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蜀湘子的美篇

蜀湘子

心愿之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追憶父親</b></p> <p class="ql-block">  1954年父親懷抱大兒侯建強留影</p> <p class="ql-block">  西北軍區(qū)集訓留影</p> <p class="ql-block">  紅圈中即父親</p> <p class="ql-block">  父親生前的戰(zhàn)友(1953年于迪化)</p> <p class="ql-block">  父親侯坤義(益),生于農歷1921年11月21日。祖籍四川省蒼溪縣歧坪區(qū)白廟公社衛(wèi)星大隊,現屬蒼溪縣白驛鎮(zhèn)清鳳村三組(侯家邊)。</p> <p class="ql-block">  1947年秋,他被國民黨抓壯丁充軍,1948年隨軍起義,后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1949年跟從王震將軍進軍大西北,為和平解放新疆建功立業(yè)后晉升中尉,并戍邊迪化市(現烏魯木齊市)。</p> <p class="ql-block">  王震將軍為了新疆的長治久安之計,請示黨中央毛主席同意,1950年至1952年三年里,從全國招募女兵進疆,以解決大齡官兵的婚姻問題,讓其落地生根,安家屯邊。由此便演繹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何聰秀便是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一員。她1951年響應國家號召,投身軍營,揮別故土,踏上進軍新疆之路,后被分配在迪化市服兵役。從挖泥、打磚坯、到燒磚搭建軍營,屯田墾荒等等,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過,為保衛(wèi)邊疆建設邊疆奉獻了自己的芳華歲月。</p> <p class="ql-block">  后排大哥、二哥及本人(從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前排大嫂、母親、小妹</p> <p class="ql-block">  1953年,經部隊組織談話,堅持自愿原則,我父母在軍營共遇良緣,喜結連理,成家立業(yè),扎根邊疆。婚后連誕四孩,為全心全意培養(yǎng)小孩,減輕部隊負擔,母親申請退伍,當起家庭主婦。</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冬,父母攜兒回湖南母親老家探親,深深體會到湖南的氣候物產、地理環(huán)境,生活條件等比新疆四川好得多,心里就有了回湖南安家的念頭,為1962年落戶母親娘家南岳留下伏筆。</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夏,父親響應國家號召,從軍營轉業(yè)地方建設,脫下戎裝回鄉(xiāng)建功立業(yè)。便拖兒帶女,舟車勞頓,從大西北坐火車到重慶,從重慶坐船逆流而上,至蒼溪縣歧坪區(qū)東河碼頭上埠,再翻山越嶺回到故鄉(xiāng)——白廟公社鳳鳴大隊三小隊侯家邊。</p> <p class="ql-block">  父母攜三男一女四孩兒,在老家侯家邊小住三四個月后,因小孩不習慣紅薯酸菜當頓的生活,看到小孩哭哭啼啼身體日漸消瘦的境況,于是在1962年初冬,征得湖南鄉(xiāng)村政府的同意,便轉回母親的家鄉(xiāng)湖南省南岳區(qū)新村村安家落戶。</p> <p class="ql-block">  從1962年初冬返湘至今,這一別六十周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父親從軍營轉業(yè)農村務農,從牛耕犁耙,播種插秧,開荒種地,種菜施肥,為七口之家(1963年又添加了小妹)柴米油鹽醬醋茶之生計,為兒女的學習成長等等,起早貪黑早出晚歸,想方設法殫精竭慮,灑凈了汗操碎了心累垮了身體。加之前在軍營患了嚴重的關節(jié)炎,及回湘后勞累過度營養(yǎng)不良,大氣候環(huán)境迫害,身心受創(chuàng),父親從患肝炎至肝硬化到肝腹水,兩三年時間,在南岳康復醫(yī)院(現附三醫(yī)院)、人民醫(yī)院及土郎中等處醫(yī)治,中藥西藥乃至祖?zhèn)髅胤降榷紘L試過(我還聽從庸醫(yī)去壽岳鄉(xiāng)沙灣村陳姓家買過老虎肚子,給父親當藥)。母親為治療父親的疾病傾盡所有,每天堅持來回十多里路,步行于醫(yī)院與家兩點一線,盡心盡力挽救父親,嘆無力回天,父親經不起病痛的折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米八幾的漢子含恨倒下了,于農歷1974年12月19日逝世,長眠異鄉(xiāng),享年才52歲。