過千年的歷史,是羅馬天主教的中心,是羅馬天主教會的總部,也是現(xiàn)任羅馬教皇的居所。</p><p class="ql-block">另外梵蒂岡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包括許多歷史名勝古跡、著名的宗教建筑、藝術(shù)收藏品以及世界聞名的節(jié)日和宗教儀式。</p><p class="ql-block">羅馬游的優(yōu)點之一是各主要景點之間的距離基本是步行可及。2022年秋,羅馬四日游,毫無疑問,梵蒂岡城肯定在參訪之例。梵蒂岡城距離我們下榻的旅館也就是2.2miles之遙,其中的St. Peter 大教堂和梵蒂岡博物館相互毗鄰,但可看內(nèi)容都比較多。于是我們將這兩處必看景點分別安排在不同的日子。</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日我們首先參觀了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s of St. Peter)。</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國的象征,更是天主教教會的象征。她是文藝復(fù)興時期建在梵蒂岡的意大利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縱深218米,高136米。除了每屆新教皇在此任命外,重大的宗教儀式,比如復(fù)活節(jié)、圣誕節(jié)等也在這里舉行。</p><p class="ql-block">大教堂之所以以圣彼得來命名是因為幾百年前,就在這同一個位置曾有一座神殿,為紀念古羅馬12使徒之一的圣彼得而建。神殿因年久失修而需要建立一個新教堂。這就St. Peter 大教堂的來源。</p><p class="ql-block">該教堂外觀并不是很大,但建造用時卻有一百多年(1506-1626),期間見證了21任教皇的更替。</p><p class="ql-block">在提供設(shè)計樣稿的眾多設(shè)計師中,Donato Bramante的設(shè)計理念最終獲用。在后期參建者中最為我們所知的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畫壇三杰中的拉斐爾、米開朗基羅。</p> <p class="ql-block">大老遠就能看到的大教堂。我們前往參觀的早上可能有一個賽事剛剛結(jié)束,街頭的設(shè)施、廣告牌還未來得及拆除。</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就在眼前了,前方可見游人如織。</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兩旁各有一排半圓形的廊亭,與大教堂連接。從空中看形成一個完美的幾乎閉環(huán)的圓形。游客從一側(cè)廊亭排隊序貫而入。負責保安的工作人員。</p> <p class="ql-block">巨大圓形廊柱的特寫。</p> <p class="ql-block">隊伍逐漸靠近入口處,可以看到正門上方由意大利杰出的巴洛克早期藝術(shù)家貝尼尼(Bernini)設(shè)計的雕塑,中部是象征教權(quán)的皇冠和鑰匙。</p> <p class="ql-block">另一名安保人員。怎么感覺有點兒迷茫?</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教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碧輝煌的大廳,高大寬敞直抵遠方。</p> <p class="ql-block">本就金碧輝煌的祈禱大廳被強烈的光柱照耀著,更加輝煌,感覺人與神的距離瞬間被拉近。</p> <p class="ql-block">正午的陽光透過米開朗基羅穹頂直射室內(nèi)。米開朗基羅穹頂(Michelangelo dome):是位于大教堂圣壇盡頭的大圓頂。該穹頂是世界上同類教堂中最高的一個(136米)。射入教堂穹頂如炬的陽光??,令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陽光從高處射入,照亮了寬敞的祈禱大廳。</p> <p class="ql-block">強烈的光柱,更增加了幽暗教堂的神秘氣息。</p> <p class="ql-block">“與神對話”</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主圣壇</p> <p class="ql-block">主圣壇上方的穹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內(nèi)除了米開朗基羅穹頂,還有許多稍小的穹頂,仰面望去,每一個穹頂都是一幅結(jié)構(gòu)完美的藝術(shù)作品。</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穹頂?shù)漠嬜鞫己塥毺?lt;/p> <p class="ql-block">看起來故事很多</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拱形頂上的雕刻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紋有龍形圖案的地板</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留在大教堂中的另一件珍品是一座雕像:圣母憐子(Pieta)。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后與圣母在一起的情景,令人唏噓,不忍細看。這是唯一一座有米開朗基羅本人簽名的藝術(shù)作品,被巨大的玻璃幕墻保護著供游人觀賞。</p> <p class="ql-block">安裝在教堂外St.Peter Square的由加拿大雕塑家Tim Schmalz設(shè)計的青銅雕塑Angels Unaware。 2019年9月29日,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由教宗弗朗西斯(Francois)揭幕。旨在提醒人們善待陌生人,沒準兒其中有天使。</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博物館位于St.Peter大教堂的北面。所收藏的藝術(shù)珍品據(jù)說可以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的盧浮宮相媲美。參觀門票€27.50。如果加上西斯廷教堂,加上所謂免排隊的優(yōu)惠€30.25/人。館內(nèi)展示空間達六公里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畫壇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繪畫作品。