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文學名家?徐蔚南之第三部分:在家鄉(xiāng)的主要活動

吳躍進

<div><br></div><div>封面:位于金山區(qū)的上海南社紀念館</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節(jié) 創(chuàng)辦《新盛澤》報</b></h3><div><b><br></b></div> <div>徐蔚南曾講述過他在1923年暑假期間,回到盛澤創(chuàng)辦《新盛澤》報的經過:<br></div><div><br></div><div>“民國十二年,他(注:指柳亞子)在故鄉(xiāng)發(fā)行一種地方報紙叫做《新黎里》。我們看他取這個報名,就可推測他的思想轉變了。因為他的思想的轉變,社會上一般紳士們就有點訕笑他學時髦;同時,又因為他攻擊了一個劣紳占據(jù)公有的先賢祠,劣紳就向官廳告發(fā)他是過激黨。他所辦的《新黎里》于是便在這年初夏的時候被封了。我聽得這個消息,很為氣憤。暑天,我還到鄉(xiāng)下,就約了二三個同志,也發(fā)行一種地方報紙叫《新盛澤》,想繼續(xù)《新黎里》努力?!?lt;br></div><div><br></div> <div><br></div>《新盛澤》報是由徐蘧軒、徐蔚南私人出資創(chuàng)辦,徐蘧軒擔任主編,社址就設在后街徐宅。報社的其他人員有新聞部主任李伯華、廣告部主任汪光祖,柳亞子、洪雄聲、唐誦清、曹紉秋、張詠春、沈鼎吾、沈晦翁等,皆為特約撰稿人。外地特約通訊員遍及吳江、平望、黎里、莘塔、嚴墓、橫搧、震澤及蘇州等地,陣容極盛。為旬報,八開四張,逢一出版。<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盛澤報發(fā)刊詞</h5><div><br></div> <div><br></div>李炳華先生在《徐蘧軒 徐蔚南》一文中記述:“蔚南與蘧軒商議創(chuàng)辦《新盛澤》,來代替《新黎里》,‘為吳江開辟一條新生命的大道’,反映了創(chuàng)辦者‘要求的是活潑的、有血氣的、光明的新盛澤,不要那老朽的,帶尸氣的、暗淡的舊盛澤’(蔚南語)。1923年7月16日,《新盛澤》創(chuàng)刊,徐蘧軒任主編,職員有李伯華,汪大千等人,發(fā)行后獲得社會各界進步輿論的支持?!缎率伞窂膭?chuàng)刊至1927年初停刊,延續(xù)近四年時間,出版八十八期。”<div><br></div> <h5>盛澤自古便是絲綢之鄉(xiāng),出產“盛紡”,享譽海外。這是前道工序“牽經”,即準備經絲。</h5><div><br></div> <div><br></div>在《新盛澤》創(chuàng)刊號上,徐蔚南發(fā)出號召:<div><br>“市民既放棄了自己的責任,于是一般所謂知識階級的少數(shù)人,暗中把市權襲取了,儼然代表了地方上的辦事人員。他們假設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尚且還不能廣大盛澤鎮(zhèn);何況他們只知道爭權奪利,社會事業(yè)毫不一顧呢?我稱他們?yōu)椤k事的閑人’,確是‘名副其實’。諸君!改革盛澤的責任是落在盛澤全體市民肩上的!你們應覺悟這層重大的責任,不要再輕輕放棄。”<br></div><div><br></div> <div><br></div>《新盛澤》上發(fā)表文章的內容,據(jù)李炳華先生介紹是:“鼓吹民族實業(yè),提倡發(fā)展平民教育、職業(yè)教育,介紹列寧關于識字運動的論述,反對把市議會辦成‘官廳式’的機關,號召民眾起來監(jiān)督財政,希望農會作農民的保障,抨擊議員選舉中的賄選丑聞。孫中山先生逝世后,號召人民起來繼承中山的遺志,打倒國際帝國主義、打倒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五卅慘案后,徐蘧軒發(fā)表《慘劇》一文,對帝國主義的暴行憤懣已極,喚起在炮口下尚生存著的全國同胞立刻猛醒過來。他呼吁全國人民一致地排斥英日貨物,以鏟除英日的勢力,使中國的產業(yè)發(fā)展有機會。”<div><br></div> <h5>這是“掉絲”,把剛繅出來的蠶絲,均勻整理到筒子上,以便使用,過程中去掉雜質。</h5><div><br></div> <div><br></div>《新盛澤》不僅用言論喚起民眾,還利用報社的影響力,邀請一些政治人物或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在公共場所發(fā)表演講,宣揚各自的政治主張或傳播外界新聞新風尚。柳亞子就經常到盛澤向民眾發(fā)表演講,聽者十分踴躍。1925年7月1日的《新黎里?