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主編:</b>內(nèi)咸</p><p class="ql-block"><b>副主編:</b>方遠、白豐</p><p class="ql-block"><b>責任編輯:</b>賈曉燕、李麗菊、姜俊蘭、劉艷芬、張瑞霞、楊林霞、孟慧生、張宇春、李福林、李永安、任曉東</p><p class="ql-block"><b>攝影:</b>王順義、皇甫耀惠(部分圖片來源于托縣攝協(xié))</p><p class="ql-block"><b>美編:</b>楊生力、丁海軍、白吉厚</p> <p class="ql-block"><b>托克托非遺之傳統(tǒng)燉魚</b></p><p class="ql-block"> 文/西拉木倫、簡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傳統(tǒng)燉魚技藝,以其多源的文化特征延續(xù)著幾百年來黃河飲食文化的傳承。</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黃河開河期間,黃河岸邊的托克托人以吃黃河開河魚為最大口福和追求。黃河鯉魚的特點是嘴大、鱗少、脊背上有一道紅線,肉肥味美,獨具風味。正宗的托縣燉魚是以香而不辣聞名中外的托縣辣椒、八角茴香等佐料慢火燉40分鐘左右而成。整條魚色澤紅艷,香而不辣,食材出自托縣,并由托縣燉魚世世代代的傳承人親自掌勺。</p><p class="ql-block"> “冬初河水,魚在冰中不食不動,至來春冰開取之,極肥美,其封河時所取則味稍遜?!笨梢宰C明,古人早已懂得享受開河魚。在冬天冰封水面的時候,魚處于休眠狀態(tài),很少進食和活動。經(jīng)過一冬的凈化,魚體中的一些異味物質(zhì)漸漸溶于水,魚體內(nèi)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尤其是脂肪、肝糖的轉(zhuǎn)化、消耗,讓魚的肉質(zhì)更加鮮嫩和純凈,所以開河魚有最純正的“魚”味--健康而且鮮美。 </p><p class="ql-block"> 隨著托縣經(jīng)濟的發(fā)展,黃河、南湖、葡萄灣、古城墻、神泉等旅游點的開發(fā),飲食文化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托縣黃河大鯉魚以其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成了托縣的一道美食。</p> <p class="ql-block"><b>送窮媳婦</b></p><p class="ql-block"> 文/芒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夕開始,接下來每天都是重要、有說道的日子。初一初二初三接財神、迎喜神,各路大神紛紛下界,應(yīng)接不暇。</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節(jié),初五以前講究多,忌諱也多。奶奶不讓我們說臟話,晚上不讓地下灑水,怕沖走了各路神仙;掃好的垃圾不讓倒,要集中起來,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都沾著喜氣、財氣、福氣,萬一都倒掉了就麻煩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了初四,在我們托縣的鄉(xiāng)村里,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送窮媳婦。也有的是破五早上,叫送窮土。各地習俗不一樣,但意思一樣,就是要把窮送走。</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晚上,奶奶把院子里掃的干干凈凈,然后又回到家里,把灶火圪佬、犄角旮旯挨個掃了一遍,生怕窮藏起來,漏在哪個拐角處。這掃垃圾也是有講究的,奶奶一邊掃一邊慢吞吞地說,要從外往里掃,這叫“招財入門”,掃反了,就是“掃財出門”了。</p><p class="ql-block"> 我大聲對奶奶喊:“奶奶,已經(jīng)很干凈了,我已經(jīng)掃過一遍了?!?lt;/p><p class="ql-block"> 奶奶趕緊捂住我的嘴,從喉嚨里細細吐出幾個字來:“噓,小聲點,不準大聲說話,“窮媳婦”聽見你大喊大叫就會又跟著你回來,讓你小子窮一輩子?!?lt;/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家里家外已經(jīng)都掃的很干凈了,也沒掃出什么東西來。奶奶也不是嫌我掃的不仔細,只是害怕,害怕這“窮媳婦”好像扎了根似的,年年送,年年又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不是說窮沒根嗎?”我說。</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個甚。窮是沒根,可窮人多啊!窮人多,窮媳婦就多,要不窮神怎么分配了。小時候讓你好好學(xué)習你不聽,你就得當窮人?!?lt;/p><p class="ql-block"> 我一聽又扯在我身上了,嚇得再沒敢吱聲。</p><p class="ql-block"> 等奶奶把家里院外少有的垃圾連同前幾天積攢的都集中在簸箕里面,我接過來說:“奶奶,我來吧!我把這些腌臜撮出去吧!”</p><p class="ql-block"> “是送,不是撮,盡瞎說,送都送不出去,你還要給奶奶撮回來。”奶奶牙咬的吱吱響。</p><p class="ql-block"> 我拿了一板兒預(yù)先準備好的鞭炮,只好跟在奶奶身后,躡手躡腳地出了院子,朝東南方向走過去。這方位也是奶奶提前掐算好的,不然送不對方向,這窮估計會轉(zhuǎn)一圈又折回來。</p><p class="ql-block"> 這時暗地里突然看見有一點香火的光一閃一閃,一個神神道道的聲音傳過來。“窮媳婦窮媳婦快離我家的門,在隔壁老張家打一尖,去王有財家扎老營……”</p><p class="ql-block"> 雖然聲音很小,但我和奶奶都聽到了。這是隔壁外號叫“跑不了”的老跑爺爺。奶奶咳嗽一聲,讓我把窮土就地倒下,把鞭炮埋在里面,敬了香,然后讓我把鞭炮點著。垃圾和鞭炮屑瞬間炸開,“窮媳婦”滿天飛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奶奶拍打著落在身上的紙屑,嘴里像念魔咒一樣:“去,去去,窮鬼,窮鬼……”</p><p class="ql-block"> 臨走的時候,奶奶不忘朝那個黑影“呸~”一聲。老跑爺爺大概是因為自己說了別人的壞話,始終沒敢吭聲,只能裝作沒被我們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 老跑爺爺也是出于無奈,老倆口,自己得了腸癌好多年了,另一個癱瘓在炕上,屎尿都得人把著。