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父親母親

孔繁維

我的父親出生在1925年。 我的母親出生在1928年 他們都就讀于圣約翰大學(xué),經(jīng)濟系。 他們于1950年結(jié)婚 婚宴在上海泰興路上的麗都花園 鮮花后面的是我外公,身邊的小孩子是我的舅舅們和阿姨們。 父母親當時就住在巨鹿路上的同福里。這個地方我沒有去過,因為那時我還沒有出生。 結(jié)婚的時候,他們一起去了杭州游玩。 父親的英文名叫l(wèi)eslie,母親的英文名叫l(wèi)ucy,這是我小時候,看他們二個人的戒子,戒子的里面刻著他們的英文名字。 1952年,我出生了。我出生時,我們已經(jīng)搬到了重慶南路177號。 1954年我弟弟出生了。母親以前是大小姐,不會做家務(wù),要養(yǎng)我們還真不容易。 我和弟弟都是在思南路幼兒園上學(xué)。 那時候,父親工資就有111元,五幾年的時候,這個工資是非常高的。母親在我們小時候時的工資好像是84元,后來這個水平一直延續(xù)70年代以后。 但是他們非常省吃儉用。 父親上班在上海市電報局國際報房,地點在和平飯店一、二樓的夾層里。母親上班在外灘23號的中國銀行。他們都是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上班在家門口坐門口2路或是5路有軌電車,到東新橋下車,車費才3分錢,然后走到外灘去上班。有一次,售票員打洞打錯了,我母親下車時非要說我母親坐過站了,要補票。我母親說,我家門口就是復(fù)興中路站,到東新橋正好3分,我到建國東路上車干什么? 58年的時候,大躍進年代,大煉鋼鐵,父親也下放勞動,煉了一大陣子鋼鐵,父親經(jīng)常下放,經(jīng)常勞動,也練就了他堅毅的性格。 我上小學(xué)了,是在59年。那時我們家沒有相機,因為那時國內(nèi)還沒有生產(chǎn)出相機,相機都是外國貨。我們的照片的是裘家外公(裘天寶老板的兒子,外婆的姐夫)拍的。記得有一天下午,我還在上課,父親把我接了出去,一家4口,裘家外公在復(fù)興公園給我們拍了許多照片。 休息天,我們經(jīng)常去外婆家,外婆家在靜安寺,離家不算近?;貋斫?jīng)常坐三輪車,我們弟兄倆就坐在父母身上,一家人一輛三輪車。 大了一些,就坐出租車。那時的出租車不是現(xiàn)在的概念,三輪的小烏龜車坐的有點擠,四輪的小臭蟲比三輪的稍微大一點點。記得有一次,外婆家回來是下雨,我們四個人坐四輪小臭蟲回家,按公里數(shù)算,到家8毛4分。記得很清楚。 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zāi)害,我們和舅舅一家去浦東玩,路上有要飯的,父親拿了一張3元的人民幣給了他,這個景象記得很清楚,到現(xiàn)在也沒有忘記。 父母給我買過一套小西裝,還帶個領(lǐng)結(jié),非常神氣,弟弟沒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弟弟穿的太小。這套小西裝我非常喜歡,平時不舍得穿,出客時穿。 我們經(jīng)常4個人一起打橋牌,有時候我和父親搭檔,有時候和母親搭檔,所以,我們從小就會打橋牌,雖然水平不怎么樣。 父親年輕的時候就經(jīng)常練毛筆字,我們上小學(xué)的時候就經(jīng)常教我們練字,從磨墨開始,握筆,和字的結(jié)構(gòu),練的是柳公權(quán)的貼和沈尹默的貼。但是我很不爭氣,到現(xiàn)在的字也寫的歪歪扭扭,像爬蟲一般。 父親以前也有一臺打字機,是問外公借的,后來還了,自己在淮國舊買了一臺,60年代初,父親著了一本書,叫“業(yè)務(wù)公電”,天天晚上工作的很晚,我們先睡覺,他一個人開個臺燈,噠噠噠噠(打字機的聲音)的工作到深夜。