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xiāng)重慶潼南區(qū)龍形鎮(zhèn)檬子丁壩村是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非常重視親情的山村。說它是我的故鄉(xiāng),是因為這里有我家的祖墳、祖屋,還有我的一些親戚在這里。父親年輕時,從附近的上和鎮(zhèn)走出故鄉(xiāng),踏上求學之路,參與到支援邊疆建設(shè)、投身兵團教育事業(yè)的行列之中……</p><p class="ql-block"> 西漢時,這里屬廣漢郡廣漢縣。三國蜀漢時,屬廣漢郡德陽縣。明清朝時期,屬蓬溪縣。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東北里太平場。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建場,名茶店場。民國十四年(1925年),茶店場改為茶店鄉(xiāng),屬第三區(qū)。1952年6月,析茶店鄉(xiāng)、檬子鄉(xiāng)置民主鄉(xiāng)。1958年9月,茶店鄉(xiāng)改為茶店公社。1981年6月,改稱龍形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龍形鄉(xiāng)。1993年12月,龍形鄉(xiāng)、民主鄉(xiāng)合并成立龍形鎮(zhèn)。2006年6月,檬子鄉(xiāng)并入龍形鎮(zhèn)。丁壩村是龍形鎮(zhèn)的八個行政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3年元旦,我和弟、妹、堂妹三家人再次來到故鄉(xiāng),堂屋里祖先牌位清晰明白的提示著我們周氏后人需要遵從和傳承的家風;在爺爺奶奶墳前燒紙祭祖,這種血脈讓我們從各地走到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三叔家,在堂弟長江的協(xié)助下,我在老家的土灶前炫耀著自己的拿手好戲:做了一鍋還算地道的新疆風味羊肉抓飯和炒烤肉。</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在土灶上做飯還是蠻過癮的。</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還是零下二十多度的時候,重慶潼南老家卻已是“竹外桃花三兩枝”</p> <p class="ql-block">和“春江水暖鴨先知”了,好一派江南農(nóng)村景象。</p> <p class="ql-block">帶著侄子阿樂在游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呼吸著清新濕潤的空氣。</p> <p class="ql-block">一條水泥小路,讓水塘和菜地涇渭分明,行走期間絕不會疲勞,唯有神清氣爽。</p> <p class="ql-block">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當年朱老夫子的名句在這里似乎特別貼切。</p> <p class="ql-block">口渴了,路邊的桔樹上就有桔子,就地拿上竹竿敲兩個下來,酸甜可口,口感很好。</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三叔領(lǐng)著我們?nèi)タ创謇锓N的農(nóng)田。</p> <p class="ql-block">地里的農(nóng)民正在收割榨菜,她們的工價是干一天60元錢,這個工價在新疆恐怕是找不來人的。</p> <p class="ql-block">堂妹讓我看看地里的榨菜長的啥樣</p> <p class="ql-block">吃了這么多年榨菜,第一次知道榨菜長成這樣。農(nóng)民收獲榨菜后拉到合川,以每公斤八毛錢的價格賣給當?shù)氐墓S。</p> <p class="ql-block">頭一天剛下過雨,外甥星星在路邊找到幾個蘑菇</p> <p class="ql-block">走了不久,看到在一段長滿青苔的樹干上長了一些野木耳,鮮嫩剔透,煞是可愛。</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處已經(jīng)廢棄多年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老屋大門門檐上的門牌尚在。聽堂妹說這家人生養(yǎng)了兩個女兒,女兒長大后事業(yè)上都很有成就,給父母在潼南縣城買了房子,于是這家人就全部離開了山村。</p> <p class="ql-block">老屋的架構(gòu)、石柱全由當?shù)氐募t砂巖石料人工雕刻而成,充滿了歲月滄桑感。</p> <p class="ql-block">老屋門前是個石料雕刻而成的淺斜面水槽,已經(jīng)長滿了青苔、落了一層枯葉,據(jù)說這是當年農(nóng)村群眾用來洗衣服的“洗衣盆”。</p> <p class="ql-block">屋里有一個不知名的木器</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個大肚小口的完好無損的陶制壇子,估計也就是“甕”,“請君入甕”這個成語可能和這個玩意兒相關(guān)。</p> <p class="ql-block">在老屋的墻上有一張被鐵釘釘在墻上的塑料門券——重慶潼南著名風景區(qū)——大佛寺的門券。門券上還印著“四川潼南”的字樣,顯然這是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前的老門券。</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廢棄老屋據(jù)說還有不少。</p><p class="ql-block">走過一棵碩果累累的柚子樹……</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一家農(nóng)村診所……</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過一戶竹林掩映的農(nóng)家……</p> <p class="ql-block">踏過滿是青苔的石臺階……</p> <p class="ql-block">又看到一處廢棄老屋</p> <p class="ql-block">老屋的墻上鑲嵌著造型優(yōu)美的木質(zhì)窗欞</p> <p class="ql-block">屋前也有一個石料雕刻的“洗衣盆”,盆前還有一個石料雕刻的滿是青苔的石鎖,難道這家主人是健身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附近還有一個石料雕刻的大“石槽”???</p> <p class="ql-block">近看酷似一個巨大的“中藥碾子”。</p> <p class="ql-block">一抬頭,附近屋頂上一只貓正看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p> <p class="ql-block">沿著山坡一路上行,一棵很大的黃桷樹孤零零佇立在山頂上</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頂上眺望,霧靄中,遠處龍形鎮(zhèn)著名的龍多山朦朧可見。</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途經(jīng)丁壩村小學,這是由“希望工程”資助建設(shè)的一所建筑質(zhì)量很好、設(shè)施比較完備的“袖珍”小學——學校運動場僅一百多平方米,兩層樓一共不到十個教室。即便如此,這所學校已經(jīng)多年不用了,教室成了當?shù)卮迕竦膸旆?,僅有的一件體育器材——乒乓球臺閑置在院子里。不得不感嘆農(nóng)村的“空心化”還是比較嚴重,村里的年輕人和孩子太少,甚至完全不足以支撐起一所“袖珍”小學了。</p> <p class="ql-block">回來后,正趕上三叔家請人“殺年豬”??爝^年了,家里兩頭養(yǎng)了八個月的豬要殺了灌香腸。</p> <p class="ql-block">能干的屠夫非常利索的準備好了一切……很快,豬肉就送了家。</p> <p class="ql-block">我在山坡上撿到頗有趣味的樹根……</p><p class="ql-block">三嬸和堂妹忙著收拾豬頭、豬肉……</p><p class="ql-block">生活就在我“烏托邦”式的遐想中和充滿煙火味兒的現(xiàn)實中慢慢的、慢慢的過著……</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是,山村里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我的故鄉(xiāng),我會經(jīng)常來看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