老跑爺爺窮字當頭,苦日子看不到盡頭。年年送窮媳婦、送窮土,可老跑爺爺家的窮媳婦年年又返回來了,粘住他們家不放,那才是真正的用情專一,死心塌地。天生的窮命成了老跑爺爺?shù)目陬^禪。</p><p class="ql-block"> 王有財是個木匠,從一個人去市里攬營生,到帶領(lǐng)我們村一群年輕人出去包工程,成了村里名副其實的財主。除夕那天,王有財回來,貨車后面滿滿拉了一車東西,車也沒卸,從南頭到北頭,挨門挨戶,喝酒的給放兩瓶酒,不喝酒的給扔一條煙。上了年紀的老人們,一袋米或者一袋面,有特別可憐的,外加一卡子“福臨門”色拉油。臨走不忘安頓老人們一句:“好好活著!”就這一句,就足夠讓全村的老人老淚縱橫,感激不盡了。</p><p class="ql-block"> 這時,王有財和小兒子也出來送窮媳婦了。兒子說:“就這兒吧!”王有財說:“再遠點,再遠一點?!币恢边h遠的走出村外,王老財才停下,把垃圾倒下,讓兒子把鍬把粗一個炮仗立好。“砰~”的一聲悶響,炮仗射向夜空,又一聲悶響,夜空被炸開,金花散了開來。小王有財大聲喊著:“窮媳婦讓炸跑啦,窮媳婦讓炸飛啦……”</p><p class="ql-block"> 王有財也年年送窮媳婦,可老有財也不窮?。∷麨槭裁催€要送呢?萬一把福氣福氣的胖圪墩媳婦真的送走了呢?我胡思亂想著。</p><p class="ql-block"> 王有財不是窮,但他怕窮。王有財娶媳婦的時候,家里的半炕席子還是借的。</p><p class="ql-block"> 王有財什么時候把窮媳婦送出去的,村里人都心里有數(shù),他心里更明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王有財不甘貧窮,從小耍手藝,到后來發(fā)了家,都是自己親手把這個窮字摳掉的。窮的時候眾人幫他,他現(xiàn)在有錢了就得回報這些鄰里鄉(xiāng)親。這是王有財?shù)纳?,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是裝不出來的。 </p><p class="ql-block"> 窮媳婦送走了,老有財對小有財說:“走,快回家,你媽已經(jīng)下了餃子,全是包的銀元寶?!?lt;/p><p class="ql-block"> 奶奶忙拉了拉我,悄悄說:“快走,奶奶給你包的全是金元寶?!?lt;/p> <p class="ql-block"><b>石頭的生日</b></p><p class="ql-block"> 文/安格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人們沉浸在春節(jié)的祥和氣氛里。在初十這一天,也叫石子兒,就是給石頭過生日。在北方的很多地區(qū),老百姓約定成俗要吃莜面來慶賀。給石頭過生日在今天的人看來十分費解,其實這包涵了古老悠久的石頭文化。</p><p class="ql-block"> 早在舊石器時代,距今一萬年到三百萬年。遠古人類學(xué)會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等粗制石器開始使用。在呼和浩特大青山東麓的大窯村和乃莫板村,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兩處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遺址。挖掘出大量石核、石葉、石渣等遺存。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jīng)學(xué)會使用磨制石器。在托克托縣海生不浪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石鏟,石斧、還有谷物脫殼器。在人類與大自然的斗爭中,用標槍殺死獵物,使人類獲的高熱量的蛋白食物,讓人類的大腦進化發(fā)育更好。石尖做的標槍既可殺死大型的猛馬象和披毛犀,又可抵御大型食肉動物的攻擊。到了新石器時代,鋒利的石斧,石刀、石鐮用來砍伐樹木和收獲農(nóng)作物,切割動物的肉和皮毛。銳角形的石箭簇射殺野獸。谷物脫殼器就是在石槽里砸上許多麻點小坑,把谷物放入其中,上面用另一塊石板來回搓動??菲ず兔琢>涂煞蛛x。當時的人們已由狩獵和農(nóng)耕結(jié)合了起來。人類繁衍就需要生殖,磨制的石祖用于原始生殖崇拜。赤峰紅山文化發(fā)現(xiàn)的玉豬龍像一個母體內(nèi)倦縮的嬰兒。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的美麗傳說,則是源自母系社會對女性的崇拜。遠古的祖先就這樣向著文明一步步走來。</p><p class="ql-block"> 石器的發(fā)展利用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fā)展。石頭制品也分步在生活醫(yī)療和戰(zhàn)爭的各個領(lǐng)域。石匠也成為三百六十行中重要的一員。在醫(yī)療上,古人使用砭石,通過灸、扎、刮給人治病,是六種醫(yī)術(shù)砭、針、灸、藥、按蹺、導(dǎo)引的其中之一。同時位列其首。在建筑中,柱頂石、臺階石、石柱子、石獅子、石鼓還有石制橋梁等。在陵墓里有石馬、石人、石獸、石拱、石劵、銘文石碑,還有定四至的圓頭方柱叫做文仲。在生活領(lǐng)域里,用來磨米面的石磨、碾子。壓地保墑的石拉動。礪石,也就是我們的磨刀石。用來搗糧的碓臼。用來腌菜的壓菜石,用來碾場的碌碡。用來擋住邪惡的石敢當。上馬石、拴馬樁、打基礎(chǔ)的石夯。石牌坊、石井口、搗葯槽。褪除動物毛的火山浮石。在戰(zhàn)爭中擂石、石雷用于攻擊敵人,給對手造成重創(chuàng)。還有幾種令人發(fā)指的殘酷石刑。在一些地區(qū),施刑時用石頭活生生的把人砸死。在解放前的西藏,奴隸主給犯罪的奴隸頭上戴上石帽子。然后用錘敲擊石帽,人的眼珠就會脫框而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嚴厲譴責野蠻和無人道的行為!講了這么多石頭的故事,也只是部分。那些各種動植物化石,則揭示了星球上生命和石頭循環(huán)往復(fù)的規(guī)律。</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上佛教盛行的朝代,人們鑿山成佛,以示虔誠。云崗石窟、龍門石窟、樂山大佛。信眾希望佛光普照,人間永樂。這些造型各異的藝術(shù)瑰寶,開創(chuàng)了雕塑藝術(shù)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和石頭一直息息相關(guān)。只到近代的工業(yè)革命發(fā)展,先進的機械取代了傳統(tǒng)的手工石器,并且效率更高。