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也增添了過年的喜慶,更是對孩子們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條件的提高,簡筒單單的壓歲錢,每年都會制造出各種各樣的矛盾,影響著家庭的和諧,令不少年青人處于矛盾的旋渦之中,影響著親戚朋友之間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小李夫妻倆帶著5歲的兒子到岳父家拜年。小李媳婦王英幾天前就為壓歲錢的事犯愁,自己只有一個孩子,大伯家兩個孩子,一個孩子一千就是兩千,可他每年給自己的孩子一千。再說爸媽每年給也是兩千,給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千。王英說給小李聽,小李一聽頭就大,不就是兩千塊錢嗎,至于每年都要叨叨嗎。小李嘴上雖然這樣說,心里也在犯嘀咕,他知道王英心里藏不住事,心直口快萬一到家說出去那可丟人丟到家了。他想了一晚上也只能這樣做了,臨走前他悄悄的對王英說,今年我保證不讓你吃虧了,你就耐心的等待吧。酒足飯飽,各種形式走了一遍打道回府,一家人高高興興回到家,小李變戲法似的從衣服里掏出來一個大紅包,伏在老婆耳前悄悄的說,這是爸媽專門獎勵給小兒媳婦的,還說了決不會讓我們吃虧。王英拿著紅包原地跳了兩圈,嘴里還連聲說著謝謝爸媽。這時的小李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心想你高興了,可苦得是我的私房錢,這兩千塊錢你知道我攢了多久了嗎,今天說沒有就沒有了,你說能不心疼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鄰居小王可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去岳父家之前,媳婦岳芳就囑咐他,她姐姐那天也去,她家有三個孩子,包壓歲錢時一定要比她姐給的多,別讓人家看不起我們。這事也怨小王,他這個人什么都好,就是做的事不怎么過腦子,經(jīng)常想當然辦事,他也沒有問問岳芳,就想當然的包了三個200元的紅包,而且沒給岳芳知信就給了人家,可岳芳的姐姐卻給她女兒包了個800元的大紅包,當場她媳婦臉色就十分難看?;丶液髮χ⊥蹙褪且活D抱怨,弄得小王好沒有面子,為此事倆個人冷戰(zhàn)了一個多月。</p> <p class="ql-block"> 這件事過了很久,作為教師的小王媳婦岳芳也想通了,每年為給壓歲錢費這個心思真是鬧心,也真沒有意義。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她就在家庭群里發(fā)了一個倡儀,從此以后互相之間不再給壓歲錢,想聽聽親戚朋友的意見,沒想到得到了親親們的熱烈響應,今后過年再不用為給壓歲錢這個事鬧心了,真是大快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