各區(qū)通訊?盛澤?國民黨演講大會紀事》有一段活動的敘述:<div><br>“汪大千兼任盛澤平民教育促進會主任,辦理識字運動,以幻燈教授,已逾兩載,為學為國,夙著熱心。自“五卅慘殺案”發(fā)生后,每逢星期日夜間,教授完畢,即召集同志,演講國事。六月二十一日夜,為循例演講之期,適聞柳亞子自黎里來盛澤,即請其加入演講,二十二日夜間續(xù)講,地點在東廟廟場,八時開會,首由汪大千宣布會議宗旨,次由柳亞子演講;先說明上海、漢口屠殺慘案真相,繼述帝國主義侵掠中國之歷史及其野心,闡發(fā)孫中山先生國民革命精義,繼講孫先生遺囑大意,且用幻燈映出遺囑全文,末言國民欲自救國,非加入中國惟一之革命正黨中國國民黨不可?!?lt;br></div><div><br></div> <h5>這是“翻絲”,讓蠶絲接受一定的張力,使蠶絲更光潔潤滑。</h5><div><br></div> <div><br></div>1936年,徐蔚南回憶這段經歷,還興奮地寫道:“我們的報紙,居然在全個縣中風行一時。從那時候起,我和柳先生常常通信了,而且認識了。我和他認識之后,我們在鄉(xiāng)間所辦的事情,倒?jié)u漸熱鬧起來。他的《新黎里》后來復活了,于是同著《新盛澤》攜手并進。一個調子的兩種報紙在吳江一縣里竟做了輿論的中心,思想的機樞了。同時,我們又發(fā)起‘識字運動’,幻燈演講,設立平民圖書館,鄉(xiāng)間頗有點青年的猛進的氣勢了?!?lt;div><br></div> <div><br></div>《新盛澤報》的成功,極大鼓舞了盛澤鎮(zhèn)這批引領新風尚的領軍人物。1924年7月,為紀念《新盛澤報》創(chuàng)刊一周年,主編徐蘧軒決定編輯一周年紀念冊,并邀請柳亞子為紀念冊撰寫文章,以提升《新盛澤報》的影響力。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徐蔚南后,徐蔚南立即行動,列出了幾個題目給柳亞子,請亞子先生選擇撰寫的內容;同時,又邀請自己的同學雷晉笙、同事王世穎、旅歐學者洪彥瑜,以及他的學生酈祿遒等人為紀念冊寫稿,以增加紀念冊的分量及影響力。<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歷經百年的這本紀念冊</h5><div><br></div> <div><br></div>這本將近百年的紀念冊如今還能完整的看見。目錄如下:<div><br>封面:由清朝末代進士、吳江書畫家錢崇威題寫。<br>1、敬告讀者 作者:本社同人<br>2、國民黨之對于中國 作者:柳亞子<br>3、合作主義之意義及其分類 作者:王世穎<br>4、社會主義和勞動運動 作者:顧紹先<br>5、地方自治應辦的事業(yè) 作者:徐蘧軒<br>6、改革盛澤教育之我見 作者:徐蘧軒<br>7、最近盛澤區(qū)人民生活的狀況 作者:李伯華<br>8、盛澤綢綾產銷名目一覽 作者:李靜純<br>9、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br>10、中國國民黨總章<br>11、人造絲法 作者:汪大千<br>12、歌德之家庭 作者:趙益之<br>13、一個夏天的下午 譯者:酈祿遒<br>14、未婚的寡婦 譯者:雷晉笙<br>15、奔波 作者:徐蔚南<br>16、市上賣歌者 譯者:包南茜<br>17、沙場逸話 譯者:徐蔚南<br>18、南歐消息 作者:洪彥瑜<br>封底:書報介紹:新南社第一期、民國日報、新黎里半月刊、新周莊半月刊、大汾湖月刊。<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紀念冊目錄</h5><div><br></div> <div><br></div>看以上目錄,文章的類型多樣性,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有涉及。<div><br>柳亞子發(fā)表的主題文章《國民黨之對于中國》,開頭寫道:“新盛澤出周年紀念冊子,蘧軒要我做文章,蔚南又出了許多題目給我,我拿來一看,覺得都是很不容易做的,還是一個‘國民黨之對于中國’的題目,稍微闊大而寬泛一點,比較的容易交卷,而且我是一個國民黨的黨員,借此也可以盡一些宣傳的義務,于是我就揀了這個題目,動筆做了。”這年正是國共兩黨開始第一次合作的頭年,柳亞子信心很足,經常不辭辛勞到處發(fā)表演說,宣傳要消除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他又是吳江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徐蘧軒和徐蔚南請他發(fā)表主旨文章,不僅再次表達《新盛澤報》對于改革舊制度、舊風俗的宗旨,而且產生影響的效果無疑是最大的。