人們對石制品的依賴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對石頭感恩的心一直沒有忘記。石頭文化深入人心。比如形容直來直去共事,有歇后語石頭搗磨扇…………石鑿石(實打?qū)崳H绻蛣e人說話人家置若惘聞,就用石頭和墻頭說話來形容。用過的舊磨扇、碾子、碌碡受過磨損風耗。人們就把磨扇和碾盤封為青龍。碾滾和碌碡封為白虎。這此舊東西不能放在院落四圍。否則會壞了風水,傷人于無形。</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十,十諧音石,給石頭過生日。人們都要吃一頓美味莜面,因為莜面在糧食里含有高蛋白,最耐饑結(jié)實。所以做為食物的首選來紀念石頭。</p> <p class="ql-block"><b>開河魚拌湯</b></p><p class="ql-block"> 文/劉雨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家鄉(xiāng)托縣,隨著第一聲春雷沿著黑乎乎的土壤呼嘯而來時,河流便開始解凍了。能封蓋住一整條河流的冰塊,一夜間被碎成千萬片,擁擠著奔向前方。直到融化成水,大自然切實好笑,一邊答應(yīng)死亡,一邊鼓勵新生。</p><p class="ql-block"> 每到此時,一道與河流分不開的菜肴,被人提上餐桌。于是,一條魚被冠以鮮活的名字“開河魚”。尤其在這個特定的季節(jié)里,主干道上擁堵的車流,告訴著你,托縣開河魚的誘惑力。</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吃開河魚,好像在八一年吧,是母親為我做的魚拌湯。那時候光景不好,人們連白面都吃不上,開河時父親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出河打魚,我每天纏著姐姐在河畔玩,希望能看到父親歸來時為我買的糖果、餅干。因為父親打魚有時會走很遠,會途經(jīng)一些傳說中的大城市,比如包頭、臨河。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父親的身影在我盼望的目光里越來越大,我跳著拉起姐姐的手跑在船邊。父親卻告訴我,這趟沒打起魚,也就沒進城。就帶回兩條綿魚,拿回去讓媽媽做拌湯。父親一邊說著,一邊把船撐開岸,船順流而下,又捕魚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一進門,母親便看出我的委屈,母親便把我摟在懷里,她擔心我閃爍的淚花一旦結(jié)成珠串會嚎啕大哭。母親邊摸著我的頭邊說:“媽媽給你做魚拌湯吃!”</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起來還有些意外,母親與父親的話為什么會如此相似,我邊掐著母親的手,邊說魚怎么做拌湯,騙人。由于習慣了母親做的烤魚,我嘀咕著。母親說能做,媽媽今天給你做。</p><p class="ql-block"> 母親迅速把兩條魚裹在麻袋里搓了一會兒,然后把魚放在盆里洗凈,用剪刀在頸部劃開小口取出腸子,又用切刀把魚切成大塊,在用小刀剔肉,剔成指甲蓋大小。母親把只有客人來時才舍得用的胡油拿出來,倒了些許,在鍋里和辣椒、茴香等調(diào)料熗炒。再填入冷水,然后有條不紊地把剔好的小魚塊兒放在鍋里,慢火熬燉。還讓姐姐去姥姥家取些晾干的蔥花。</p><p class="ql-block"> 姐姐回來時,母親說再等等,快好了。母親順手把蔥花放在鍋里,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那還叫個惹饞??匆娢覀兊鹊弥?,母親就給我們講這些年為什么只給我們做烤魚,而不做魚拌湯。在母親嘮嘮后才明白,烤魚用紅泥一裹,撒一些鹽就行了,資本小,簡單,而拌湯需要的資本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母親邊說邊用勺子在鍋里舀出一些湯,嘗了一下味道說“可以了”。這時,我和姐姐已經(jīng)坐好,母親先給我盛了一碗,安頓我別燙著,慢點吃。我哪能等晾冷后在吃,用小勺子直接舀起一小勺放在嘴里,還是被燙了,淚珠直往下掉。母親端起碗,放在窗臺上,晾了一會兒,再把碗端給我。母親告訴我先吃發(fā)亮的小魚塊,那是魚肚皮,肉嫩,入口即化。我撿了一塊放在嘴里,真如母親說的,嘖吧了一下,就進肚子里了。我看了姐姐一眼,姐姐已經(jīng)把一碗吃完。母親把湯盆端遠,說每個人只能吃一碗,飯不多,得給姥姥留一些。母親又跟我說,不想吃魚背上的肉就給姐姐吃,背上的肉老,不過皮好吃。我似乎明白了母親的用意,把半碗拌湯倒在姐姐碗里,母親便又給我盛了一碗。看著我吃的津津有味的饞相,母親笑了,邊笑邊告訴我吃魚背肉的方法,用勺子碾碎,喝湯。</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笫一次吃魚拌湯,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頓魚拌湯,一頓在那個年代被認為是最奢侈的飯菜了?,F(xiàn)在想起,都津津樂道,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b>“一籠旺火”就是年 </b></p><p class="ql-block"> 文/云高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默特川上老家那一帶周邊村莊的人們,把喜慶的旺火統(tǒng)稱“籠旺火”。其實存在“籠”的美好祥愿寓意里不光有“籠”,更求的是需要“發(fā)”,所以更有稱之為“發(fā)旺火”的祈求與寄托,深情與厚愿。</p><p class="ql-block"><b> 初夕垛旺火</b></p><p class="ql-block"> 籠旺火與發(fā)旺火意境同源,但字面含意略有分解。籠旺火,鄉(xiāng)間民俗,意指包含”垛旺火、壘旺火、點燃旺火”;發(fā)旺火,意在”籠旺火,點燃旺火發(fā)旺火,求旺火發(fā)起來,旺起來,越發(fā)越旺,越旺越發(fā),發(fā)旺起來”。</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鄉(xiāng)俗,年尾歲首過大年籠旺火、發(fā)旺火。還有,娶媳婦籠旺火、小年祭火。</p><p class="ql-block"> 娶媳婦籠旺火,寓意娶回媳婦早生貴子,祈福人丁興旺,家業(yè)興旺。于是就有了新媳婦兒“下轎”,一籠旺火正旺,婆婆端著素油碗,用小勺往旺火上撩油。一邊撩油一邊祈禱:“一勺勺,兩勺勺,過年生個毛小小”的祥言吉語。</p><p class="ql-block"> 在舊歲交新歲之際,舊年近歲尾之前的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祭火要籠旺火、發(fā)旺火。