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讀一部好書,就是和一顆高尚的心靈在交流。 </p><p class="ql-block"> 余華的《活著》就是一部好書。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人生表達(dá)的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 每一個讀完這本小說的人,無不被書中一個個人物的悲慘命運(yùn)所觸動,內(nèi)心深處總會自然而然的感慨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yùn)。如果讀此書的過程中,你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你就實實在在算是一個冷漠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 余華在本書的自序中寫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yuǎn)只為內(nèi)心寫作,只有內(nèi)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內(nèi)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wèi)這個原則必須付出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nèi)心并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于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nèi)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于發(fā)現(xiàn)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p> <p class="ql-block"> 余華曾談到《活著》的創(chuàng)作背景,他曾聽到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老黑奴“以歌報痛”的樂觀主義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余華,他決定創(chuàng)作一篇類似老黑奴的小說,就是這部《活著》。</p> <p class="ql-block"> 小說名為《活著》,事實上卻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講述死亡。</p><p class="ql-block"> 福貴年輕時好賭,敗了家產(chǎn),氣死了他爹;搬到茅草屋后,他娘不久就病死了。</p><p class="ql-block"> 兒子獻(xiàn)血,被醫(yī)生抽血活活抽死了;女兒四歲時因為一場高燒變得聾啞,婚后生孩子難產(chǎn)而死。</p><p class="ql-block"> 妻子家珍本就重病,不堪兒女相繼離世的沉痛,女兒走了三個月,家珍也走了;四年后,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壓死了。</p><p class="ql-block"> 唯一的外孫苦根長到七歲,沒想到竟然因為吃豆子撐死了……</p><p class="ql-block"> 所有親人都離福貴而去,只剩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福貴回憶自己飽經(jīng)滄桑和苦難的一生時說:“我有時候想想覺得傷心,有時候又很踏實。我親手安葬了他們,自己死時也不用再擔(dān)心誰了?!?lt;/p><p class="ql-block"> 福貴的命運(yùn)殘酷的不能再殘酷了,悲涼的不能再悲涼了。</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苦難的福貴,悟出了一點人生道理,他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性命。像我這樣,說起來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rèn)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lt;/p><p class="ql-block"> 哪怕歷經(jīng)生死,哪怕遇到再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福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選擇了好好活著,用坦然的心態(tài),踏踏實實過好余生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lt;/p> <p class="ql-block"> 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世界上有四大古文明,包括古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還有我們古老的中華文明。但是,很可惜的是,其他文明到目前為止都已經(jīng)消失了,只有中華文明保留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是地理因素,也有人說是人口因素。</p><p class="ql-block"> 而我覺得一個民族的性格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yùn)。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玍生不息延續(xù)至今,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特別能忍受,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難。</p><p class="ql-block"> 余華筆下的福貴就是咱們普通中國人的一個縮影。該哭的時候,他笑著去迎接;絕望的時刻,他看到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 2022年我和我身邊的人也都是忍受著痛苦走過來的。</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時間有過保質(zhì)期,困在算法里的我們,算不出解封的日期。</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空間有過封凍期,無數(shù)個想去止于不能去。</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全民長隊的雨季,棉簽落入試管,光陰曾在試劑中顯現(xiàn)。</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空氣中彌漫著奧密克戎,我們?nèi)淌苤邿?、疼痛,看見試劑盒的兩道杠,在尋找著一盒布洛芬?lt;/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那些嗓子已說不出話來,手上扎著針輸液的醫(yī)護(hù)人員還照顧著病人。 </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我們經(jīng)歷了多少次的生離死別,我們?nèi)套”瘋?、擦干眼淚為親人送行……</p> <p class="ql-block"> 但是,再大的苦難,我們也忍受過來了。因為我們一直相信著:沒有一個寒冬是過不去的,沒有一個春天是不會到來的。</p> <p class="ql-block"> 前幾天,我看了南京大學(xué)教授余斌整理撰寫的這本書《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這是一位103歲的小女生楊苡先生的成長史。</p><p class="ql-block"> 楊苡先生是小說《呼嘯山莊》的翻譯者。因為長壽,她看到了和她同時代所有人的結(jié)局。時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時代本身。</p><p class="ql-block"> 她的女兒說:母親103歲了,還像一個小女生。會見客人前,她還要抹口紅。并不是她的樣子有多年輕,而是她思維敏捷,活力四射,對什么都感興趣,對什么都好奇,她天天都要看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中最喜歡的詞語就是“等待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中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值得一過,活著就是勝利。”這句話道出了生命的真諦。</p> <p class="ql-block"> 光陰仍似箭,匆匆又一年。</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你經(jīng)歷的事情無論是好是壞,都請記住,如果這一年只要你和家人還健健康康的活著,那就是最好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 茌今天這個特別的歲末年初,我就把楊苡先生的這句話做為新年禮物分享給你。</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告別昨天,以今天和明天的名義,祝你兔年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