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市車馬坑博物館有一根高3.5米的分陜石,說起它的來由,就必須要提到周公。西周時期,成王年幼,周公和召公商定從陜源(現(xiàn)三門峽市陜州區(qū)張汴源)以東歸周公治理,以西歸召公治理,隨即立“分陜石”,也就有了今天的陜西,即陜州以西為陜西省?,F(xiàn)在的黃河濕地公園周公島上的“分陜石”是后來仿制的,原來的已經成文物存放在博物館了。 </p><p class="ql-block"> 考究聶公崇義的《周禮》、《禮儀》、 《禮 記》的“三禮”文化,來源于——從西周至東周到秦及西漢時期,包括周公、孔子、戴圣所著《周官》、《士禮》、《小戴記》,通過官制、禮樂和儀俗形成系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從哲學、政治、教育、美術等方方面面,著書立說,流傳后世。</p><p class="ql-block">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老子集皇室與 諸子百家學說,在今天的三門峽市靈寶函谷關編著的《道德經》更是傳世魁寶,是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大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和函谷關現(xiàn)在已經成了三門峽市乃至河南省的名片,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周口市鹿邑縣是老子的故鄉(xiāng),周口姓氏文化聶氏聯(lián)誼會聶彥偉會長說:老子和《道德經》成就了周口和三門峽兩地文化史。洛陽市聶氏聯(lián)誼會聶少義秘書長給我發(fā)了幾張照片,一張是“孔子問禮處”的古碑刻,屬于文物古跡了,這進一步證實了 歷史文獻記載——孔子和其弟子多次到東都洛陽拜師老子學“禮”的事實,也就產生了“老子天下第一”和“孔老二”的概念說法,山東博物館也保存有孔子拜師老子的石刻拓片。所以說孔子創(chuàng)始的儒家思想來源于中原地帶的禮學文化,至于為什么儒學流傳比較廣大,原因是孔子“傳世弟子三千” 有關系,孔子弟子廣,在民間辦學多,是屬于教學搞的好,影響也就較大;老子主要是服務皇權(屬于國家圖書館館長),哪里有大把時間周游列國辦教育?聶少義秘書長給我發(fā)的另一張照片是洛陽的“三禮廣場”,這進一步證明聶公崇義在東都洛陽的重要歷史地位,他的“三禮學說”在國學文化史上已經影響千余年了。</p><p class="ql-block"> 洛陽是歷史上的13朝古都,也一度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宋的皇室法典禮學教育家聶公崇義,考究了出自西周的《周禮》、東周時期的《士禮》、漢代的《小戴記》,系統(tǒng)的編輯了《三禮圖》,從“周禮、禮儀、禮記”三個方面,闡述了帝王治國和官員百姓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一整套關于禮制、法典、生活中吃穿住行的實用經典著作,并且發(fā)明 采用了“左圖右書”編輯方式, 讀者一目了然。聶公崇義是北宋的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的掌門人,獲得紫袍玉帶?“柱國”·從二品的學術界最高待遇,匯集前人儒家六種與“三禮”有關的禮學思想集注了《三禮圖》,他研究創(chuàng)新了禮學文化,將周公的禮學、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學融合發(fā)展;可以說禮學、道家、儒學在國學文化中屬于一脈相承。聶公的《三禮圖》是禮學?道家?儒家文化乃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北宋的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歐陽修稱聶崇義為“禮學大家”,清朝皇帝乾隆親自編篡的《四庫全書》,將其系統(tǒng)入編;日本把《三禮圖》編入學生教材,成了美術學院繪畫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山東師范大學教授 孔子學院副院長的(聶崇義《三禮圖》注解)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支持,標準的現(xiàn)代研究聶崇義禮學文化大師級人物。河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聶立清教授是河南省聶氏聯(lián)誼會聶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他在聶崇義禮學文化洛陽研討會上發(fā)表的論文,經典的闡述了聶崇義與其《三禮圖》在國學文化史上的重要定位。河南省聶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澠池縣志辦杜建成主任輯錄了《典籍記載有關聶崇義的史料》共61種,104條,為聶氏文化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河洛文化研究會學術專家 河南省聶氏文化研究中心 聶旭光副主任稱聶崇義為“五代國師”。河南省聶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駐馬店市上蔡縣聶氏聯(lián)誼會執(zhí)行會長聶永亮在洛陽研討會上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國崇禮則國昌,家崇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身有禮則心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聶氏委員會聶書章副會長在聶崇義禮學文化鄭州研討會上說:領會了禮學傳家內涵 ,才能做到興民族“禮儀之邦”。河南省聶氏聯(lián)誼會會長 聶氏文化研究中心聶長記主任在鄭州研討會說:聶公崇義是國學——禮學文化的最重要傳承者,說他是“禮學大家”,當之無愧!</p><p class="ql-block"> 我們研究禮學文化、儒家思想,不能忘記崇義公,他的禮學文化研究,在國學文化研究史上 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去年在三門峽市召開的“仰韶文化”發(fā)現(xiàn)一百年全國考古大會,全國文化考古界翹楚會聚“天鵝城”,習近平總書記也發(fā)來賀信,充分奠定了三門峽在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弘揚國學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打造仰韶文化圣地,是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領導的一貫要求。做為聶氏后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挖掘研究好禮學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中華民族“禮儀之邦”做貢獻!(2022.11.22聶大成初稿)</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聶氏聯(lián)誼會</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聶氏文化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市姓氏文化研究會</p><p class="ql-block"> 2023.12.22</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