<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亞子發(fā)表的主題文章</h5><div><br></div> <div><br></div>作為立足于盛澤的報社,當然也要介紹盛澤的社會經濟現(xiàn)狀,為改革治理體制、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振興絲綢工業(yè)而發(fā)出呼吁。所以,徐蘧軒和汪大千等幾位盛澤鎮(zhèn)的有識之士也都在文章中建言獻策。<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晉笙和徐蔚南的譯文</h5><div><br></div> <div><br></div>第三部分,則是介紹新文化,這是徐蔚南的特長,他借助文學以及翻譯作品,讓盛澤市民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勞動運動的動向,結合國內剛剛興起的鄉(xiāng)村合作運動,給市民指出更多的經濟發(fā)展途徑。徐蘧軒和徐蔚南編輯這本紀念冊,在內容的選擇上是極為豐富的。<div><br>這本150多頁的小冊子,在報社的經濟來源非常拮據(jù)和微薄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出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正如“敬告讀者”中所說:“因為我們不是資本家,我們從自己微薄的生產中省出一部分來替本報做周歲紀念,所以我們不能有十分厚重的禮物進呈,這是要請諸君的原諒?!?lt;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紀念冊封底</h5><div><br></div> <div><br></div>所以,冊子的最后部分,用了整整10頁做各種廣告,有盛澤和豐、大新等公司的蠟線、盛澤壽山藥房自制良藥,還有上海江甯孫家振粥書、沈佩德女醫(yī)師針科等廣告,不得已為出版紀念冊而籌資。甚至徐蔚南的老父親徐佩青也親自出馬,在廣告里具名,為上海江甯孫家振粥書充當介紹人。不過真的很了不起,是盛澤有史以來第一本由報社自編的紀念冊,為吳江新聞史留下一份珍貴檔案。<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節(jié) 加入新南社</b></h3><div><b><br></b></div> <div><br></div>據(jù)殷安如《南社資料輯錄》記載,徐蔚南為新南社社員。入社時間是1923年10月,由柳亞子介紹加入新南社。<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南社紀念館外景</h5><div><br></div> <div><br></div>新南社于1923年6月由柳亞子、葉楚傖、胡樸安、余十眉、邵力子、陳望道、曹聚仁、陳德徵等八人發(fā)起,當年10月14日在上海福州路小花園都益處菜館舉行成立大會,出席共三十八人,柳亞子為社長,邵力子、陳望道、胡樸安為編輯主任。<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社人物像墻</h5><div><br></div> <div><br></div>1924年5月5日新南社第二次聚餐會也在都益處舉辦,出席三十余人。會上決定每年出會刊兩冊。<div><br>這年由上海國學社出版《南社詩集》第一冊,集中載有徐蔚南撰寫的《南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一文,對南社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作了高度評價。徐蔚南寫道:<br></div><div><br></div> 辛亥革命以來,文學的兩種陣營“一類是意志的文學,一類是無意志的文學。前者是與人生發(fā)生密切的關系,后者乃企圖悠游物外。一個激品慷慨地積極戰(zhàn)斗,一個冷笑熱嘲地(甚至是畏首畏尾地)消極防御。一個跟著時代的意志而生長,一個迷戀往昔的灰燼而退嬰。一個要求改造社會,一個只是玩物喪志。一個是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一個是過去的沉淀物。一言以蔽之:一個是革命的,一個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清末文學界的情勢,恰好說明這兩類文學的劃分得清清楚楚。”