(母親于1993年正月初六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  父母逝世后,他倆的轉業(yè)證退伍證等證件、照片,一并放入棺材,伴隨他們同去天堂報到了(現在后悔莫及)。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p class="ql-block">  父親一百周歲生日后(2022年臘月二十九日),兒們?yōu)楦改附ㄔ斓碾p親別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尋親問祖</b></p> <p class="ql-block">  父親在湘生前,從未流露出思鄉(xiāng)之情,雖然他懂“好男兒四海為家”,“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大道理,但他是凡人,是炎黃子孫,我想他也有思念故里落葉歸根之心,只是以當時的實際情況,雖有此念想,也只好爛在肚里,帶進棺材,留下遺憾,來世再返。</p> <p class="ql-block">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父親冥壽一百周歲生日到來之際,我和大哥下定決心鼓足勇氣,于2022年10月24日,前往老家四川蒼溪縣開啟尋親問祖心愿之旅。(六十年間,由于種種原因難以成行,就連十月四日購買的火車票由于衡山疫情嚴重也退票推遲)。行前我特地去父親墳前訴明此行目的,祈禱他老在冥冥之中給我們指點迷津,并于墳頭取了一抔黃土(代之骨灰)裝入膠袋,到時撒至奶奶、叔叔墳墓地,讓他魂歸故里,落葉歸根,了卻心愿!</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在故鄉(xiāng)小住時我才五歲,對于老家的印象如同一張白紙,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卻與日俱增,曾幾回回夢里回蒼溪回歧坪老家,矇朧中見到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這次心愿之旅成行的心情,大有李白“千里江陵一日還”之歡快(仿李白詩:夕辭雁城夕陽間,女皇故里一夜還,巫江天險擋不住,飛車已過萬重山)。當火車進入四川南充、南部、閬中時,看到的天瓦藍瓦藍的,云雪白雪白的,郁郁蔥蔥的柏樹挺立于兩側的群山之中。不一會兒,看到了“蒼溪站”三字,這便是我的故鄉(xiāng)車站,一切是那么的陌生,但又是那么的親切。</p><p class="ql-block"> 蒼溪自西漢高祖年間得名。因嘉陵江一段河道,兩岸高山壁立,狹谷幽深,千峰疊翠,萬嶺蔥郁,林木茂盛,江水流經其間呈碧綠色,因此人們將嘉陵江這一河段,美稱為“蒼溪”。建縣之時,以水名為地名。</p><p class="ql-block"> 因蒼溪站不停車,先行至廣元站再返回蒼溪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女皇故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  從蒼溪站出站,打的來到了蒼溪老縣城,暫住“七天賓館”。</p><p class="ql-block"> 安頓好行李后,利用空閑兄弟倆漫步老街。步行街游人如織,雖擦肩而過,也相對無言,因不會方言,謹言慎行之,但微笑掛在嘴邊,親切感揚在臉上,都是故鄉(xiāng)的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舒暢。只是有一種“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之感。</p><p class="ql-block"> 漫步小吃一條街,店鋪頗多,有名的小吃:木門醪糟、啤酒鴨、三絲涼粉、蒼溪魔芋、岳東手工掛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吃雖然味美香辣,飄香誘人,但絲毫誘惑不了我們尋親問祖的腳步。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坐上縣城開往歧坪鎮(zhèn)的班車。</p><p class="ql-block"> 歧坪因“歧坪川”故名,又名“鄧州城”。位于嘉陵江東河中游,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隸屬于“女皇故里”。</p><p class="ql-block"> 中巴穿行于群山之中,一會兒上至山頂,一會兒又下至谷底,由于修路,車子走走停停,我們盡管歸心似箭卻也望路興嘆。