</p><p class="ql-block"> 小年過后,便是“一元復(fù)始”,舊年除夕夜尾新歲元日初首,即舊歲尾,新歲首,元日元曉臨近時刻開啟新年里第一輪旺火。</p><p class="ql-block"> “一年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五更”之時,而不是三更之際,老家相傳,民間定位此時為新年良辰開歲之首,籠旺火,點燃旺火,更要用高粱桿蓋或糜子穗新笤帚用勁煽旺火,發(fā)旺火。越煽越旺,越煽越發(fā)。此時新舊交接,”全新”的起步,人間便是迎著祥瑞喜氣洋洋地開始行進在新春之時的祥程旺途大道上了?!靶履昙{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新年由籠旺火發(fā)旺火起步,一年生計,日月光景“發(fā)”起來,“旺”起來,紅紅火火“火”起來,一年更比一年的“盛世”望起來,盛起來。</p><p class="ql-block"> 元日旺火,旺火開起民間天、地、人萬象更新,啟元祥瑞,民間安康。接著有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村村社社,民間人家自發(fā)興辦的庭院里;官方舉動,人山人海的社火、九曲匯聚的場院里;部門、單位的大門前,年年歲歲,處處旺火升騰。旺火寄托著風調(diào)雨順,人間吉祥興旺,日子光景年年有余,地方事業(yè)發(fā)達。旺火紅光添彩,紅光獻瑞,紅紅火火照亮了人間期盼,呈現(xiàn)出民間的誠禱祝愿,演示著紅紅火火,普天同慶。</p><p class="ql-block"><b> 家家垛旺火 </b></p><p class="ql-block"> 莊戶人的喜樂,寫在除夕夜與元日晨的一籠旺火,旺氣沖天的時刻里。 </p><p class="ql-block"> “一籠旺火”,有兩個含意。第一個含意旨在,一年之內(nèi)點燃的第一籠旺火,叫”一籠旺火”,在元日五更辭舊迎新時發(fā)著旺火,迎新納福、接祥和瑞、竹報開啟新元新春;第二層含意,歲末年首,元日五更辭舊迎新之時,家家戶戶必然籠旺火、發(fā)旺火,迎春接福,求新年里光景、事業(yè)興旺發(fā)達?!耙换\旺火”就是年的祥瑞,吉語祥言表達在年夜里,表達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歲首開啟的時刻里。一家之興“旺”,與一家之開元春福,把旺火開啟迎祥納瑞”之時的開歲“旺氣”,讓民間寄托在“一籠旺火”里。 </p><p class="ql-block"> 年年歲歲籠旺火、垛旺火、壘旺火、發(fā)旺火的心誠寄托與厚望誠求,都寄托在“一籠旺火”里。才有了旺火春聯(lián)吉言表述“旺氣沖天”與“旺氣通天”選納的認真推敲。 </p><p class="ql-block"> “旺氣沖天”好,還是“旺氣通天”好,比比看,如何任定選用,就區(qū)分在一個“沖”字與一個“通”字。哪聯(lián)貼切興旺發(fā)達或更加平和地迎祥納福,家家戶戶不一般,家家戶戶詞不同。但寓意深遠,心誠期盼里都蘊藏寄托著千秋萬代之歲月里的“興旺發(fā)達”千秋萬代的美好心愿。 </p><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故土的莊戶人的家家經(jīng)歷里,村傳戶論的言詞曾經(jīng)記載著”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歲難熬歲歲難熬歲歲熬”的年代艱辛;還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美好現(xiàn)實期盼的過往。 </p><p class="ql-block"> 但求年好過,歲納祥,一歲除,新桃換舊符,都寫在除夕夜辭舊,元日晨啟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年輪里。年、歲,有時難過、難熬,難在一個關(guān)口,年關(guān);新桃換舊符,承前啟后,除舊歲,啟新元。深藏著拋棄歲月艱辛無收,新春開啟五谷豐登兆頭的美好祝愿與祈禱。 </p><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的年輪里,有土默特川黑河圈子保佑,也甩不開年有豐欠,歲偶圓缺的自然交替。有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也遇旱澇成災(zāi),顆粒無收。于是乎民間生出”過大年,也少不了等同過年關(guān)”的論道。莊戶人家辛勞一年,追求的是豐盛有余,吃飽穿暖。除舊迎新的旺火要染紅啟元一歲的光景,啟元開泰的爆竹便要報出辭舊納新的顯應(yīng)。過年,都是關(guān)。好過年,好過關(guān);難過年,闖難關(guān)。好與歹,皆因一年的收成。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旱澇成災(zāi),燒吃無然。成就的都要“歡天喜地或強顏歡笑,過大年”。于是,過大年少不了“臘月窮漢賽如馬”的來龍與去脈里的民間民情寫照。貧寒人家,燒吃無然,卻少不了子女緊逼,大人無奈,這就是過年里的一關(guān),年關(guān)。大年好歹要過,雖然少不了“愁由心生”,為人父母也要愁得愁過。年貨沒多也需少,少也需少辦。遠周近借,求親找友,想方設(shè)法,便有了”臘月二十三,有錢沒錢上善岱”的家鄉(xiāng)人民間里的真情實況。善岱,小鎮(zhèn)歷史悠久,算得上歷史上商賈云集,地處歷史上黃河北岸水旱碼頭河口集鎮(zhèn)之西北,鐵路重鎮(zhèn)薩拉齊之東南,土默特川上商賈一線中點。古老集鎮(zhèn),青山之南,黃河之北,可謂土默特川東南西北中心區(qū)域,稱得上商賈集散。故鄉(xiāng)的人家逢年過節(jié)或平時生活中置辦日用品,打紙雜,辦年貨”的大場面。 </p><p class="ql-block"> 家鄉(xiāng)過大年習俗,除夕日出至入夜,上午上墳祭祖、貼春聯(lián)。午后清掃庭院,清水花灑壓塵。下午垛旺火。 </p><p class="ql-block"> 垛旺火,有程序,是個技術(shù)活兒。首先立放旺火架,旺火架上要貼“旺氣通天”、或“旺氣沖天”堅聯(lián)一條。旺火架的取材造型戶戶有別,各有千秋。老家里,有的大戶人家家傳木制旺火架,四根立木,外糊麻紙。旺火架上面放一口裝滿攤平土的舊鍋,鍋上中間放上引火硬材,南北兩面在硬材周圍東西向用磚塊或土坯平放兩層作垛旺火底基及煽旺火風道,底基上圍硬材用炭塊垛旺火,垛好的旺火上面放妥用剪成吉祥圖案的紅黃綠紫色彩紙旺火罩;有的人家沒有旺火架,便用三條椽中腰用麻繩系住,然后運用三角的穩(wěn)定性原理上下?lián)伍_,上面放口舊鍋,鍋里以土裝滿攤平,中間留下引火木材豎式位置,木材南北東西向平放兩層磚或土坯作底基,中間留出引火點燃、煽旺火風道,從底基上用炭塊垛旺火,垛好旺火上面放彩紙旺火罩;還有的人家把大甕搬來,底朝天放好,上面放土炕板,土炕板上垛旺火。