“南社的成立,等于中國同盟會成立一個革命宣傳部?!?lt;div><br>他進一步揭示南社作為革命宣傳部的原因:“南社在中國文學史上必然要獲得地位,并且是極崇高的地位,其所以能如此者,也無非因為南社文學不是玩物表示,退嬰保守的沉淀物,而是創(chuàng)造時代,積極作戰(zhàn)的意志文學的緣故而已?!薄八麄兊臍飧攀遣坏?,精力是彌漫的。他們作品的內容就是他們的意志,一篇文、一篇詩、一首詞,甚至一首短札,都是熱烘烘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意志”。正是這種意志點燃了一個過于衰老的文明,“使頹唐的中國,從垂死的病床上,振作起來,而能長春不老,永遠年輕”。在眾多論述南社歷史地位的文章中,徐蔚南的這篇文章較少被提及,其中不少觀點非常精辟,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社紀念會成立的報道</h5><div><br></div> <div><br></div>此后,在1935年12月29日又成立了南社紀念會,柳亞子任會長。徐蔚南以上海市通志館編纂主任的身份出席了成立會和第一次聚餐會。<div><br>1936年2月7日,南社紀念會第二次聚餐會在上海福州路同興樓舉辦,是南社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聚會,參加者達157人。徐蔚南攜夫人吳企云一同出席。會上一致推舉蔡元培為名譽會長,柳亞子為會長,徐蔚南被推舉為編輯室主任。<br></div><div><br></div> <h5>南社社員夫婦有二十多對,徐蔚南吳企云是其中一對(可惜照片太小,看不清楚)。</h5><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社女社員名單中的吳企云</h5><div><br></div> <div><br></div>會后,由胡樸安、王世穎、謝六逸、陳陶遺、徐蔚南、曾虛白、舒新城、胡懷琛、陳抱一等人發(fā)起蔡柳二先生壽辰紀念作品征集工作。徐蔚南在征集“緣起”中寫道:“今年,我們南社紀念會成立,恰好我們名譽會長蔡孑民先生七十歲,會長柳亞子先生五十歲。蔡柳二先生的道德文章固為我人所宗仰,而兩先生的壽辰,尤其值得慶賀。蔡柳兩先生是學術界耆宿,而我們又大都是文學與美術的工作者。俗語說,‘秀才人情紙半張’,我們祝賀蔡柳兩先生的壽誕,固不用壽糕壽幛,卻也不用壽文壽詩,我們擬征集學術界名流各就所長,撰一論文,或選一生平代表之作,匯印一部‘蔡柳二先生壽辰紀念集’,在雙十節(jié)的一天,呈現(xiàn)給蔡柳兩先生。”<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報登載的征集啟事</h5> <div><br></div>此次征集到書畫、傳略、文章共八十多位作家、美術家和友人的作品。之后,由徐蔚南主編《蔡柳二先生壽辰紀念集》,1936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1989年上海書店將這部紀念集編入《民國叢書》。<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蔡柳二先生壽辰紀念集(馬相伯先生題寫)</h5><div><br></div> <div><br></div>新南社成員人數(shù),據(jù)鄭逸梅先生所編《新南社社員錄》,共有217位。南社紀念會正式會員182人,非社員的“志愿會員”有215人,共計397人。<div><br></div> <b>一、附錄:南社紀念會第二次聚餐會速寫</b><div><br>作者:當然<br>時間:1936年2月7日晚<br>地點:上海福州路同興樓<br>背景:大雪<br></div><div><br></div> <div><br></div>到男女老少胖瘦長矮至不一律的當然會員志愿會員一百五十余人,各佩粉紅色緞帶,上書姓名,下加“先生”或“女士”,各自認明,庶不致誤。<br>柳亞子 佩“招待主任”帶,笑容可掬,客來握手,客去舉手,吃酒甚勇,拉人去跳舞。<br>鄭佩宜 幽默地監(jiān)視亞子,不欲其多飲,將鄰座之酒傾去。<br>黃宗萍 被推為臨時余興導演,用雙手作揚聲筒,報告節(jié)目,過于起勁,乃卸去長袍。<br>陸禮華 說湖州常熟方言,極像,毛嘯岑強其吃酒,解去其大衣,但仍未飲涓滴。<br>閻甘園 年七十三歲,為是日首席壽翁,述三十年前趣事,聲若洪鐘。<br>朱鳳蔚 屢次意圖逃席,都被捉回。<br>吳企云 (非吳縣縣長,乃徐蔚南之夫人)。穿玫瑰色旗袍,常發(fā)起閤席照杯,愿飲二十杯,先自歸去,不通過。<br>徐蔚南 向夫人說:車子已來。亞子揮手令去,眾噪逐之,意欲留其夫人吃酒也。<br>毛嘯岑 更見發(fā)胖,與范煙橋點將。<br>朱少屏 與人握手,用左手執(zhí)其肩,如醫(yī)生將施行注射狀,時間視其談話——久暫為久暫。