四十多千米的路程行了近兩個小時,終于到達歧坪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在歧坪鎮(zhèn)先定下酒店——明陽賓館,安頓行李,再草草吃了點午飯,撥通清鳳村趙書記的電話,聯系好會面地點,便租了個摩的急匆匆趕上山去探訪老家。</p> <p class="ql-block">  從歧坪鎮(zhèn)起步便是山,上山就爬坡,歧坪山海拔雖然只有六百多米,但垂直高度大,像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公路盤旋而上,不知拐了多少道拐,經過半個多小時終于爬上了山坳,來到了鳳鳴村村委會后面的聯系地,見到了在此久候的趙書記。一陣寒喧后,趙書記安排了我們本家的堂弟侯德平,上山來接我兄弟倆去侯家邊老屋。我們分別坐上兩臺摩托下坡,原來只有羊腸小道,現在水泥路不僅村村通,而且在這高山峻嶺上還實現了戶戶通。行了大約十來分鐘,便到了老家屋場。</p><p class="ql-block"> 堂弟告訴我們,這里即是我叔叔侯清益家的老屋坪,他1987年去世后,嬸嬸便搬回了娘家居住,后房子無人管理倒塌后即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心里將信將疑,我們的祖居地是否真的在此?但還是與趙書記、與堂弟侯德平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拍完照后,堂弟帶我們去他幺弟家見了他母親。她老人家雖有八十六歲高齡,但頭腦清醒,記性非常好,語言表達清晰,只是耳朵有點背。從她老人家的敘述中,確認了幾點:一是我們一家六口(1962年)很多年前回鄉(xiāng)小住過一段時間,還有一個女孩要抱著(我大妹1960年出生);二是我祖父叫侯立先,小祖父叫侯立明;三是我叔叔叫侯清益,曾抱養(yǎng)過他姐姐的小孩,名叫侯德慧,后嫁給了現白驛鎮(zhèn)金鳳村的李斯科,去年已經走了。老人家的回憶對我們尋親問祖很有幫助,但仍需進一步確認。由于堂弟德平在興建別墅,事多人忙,我們不忍心占用他太多時間,暫別親人決定下山到酒店歇息,再商量第二天的尋親行程。</p> <p class="ql-block">  侯德平幺弟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與嬸母(德平之母親)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行走于老家屋后的山坳里,俯瞰遠處白驛鎮(zhèn)風景,房屋如白帆點點點綴于綠水青山之間、公路如飄帶時隱時現、田疇金黃美景盡收眼底;仰望山巔,山中白云繚繞,云蒸霞蔚,真有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仙境之感,也有“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之夸張。</p> <p class="ql-block">  在山坳里遠觀祖居地, 遙想父親當年,攜六口之家及幾大箱(皮箱、木箱等)行李用品,全走羊腸小道,是如何上得山來的,又是何等艱辛?。。。?lt;/p> <p class="ql-block">  往北遙望,那一排秦巴山余脈,橫亙遠方,如仙人刀削鋸鋸,山頂平平整整,儼然一道人造屏障,真有云橫秦嶺之磅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們再次上山繼續(xù)昨天的訪問。先上太營山尋祖問譜,摩的送我們至營盤村后,我們便步行至太營山侯立釗爺爺家,他是侯家族譜編輯之一。從德平弟和立釗爺爺的敘述中,得知侯氏字派(字輩)為:“三邦本立,益德洪勛,仕澤汝志,萬年同登”。我們這一代系德字輩。岫云村有侯家祠堂,早毀掉了,只殘存一些碑刻。由于人力財才有限,侯家族譜編撰半途而廢。</p><p class="ql-block"> 告別立釗爺爺漫步山間小道,我想,在這太平盛世,國富民強,人們幸福美滿且安居樂業(yè),天下一家親,天涯若比鄰,尋祠堂問家譜讓人見笑了(不是數典忘祖),還不如回老家給已故上輩們,燒幾柱香磕幾個頭更有實在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紅軍當年曾在太營山上阻擊過敵人</p> <p class="ql-block">  在堂弟侯德平家吃過午餐后,請他帶我們來到先輩墓地。在小爺爺小奶奶和叔叔侯清益的墳頭點好香燭,焚燒冥幣,且將我?guī)淼母赣H墳頭的一抔黃土撒入叔父的墳邊,以表讓父親魂歸故里,落葉歸根之意。黃土一抔當忠骨,心香三瓣吊父墳。我們向先輩們訴明衷情、此行目的、祈禱諒解。</p><p class="ql-block"> 拜別先輩回來特向侯德平之母道別,她老人家挽著我的手,執(zhí)意要帶我們去找我的奶奶的墳堆,她邊走邊說我的奶奶作孽啊,每年都沒有人給她燒香!