后來,在我上大學(xué)的時候,他去北京郵電部校對他的著作,待了幾個月。 在我們上小學(xué)的時候,家里生活比較有規(guī)律。 父親、母親早上很早就起來了,母親去菜場買菜,父親就在家燒早飯。先打開收音機,音量調(diào)的很小,聽的是新聞節(jié)目,然后泡一杯茶,濃濃的茶。早飯的內(nèi)容很豐富,有時候是泡飯,一小鍋泡飯,當然還要準備醬菜。有時候是糯米粉赤豆餅,前一天燒的赤豆湯,加入糯米粉中,再加卸白糖,然后用油煎,非常好吃,有時候是牛奶面包加白脫油。<br>母親菜買回來了,二個人再把菜準備好,復(fù)雜的先燒好,簡單的叫我們中午自己燒一下,然后一起出門上班了。<br>燒菜基本上父親的手藝不錯,原因是我祖母的手藝不錯。母親以前家里都是傭人燒的,所以家務(wù)基本不會做,但是,母親在家里一直在努力的做家務(wù),雖然是“笨手笨腳”的。<br>好在家里是燒煤氣的,所以,省去了生煤球爐的煩惱,以至于我們兄弟倆很小就自己燒飯了,當然不是炒菜,而是燒飯和湯。<br>我們小時候看病都是在上海郵電醫(yī)院,因為這是父親的勞保醫(yī)院,醫(yī)生都是熟人,看病不要錢,我們子女看病也只花很少的錢。<br> 有一次,母親買了阿膠,在獅子缸里用黃酒浸,然后放在鍋子里蒸了若干小時,最后放入冰糖核桃桂圓蒸,放涼了,阿膠就結(jié)成凍。母親給了我們嘗了嘗味道。<div>第二天,父母親上班去了,我們就在家里,走過吃一勺,走過吃一勺,又甜又香,一天下來,半缸沒有了。</div><div>晚上,父母親下班回來,看見我怎么流鼻血了。馬上帶我去郵電醫(yī)院看急診,被醫(yī)生“罵”了一頓,說,怎么能給小孩吃這個東西呢?其實是我自己饞,怪不得父母親。</div> 1963年時,上海第二照相機廠(原上海照相機廠第二分廠)試制出了國產(chǎn)折疊相機中技術(shù)指標最高的“上海203”相機。 65年時候,我們家有照相機了,就是海鷗203,120膠卷的。父親用家里的舊木板做了一臺印相機,照片自己印了。后來,父親在冠龍照相器材商店買了放大機,還買了一只50mm焦距的照相機鏡頭,裝在放大機上,開始了自己的暗操作。暗室就在我們家的只有2平方的小間里。父親把一塊臺面玻璃,8毫米厚的,洗干凈了,作相片上光用。直到后來,才買了一個8吋的上光機。<br>在淮海電影院旁邊有一家“達美”照相器材店,我們的藥品和照相紙基本都在這里買的。<br>父親自己先學(xué)會了,然后,教我們兄弟倆,所以,我們搞照片至今也有近60多個年頭了,雖然至今沒有作品,水平還不咋地,但是玩照片上也算是屬于老卡勒了。<br>那時候拍了照片,洗膠卷,印照片,放大照片,都是自己搞。在70年代初期,父親連彩色膠卷都是自己沖洗,彩色照片都是自己放大沖洗。<br> 60年代中期,父親買了一臺收音機,7燈五鍵的,喇叭是8吋的,貝司很足,可以聽聽音樂。父親很喜歡聽音樂,受他的影響,我們對音樂很有感覺,起碼樂階很準,節(jié)拍很準,樂感很強,喜歡聽輕音樂。后來有機會借到“天鵝湖”片段的黑膠唱片,78轉(zhuǎn)的,聽了一段時間,非常享受,以至于這些片段都能從頭哼到底,還知道,哪個是王子的獨舞(拿波里舞曲),哪個是黑天鵝的獨舞,當然,四個小天鵝的獨舞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突然有一天,馬路上熱鬧了起來。我們趴在陽臺上看,有許多穿著時髦衣服的都坐著三輪車回家了。后來聽說,有“紅衛(wèi)兵”專門剪頭發(fā)和剪小褲筒褲腳管。<br>有一天父親回來說,單位里有人給他貼大字報,說他是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F(xiàn)在看來都是笑話,父親就是業(yè)務(wù)比較好,怎么就成了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了呢?