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撰稿:郭自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編:李東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配樂:春江花月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日因成今日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朋友J是個滿族人。作為一個滿族人的后代,他一直注意繼承和發(fā)揚本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然,這些民族傳統(tǒng)早已是炎黃子孫和華夏民族的文化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J姓張,說到張家的家風(fēng)和傳統(tǒng),首先要說到他的爺爺包ⅩX。爺爺是滿族扎庫塔氏第12代傳人。是呼蘭縣第一任城守尉博羅那的后代。他親眼見到了舊制度的滅亡和新社會的建立。作為滿清腐朽滅亡,民國亂世,新中國成立、發(fā)展壯大的見證人,爺爺一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的積極擁護者。爺爺讀過私塾,終生一直以教書為業(yè)。東北解放后,在政府的領(lǐng)導(dǎo)下,他積極參加籌辦村辦小學(xué)工作。為了工作,爺爺常常每天徒步四五十里路在城鄉(xiāng)間奔波。他不辭辛苦,為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教育事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勞。由于他兢兢業(yè)業(yè),誨人不倦,為新中國培育出了數(shù)不盡的有用之才。作為本縣教育界的民主人士,曾被選為縣一至四屆政協(xié)委員,二至六屆人大代表;哈市第三四屆人大代表;作為特邀代表岀席過黑龍江省優(yōu)秀教師代表大會。他自己著有多篇書法教材,成為省里的書法界名人。由于個人的文化積淀和愛好,爺爺還收藏了許多名人字畫,如唐寅、劉墉的書法繪畫等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耳濡目染。爺爺?shù)难孕薪o兒孫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使張家形成一個好的家風(fēng)。簡單歸納起來,首先是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凡接觸交往過張家的人,都對他們待人的謙和寬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見到新識舊故總會是先打招呼。說話前給人投以一個滿面春風(fēng)的微笑,讓人感到溫暖、可親。J說,這一小小的細節(jié)也是大人從小教導(dǎo)的。即使禮尚往來,寧要別人欠著自己的,而自己決不能占著別人的便宜。這與時下的個別人借自家紅白喜事斂財,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再就是,家庭多年形成的共識是,做人要實在靠譜,堂堂正正。用爺爺?shù)脑捳f就是“寧可身受苦,不讓臉發(fā)燒?!闭f起來容易,可在當今社會不正風(fēng)氣仍有一定市場的情況下,想做一個正義凜然的人是何其的難哪。但張家人堅持把道德人品看得比名利更重要,這是張家的底線;更要說及地是,孝道這一中華民族最有普世價值的美德,形成了張家人的門風(fēng)。據(jù)J講,從記事以來,占領(lǐng)全家話語權(quán)的就是要長幼有序。敬老是家庭的第一要義??刹皇窍瘳F(xiàn)在這樣雙方家的老人都圍著兒孫轉(zhuǎn)。J的父母全家一直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尊老愛幼幾十年,至終不變。J的父親幾年前才去世,享年百歲。父親一直同J生活在一起。老人的晚年一直由J他們夫婦照料。他的愛人有時會挽著年邁的公公在小區(qū)內(nèi)散步,一直成為小區(qū)人議論的佳話;濃厚的書卷氣也是張家的傳承。由于爺爺?shù)挠绊懀瑥埣胰擞认参幕臀幕?。爺爺之后的張家出了五個教師,(其中三個校長),七個國家干部。在呼蘭縣第一次教師節(jié)慶祝會上,張家被縣政府命名為“教師世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良好家風(fēng)的影響,J當年參軍后成長也很快,真的“一年(當)兵,二年(入)黨,三年把官兒當(提干)”,成為新兵的楷模。他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后依然是根根本本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成長進步更是沒有停止腳步?!耙荒戤斅殕T,兩年成科員,三年進黨委,四年上黨校,五年后任黨委副書記……”最后,成為縣里一個部門的主要領(lǐng)導(dǎ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有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們、親朋好友贊賞J人品好進步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如果說我這一生的成長有點成績的話,首先是歸功于我有個好家風(fēng),上學(xué)碰上了好老師,參軍遇到了好首長,回鄉(xiāng)到工作單位又遇到了好領(lǐng)導(dǎo),好同事……關(guān)鍵是我們遇到了一個好時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J的爺爺算起,張家至今已是第五代。他的父親繼承了爺爺?shù)穆殬I(yè),也做了一輩子教師。更重要的是,父親也繼承了爺爺做人做事兒的優(yōu)良品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并把這一好家風(fēng)傳給后面的兒孫。幾十年來,生活的輾轉(zhuǎn),家庭的變遷,張家搬了多次家。每次搬家父親都注意把爺爺?shù)臅?、書法、字畫保存好,打好包,帶到新家。這不僅僅是收藏幾本兒書,幾張畫,也等于珍藏了張家的優(yōu)秀文化傳承??上Ц篙叺恼洳卦凇拔母铩敝斜辉旆磁蓚兏吨痪??!拔母铩苯Y(jié)束后,縣委視情給予了經(jīng)濟補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J這一輩,他深刻認識到繼承前輩的優(yōu)秀家風(fēng)對于這個家族健康成長生息的重要。而家風(fēng)的基因是不是健康對社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所以他一直注意好家風(fēng)、好文化的傳承。 2015年,城里在挖地溝時縣文管所領(lǐng)導(dǎo)發(fā)現(xiàn)了一塊石碑。