其中</span>拉斐爾房間、西斯廷教堂因藏有若干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而聞名遐邇。館藏珍品還包括希臘、羅馬雕塑、繪畫、壁畫、壁毯、工藝品。館內(nèi)陳列可以拍照,但西斯廷教堂內(nèi)的例外。</p><p class="ql-block">11月3日早飯過后小伙伴們決定步行前往梵蒂岡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圣天使堡(Castle of the Holy Angel),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羅馬曾經(jīng)的最高建筑也經(jīng)歷了羅馬皇家陵墓,教皇的城堡,博物館的歷史使命。過了天使堡對面就是Vatican 城了。</p> <p class="ql-block">倒映在臺伯河上的圣天使堡</p> <p class="ql-block">這不,走著走著就看到了去梵蒂岡的路標了。</p> <p class="ql-block">接近梵蒂岡城,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梵蒂岡城墻,厚重而滄桑,自帶歷史感。</p> <p class="ql-block">紅纓戰(zhàn)盔與烏云密布的城堡遙相呼應(yīng),似乎在告訴游人那遙遠而揮之不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城門我獨守”</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語:梵蒂岡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導(dǎo)游的同時,在大廳內(nèi)轉(zhuǎn)轉(zhuǎn)。從這些介紹中,不難發(fā)現(xiàn)館內(nèi)鎮(zhèn)館之寶肯定有米開朗基羅的Genesis “創(chuàng)世紀”?!皠?chuàng)世紀”共有九幅以圣經(jīng)故事為主題的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面組成,畫中人物多達343之多。創(chuàng)作時長達4年之久(1508-1512)。</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鎮(zhèn)館之寶也是米開朗基羅的傳世經(jīng)典“最后的審判”。繪畫以圣經(jīng)故事為藍本:在世界末日到來之際,耶穌降臨,審判世界善惡,善者升天上天堂、惡人被罰下地獄。跟東方文化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有異曲同工之處。</p><p class="ql-block">兩幅畫作分別畫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和正面墻壁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番參觀我們請了一個當?shù)氐挠⒄Z導(dǎo)游。有導(dǎo)游的優(yōu)勢是在進行正式參觀前,他們可以將館內(nèi)重要的收藏、展品先行介紹給大家,以免館中游客過多,有些畫作、展品可能沒時間,或者沒有足夠空間認真觀賞。果不其然導(dǎo)游小姐姐上來介紹的就是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巨幅天頂畫:創(chuàng)世紀。</p> <p class="ql-block">這是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畫家佩魯吉諾的作品:交鑰匙(La Consegna dells chiavl)</p> <p class="ql-block">由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晚餐”(L’ultima Cena)</p> <p class="ql-block">正式參觀梵蒂岡博物館是從Pinecone Courtyard,又叫Pigna Courtyard ,開始的。這個廣場因這個高4米,寬2.5米的銅制松果而聞名。該“松果”建成于公元二世紀,象征著永生和重生。從兩邊而開的廊階是米開朗基羅的設(shè)計。</p> <p class="ql-block">The Octagonal Court 八角閣, 或八角庭院,是展放古代雕塑的庭院。你看這兩尊口唇半張的“神”似乎有什么要告訴后人,但欲言又止。</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圖書館庭院(Cortile DellaBiblioteca)的黃色墻壁與蔚藍色的天空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細看整個天庭有細網(wǎng)籠罩,也許是防止鳥兒入內(nèi)打擾眾神吧。</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動物廳的羅馬馬賽克地面據(jù)說是地道的原版噢。</p> <p class="ql-block">又有說是梵蒂岡美術(shù)館(Pinacoteca),無論叫什么,這古老精美的地板藝術(shù)還是值得稱贊的。</p> <p class="ql-block">Sistine Chapel</p><p class="ql-block">西斯廷教堂,是位于St.Peter大教堂隔壁的小教堂,興建于1473-1481年間,是教皇在梵蒂岡的官邸。教堂內(nèi)因為有兩幅由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最為著名的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穹頂畫和教皇召開秘密會議的場所而聞名。這兩幅壁畫分別是“創(chuàng)世紀”(Genesis)和“最后的審判”(Last Judgement),創(chuàng)世紀創(chuàng)作于1508-1512年間;而最后的審判創(chuàng)作于1535-1541年間。創(chuàng)作時長達三十年之久。西斯廷教堂內(nèi)不允許拍照,但由于事先了解了壁畫的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過程,看到后還是有一種嘆為觀止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通往另一處展廳的鐵門,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壁畫在博物館中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由菲利普 維特(Philipp Veit 1793-1877)所創(chuàng)作的“宗教的勝利”(Triumph of Religion)。