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柿子紅,轉(zhuǎn)眼,小雪節(jié)氣也到了。</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時候,最喜歡到南山去,漫山遍野都是火紅的柿子,秋風已經(jīng)把柿樹的葉子刮沒了,只剩下紅彤彤的柿子隨風搖曳。</p> <p class="ql-block"> 如果趕上天空晴好,對著大樹仰拍幾下,碧藍的天空是底色,配上燈籠般的紅色柿子,那圖片的色彩叫一個美啊。</p> <p class="ql-block"> 路邊經(jīng)常會碰到農(nóng)民在售賣自家的柿子,我喜歡停下車,買幾個回家先欣賞,再品嘗甘甜淳樸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柿子,大家都喜歡它的寓意,諧音“事事如意”,也是廣大書畫家喜歡描繪在紙上的靜物,代表了人們心中的美好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 一直很好奇柿子是如何變成柿餅的,小時候也沒經(jīng)歷過,現(xiàn)在每次遇到曬柿餅的,都要拍幾幀照片,猶如成串的燈籠高高掛起,喜慶、豐收、色彩,都可以用曬柿子的照片來進行詮釋。</p> <p class="ql-block"> 去看望泰山腳下的朋友,房間里堆砌了好幾編織袋子的柿子,要送我一大袋子。當時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何不嘗試一下柿餅的做法呢?</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老公制止無效又嫌棄的表情中,減量,酌情拿回來一小方便袋的柿子。</p><p class="ql-block"> 我也怕拿太多,浪費了友人爬樹摘取的勞動成果,豈不是罪過?</p> <p class="ql-block"> 這東西糖分太高,放家里一天就招致許多小飛蟲,不離不棄的圍著袋子翩翩起舞,揮之不去,沒辦法,督促我抓緊“開工”。</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只是拍農(nóng)民的“燈籠墻”時,知道需要去皮,然后懸掛晾曬。那就先清洗吧,總歸是入口的東西,洗一下應(yīng)該是沒錯誤吧?</p><p class="ql-block"> 還真洗去了好多附著的泥土和山草。</p> <p class="ql-block"> 準備好家里可用的刮皮工具和小刀,不知哪一樣工具順手。戴上手套,保護一下自己的雙手不被劃傷,開工啦。</p> <p class="ql-block"> 這個柿子個頭比較小,和核桃差不多,應(yīng)該是那種古老的沒有經(jīng)過嫁接的老樹品種。</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市場上售賣的基本都是改良品種了,有川柿、磨盤柿、牛心柿、甜脆柿、老鴉柿、雞心柿、日本甜柿、鏡面柿等等,好多都是嫁接了日本的品種。</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歡磨盤柿子,獨特的造型煞是喜人。</p> <p class="ql-block"> 所以這個小柿子削皮就比較費勁,大約實驗了七八個之后,就得心應(yīng)手了,先從頭部“開刀”,然后由頭部輻射四周,到蒂部再旋轉(zhuǎn)一圈,就給它成功脫皮了,效率已經(jīng)從三分鐘一個提高到幾十秒。</p><p class="ql-block"> “熟能生巧”果然是顛撲不滅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p> <p class="ql-block"> 很快,把硬一些的柿子處理完了,那些軟軟糯糯的想脫皮已經(jīng)不容易,那就取消讓它們成“餅”的候選資格吧。</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就是串起來的技術(shù)活了,找來棉線,打了一個活結(jié),將柿子根部放入圈中,兩手一用力,唉,套了個寂寞,沒成功,竟然脫鉤了,因為削了皮的柿子比較滑,根部太短。</p><p class="ql-block"> 只能改為單手拉繩,另一只手負責壓住繩扣,這次,終于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 我是喜歡完美的人,每個柿子的捆綁距離想讓它一致,為的是一會兒拍照好看。</p><p class="ql-block"> 所以,大批量生產(chǎn)柿餅我是沒有這個加工能力的,也就是少量做秀一下罷了。</p> <p class="ql-block"> 扎結(jié)成串完畢,找來晾衣架,懸掛上面,看著心里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放到室外,正好午后的陽光照過來,色彩艷麗,我終于可以在家就能拍到這串串“如意”了,來個視頻讓自己美一下,也合了自己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百度上問了度娘,柿餅的曬制需要大約十幾天,看它慢慢變化吧,變軟,萎縮,期待長出白霜的時候,那時候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光嘴上甜蜜蜜,想必心里更會比蜜甜。</p> <p class="ql-block"> 親手實踐過了,才有了體會,才有了發(fā)言權(quán),也就有了這篇小文章。算是記事呢,還是心得呢,總之還是練練筆,防止老年癡呆吧。</p> <p class="ql-block"> 讀之,莫笑??。</p><p class="ql-block"> 再讀之,可以哈哈大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