不管哪種方式垛旺火,都時刻牢記,在旺火架上貼上“旺氣通天”,或“旺氣沖天”旺火豎聯(lián)。 </p><p class="ql-block"> 垛旺火,如蓋房,既要壘墻的技能,又有蓋頂?shù)墓Ψ?。垛旺火的普通形式,旺火架放鍋,鍋里放土填平,上面中間豎硬材,四周平放兩層磚垛,磚垛上圍繞硬材壘大炭開始垛旺火。大炭垛旺火如蓋房,需要引入“結(jié)構(gòu)力學(xué)”概念的技術(shù)操作要領(lǐng),認識大炭型狀不規(guī)則的砌墻難度。既要運用上下兩層間炭塊兒壓縫相聯(lián)關(guān)系,又要保證大炭旺火外形寶塔式的整體美觀穩(wěn)定性。 </p><p class="ql-block"> 在托克托期間,由于工作任務(wù)特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節(jié)假日,就連除夕,上午慰問值班單位,晚間還是慰問、看望、查崗如供電、自來水、看守所、消防、武警等值班單位,只有除夕下午半天屬于“自己”,便是貼春聯(lián)、垛旺火、清掃庭院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 ?。ń由享摚? </p><p class="ql-block"><b> 旺氣沖天</b></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的過大年籠旺火,我家年年籠一個旺火需用三百多斤大炭。垛一個旺火,歷時至少兩個小時。垛好旺火,吃年夜飯。飯后再行慰問在崗值班人員,除夕夜九點前回到家里,與妻子兒女熬年守夜。零點點燃旺火、發(fā)旺火、燃放煙花爆竹。迎著滿城五彩繽紛的夜空里禮花焰火祥光,嗅著滿城接地氣的煙火味,圍著自家預(yù)示歲歲興旺發(fā)達的旺火,興高采烈地轉(zhuǎn)旺火、烤旺火、喜氣洋洋欣賞觀看旺火。</p><p class="ql-block"> 籠旺火,垛旺火,發(fā)旺火,隨著年代的更替,生產(chǎn)生活條件的變化改善,故鄉(xiāng)人家的垛旺火、發(fā)旺火的條件與形式發(fā)生著改變。</p><p class="ql-block"> 垛旺火,由傳統(tǒng)的旺火架上手工大炭壘旺火,改為鋼材旺火架、旺火罩。支好旺火架,架上中間豎立硬材后,蓋上鋼筋旺火籠,將大炭塊放滿旺火籠;發(fā)旺火,旺火硬材大炭里先澆灑柴油,然后點燃。柴油燃點高,生旺快,易著火。柴油助力,邊燃火邊澆油,也可不用手工煽、發(fā),任其自燃;也或靠柴油引燃火苗,用電風箱吹風發(fā)旺。</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走向,年代的更迭,原始的傳統(tǒng)籠旺火、發(fā)旺火形式,作為歷史精典,存入史冊了。</p><p class="ql-block"> 垛旺火、籠旺火、發(fā)旺火,民間民俗祈禱大自然降吉祥,賜安康,納興旺之盛典傳統(tǒng),求旺求火之愿,規(guī)矩不能違,時代不可遺。但民間有歷久所愿,垛旺火之材卻各有時代、材源、多少、余缺之別。</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之前,受資源運力制肘,那時土默特川上的二柄子牛、馬車很難運回喇嘛灣的下河大炭或準格爾的煨炭,更談不上楊圪楞的精炭。每到大年籠旺火,有辦法有心計的人家,拿出糧房里早已切劃余存的一點大炭垛個旺火,旺火垛得很小、很??;有的人家無炭,就用硬材作旺火;還有的人家,干脆搬來幾捆柴草,點燃年草,代作旺火。</p><p class="ql-block"> 進入人民公社,各村有了三套、四套膠輪胎大馬車,從此拉上了喇嘛灣的下河炭,過大年的大炭旺火于是“一統(tǒng)天下”,取代了旺火取材“的五花八門”。</p><p class="ql-block"> 籠旺火,講究品位,講究形式。土默特川上的旗縣、村莊,文化差異、自然條件差異,各有所長,各有異同。表現(xiàn)的是因地制宜,各顯所長。</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旺火,鐘情于喇嘛灣的大炭旺火;托克托縣城里的居民旺火,追求藝術(shù)風格,用料以炭面拌粘土和膏,模具脫花坯,晾干花坯垛旺火,垛出的旺火象廟、象亭、象城樓。迎春點燃發(fā)旺,圍繞旺火伴隨著沖天禮花熖火的升空,爆亮出不夜天禮花造型光彩,與花簇噴射燃放的繽紛,形成一組難以擬比的麗影流彩,融匯著喜韻庭院的祥和人家、太平盛世的一方天地;土右旗工作,在薩拉齊過了兩個大年。薩拉齊的旺火,取材楊圪塄精炭。炭塊平面少,垛時費時費力,但辭舊迎新點燃發(fā)旺,炭的膠油性相煉相連,旺火便是紅滿廳院,一輪紅紅火火的祥景光照,越出院墻而爭奇斗艷。楊圪塄精炭油性大,喜煉耐燃。旺火紅了,猶如一團紅火籠,一直紅到大天明,紅到元日大上午。</p><p class="ql-block"> 工作調(diào)動,家搬呼和浩特市內(nèi)。前幾年過大年,小區(qū)樓前垛燃旺火,我們家窗戶前,自個也曾經(jīng)垛過,燃過,發(fā)過好幾年旺火。旺火燃料取材過喇嘛灣的大炭,也曾隨鄉(xiāng)入俗用料蜂窩煤。蜂窩煤垛旺火,省勁、省事、省時。辭舊迎新點燃后,近賞遠觀,造型與火苗溢彩流光,不失美觀典雅,引得樓里樓外鄰居烤旺火、添喜氣、迎新春、求安康、納祥瑞。</p><p class="ql-block">自環(huán)保政策實施,落實環(huán)境保護措施以來,近幾年,小區(qū)迎新春點旺火的活動停息了。</p><p class="ql-block"> 籠旺火是民間過大年辭舊迎新,求興盼旺求祥納福的民俗傳統(tǒng)。但在歲首元日開啟新春,少不了正月十五鬧紅火,十五為正日,十四、十五、十六,紅紅火火三天,官話叫“鬧元宵”,老家民間稱之為“鬧紅火”,這是土默特川上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tǒng)活動。童年、青壯年時期,家鄉(xiāng)過正月十五,家院里要籠旺火,村里連著三天鬧社火,夜晚在戲場里游九曲、更要籠旺火?;\的大炭旺火可以說夠規(guī)模,但比不了托克托縣城鬧元宵的大炭旺火之“大”。</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縣城距喇嘛灣就近,運輸方便。托克托人文化異興,愛紅火,年年正月十五大鬧紅火。經(jīng)歷中記的在二十年之前,本人承擔過三四年全縣元宵節(jié)活動總指揮。那個時期,雖然財政困難,但少不了正月十五鬧紅火。鬧紅火,主要是鬧在舊城到新城一條主街上。沿街單位各自承擔焰火花銷,各大單位出組社火活動文藝隊伍。托克托人鬧紅火鬧的巧,鬧的妙。