<br>宋寰公 被稱為“宋大爺”,講老笑話,姿勢聲調俱佳,博得彩聲不少。<br>胡樸安 袖中攏有道林紙一束,為其新作“奈何曲”,因為數(shù)不多,只偷偷地向熟人分送。<br>林庚白 有人要求其述戀愛史,不肯履行,卻說蔡孑民今年七十,柳亞子今年五十,吾人應向兩位會長祝壽,眾同意。<br>曹聚仁 穿青布罩袍,挾報紙最多。<br>管濟安 拉任味知江紅蕉,參加某日曲會。<br>余十眉 依然翩翩,朱劍芒說:數(shù)年不見,更覺年青。<br>奚燕子 戴絨繩帽,云其譜兄戚飯牛,近因戒煙,幾成麻木,將不能在電臺講古文觀止。<br>其他 恕不備載。<br><div><br></div> <b>二、附錄:南社點將錄</b><div><br> 作者:《時事新報》記者<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亞子擬定的南社聚餐點將錄</h5><div><br></div> <div><br></div>南社發(fā)起人文壇巨子柳亞子,長于詩文,性慷慨,個性其強,三觀很深。1934年3月4日南社同人在上海北四川路新亞酒店舉行臨時雅集,到者一百余人。會后,柳亞子仿照《東林點將錄》和《乾嘉詩壇點將錄》之辦法,擬了一張點將錄名單,內中天罡三十六人,大都是南社同志,地煞七十二人,大都非南社同志,尤其是水滸女將,只有三人,而是日女賓共有二十三人,只得不分男女,混合點成。此點將錄名單,亦曾編入上海市年鑒內。原文稀罕,茲錄如下:<div><br>(1)梁山泊開山頭領托塔天王蔡孑民(中央委員);(2)天魁星呼保義柳亞子(中央委員);(3)天罡星玉麒麟鄭佩宜(柳亞子夫人);(4)天機星智多星陳陶遺(前江蘇省長);(5)天閑星入云龍朱少屏(上海市通志館副館長);(6)天勇星大刀葉楚傖(中央委員);(7)天雄星豹子頭劉三(監(jiān)察院委員);(8)天猛星霹靂火林庚白(長風社主干);(9)天威星雙鞭林一廳(黨史史料編纂);(10)天英星小李廣徐蔚南(上海市通志館編纂主任);(11)天貴星小旋風潘公展(上海市教育局局長);(12)天富星撲天雕包天笑(監(jiān)察院秘書);(13)天滿星美髯公孫仲瑛(市公安局秘書長);(14)天孤星花和尚朱鳳蔚(市政府科長);(15)天傷星行者宋寰公(警備司令部經理處處長);(16)天立星雙槍將姜可生(江蘇汽車工會主席);(17)天捷星沒羽箭姚雨平(監(jiān)察院委員);(18)天暗星青面獸費公直(同盟會會員);(19)天佑星金槍手余十眉(嘉興女中學教員);(20)天空星急先鋒吳豹軍(前丹陽縣長);(21)天速星神行太保陸丹林(道路協(xié)會秘書);(22)天異星赤發(fā)鬼馮心俠(黨史史料編纂);(23)天殺星黑旋風馮自由(同盟會會員);(24)天兆星九紋龍毛嘯岑(正風文學院主任);(25)天究星沒遮攔張心撫(招商局秘書);(26)天退星插翅虎張揮孫(嘉興縣政府秘書);(27)天壽星混江龍丘翊華(前句容縣財政局長);(28)天劍星立地太歲周志成(外交部秘書);(29)天平星船火兒朱劍芒(世界書局編輯);(30)天罪星短命二郎王立佛(江蘇汽車工會秘書);(31)天損星浪里白條朱云光(時事新報記者);(32)天敗星活閻羅高君介(文學家);(33)天牢星病關索胡寄塵(市通志館編纂);(34)天慧星拼命三郎胡惠生(民報館記者);(35)天暴星兩頭蛇徐自華(秋社社長);(36)天哭星雙尾蝎徐蘊華(崇德女子中學校長);(37)天巧星浪子陳錦祥(司法院秘書)。<br>(38)地魁星神機軍師鄭正秋(明星公司主任);(39)地煞星鎮(zhèn)三山吳開先(立法委員);(40)地勇星病尉遲朱義農(新聞報記者);(41)地保星丑郡馬姚菊隱(老文學家);(42)地雄星井水豺馬祝眉(老文學家);(43)地威星百勝將殷孟俶(公安局秘書);(44)地英星天目將李盛鈞(國際貿易局秘書);(45)地寄星圣水將軍章衣萍(暨南大學教授);(46)地猛星神火將軍陳志皋(大律師);(47)地文星圣手書生吳曙天(章衣萍夫人);(48)地正星鐵面孔黃定慧(陳志皋夫人);(49)地辟星摩云金翅廬葆華(女作家);(50)地闔星火眼狻猊陳紉蘭(孫仲英夫人);(51)地強星錦毛虎鄭光穎(尚文小學教員);(52)地暗星錦豹子楊靜宜(尚文小學校長);(53)地輔星轟天雷夏淑芳(吳開先夫人);(54)地會星神算子黃冰清(朱義農夫人);(55)地佐星小溫侯黃紅蔓(朱少屏未婚媳);(56)地祐星賽仁貴柳無非(柳亞子女公子);(57)地靈星神醫(yī)許豐龍(中國醫(yī)學院主任);(58)地獸星紫髯伯凌莘子(大汾湖報主干);(59)地微星矮腳虎李大超(市政府科長);(60)地慧星一丈青王孝英(立法院委員);(61)地暴星喪門神章鐵民(浦東中學教員);(62)地默星混世魔王曾今可(新時代主干);(63)地猖星毛頭星吳冰海(社會局秘書);(64)地狂星燭火星吳澍(兩路局秘書);(65)地飛星八臂哪吒陳寶琦(陳志皋女弟);(66)地走星飛天大圣紀國振(