碑上刻有說明呼蘭縣“建修呼蘭文廟”的碑文。而碑文的原始手書正是J的爺爺包ⅩX。文管所領(lǐng)導(dǎo)就把這塊石碑挪回到文廟。因為石碑在地下埋藏年久,字跡已殘缺不全,模糊不清。文廟負責人決定對碑上的字跡進行清洗描摹。J得知消息就帶領(lǐng)著愛人、弟妹和張家的后代們趕到現(xiàn)場義務(wù)清理、描摹石碑上的字跡。 2016年4月,春寒料峭。J帶領(lǐng)張家祖孫三代近20口人利用近半個月的時間,冒著早春的寒冷陸續(xù)把石碑上的字跡清理描摹清楚。通過對爺爺手書字跡一字一句的清理描摹,使后代子孫又一次感到親人的溫暖。通過那一筆一劃地清理描摹,又一次感受到祖輩治學(xué)的嚴謹,為人的端正。顯然,這是一次生動的家風(fēng)傳承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爺爺生前在省書法界是個有影響的人。J決心把爺爺?shù)臅ń滩暮鸵恍┳痔鸭霭娉蓵?,供后人學(xué)習(xí),也為張家留下一個文化的紀念。因為時間長久,又加之“文革”中的破壞,爺爺?shù)脑S多墨寶都散失了。他就根據(jù)記憶中的線索,一家一戶,一人一人地去找爺爺當年(至今還健在)的朋友(或后代)和學(xué)生去搜尋爺爺留下的字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爺爺生前朋友的后代Y聽說了J的作為很是感動,Y也已年邁。他把J找到自己家里,鄭重地把一柄有J的爺爺手書的折扇交給他說,“這是我爺爺(即J爺爺?shù)呐笥眩┝艚o我的。我的兒子要我把扇子留給他們,我反復(fù)思考,還是留給你收藏最有價值?!焙髞碚凵鹊膹?fù)印件兒被收在《包XX的書法人生》一書中。捐獻折扇的Y已在幾年前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J用六年多的時間準備,自己拿出2萬多元,歷經(jīng)困難辛勞,終于出版了精裝的《包ⅩX的書法人生》一書。書中介紹了爺爺?shù)臅?,也用不少的文字、圖片介紹了爺爺生前的為人做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這不僅是一個書法的傳承,更是一個家風(fēng)、家文化的傳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為一個滿族人,J有時會想,為什么滿族人包張是一家呢?爺爺姓包,我為啥姓張呢?原來,張家的族人也有一段遷徙繁衍、建功立業(yè)的動人故事(詳見篇尾鏈接)。在呼蘭定居的張家先人扎庫塔博羅那曾是呼蘭第一任城守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J的爺爺在世時曾有意續(xù)寫家譜。但因時代所限,未能如愿。盛世修史。J決心完成爺爺?shù)奈戳酥浮?015年以來,J查看呼蘭府志、縣志,網(wǎng)上查資料;去省檔案館尋查資料;電話咨詢,親臨走訪……終于搞清了齊齊哈爾扎庫塔,黑河扎庫塔,海林扎庫塔的根脈,從而搞清了張氏家族的來龍去脈。經(jīng)過六七年的努力,由他編寫的《扎庫塔家族史略》即將完稿付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人有續(xù)寫家譜和祭祀的習(xí)俗。這本身不是迷信,而是注重優(yōu)秀基因的傳承。我(筆者)曾參觀過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居住的先民的祠堂。正是這些祠堂保留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良好遺風(fēng),以致給后代留下了深遠的歷史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一作家所說,“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尚好的古董。她歷經(jīng)許多人的呵護和打磨,在漫長的時光中悄悄無聲息的積淀。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fā)著古老的氣息?!盝決心把父親、爺爺、幾十代祖輩數(shù)百年呵護打磨的古董傳承下去,把善良的幽邃溫潤,把儒雅的沉靜圓熟傳承下去一一這是數(shù)百年積淀的文化包漿啊。古董有形,傳承無質(zhì)。卻能滲透到家族每個后代的血脈之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共識,以致決定他們的性格和人格。從而決定他們的終生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喜地是,張家的后代也深知這種歷史傳承的意義。請看他們后代兒孫們自編的順口溜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J的孫子繼承了張家“繼承好傳統(tǒng),傳承好文化”的理念,并把他作為自己的職業(yè),把宣揚、傳承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推向更縱深的歷史空間和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作為志在做個媒體人的晚輩,請看他做的視頻,這里就無需再多說一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昨日因成今日果,先人栽樹后人涼。”今天,從來都是對于昨天的“揚棄”,對于昨天的繼承和發(fā)展。一一歷史的車輪才會滾滾向前,人類社會才會不斷前進。社會是一個肌體,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人的成長、成熟、成人,總能從他們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即家庭影響中找到?jīng)Q定他們形成確定“三觀”的因素和力量。好的家教和門風(fēng)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家庭的寶貴財富?!吨熳佑?xùn)言》和《鄭氏家規(guī)》及千萬個祠堂文化無不詮釋著家教門風(fēng)對一個家族后代的深遠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朋友J對家族文化承上啟下的傳承,真是難能可貴的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11月11日于瓊.東方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篇中照片、影印資料、視頻均由Zwj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iyq7fdz"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扎庫塔家族史</a><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請點擊鏈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