巧、妙就在于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夜晚,長長的彩車、文藝社火隊伍由西向東表演行近,好幾萬人的觀眾在文藝隊伍兩側(cè)緊跟相隨,街道兩面的單位迎著文藝表演隊伍的行進點燃煙花爆竹。彩焰照亮如晝的夜空,人海漫游在時潮海洋的街道,天、地、人立體組合,匯聚出有驚無險,年年如此,從未擠傷、踩傷、爆竹炸傷事故發(fā)生的壯麗史畫。</p><p class="ql-block"> 紅火鬧的歡快、興致、日懸。此時托克托托城大街兩邊單位的旺火更是遠近無比,超凡脫俗。</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鬧元宵紅火三天,托城的旺火更是旺氣匯通社火,三天里爭奇斗艷地籠起來,旺起來。</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縣城元宵節(jié)里的三天旺火,籠一個旺火每天用料一解放車五六噸大炭。下午五點前點燃,上燈時正旺,旺火紅了紅滿天。十點之后鬧紅火的社火文藝隊伍漸行漸進,逐漸遠去,炮聲依稀,月夜?jié)u入寧靜,游人歸宿,旺火還在興致之期。</p><p class="ql-block"> 說旺火,籠旺火,發(fā)旺火,轉(zhuǎn)了一圈,還是要四歸到家鄉(xiāng)籠旺火發(fā)旺火,接神過年的神圣儀式、神圣時刻、神圣傳統(tǒng)民俗。</p><p class="ql-block"> 年年除夕,貼好春聯(lián),下午把院子打掃干凈,便開始垛旺火了。垛旺火,年年除夕必然遵循一套操作程序。</p><p class="ql-block"> 父親依照祖上傳傳的禮教,習慣了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習性,垛旺火,垛的細致入微,精雕細琢,在家鄉(xiāng)的小村里,可為魁首。垛好的旺火,物如其名,外觀敦實、穩(wěn)當持重、大氣美顏;內(nèi)感材炭相銜,易火易燃易旺。垛好旺火,開始清掃庭院,爾后,村井擔回清水,用清水灑院,壓住院里塵土。一套程序完成,稍稍休息一會兒,天過黃昏后,開始張燈結(jié)彩。點亮窗戶前高掛的燈籠,在屋里柜子正中墻上高掛的“福隨天運循環(huán)轉(zhuǎn),財遂春風次第來”對聯(lián)的“福星、祿星、壽心”“三星”圖前,灶臺上方灶王爺神位前和屋外天地爺神位前分別點燈上香后,在院里響炮,便是妥善“安神”了。</p><p class="ql-block"> 安神后,母親的年夜飯做好了,開始吃團圓飯,飯后就是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守歲“熬年”。</p><p class="ql-block"> 熬年,在那些年代,既無收音機,更無電視,甚至家里點燈、院里燈籠點燈,都是由“燈盞”麻油燈進化為墨水瓶自制“煤油燈”,在一九六三年之后,才通電,點上電燈。所以除夕夜熬年,聽不到歌聲,看不上影視,甚至缺少了佳節(jié)節(jié)日氛圍的光亮。只有大人坐在麻油燈前,煤油燈下,直到后來高掛的電燈照明里,包餃子、準備接神點心;小孩開始了三五成群的東家門進,西家門出的“跑大年”。</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沒有鐘表看時間,依靠望星辰推算時辰。約摸后半夜四更之后要進入五更之時,也就是現(xiàn)在講的三點之后,要準備安排接神前,熬年的大人上房向村西南方向瞭望,尋找接神旺火祥兆。</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們小,聽長輩或年令大些的兄長們說,西南方向有個叫“西圪堆”的地方,每年到了五更天吉時良辰時刻,能看到那里點著的旺火。瞭見“西圪堆”的旺火點燃了,就說明進入五更天的良辰吉時,就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五更天了,村里人就該開時籠旺火,也就是點旺火,發(fā)旺火。點燃旺火發(fā)旺火,不能灑油自燃,也不能用后來的手搖風箱搖著吹風,只能用茭桿蓋或糜穗做的新笤帚煽。盡管雙手凍的生疼發(fā)麻,但必須堅持煽,這才叫“籠旺火”“發(fā)旺火”。旺火越煽越旺,才叫做越發(fā)越旺,旺氣天賜通天,預(yù)示著全家大人小孩新年通順,家業(yè)興旺、發(fā)達,家人吉祥、平安、健康,日子越過越好,越發(fā)越順。</p><p class="ql-block"> 旺火旺起來了,在進入旺氣沖天或旺氣通天之時,開始接神。接神之際,要拉開家門迎接諸神歸位,此時小孩開始響炮,大人對著旺火磕頭拜神,請上天諸神下凡歸來,歸位保佑全家大人小孩吉祥、平安、健康、一年大吉大利,家業(yè)興旺。</p> <p class="ql-block"><b>大滿紅正傳 </b></p><p class="ql-block"> 文/王鵬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這步田地,他們家別說提親的不去,就連親家朋友也都躲得十里十里。 他一晃就圪混了三十多歲,還是光棍一條,不知道媳婦是個什么滋味。 </p><p class="ql-block"> 他娘眼瞅他是豆腐跌進了灰堆———提不起來,沒一點指望,便夾氣帶 病又得不到治療,索性撂下他尋他爹去了。 </p><p class="ql-block"> 這下倒好,他成了純粹光棍一條。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一人穿暖全家熱和,越發(fā)無牽無掛,自在灑脫。只可惜他娘受了屈憋。自進了他們李家,先是活在公婆手下,只是個仆牛受童,沒有好活;后來跟上他,光景過得丟底跌幫,少吃沒喝,臨死連一副好棺材也沒掙下。他用一支舊躺柜換了一口薄楊木板棺材,央浼了幾個本族當家把娘舁出去埋了。當天吃了一頓素糕燴菜,還是靠眾本家湊份子貼賠。 </p><p class="ql-block"> 建國初,國家正處于百廢待舉,各行各業(yè)都亟須用人的時期,他本能夠也有機會參加一定的工作。 無奈他對鐵、木、泥、瓦、氈、染、皮、畫、剃、毛、鞋、繩、炊、鼓、醋、糖……七十二行,行行不會,搞商業(yè)不會算記,拿輕扛重沒力氣,看門下夜又丟盹瞌睡,一句話,哪個單位也不愿要一個甚也干不了的懶漢。 他真成了挑剩下的朽瓜爛蛋———沒人要的東西。 </p><p class="ql-block"> 老鐵匠閆九維因為與他跟前戶地,想幫他一把,讓他拉風箱扛大錘,每天有個正經(jīng)營干,依時按候能吃頓飯。他腦袋一歪眼一斜,鼻子一搐嘴一扁:“哼! 你那八磅大錘我扛不動,燒紅打黑的營生我不干。 ”干貨鋪錢掌柜看在與他是父輩之交隔街居,讓他做扇火擔水徒弟,想讓他既解饞嘴,也能學(xué)點手藝。 他嘴一不咂眼一瞇,低頭說話沒了底氣:“嗯,我倒是愿意給你當徒 弟,就怕扇火悠了點心,一后晌擔不滿四大甕水。 ”</p><p class="ql-block"> 按說一個三十來歲膘肥體胖的中年漢子, 不論干什么也不愁掙口飯吃。