據(jù)說是拿撒勒派畫家中著彩最艷麗的畫家。</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Pio Clementine館內(nèi)的圓形廳(Sala Rotonda),其半球形拱頂以萬神殿的拱頂為模版,于1779年完工。房間中央的紅盆由最為貴重的帝王紅斑巖制成。地上的馬賽克地板是公元三世紀的原版。</p> <p class="ql-block">由美第奇(Medici)家族投資、設(shè)計的這個大理石鑲嵌地板,大部分石材來源于臺伯河的挖掘中,似無奇特可言。但地板中部,教皇利奧十三的徽章中的亮藍色,是用極其珍貴的青金石鑲嵌而成。這種青金石由于只出產(chǎn)于阿富汗的偏遠礦區(qū),因此價格貴得驚人,可以與黃金媲美。</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充滿精美壁畫的廊頂</p> <p class="ql-block">燭臺畫廊(the Gallery of the Candelabra)。19世紀后期,梵蒂岡城就像被敵國,意大利,所包圍著的一個島嶼。教皇利奧十三就像被圍困的囚徒。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他主持修建了這個燭臺畫廊。其內(nèi)擺放了許多巨大的大理石燭臺。</p> <p class="ql-block">燭臺畫廊的天花板,可以看到署有利奧十三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基督復(fù)活”掛毯</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基督真像是復(fù)活了一般從畫面中走來。</p> <p class="ql-block">在梵蒂岡博物館中有四間被命名為拉斐爾房間的展廳。拉斐爾的這幅“雅典學(xué)院” (the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是拉斐爾繪畫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1509-1510年間。位于拉斐爾房間的簽字廳。畫作以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創(chuàng)辦的雅典學(xué)院的軼事為題材,打破時空概念,將代表著哲學(xué)、數(shù)學(xué)、音樂、天文等領(lǐng)域的名人匯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同一房間的拉斐爾的另一幅作品:詩壇(The Parnassus)。</p> <p class="ql-block">壁畫“圣托馬斯?阿奎那與天使”?!疤焓埂笔种心弥ネ旭R斯所著的“外邦人總論”。而托馬斯?阿奎那是歐洲中世紀經(jīng)院派哲學(xué)家和神學(xué)家(1225-1274)。</p> <p class="ql-block">從博物館的窗中望去,梵蒂岡城本身就像一座伊甸園。</p> <p class="ql-block">“伊甸園”特寫</p> <p class="ql-block">館中陳列的寶貝</p> <p class="ql-block">該旋轉(zhuǎn)樓梯將游人帶向了博物館的出口。不知不覺三個半小時匆匆而過。</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出口美妙絕倫的雙螺旋樓梯。</p> <p class="ql-block">再次來到城門,看到蔚藍的天空,感覺又回到了人間。</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外巧遇身著古代騎士服裝的衛(wèi)士們換崗的獨特儀式。</p> <p class="ql-block">換崗后的衛(wèi)士們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任務(wù)。</p> <p class="ql-block">在城內(nèi)隨便遛遛,還看到著藍色特殊服裝的衛(wèi)士,不知什么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沒文化真可怕。從大教堂出來就看到了羅馬的警車??。為了解惑,查看地圖方才發(fā)現(xiàn)梵蒂岡的地圖確實精致的可愛,邊界線基本上以城墻為界,出了St. Peter Square 就來到了羅馬的地盤。人家在自家地盤上執(zhí)行公務(wù),沒毛病。</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nèi)隨時與歷史相遇。</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飲水裝置</p> <p class="ql-block">房屋一角</p> <p class="ql-block">人家警察局也是非常有歷史感滴。</p> <p class="ql-block">過去房屋的通風設(shè)備?壁爐開在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這大概也是一個政府部門,看到了歐共體的旗幟。</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教皇騎士團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是羅馬最古老的商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徽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很有歷史感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St. Peter 廣場的古埃及方尖碑(Galigula’s Obelisk)</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參觀很快結(jié)束,天邊已經(jīng)泛起了紅霞。排列整齊的座椅是否預(yù)示著又要有什么重大的活動在此舉行?</p> <p class="ql-block">沐浴在晚霞中的大教堂和埃及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暉更增添了大教堂的神秘、厚重的歷史氣息。</p> <p class="ql-block">已是黃昏,游客們像我一樣,似乎仍然是意猶未盡,不肯離去。感嘆:小城邦、厚歷史。</p> <p class="ql-block">攝影、文字、編輯:rrbj qlw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