在我小爺爺小奶奶墳前的右邊,嬸嬸指著孤零零的一個草堆說:“這就是你們的奶奶墓地!”我在心里想,明天一定專程來給奶奶燒香。</p><p class="ql-block"> 回轉路上,嬸母送了我們一程后,在原地久久地目送我倆遠去。這血濃于水見面三分親的情愫,讓我銘記于心。</p> <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吃了早餐,我們約好摩的師傅,買了香燭紙錢第三次上山,專程給奶奶燒香。希望她老在天之靈,原諒我們這些不孝子孫,繼續(xù)帶好我父我叔,佑我后嗣,世代昌榮!我們雖遠隔千里,每逢清明、供祖時節(jié),我一定記住為幾位先輩們焚香化紙,聊表寸心?。?!</p> <p class="ql-block">  大哥目睹老家路邊上山石級,勾起了兒時的記憶;他曾記得在老家小住時,每天早餐后便背著書包爬山踏石級去讀書,他也特意詢問了堂弟侯德平、侯德(達)聰,證實了大哥的記憶正確,山沒變石階路沒變。德平弟說,兒時的老師仍健在,九十多歲了,住于縣城,只是作學校的祠堂沒了。據此,進一步確認我們的祖居地就在腳邊,準確無誤,從而打消了我們的疑慮。</p> <p class="ql-block">  “高山寒未盡,谷底春意濃”,這就是我老家山上山下兩重天的真實寫照。坐摩的下山途中,由于細雨蒙蒙,連日三上三下,寒暑交替,我頓覺寒氣襲人,急匆匆回賓館加了衣服,吃了感冒藥,才暖和過來。</p> <p class="ql-block">  中餐后,戴上頭盔馬不停蹄趕往白驛鎮(zhèn)金鳳村六組,拜訪表姐夫李斯科,幾經周折終于會面。他老今年七十有六,身體欠佳,現由女兒李菊華照料生活。但他頭腦清醒,語言表達能力好,且對我老家的事情懂的多。據他介紹,他是二婚娶了我表姐侯德慧(侯德慧是我姑媽的幺女,曾在我叔叔家?guī)юB(yǎng),后嫁給了他),并于1975年生了個兒子叫李兵,現在阿壩州馬爾康打工。不幸的是,表姐于去年因病逝世,長眠九泉。那曾想,我們來晚了,見到的是表姐的一座孤墳,現陰陽兩隔,相顧無言,無以話凄涼,唯有三鞠躬以深表歉意!</p><p class="ql-block"> 表姐夫接著講述了:叔叔還過繼了一個男孩,長大后參軍入伍,退役不久即回老家,且一去不復返。</p><p class="ql-block"> 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姑媽的兩個男兒——我們的老表:楊仕強與楊仕梁的情況,楊仕梁已經癱瘓在床三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表姐與姐夫的幸福留影</p> <p class="ql-block">  表姐和孫女的幸福照</p> <p class="ql-block">  與表姐夫話別后,從白驛鎮(zhèn)回歧坪鎮(zhèn)明陽賓館歇息片刻,隨后便漫步于歧坪大街小巷。這是一條條陌生而又親切、簡陋而又繁華的街巷。它是歧坪區(qū)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水陸交通及物資集散中心。在故鄉(xiāng)的街道上目之所及都是美的,心情都是舒暢的。這也許是“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的真情流露吧!</p> <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清早,我們搭乘摩的去元壩鎮(zhèn)井壩村一組拜訪姑老表們。常師傅輕車熟路帶我們先去了楊仕梁老表家。</p> <p class="ql-block">  楊仕梁老表家房子修的漂亮,只是人遭了不幸癱瘓在床已三年有余,我們與他打招呼,他心里明白但不能言語,需要表嫂喂飯,換尿不濕等,兒子在外打工,里里外外的重擔全壓在表嫂身上。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多多保重,希望他生命里出現奇跡,能重新站起來,恢復到從前,重振雄風(2023年正月初九凌晨兩點仙逝)</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顧老表家堂屋廚房等地,都還不錯,家中有小粉碎機,表嫂還在斫紅薯藤,也許是喂豬或雞鴨,實是勤勞之家。</p> <p class="ql-block">  與楊仕梁表哥和表嫂告辭后,步行十來分鐘即到了表哥楊仕強家。我們是姑老表,血濃于水之緣故,見面三分親。雖六十年未曾謀面,雖相見不相識,但兄弟們噓寒問暖,嘮嗑起家長里短來總是那么的親切自然,喜不自禁,意猶未盡。大表哥楊仕強年逾古稀,但身體硬朗,快言快語,騎摩托去接他二姐來與我們相聚,姐弟倆風馳電掣般便來到了我們眼前。