有誰愿意閑坐下不動彈吃了上頓沒下頓呢?大滿紅偏偏就是這號人。他活了那么大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從不思謀自己應(yīng)該干些什么。 他想的是看家里還有什么值錢可賣的,賣下錢能買什么好吃的。 到后來竟把鍋盆盤碟,火爐火筒,瓢勺匙鏟也賣得一干二凈。 有人擔心地問:“大滿紅,你連鍋碗也賣了,怎做的吃飯呀? ” </p><p class="ql-block"> “不愁,問人們要的吃上點倒行了哇! ”他擺出滿不在意又胸有成竹的樣子,用手指了指四周又拍了拍圓鼓鼓的大肚皮輕松地說。 </p><p class="ql-block"> 問的人只好搖搖頭,苦笑著無可奈何地離去。 </p><p class="ql-block"> 他先是向本族當家、夾壁鄰居要口剩飯剩菜填飽肚子。 可他是只管要吃要喝,看見人家油瓶跌倒也不給扶一下,鄰居們起房蓋屋,他聞見油香就去吃糕,磚不搬一塊,泥不鏟一鍬;誰家要辦婚喪事宴,他也是只等著吃飯,不幫忙搬桌凳掃院;平時人們的場面上有豬雞糟蹋糧食,他即使看見也不給去攆…… </p><p class="ql-block"> 后來,鄰居見了他就關(guān)羅門,親戚見了他像躲瘟神。他餓得戧不住了就圪串到前街上要。 終于瞅準了一個絕好的地方———東巷口副食門市部。 這地方離家不遠,每天買東西的人進進出出拉拉不斷。 就蹲在沿臺上要吃的要錢,肚子問題就能解決,用不著挨門逐戶,串巷走街,白跑路不算,還遭人推攮白眼。 于是,他在這里一蹲就是二十來年。 </p><p class="ql-block"> 他討吃與眾不同:每天老蹲,專找認識的熟人,既不說“打發(fā)上點”、“可憐可憐”,也不見人就施禮,彎腰曲身。 給吃食更好,給錢也行,但對誰也不說聲“謝謝”,更不感激鞠躬。 擺出一副驢死了架子不倒的少爺傲氣和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不求人形影。 </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陽婆一竿子多高他才爬煞起來,趿拉上兩只鞋卜子,苫披上襖兒,揉著膿眵膠鍋的睡眼,挺著彌勒佛似的大肚子圪搖大擺地忽悻到東巷口。 夏天,一前晌就在東沿臺上要,到后晌就躺在西欄柜沿臺上睡懶覺,全天不受陽婆曬照;冬天,前晌在西沿臺上曬陽陽,后晌就坐在東沿臺上捉虱子,終日不挨冷凍。 你看,他討吃也想的是舒坦。 他不像托縣名丐楊根榮那樣起早貪黑,一天要跑好幾個村,串無數(shù)戶,大年三十也坐不住。 他純粹是寒號鳥一轉(zhuǎn),得過且過,陽圪嶗嶗暖和。由于成年累月像圪絳蟲一樣萎萎不動,居然攢下一身虛膘。 </p> <p class="ql-block"> ?。ń由希┱f到他的饞和懶,簡直有些令人難以相信,百思不解。 從小到大,都是娘和奶奶替他穿衣服,系扣子,緊褲帶,穿鞋襪提后跟,就連手臉都是娘給他洗到十幾歲。后來沒人幫他穿了,他就把上衣披在身上,大冬天也不扣扣子;穿褲子不緊褲帶,只把褲腰別掖起來;挺好的鞋他不待要提后跟,專踩倒后幫,便于趿拉;常年不洗臉,臟得像個五道爺…… </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家里雇有傭人伙計,后來有娘的代替,所有營生都不用他出力。 他活了四十來歲,沒提過一桶水,沒倒過一簸箕灰,別說脫泥下水,連打掃家掃院也不會。 沒打過一塊炭,沒做過一頓飯,家里不打掃,衣服不洗涮。 到后來家臟得像豬窩,土坑常年不過火,大冬天凍得能挺肉,連好人家的涼房也不如。 </p><p class="ql-block"> 他從小吃肉養(yǎng)成了饞嘴,頓頓沒肉不吃飯。 年輕時,早上雜碎燒賣,晌午豬肉燴菜,晚上就到肉車子上割些熟肉頭蹄。他愛吃餃子,卻只吃肉餡不吃皮;吃燒賣只咬底底,不要上面的白面嘴嘴;吃果子梨只咬幾口,吃點心餅子也咬個半截五寸就丟棄;吃西瓜懶得唾籽兒,只掏紅瓤,不溜瓜皮;吃魚嫌刺扎,不要頭尾;吃肉不啃骨頭專吃肥肉,道衩衩里常有糖,各種零食不離嘴。到后來雖然窮得討吃要飯,依然是一要上點錢就買好吃的解饞。像他這種又饞又懶的人,真可以說是托縣僅有,世上少見。</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后期的某年冬天, 人們突然發(fā)覺有好些天不見大滿紅的身影。 有幾個消閑無聊的退休老人便四處打聽,游竄到北街大滿紅住的小土屋。 叫了幾聲,沒有回應(yīng)。 推開門一看,一股死煙爛氣撲鼻子嗆人。 再看,大滿紅袒胸露肉躺在光溜溜的土炕上,面孔紫青,挺成個硬棍,估計好幾天前就已經(jīng)喪了性命。 人們有點納悶,他災(zāi)沒災(zāi)病沒病,怎么就死了呢? 仔細觀看屋里的情景,讓人們大吃一驚:爐臺上沒鍋,蓋的一塊爛鐵皮滿是窟窿,死灰充滿了鍋寢;靠貓巷子上揭開了炕板子,柴灰充滿了炕洞;靠煙洞的引口上也揭開沒蓋嚴,漏氣走風。 </p><p class="ql-block"> 于是,眾人七嘴八舌地分析推斷他死的原因:“看樣子他多年懶得不掏灰, 鍋寢充滿了就在貓巷子上的炕洞里點柴禾……” </p><p class="ql-block"> “肯定他的煙洞也不吸,所以揭開引口看,看完也沒蓋嚴……” </p><p class="ql-block"> “估計是他沒炭燒就收拾些潑行爛李的東西在炕洞上放柵柵火, 你們聞這怪味……” </p><p class="ql-block"> “我看他是讓凍死了。 ” </p><p class="ql-block"> 一個斯斯文文的老者捻著胡子,摸了摸歇了頂?shù)墓饽X門,頗帶總結(jié)性說:“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分析,我認為他是這樣死的:他家里大冬天不生火爐子,凍得戧不住就摟攬一些碎柴爛草放棚柵火取暖,烤熱了身子就睡下,可是柴禾里夾雜有塑料袋之類的東西,圪煨下滿家煙,他也不待要爬起去開門晾煙,不知不覺就被煙悶過去了。 到后半夜一受凍,想動也干脆不能動了,第二天也沒人發(fā)現(xiàn)搶救,于是乎就徹底結(jié)果了。 ” </p><p class="ql-block"> “這種懶猴,凍死也不屈。 ”不知誰冒了一句。 </p><p class="ql-block"> 多虧幾個遠房本家,看在同宗同姓的份上,找了一塊破席子把他裹住抬到他父親墳?zāi)_下挖了坑埋掉。 </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時間,他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大家不免一番短嘆長吁???惜一個有錢人家的獨生子弟,原指望他出息成器,能傳宗接代光耀門第。沒想到他自幼養(yǎng)尊處優(yōu),被老人們寵慣得只會享福,不想吃苦。