競雄女學校長);(67)地巧星玉臂匠唐蓉裳(吳江中學教員);(68)地明星鐵笛仙丁懷芬(吳江中學教員);(69)地準星出洞蛟陳炳煌(美術家);(70)第退星翻江蟲丁炳章(大夏大學學生);(71)地滿星玉旗竿林眾可(浦東中學校長);(72)地遂星通臂猿湯增易(濱海中學校長);(73)地周星跳澗虎陳鶴年(兩路局職員);(74)地隱星白花蛇金魯望(中法工學院教員);(75)地異星白面郎君高方(東南大學文學士);(76)地理星九尾龍李沅東(兩路局職員);(77)地俊星鐵扇子鄭競存(體育家);(78)地樂星鐵叫子凌光謙(大律師);(79)地捷星花項虎朱鴻杰(公安局秘書);(80)地速星中箭虎黃祖耀(公安局秘書);(81)地鎮(zhèn)星小遮攔嚴夢(長城影片公司導演);(82)地羅星操刀鬼陳無那(未詳);(83)地魔星云里金剛吳子垣(未詳);(84)地妖星摸著天馬公愚(大夏大學教授);(85)地幽星病大蟲陳克成(市政府秘書);(86)地僻星打虎將沈君匋(中央黨部秘書);(87)地空星小霸王王秋厓(國民政府秘書);(88)地孤星金錢豹子張鑫長(民立中學教員);(89)地全星鬼臉兒宋之強(民立中學教員);(90)地短星出林龍?zhí)撇裕ㄍ榆娎韺W會顧問);(91)地角星獨角龍?zhí)撇危ㄞr業(yè)家);(92)地囚星旱地忽律朱云平(朱靈光令弟);(93)地藏星笑面虎唐一民(交通大學學生);(94)地伏星金眼彪馮北海(文學家);(95)地平星鐵臂膊沈志遠(暨南大學教授);(96)地損星一枝花高詠薇(開華書局老板);(97)地奴星催命判官沈中路(鴻昌煤廠秘書);(98)地察星青眼虎顧依仁(民立中學教員);(99)地惡星沒面目朱翊新(民報社記者);(100)地丑星石將軍陳靄麓(世界書局編輯);(101)地數(shù)星小尉遲周秉鈞(兩路局職員);(102)地陰星母大蟲陳明珠(周秉鈞夫人);(103)地刑星菜園子姜迦陵(姜可生夫人);(104)地壯星母夜叉陳何梅英(陳去病先生愛人);(105)地劣星活閃婆張景龍(通海墾牧公司秘書);(106)地健星險道神錢釋云(未詳);(107)地耗星白日鼠戴云超(未詳);(108)地賊星鼓上蚤金瑞石(未詳);(109)地狗星金毛犬王安浦(未詳)。<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節(jié) 推薦張應春</b></div><div><br></div> <div><br></div>張應春(1901-1927),吳江黎里人,江蘇早期婦女運動先驅。在柳亞子、侯紹裘等協(xié)助下,張應春在上海創(chuàng)辦《吳江婦女》并任主編,積極推動婦女解放運動。1927年4月10日深夜,張應春不幸被捕,數(shù)日后被殺害。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應春為革命烈士。<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應春烈士像</h5><div><br></div> <div><br></div>關于當年柳亞子推薦張應春出任改組后的國民黨省黨部婦女部長,這件事還與徐蔚南有關。<div><br>據(jù)胡耐秋同志在“女革命戰(zhàn)士張應春”一文(載1982年《江蘇文史資料》第10輯)中回憶說:“一九二五年六月,侯紹裘同志和姜長林同志兩人從上海專程來到黎里和柳亞子先生磋商,請柳推薦一位適合擔任省黨部婦女部長的人選。柳亞子先在自己的思想上作了一番估量。然后詢問了一個熟友徐蔚南的意見。他們兩人都認為張應春可以當此重任。侯紹裘對張應春有一定的了解,他就欣然同意了。”<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應春烈士紀念館</h5><div><br></div> <div><br></div>胡耐秋1936年參加上海婦女界救國會,后任婦女生活出版社社長等。建國后歷任全國婦聯(lián)國際宣傳部部長、書記處書記。他一九二六年二月在上海見到過張應春。<div><br>柳亞子在《自述》中也記述了這件事:“紹裘和長林的意思,是要我在吳江女同志中,保舉一位省黨部的婦女部長。他們說,松江女黨員,除了志超以外,做婦女部長都不夠格,非向吳江找人才不興。當時,我就問計于我的智囊徐蔚南同志,他竭力保薦應春。”<br></div><div><br></div> <div><br></div>另外,黎里鎮(zhèn)文保所和柳亞子紀念館負責人李海珉老師,在“柳亞子與張應春的革命友誼”一文中,記述得最為詳細:<div><br>“1925年5月,中共上海市地委召開會議,研究在臨時省黨部的基礎上組建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提出了包括柳亞子、侯紹裘、朱季恂等13名執(zhí)委的名單。