還是反動的!<br>父母親的膽子都比較小,生怕紅衛(wèi)兵來抄家,把家里的一些外國書籍和一些名著都燒了,都是在白天,拿一只鋁水桶,燒的黢黑,不敢在晚上燒,因為火光太亮,燒的時候,撕幾頁燒幾頁,一下燒多了生怕煙子太大,目標太大。這下?lián)p失了不少書籍。我們那時雖然小,但是也是“幫兇”,幫著銷毀“封、資、修”的四舊東西。<br>母親每星期都要去外婆家,有一次晚上,母親帶了一包東西回來。過了幾天回來說,外婆家抄家了,是外公單位里的紅衛(wèi)兵。<br> 又過了幾天,家里突然來了一群紅衛(wèi)兵,兇神惡煞的,我們怕的要命,在旁邊響也不敢響。母親從櫥柜里拿出二包東西,交給他們。后來才知道,外公叫母親藏了10個鐲頭,都是一兩一個的,后來,外公不知怎么的坦白了。外公單位的紅衛(wèi)兵,來我家時,除了那10個鐲頭(手鐲)以外,母親把以前結(jié)婚時外公給的一個鐲頭也帶走了。<br>雖然后來這些東西都還回來了,心里的陰影留下了,不敢再在家里放這些東西了,返還的一只鐲頭賣給舊貨店了,后來家里的紅木方桌,紅木椅子都去了淮國舊,當然都是三鈿不值兩鈿。<br> 父親被下放到在奉賢的五七干校去了,大冷的天,在戶外搭草棚(住宿用),北風吹的手腳僵硬,皸裂,還要在竹竿上綁鐵絲,非常艱苦。當然也睡不好吃不好。家里只有母親一個人帶著我們兩個孩子,也很辛苦。 后來,學(xué)校還沒有復(fù)課,我們在家里閑逛。 父親從干?;貋砗笤阽姳砣龔S勞動,學(xué)會了修鐘表。修鐘表,最基礎(chǔ)的是洗表。我們兄弟倆當然還沒有到這個境界,父親就教我們洗家里的鬧鐘,那時幾乎天天洗鬧鐘,家里的鬧鐘洗的干干凈凈,滴答滴答的聲音非常有勁。 當然,這段時間,父親教我們的拍照技術(shù)和暗房操作達到了頂峰,因為是大量的練習,膠卷買處理的,照相紙買處理的,洗膠卷和相片的藥品花不了多少錢。這段時間,我們的暗房技術(shù)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當然不是質(zhì)量上的,而是數(shù)量上的。不過,用心起來,質(zhì)量還是可以的。 母親自己先學(xué)會了做衣服,然后教我們做衣服,當然,做上衣是要有一定基礎(chǔ)和沉積的,所以,先教我們做褲子,做褲子先要裁褲子,我先改自己的一條舊褲子,拆了,重新改,褲腳改小,臀圍改小,襠改小,改好了,可以穿,樣子有點像阿飛褲。在這個基礎(chǔ)上,買了新布,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剪裁了踏制,做成了一條像樣的褲子。<br><br> 我的這條褲子就是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先改的那條,后來帶到貴州穿的。 1969年,我插隊落戶去了。從戶口遷出到行李托運,父母親都是一臉的無奈,默默的幫我整理著行裝。母親陪嫁的漆皮箱和皮漆革,父親去干校時買的海軍呢大衣都裝在了我的行李里。 <p class="ql-block">3月21日,父母親到彭浦站送我去貴州,父親雖然臉上帶著微笑,但是也掩蓋不住他們心中的苦澀。</p> 父母親每個星期都會來一封信,非常不放心。幾乎經(jīng)常給我寄包裹,包裹的外皮都是家里舊衣服剪裁后縫起來的,不像現(xiàn)在有紙板箱,里面是幾罐午餐肉,豬肉脯,等等零食,生怕我沒有肉吃,營養(yǎng)不夠。其實我當時也不懂什么營養(yǎng)不營養(yǎng)的,卻是大大解饞的好東西。 因為68屆和69屆初中畢業(yè)的分配是一片紅,第二年,弟弟也去插隊了,本來熱熱鬧鬧的家庭,現(xiàn)在只剩老兩口了,父母親送走弟弟時,心里又增添了新的苦澀,臉上已經(jīng)沒了笑容。