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董亞蘋</p><p class="ql-block">生于1974年, 河南商丘, 現(xiàn)居北京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個展:</p><p class="ql-block">2021年 無線 韓建美術館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6年 董亞萍作品展 恩來美術館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3年 善與惡的回歸 FFA當代藝術中心 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聯(lián)展:</p><p class="ql-block">2021年 當代藝術2021邀請展 當代藝術館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9年 圣埃蒂安國際設計雙年展 圣埃蒂安設計城 法國</p><p class="ql-block">2018年 FFA年度展覽/意識.自覺 FFA當代藝術中心 南京</p><p class="ql-block">2018年 新高地抽象藝術邀請展 感嘆號畫廊 798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8年 “青蔓計劃”——女性藝術邀請展 蔓空間798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6年 法蘭克福書展“藝術+” 法蘭克福 德國</p><p class="ql-block">2015年 中國心靈?中國油畫家作品德國展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 北京</p><p class="ql-block">2014年 美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生命的感悟 紐約雅博藝廊 紐約 美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存在繪畫的過程</p><p class="ql-block">就是情緒表達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生命活動中自己與自己較量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對于審美描述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無畏勇敢愛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自我平衡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生命力呈現(xiàn)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自我對話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夢想和現(xiàn)實記錄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回歸自我醒悟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靈魂活動存在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自我存在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感性和理性較量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是塑造精神呈現(xiàn)萬物有靈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有序無序和邏輯與思考中來來去去</p><p class="ql-block">瞬間永恒變與不變的幻象中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亞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認為亞蘋是個有天賦的藝術家,她有意無意地探索到了當今國際藝術界最前沿的學術課題,即分形幾何以及所帶來的藝術變革。關于分形幾何以及所帶來對藝術的影響與變革,我已在其他文章里多次介紹,不再細說。分行幾何,簡單的說就是“簡化”,一維是直線,二維是平面,分行幾何可以畫出介于一維與二維之間的圖形。普通的幾何對象,具有整數維數。零維的點、一維的線、二維的面、三維的體、乃至四維的“時空”,是人們熟知的。分形幾何的主要價值在于它在極端有序和真正混沌之間提供了一種中間可能性。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著分形,我們的血管分支和腦電波都是分形的,因而想必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對分形現(xiàn)象定會有著某種默契或產生共鳴。也許正是這種潛意識形成了亞蘋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其主體心理中鎖定,我認為亞蘋的抽象藝術是分形的,其從色彩與線條的組合之中看出節(jié)奏與旋律的變化,和從節(jié)奏與旋律中悟出色彩與線條的和諧組合,這種感知能力被稱為“通感”,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的生理、心理和大腦的構造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產物,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法則來塑造人這架神秘的機器的,這個法則不可以被解析式智慧來闡釋。我預祝董亞蘋的展覽成功,并期望她在中國本土抽象藝術的發(fā)展上做出更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朱雨澤</p> <p class="ql-block">藝術家工作室 Artist studio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本大型文獻畫冊正在征稿中,期待其中有你的精彩,歡迎投稿參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藝家當代藝術平臺的每年展覽和出版的展覽畫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