</p><p class="ql-block"> 二表姐生于1944年,年近八旬,身體好,腰桿直,語言流暢,表達清晰,談吐不凡,且記性好,自己的手機號碼,父母兄弟姐妹的姓名,出生年月,都記得清清楚楚,且有一定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從她的敘述中得知姑父姑母的姓名年齡,還有大表姐一家子以及我們老家的部分情況,給我們這次尋親問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老表家鄰居老大爺給我們的補敘,也佐證了父親回鄉(xiāng)探親曾到過姑父姑媽家。</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已買好了今天返湘的車票,如果不是廣元、南充疫情嚴重,我們一定會在此多呆一些時間,與兄弟姐妹們好好聚聚,好好聊聊。期待疫情早離人間,人們能隨心所欲自由出行之時,我們再回首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白日放歌須縱酒,尋親遂愿好還鄉(xiāng)。即從蒼溪穿黔江,便下酉陽向衡陽。</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下午四點,我們從蒼溪站乘火車返湘,十月三十日九點多就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至此,本次尋親問祖心愿之旅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圓圓滿滿,且收獲頗豐,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劃上了比較完美的句號,真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家鄉(xiāng)巨變</b></p> <p class="ql-block">  尋親歸來人似舊,臨床睡去夜難眠。</p><p class="ql-block">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我的老家鳳鳴村侯家邊也舊貌變新顏,換了人間。昔日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敞的水泥大路;一幢幢小洋樓小別墅取代了低<span style="font-size:18px;">矮潮濕的小茅房;上世紀六十年代,十幾戶幾十號人擠居侯家邊幾棟老屋里?,F在,侯家邊周家山上新建起了幾十棟小洋樓小別墅,點綴于林間、路邊、山坳,如顆顆珍珠熠熠生輝。志存高遠的年青一代走出大山,在成都、烏魯木齊、杭州、廈門全國各地求學、工作、辦廠、創(chuàng)業(yè);勤勞善良淳樸的留守老人們居家?guī)?、種地、養(yǎng)花育果、堅守大本營。一個個不甘示弱爭先恐后,建的別墅一棟比一棟漂亮,學子們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有作為。我從心底里為老家可親可敬的親人們點贊!為鄉(xiāng)村振興家鄉(xiāng)巨變而深感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  堂哥侯德(達)聰年近古稀,夫婦倆種了幾十畝菜地:萵筍、大蒜、香蔥、豌豆、白菜、彌猴桃……一溝溝一丘丘一畦畦排列整齊劃一,布局稀疏合適,菜蔬郁郁蔥蔥翠色欲滴。使人看了爽身悅目心曠神怡之時,不免聯想起堂哥堂嫂風里雨里早出晚歸:耕種栽培、澆水施肥、除草噴藥……“多少功夫織得成”??!待果蔬成熟后,采摘洗裝,還得摩托運送下山至歧坪鎮(zhèn)白驛鎮(zhèn)去整批零售,個中的艱辛和不易,恐怕是常人體會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一分辛勞一分收獲。堂哥全家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幸福美滿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路邊,綠化美化凈化,人居環(huán)境美若世外桃源。雖已深秋,仍百花爭艷,綠草如茵,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寬闊的操場、挺拔的圍欄、風格洋氣的三合院別墅……在這山里人家可謂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  沾沾堂哥家的喜氣</p> <p class="ql-block">  山坡路邊田墈都不讓閑:蠶豆、豌豆、油菜……</p> <p class="ql-block">  家家戶戶在房屋旁建一個蓄水池,這是解決人畜地用水的聚寶盆</p> <p class="ql-block">  一個農婦在大山里種下好幾畝油菜</p> <p class="ql-block">  高山上的紅蘿卜</p> <p class="ql-block">  勤勞的鴨司令正招呼著她的鴨兵鴨將們</p> <p class="ql-block">  德平弟嫌老房子趕不上形勢,正抓緊時間建設新別墅。