家里變得冷冷清清,也不知道父母親是怎么度過這段時光的。 直到71年12月,我進了廠,他們才放下了心。 后來,郵電管理局成立了職工大學(xué),父親就調(diào)到了郵電職大當老師,教英語。母親從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調(diào)到了財經(jīng)大學(xué),教國際金融。 母親在財經(jīng)大學(xué)非常辛苦,那時國際金融沒有課本,母親主持編制了“國際結(jié)算”一書作為教科書,<br><br> 母親編制此書時非常辛苦,父親也幫母親編制此書,我沒有在上海,也沒有看到他們?nèi)绾涡量?,只是后來聽到父母親偶爾提及。 母親的學(xué)生非常多,有好些在各個銀行當領(lǐng)導(dǎo),母親退休后,有好幾個大銀行都請母親做顧問,直至母親到79歲,才徹底告老還鄉(xiāng),在家休息了。<br>一直到我上了大學(xué),父母親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br> 我80年結(jié)婚了。061基地的3415廠有成套家居購買,大廚,五斗櫥,床,夜呼箱二只,方桌,四把沙發(fā)椅。一共40只腳,大廚五斗櫥都漆的精光瓦亮,價格在800元左右。父母親出錢,老丈人通過關(guān)系買了回來。父母親還在上海幫我們在淮海飯店(青年會)辦了8桌酒席,那時候結(jié)婚一般不在飯店辦酒席。 父母親身邊沒有子女,根據(jù)政策,可以調(diào)回一個子女,弟弟就這樣調(diào)回了上海,他和父母親住在一塊兒 。 雖然重慶南路177號房子地段好,質(zhì)量好,但是面積只有20多平方(房間凈面積,不計公共面積),而且廚房衛(wèi)生間都是公用的,為了改善居住條件,1982年,父親單位增配房子,搬到虹橋路1077弄去了,那里是二室戶,雖然面積曾加不了多少,但是是獨門獨戶,衛(wèi)生廚房都是獨用,這也是父母親想了半輩子的愿望。那時候我還在貴州。 從此,父母就和弟弟住在一起,開始過起了廚衛(wèi)獨用的生活。 他們這段時間的精神狀態(tài)都非常好, 我女兒也難得回上??纯窗⒌敔敚┖闷牛棠蹋?。 父親1985年退休了,就在家里做買汏燒。 母親后來也退休了,不過她一直被幾個大銀行聘用到79歲。 1987年,我們回滬探親后返黔,臥鋪票非常難買,東托西托,結(jié)果買重了,因為是托人買的,退票也不方便,父親說,那我去你們那兒看看吧。 就這樣,父親來到了貴州我們家,看看我們的情況。正值我們廠建造風華園的時候。 和父親一起去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 陪伴父親過了他62周歲的生日。奶油蛋糕特意從遵義買回來,沒有蠟燭,因為買不到。 我的岳父母就住在我們樓下,每天岳母燒菜,岳父陪父親喝酒。<div>父親在貴州住了1個月,高高興興的回去了。<br></div> 我們在1991年調(diào)到了上海的崇明。雖然進上海了,但是由于隔了一條江,交通也特別不方便,先要到吳淞碼頭坐船,到崇明的堡鎮(zhèn)或南門,還要坐個把小時的公交才能到,所以,父母親沒有來過崇明。 直到我們在莘莊買了房子,父母親才來我們家玩,這時他們已80了。 我們調(diào)回上海后,經(jīng)常去看望他們。在最后的幾年里,我?guī)缀趺總€星期都要去看望他們。 這是兩位老人在一起的最后一個大年夜。 父親于2017年去世了,享年92周歲。 母親于2019年去世,享年91周歲。 寫此回憶,不僅是對父母親的敬重,更是對他們的懷念。 雖然父母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