6月,侯紹裘就執(zhí)委人選等事宜,寫信給柳亞子征求意見,并要求柳亞子推薦一名省黨部婦女部長。柳立即想到了張應春,剛好盛澤鎮(zhèn)的徐蔚南有事到黎里來,徐是柳亞子賞識的人才,柳不但介紹他參加了新南社,而且介紹他加入了改組后的國民黨,來得正好,柳亞子就物色婦女部長一事征求他的意見。話音未落,徐氏就說非張應春莫屬。所見略同,柳亞子非常興奮。8月初,侯紹裘和姜長林從上海趕到黎里,專門同柳亞子一起確定省黨部婦女部長的人選,柳亞子推薦了張應春。張應春本在松江女中工作過,侯紹裘、姜長林對她有較多的了解,就此確定下來?!?lt;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應春烈士墓</h5><div><br></div> <div><br></div>可見,當年徐蔚南與張應春曾一同在吳江縣黨部工作過,對張應春的了解,使他不假思索地就向柳亞子提出自己的想法。<div><br>2022年6月,張應春烈士墓(位于黎里鎮(zhèn)北厙)被江蘇省列為第二批100個紅色地名之一。<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節(jié) 書寫家鄉(xiāng)賢達的事跡</b></div><div><br></div> 上文筆者記述了徐蔚南早期在家鄉(xiāng)的活動。徐蔚南自從到復旦實驗中學教書起,就一直工作生活在上海,他很少回家鄉(xiāng),他的文章里也很少再有家鄉(xiāng)吳江的內容。反過來說,吳江和盛澤的人們似乎也很少提起他。然而,從查到的資料來看,他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系從未間斷。<div><br>1933年他到上海通志館擔任編纂主任后,立即邀請了幾位蘇州、吳江籍的學者到通志館編輯部擔任編輯。例如蒯世勛是吳江人,席滌塵是吳縣(蘇州)人,他們兩人都曾在復旦實驗中學教書,因為同鄉(xiāng)的關系,徐蔚南就把他們請到通志館擔任編輯工作,他們也很樂意接受邀請。還有李純康,也是吳江人。通志館最初六位年輕編輯中就有三位是蘇州吳江人。還有徐蘧軒,是徐蔚南的堂兄,是三位年長的編纂中的一位。(編輯是編纂的助手)</div><div><br>不僅如此,徐蔚南還專門發(fā)表文章,介紹過三位家鄉(xiāng)吳江的賢達人士。這幾篇文章過去未曾有人提起,我特意從報紙上抄錄下來。<br></div><div><br></div> <div><br></div>第一位是費達生,著名蠶絲專家,費孝通的姐姐。徐蔚南是這樣介紹的,摘錄片段在下:<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費達生像</h5><div><br></div> “費家是吳江的世家,跟柳亞子家等都是親戚。這位費女士生得既矮又小,半天足,頭發(fā)卻也剪短了,活生生地表現(xiàn)新舊代謝時代中的一個女性典型,但她的事業(yè)卻是屬于新時代的。<div><br>一九一六年她進滸墅關的蠶業(yè)學校,畢業(yè)后被派到日本去繼續(xù)研究蠶桑。廿歲時,她回國后,立即從事蠶桑的改良,不僅在母校里說教,并且到故鄉(xiāng)去實踐。農民養(yǎng)蠶是迷信很強的,對于一切新法都不信任。她因為有了科學育蠶的經驗,不怕反對,愈是農人不信,她愈苦干,她將改良蠶送給鄉(xiāng)人,和鄉(xiāng)人一起工作,她應用消毒劑,使“蠶寶寶”個個都活,而且結出繭子來又大又好,在鄉(xiāng)人目睹之下,獲得了大成功,農人才一一信任她了。改良種于是從吳江擴展到蘇州四鄉(xiāng)都采用了,而且照費先生的新法育養(yǎng)。<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蔚南記述費達生的文章</h5><div><br></div> <div><br></div>育蠶生繭之后,還以繅絲,她便又在吳江鄉(xiāng)間建立起第一個繅絲廠,內有新式繅絲車四十部,并有鍋爐,吳江蘇州四鄉(xiāng)繅絲的工業(yè)化,可說全是費達生一人之力!到抗戰(zhàn)前,費女士主持的絲車達二百六十部之多。<div><br>一九二八年她又在吳江創(chuàng)立繅絲合作社,這是全國第一個真正農民組成的合作社。其時費達生還只有二十六歲。無錫絲廠的改良也是費達生的力量。她改良無錫絲廠的故事,真可以寫成幾個劇本的。<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6年11月《人物》雜志記者采訪費達生的報道</h5><div><br></div> <div><br></div>抗戰(zhàn)勝利后,她回蘇主持中蠶第一絲廠的廠務。費達生在吳江蘇州四鄉(xiāng)的農人中是一個信仰中心,她的說話已成為經典?!