</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xiāng)曾經的“巴山楚水凄涼地”,曾經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現在是巴山楚水富庶地,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高鐵、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國道省道縣道縱橫交錯,真是天塹變通途。昔日的劍門蜀道現在只當作旅游景點而保護下來,讓人們欣賞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美景。</p><p class="ql-block">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家鄉(xiāng)的巨變,是朱德劉伯承陳毅元帥們出川,跟隨共產黨毛主席打天下,建立新中國后而取得的;是鄧公的改革開放宏圖偉略而富起來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神州大地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這一切的一切,足以告慰劉詩豪李詩仙杜詩圣等等老前輩們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恩遇見</b></p> <p class="ql-block">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p><p class="ql-block"> 很欣賞、認同這一箴言:“當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一輩子受用不盡”。</p><p class="ql-block"> 我和大哥這次尋親問祖心愿之旅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圓圓滿滿,要感恩所有美好的遇見。</p><p class="ql-block"> 一是要感謝白驛鎮(zhèn)韓陽(楊)村李鳴書記和清鳳村趙中令書記。有幸遇見了這兩位貴人,有這兩位人民公仆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使我們順風順水不費周折便找到了祖居地,尋到了親人。</p><p class="ql-block"> 二是要感謝嬸母(德平媽)久遠而良好的記憶;感謝堂弟侯德平夫妻倆的熱情幫助。他家正在新建別墅,大小工匠十幾人做工,自家的事都忙不過來,還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陪了我們幾天,帶我們指認了老屋坪、奶奶叔叔等親人的墳地,陪我們去他媽媽那了解祖輩父輩的信息,他竭盡全力給我們提供他所了解的侯氏家譜和字派……德平與我們系五服之外的堂兄弟,不是親兄弟勝卻親兄弟!</p><p class="ql-block"> 三是要感謝摩的常明勇師傅。他是一位車技嫻熟、重義輕利、熱情開朗的師傅,集司機導游翻譯于一身,輕車熟路為我們“保駕護航”;方言差異為我們釋疑解難;隨叫隨到為我們迎來送往;山上山下遠路差路給我們平平安安?。。∪绻麓稳ダ霞?,如果常師傅還在干本行,如果常師傅樂意,那我一定會再請他作伴同行!</p> <p class="ql-block">  能遇見這樣一位好師傅,得感謝堂妹侯菊芳的熱情推薦。也得感謝飯店老板,給我們介紹結識了一位漂亮賢惠勤勞能干的妹妹!</p><p class="ql-block"> 在妹妹的烤餅攤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感恩在侯家邊周家山、歧坪鎮(zhèn)白驛鎮(zhèn)、蒼溪縣廣元站等地的有緣遇見!?。?lt;/p> <p class="ql-block">  感恩舅父大人(1933.5.29——2010.3.5)!在他冥壽九十周歲前,外甥們?yōu)樗洗蛟焓莿e墅</p> <p class="ql-block">  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p> <p class="ql-block">  于2023年正月十三日晚(修改稿)</p>