一輩子饞吃懶做,游手好閑;毫無要強上進之心,也沒學(xué)下一技本領(lǐng);雖有強健的身體,卻無縛雞之力;盡管祖上給他留下很多家產(chǎn),卻不夠他坐吃山空賣光花完;前 </p><p class="ql-block"> 半輩子享夠了清福,后半輩子受盡了洋罪;懶癱一生,白活一世,最后竟落了個煙悶凍死的下場。不過細一琢磨,好像這又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好在他沒有暴尸街頭,撒骨揚腸,這也算是他的善始善終吧。</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好多人不知道他死時歲數(shù)多大,官名叫甚,只知道他叫“大滿紅”。(完)</p> <p class="ql-block"><b>壘旺火</b></p><p class="ql-block"> 文/方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過大年,村里人都要壘旺火,上午上墳給先人燒了紙,吃了豐盛的午飯,下午開始壘旺火。旺火是用炭壘成的,像圓錐體,中間有劈柴,劈柴下面有麻稈,以便好點著。壘旺火也有講究,旺火要壘得牢靠,夜里接財神旺火才能燒得火旺,不至于燒在半道塌了。每年壘旺火是有福大(爸爸)的專利,他嫌有福毛手毛腳,怕旺火壘不牢靠,不讓插手,有福也懶得和他爭,那也不是什么好活兒,劈柴打炭弄一手黑。有福穿上新衣服嬲的,正準備出去找?guī)讉€哥們兒玩牌,隔壁的王嬸探出墻頭喊有福大:“來運哥,杏花她大上墳把腳崴了,你壘下旺火,幫我們家壘一下哇!”</p><p class="ql-block"> 王嬸是杏花媽,杏花比有福小一歲,長得水靈靈的,是方圓幾個村出名的美女,一笑一眸有一種讓人憐香惜玉的感覺。有福有事沒事總往杏花家跑,幫著干這干那,父母知道有福的心思,也托媒人說過,可杏花她大不同意,杏花對有福也是不冷不熱的。杏花大一心想把杏花嫁到城里,吃商品糧,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戶人。今年開春杏花在城里找了個保姆的營生,她一進城,有福像丟了魂一樣,春種秋收提不起勁兒。大半年沒看到杏花了,一聽王嬸叫有福他大幫忙壘旺火,有福自告奮勇要去,有福大不讓去,說有福壘不好,有福媽知道有福的心思,說:“你個死老頭子,你壘的好也沒見你接回一個財神來,光景還不是窮得叮當響。讓娃去哇,說不準能接回一個仙女來。哈哈!”</p><p class="ql-block"> 有福像領(lǐng)了圣旨一樣,手托墻一縱身,“嗖”一下翻墻跳進了杏花家的院子。杏花正在院里曬剛洗出的乳罩,嚇了一跳,“有福,你怎么跳墻頭了?你忘了幾年前跳墻摔斷了胳膊?!毙踊ù┑煤軙r尚,搖擺著那苗條的身材走過來,有福的心咚咚跳,他都有些不敢正視杏花,有福撓撓頭,“我是過來壘旺火的?!蓖鯆馃崆榈亟杏懈;丶页蕴呛炔瑁踊ù笠蚕『钡媒o有福遞煙。有福說不用了,先壘旺火哇!那時候人們壘旺火沒有旺火罩,也沒旺火架,用甕倒扣當旺火架,杏花家沒有空瓫,有福在院里轉(zhuǎn)了一圈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適合做旺火架的東西。“王嬸,你們以前用什么做旺火架了?”“是一口破甕,夏天讓那個個泡豬拱倒打爛了?!?lt;/p><p class="ql-block"> 有福瞅了一眼豬圈,眼前一亮,那兒有一個碌碡,就用它當旺火架哇!有福伸伸胳膊伸伸腿,把褂子一脫向幾百斤重的碌碡走去。杏花拿著有福的褂子張大了嘴,“你不會是用它當旺火架吧?”“嗯!”有福想讓杏花看看我的威武神力,有福聽人說女人喜歡強壯的男人。有福掄起胳膊用力想把碌碡滾在院當中,他以前也滾過,和玩一樣。有福使出吃奶的力,碌碡紋絲不動。倒霉,那頭圪泡豬經(jīng)常在碌碡下尿尿,碌碡凍住了,更可氣的是,有福由于用力過猛,菊出來一個屁,還很響,杏花捂著嘴笑彎了腰。在女神面前出丑,有福的臉一下紅了?!吧敌∽?,不要用蠻力了,用棍撬?!毙踊ù蠊罩_走過來說。</p><p class="ql-block"> 有福有些尷尬,平時他腦袋很靈光的,今天怎么了,在女神面前就像一個莽夫,有福忙找了一根胳膊粗的椽檁,又找一塊石頭當支點,有福,杏花、杏花媽、杏花大四個人合力把碌碡撬松動了,有福幾下把碌碡滾在院當中。劈柴、打炭,有福忙乎著,其間,杏花給我端來一杯紅糖水,還遞過手帕讓有福擦汗,有福手黑沒接,杏花讓有福低下頭,像個小媳婦兒給他擦汗,手帕香香的,有福一時高興地忘乎所以,今天杏花一家有福我很熱情,他心想,看來他們接受我這個“女婿”了。有福咕咚咕咚喝完一杯糖水,在手上唾口唾沫,兩手一搓,搬住碌碡的一頭,用盡全身力氣,要把碌碡豎起來。正當有福發(fā)力的時候,忽然聽到屋里王嬸問:“杏花,你對象生辰八字是多會兒的?媽得找羅半仙給你們算算合不合適?!?lt;/p><p class="ql-block"> 什么?杏花有對象了,有福腦袋“嗡”的一聲,他一走思,勁氣一泄,“嘎嘣”一聲,倒霉!腰閃了,痛得有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p><p class="ql-block"> 有福在炕上躺了一個多月,杏花過來眊他,他氣得不見她,讓她走,這個年過得太糟心了。有福三天沒吃飯,有福媽每天哭,有福大是長吁短嘆,罵他沒出息。一天,大概過了正月了,杏花又來了,眼睛紅紅的。有福依舊沒有好臉色:“你來干甚了?我不用你可憐?!彼裏o奈地說:“有福哥,我對不起你,我們沒有緣分,你忘了我哇!你的好,妹子一輩子記著?!毙踊ㄕf完哭著跑了出去。后來才知道杏花大收了人家三千的財禮,杏花硬不過她大,她不愿意也沒有辦法,更何況找了有福也沒方向,那個年代愛情可不能當飯吃。</p><p class="ql-block"> 秋天,杏花出嫁了,那個男人長得一板錘高,活脫脫是個武大郎,還是個燒鍋爐的,只是因為人家是正式工,吃著商品糧。有福像失去了最心愛的珍寶,他傷心、氣憤,一口氣喝了一瓶白酒,有福大躺了三天。那年冬天有福離開了家鄉(xiāng),到城里當小工。為了多掙錢,他去卸水泥,又把腰閃了,醫(yī)生對我說,你以前有舊傷,不能再發(fā)重力了,如果不注意,有癱瘓的可能。這個事有福沒有告訴父母。</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后,那個武大郎鍋爐工下崗了,開了一家小飯館。那天朋友請有福吃飯,正巧去了他家的飯館,有福看到了二十年沒見的杏花,時間把杏花從一個婀娜多姿的美女變成了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兩口子都是肉圪蛋,真有夫妻相,還真是嫁豬隨豬。杏花問有福現(xiàn)在做什么工作?他說,我在一家公司打工。那年壘旺火受傷,改變了有福的生活也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個事他一直沒有告訴杏花,有福不想讓她活在自責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