斑@是費先生說的”成為一句口頭禪。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費達生是活的例子。”<div><br></div> <div><br></div>第二位是黃寶珣,吳江人,著名女出版家。因為在上海獨立創(chuàng)辦《耕耘出版社》,經營進步書籍而成名。她的事跡現(xiàn)在很少人知道,我先簡述一些:1945年8月,柳亞子帶著黃寶珣到曾家?guī)r拜見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全國解放以后,毛主席在1950年再次約見柳亞子。臨行前,柳亞老接受黃寶珣的委托,帶著黃寶珣參加“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得到的《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紀念冊》,見面時,他請毛主席和周總理題詞。主席題了“又工作,又學習”; 總理題的是:“為努力于人民出版事業(yè),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重慶的接見,北京的題詞,成為黃寶珣一生中光輝的一頁。<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寶珣像</h5><div><br></div> 對于黃寶珣的介紹,徐蔚南是這樣說的:<div><br></div> “她的政治意識是非常高的,言之有物而前進的政治、經濟、歷史方面的稿子,她才出版。所以耕耘書店里書雖則不多,但不蕪雜。出版的態(tài)度,也很認真,排版式樣,用紙磅份,她都用過一番心思,文字校對,最后一次也都是她自己擔任。<div><br>抗戰(zhàn)時,先赴香港,后到桂林,桂林失陷時,她踉蹌赴渝,一個人管理許多人和許多箱籠,終于平安到達重慶,格外顯出她的能耐。重慶協(xié)商會議時,她跟人去見過毛主席。毛主席聽說她獨力經營一個書店,而且所出的書大多是意識正確的,著實贊許她一番。勝利后回滬,常與前進文化人士相來往。沈雁冰氏去香港后,她就住在沈氏舊寓中。<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蔚南記述黃寶珣的文章</h5><div><br></div> <div><br></div>上海新書業(yè)中無有不知耕耘書店主人黃小姐者。新書業(yè)中說起“黃小姐”時,大多就是指這位耕耘主人?!?lt;div><br></div> <div><br></div>第三位是毛嘯岑,吳江人,著名教育家和金融家。徐蔚南的介紹摘錄如下:<div><br></div> <div><br></div>“上海解放而后,金融界里出了個新人物,那就是毛嘯岑。毛系吳江縣黎里人,本來也是教育界里人物,原名兆榮。<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嘯岑像</h5><div><br></div> <div><br></div>毛在故鄉(xiāng)時對于地方事業(yè)本極熱心,及至抗戰(zhàn)時,攜其夫人同走重慶,始正式投身于商業(yè),初辦一保險公司,經營船舶保險及營造房屋,頗為得手,同時又辦一保險學校,專門造就保險人才。勝利后回滬辦信托公司,兼辦銀行業(yè)務。其時幣值極不穩(wěn)定,時刻貶價。公教人員極為痛苦,收入既少,幣值又一貶再貶,沒一個不鬧得焦頭爛額,毛不顧損失,辦理小額貸款,公教人員前去告貸,只要有個保人簽字,就可借到,手續(xù)很為簡捷,一般公教人員受其惠者不少。后公司改營中信銀行,毛任經理,迄今未變。<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蔚南介紹毛嘯岑的文章</h5><div><br></div> <div><br></div>解放后,毛即主張銀行業(yè)務應改變方向,須得著眼農工大眾。同時,他努力學習馬列史書毛主席思想。中信銀行曾單獨向吳江縣農村投資,這全是毛的力量。不久之前,上海又有十八家銀行,中信也是其中之一,共同再向吳江縣屬四鄉(xiāng)農村投資。這當然也是毛所主動。其所以兩次投資吳江農村者,不過因為吳江農村情況最為清楚而已。<div><br>反動政權時代,上海金融界人士只知趨奉豪門,絕不顧到人民,實在要不得,而今如毛君等人,眼光能轉到農工大眾,且肯努力學習,當然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了?!?lt;br></div><div><br></div> <div><br></div>未完待續(xù)。<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